纪录片《零零后》的叙事策略分析

2019-03-05 09:38李维婉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年12期
关键词:纪录片受众内容

李维婉

(吉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呈现,通常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本文所要分析的是一部关于教育题材的纪录片《零零后》,它揭示了在当下中国家庭中“零零后”一代的成长命运与成长抉择。涉及到个性培养,亲子关系,青春期困惑等话题,反映了与当下文化精神相应和的特质。《零零后》全片共分5 集,在《爱的方程式》《时光若倒流》《成长单行道》《一一的世界》《朋友这件事》各集的讲述中,千禧年后出生的这一代独生子女物质条件优渥、教育理念先进、学习资源丰富,但成长过程中所承受的家庭压力与精神负担也更加沉重和复杂,具有明显区别于父辈的记录意义与价值。借助叙述者客观理性的描绘,儿童在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环境中自我人格的养成过程被开放性、多角度呈现,令观众沉浸其中的同时有所理解和感悟。

一、以成长为内核的主题建构

纪录电影制作者李克·伯恩斯认为:主题是一部影片的生命之血,它告诉你一部影片所关注的事情。作为一部历时10 年拍摄的纪录片,《零零后》聚焦于儿童成长的人生过程,结合开放式的主题宗旨使其具备更加丰富深邃的精神内核:在客观包容地表达教育、家庭、亲子关系之余,引导受众反思自我,理解当下。

首先,《零零后》作为一部聚焦于儿童的纪录片,始终以挖掘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人格养成、天性展现、生活原貌为最基本的创作维度。拍摄团队对儿童生活中的点滴进行了细致入微地观察与捕捉。譬如在《爱的方程式》这一集中,年幼的锡坤在幼儿园总是不厌其烦地乱扔东西,各种玩具、食品乃至小朋友的鞋子都被锡坤送到了垃圾桶里,这在成人看来毫无理由的行为恰恰反映出孩童眼中外在世界充满了神秘,为了解事物特性和规律便会出现这种特殊行为,以满足内心的好奇与探索。与此同时,为了体现父母对锡坤行为的认知与引导,创作者也对锡坤妈妈进行了跟踪拍摄。期间母亲对孩子探索天性的悉心呵护与费尽心思无疑令人动容。锡坤因沉迷于对外界探索的实验而忽视身边小朋友,致使自己不擅长与他人交际,性格逐渐孤僻。母亲没有因此生硬地对其进行批评教育而是特意给锡坤报了语言训练班,在循循善诱、潜移默化中解决了孩子的成长问题,充分体现出家庭教育的关键作用。在《零零后》其他的故事中,家庭和学校春风化雨般地精心培育同样影响着“梁昊天”、“一一”等主人公。起初幼时的梁昊天对集体规则十分抵触,经常在幼儿园和其他小朋友发生矛盾,但长大后却逐渐明白了师长的良苦用心开始认同学校的管理方式和教育方法;“一一”最开始在幼儿园坚持认为自己不喜欢与小朋友交流,只愿意一个人待着。随着师长们的帮助引导,现在的“一一”性格开朗许多,更是有了许多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原生家庭和学校教育对儿童成长的积极影响,经由《零零后》所选取的代表性人物被突出和放大,使受众直接地感受到教育对人生成长和心智成熟是多么的不可或缺。

难能可贵的是,《零零后》在反映和表现儿童成长变化这一主题之上,进一步延伸至对当下社会现实和教育环境的深刻反思,包括二胎问题、应试教育与个性培养、青春期与更年期冲突等等。这些问题既有零零后一代孩子的个性又普遍存在于各年龄段的家庭生活之中,这使得相对狭窄的儿童题材具备了社会性与时代感。而这些儿童成长所引发的问题不仅通过主人公生理与心理的变化得以展现,同时也在反复提醒受众们对于成长,每个人都有自己似曾相识、发自内心的感慨:“一一”和谈雨萌作为孩子在长大后为不能像小时候那般无忧无虑感到难过,希望能有时光机器回到过去;而他们的父母也为孩子长大后不能像小时候一样再粘着自己而感到失落,希望时间不要流逝得太快。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家长们时刻担忧着他们的未来。这些人文精神在《零零后》中得以充分的表达,为纪录片描绘上了厚重的生活底色。当大量细节记录和采访片段编织出的语意场呈现在受众眼前,令人情不自禁地沉浸其中,为主人公和父母们的每一次成长抉择悲喜交加。

二、以冲突为内容的故事编排

吸引受众注意力是纪录片传播观念的基础,人类天性中的好奇心使故事化成为纪录片最有效、最基本的创作途径。想要讲好故事,对人物的塑造和挖掘是重中之重。为此,《零零后》在创作过程中精心选择了数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孩子进行故事内容设计。每个主人公个性鲜明、特点突出,令受众能够很好地进行辨识。例如好奇心满满的锡坤,小时候讨厌交友长大又依赖朋友的“一一”,二胎来临后逐渐内向的谈雨萌,儿时抵触集体生活常惹麻烦的梁昊天等等。在每集故事的讲述中,创作者有意选取一到两个孩子作为主要拍摄对象,经由共同特点再兼顾其他主人公。这样的内容编排使得受众既不会对单一主人公产生审美疲劳,又不至于因为拍摄对象选取较多而分散内容主题。当然,这也为纪录片在内容编排上引入矛盾冲突、设置悬念打下了坚实基础。

由冲突形成的故事张力是吸引受众注意力的有效因素。由于纪录片的真实性特点,人物和事件中所包含的矛盾冲突不能主观臆造,必须取材于客观事实。而《零零后》良好地实现了真实性与戏剧性的平衡和兼容。基于创作者所捕捉到的典型素材,围绕主人公成长经历的各式冲突逐一呈现。在《成长单行道》中,梁昊天起初在学习上十分吃力,跟父亲经常发生冲突,父子关系一度紧张。然而长大后两人却成为亲密无间的好朋友,这之间的经历无疑使受众充满好奇。类似的在《爱的方程式》一集中,同样是表演魔术,小时候锡坤听从母亲的话,虽有些抗拒但仍然向同学们进行了展示。而在即将升入初中的夏令营活动时,锡坤激烈地反对了母亲的提议,孩子青春期成长中的内心挣扎和矛盾冲突不禁令人唏嘘。同样,第二集《时光若倒流》中,谈雨萌起初作为家中独生子女被父母精心培育,然而随着青春期和二胎的降临,她的内心反差格外强烈:从以往舍不得父母不断哭闹被百般呵护到日渐疏远得不到父母足够关爱,叙述者借由“二胎”这一当前社会普遍性问题,使故事内容的呈现拥有了艺术张力,引发了社会共鸣。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零零后》每一集在矛盾之上又会设置悬念进一步吸引受众,令观众不禁好奇于10 年光阴中孩子们会有哪些成长,其变化的原因又源于什么。这样的题材本身就悬念迭出,配合上创作者在后期剪辑时有意地安排,使得故事内容引人入胜、趣味满满。像《爱的方程式》中锡坤所变的魔术能否成功?他参加语言学习班后能否改变自己孤僻的性格?《成长单行道》里梁昊天在中考后和父亲进行西藏骑行来放松身心,但昊天的中考成绩如何?是否能达到自己和家人的期望?这一吊人胃口的悬念直到片尾才得以知晓。上述叙事技巧的运用使纪录片的讲述生动且有趣,创作者的用心良苦由此可见一斑。无论是对故事人物的塑造选取,还是内容冲突的悬念设置,这种以讲好故事为创作理念的艺术作品极大改变了传统纪录片观赏性不强的弊端,从而有效吸引观众、提升传播效果、引发社会共鸣。

三、以间离为节奏的叙事方法

除却主题和内容,技巧方法是纪录片得以成功的另一重要因素。好的叙事技巧和方法将使得纪录片在故事化构建上别具一格,而叙事策略运用不当则很容易使纪录片这种尊重客观真实性的作品类型流于俗套、乏善可陈。《零零后》作为一部以儿童为本位的纪录片,某种程度上很难做到大的突破。但从播出后的实际效果而言,受众被该片深深吸引并引发热议,无疑要得益于该片在叙事方法上间离技巧的合理运用。纵观全片,可以发现《零零后》不仅忠实地践行着一般故事化叙事策略,又时常会打断当前的讲述,带领观众出离正在观看的故事进入另一相似空间场景,而时空变幻之后故事内容的联系并没有因为节奏跳跃有所减弱,相反在内容解构与建构之间,《零零后》的主题深度与叙事特色令人印象深刻。

1.解构时间跨度

《零零后》纪录片自2006 年开拍,时间跨度历经10 年。在如此长的间隔中,保持主题内容的紧凑成为叙事策略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在这期间,主人公们经历幼儿园、小学、初中多个成长阶段并伴随着千禧年后社会大环境的剧变,个性培养与应试教育、独生子女与二胎政策、纯真童年与叛逆青春穿插其中,时刻考验着叙述者的故事讲解能力。为此,《零零后》以间隔抽离的方式,将故事内容进行精心挑选和统一编排:在每集讲述主要人物故事时,创作者有意在2006 年至2016 年间反复穿梭,并以每年一个10 秒缩影短片段的剪辑形式,于每集段落间组成连续式蒙太奇镜头。匆匆光阴在背景音乐烘托之下,从孩子们脸上悄然流逝,浓缩出主人公在时光荏苒中的人物变化,叙事节奏得当所带来的艺术美感油然而生,在观众逝者如斯夫的慨叹中大幅提升了作品的真实性与代入感。而且,该片采取跟踪拍摄方式,创作者投入大量时间人力成本追求作品真实性和现场感,得益于这般坚守与诚意,《零零后》在讲述平实无华的成长日常中时刻流淌着最真挚的亲情,散发着最质朴的温度。

2.建构多维空间

由于《零零后》是一部主人公们人生成长的影像志,故不同阶段的故事往往会在同一代表性场景空间中交汇。创作者为在解构时间跨度后更好地组合叙事素材,特别选取某些典型空间进行重点拍摄和讲述,譬如家中、幼儿园、学校、医院等。相似场景之中,不同人物的相同经历被精心剪辑,既有利于立体多维空间中故事主线的转换拼接,又不至每集故事内容流于过程缺乏看点。毕竟,孩子的世界与成人大不相同,其生活经历与社会关系相对简单直接。即便时间维度有所区别,但同样场景下主人公们的差异化恰恰集中体现出亲子关系的矛盾冲突、成长经历的不同结局。之后再借助闪回、叠化等编辑手段,故事场景于同一组人物关系中自然切换至另一叙事空间,使观众始终沉浸在纪录片所设置的逻辑节奏之中。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创作者将故事的起点放置在主人公身处的同一所有幼儿园中,隐喻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的人生哲理。作为片中的重要叙事空间,幼儿园中的大门、游戏区、室外操场、餐厅、休息室、反思角等场所被着重拍摄,主人公们在自己人生成长第一站中的点点滴滴被真实全面客观地记录下来。

3.围绕人物故事

在对时间解构与空间重构之后,《零零后》在观赏过程中没有令人感到叙事节奏混乱的另一原因在于紧密围绕人物故事展开。10 年的追踪拍摄中,孩子们不乏亮点故事,但更多的则是平凡无奇的日常琐碎。创作者尽可能挖掘每个主人公的成长亮点,以其中具有共性的故事进行时空调度,组织内容情节。如在《爱的方程式》一集中,纪录片以锡坤酷酷地踩着滑板为开篇,此时的他已是一名初中学生。紧接着故事内容开始倒叙,镜头转到锡坤参加小升初考试场景,母亲在考场外反复嘱咐儿子需要注意的事项。目送锡坤步入考场后在雨中孤独又焦急地等待。在母亲望眼欲穿的方向,时间倒流至锡坤在2 岁时将要被送到幼儿园的画面,此时母亲为了照料锡坤,无奈与丈夫分开并辞职在家。刹那间,一位伟大母亲的形象悄然展现,在受众似曾相识的观感之下,故事围绕锡坤与母亲之间的亲情互动娓娓道来;《时光若倒流》中,围绕谈雨萌身上所反映的青春期问题,引发观众对当下二胎政策放开后独生子女家庭的现状思索。曾经主人公享受着家人全身心的宠爱,而当二孩来临时,家人忙于照顾而对老大的疏忽日渐成为孩子成长中难以解开的心结。在诸多相似的场景中,纪录片特别选取谈雨萌随家人出游时的经历。当被其他游客误以为是一家三口外的多余之人,主人公没有争辩而是无奈地接受,这种看似亲密的陌生人在其他时空中反复出现,为苦恼于孩子青春期的父母指出问题所在——家庭温暖的缺失;《一一的世界》则以“一一”性格由孤僻到开朗的过程进行编排组织,开头长大后的“一一”说着自己喜欢与人交流,下个镜头中便出现了幼儿园时宣示喜欢独处的自己,这种看似碎片化的叙事技巧反而突显出孩子成长过程中与人沟通、融入集体的不易和重要;《成长单行道》有意将梁昊天与刘嘉阳两个孩子进行对比,通过各自成长故事探讨应试教育与个性培养间的冲突取舍;《朋友这件事》以辰辰和乐乐在各自交友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为故事主线,展现出社交对于引导孩子走向心智成熟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由此可见,主人公在成长中的典型故事均经过创作者敏锐捕捉和精心安排,《零零后》每一集故事由现在起始,在过往的闪回中运用空镜头实现空间切换,利用内容上的延续承接进行叙事转场,最后再回归到当下场景,节奏衔接得巧妙且自然。更为难得的是,在叙事中时空界限被成功淡化,聚焦于成长主题下的主人公们,将当前启蒙教育中所面临的家庭、学校与社会三个层面的矛盾冲突逐一呈现,在情感交织与烦恼困惑中昭示着子女与父母间的和解之道。

结语

《零零后》的创作团队始终站在冷静的“第三人”视角,时刻叙述着主人公日常生活中的点滴。通过镜头的特写,我们可以细致入微的观察“零零后”一代的心理特点和成长变化。不同于以往儿童纪录片中会被强行附加成人世界的主观倾向,《零零后》做到了对故事人物的原始呈现,对故事内容的客观讲述,对受众观感的开放自由,这也更加突出了这部纪录片独一无二的真实性。在“受者为中心”的创作初衷下,作品主题贴近生活、叙事节奏流畅自然,最终解释权归受众所有,一改过往“传者为中心”的创作思路,无疑体现出《零零后》对传播规律的尊重与践行。同时,精湛的内容编排和独特的叙事节奏也使《零零后》的审美价值极为突出。无论时间如何洗练,《零零后》必将成为我国纪录片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佳作经典。

猜你喜欢
纪录片受众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主要内容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论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