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艳会
儿童时期,男女生的声带长得相仿,所以发出的声音区别不大,这时的声音可以统称为童音或童声。 喉腔较窄,声门窄而短,声带短小而柔弱、 细薄、 不够坚韧,因此孩子的声调较成人高,而且清脆明亮; 但是孩子音域较窄,声带较易疲劳,如果孩子发音时间过长,发声方法不正确,容易使孩子的声带变厚,孩子唱歌的声音变得不再清脆、 明亮,而是变得沙哑。 因此,下面谈谈在少儿歌唱训练中的点滴感悟:
“ 姿势是呼吸的源泉”,在歌唱中有两种姿势:
(1) 站立式姿势:
a.两腿前后略为分开,一脚在前,一脚在后,身体的重心根据需要落在前脚或后脚上。
b.两脚横向自然分开,与肩平宽,重心在两脚之间。
c.腰椎顶起,向下延伸,双肩略向后展,两手自然下垂; 头要正,下颌微收,两眼平视前方,眼神要随着歌曲的感情变化而变化;挺胸,提臀,尾椎、 膝盖提起。
姿势要领口诀: 头正、 颈直、看前方,“ 脊梁插着擀面杖”,手势自然体型美,“ 松而不谢,紧而不僵”。
提神口诀: 头如顶碗站如松,直背收臀要展胸。 眉宇舒展心畅快,凝目远视神志清。
上台动作: 行如风,站如松。
(2) 坐姿:
坐在凳子前三分之一左右,不要倚靠后背,两脚平放在地上,身体上部的要求和站姿相同。
让学生用先呼后吸的方法,很容易学会歌唱的正确呼吸方法,在呼气前不用吸气,因为人活着本身就有气息存在,只需要将肺部的气息吐掉,吐气时下丹田内收,吐气后松掉小腹靠大气压强将气息压入肺部,同时挤压横膈膜下降,使腹部突出。 要领:“ 腹鼓则吸气,腹收则呼气”; 步骤: 吐气——吸气——控制——流动——换气。
1.用半声咳嗽的方法让学生找到下丹田的位置,即在肚脐下方二至三指处,找到点状的发力点,并体会发力的方向,咳嗽时丹田向里收,咳嗽一声后松掉小腹,反复同样的动作,体会弹性,发力时以点带面。 整个过程中体会气息的存在,而不是纯粹的鼓肚子。
2.用上述“ 咳嗽” 时的发力办法吹蜡烛、 吹纸条,用吹蜡烛的办法体会歌唱呼吸的要领。 用急吹和缓吹两种方法吹气,吹气时丹田向里收( 呼气) ,然后松掉小腹( 吸 气) ,急 吹 后 快 速 松 掉 小腹,反复动作。 缓吹时,丹田向里发力后控制气息,缓缓吹气,没有气息支撑时松掉。 体会“ 腹收则呼气,腹鼓则呼气” 的呼吸要领。
3.用上述同样的发力方法让气息从牙缝挤出,发出“ 嘶” 的声音。 先发短“ 嘶”,丹田向里收一次发一声“ 嘶”,然后松掉小腹换气,反复练习,感觉像是在腹部“ 拍皮球”; 再发长“ 嘶”,发“ 嘶”时丹田向里收,同时控制气息,直到自己没有气息支撑时松掉,整个过程体会气息的控制,反复练习,想象气球慢慢收缩的感觉,让学生体会呼气——吸气——控制——流动——换气的呼吸步骤。在教学过程中,我用打气筒给学生现场做实验,让学生直观的体会歌唱呼吸的原理,打气筒杆拉出时就是“ 吸气” 的过程,打气筒拉杆推进时就是“ 呼气” 的过程。 同时做快拉快推的动作和快拉慢推的动作,让学生直观的体会到呼吸训练中“ 急吸急呼” 和“ 急吸缓呼” 的过程,因为歌唱过程中用的最多的呼吸方法就是“ 急吸缓呼”。 进一步将“ 嘶” 的气流声转化为元音,让学生体会发出声音时气息的运用。
歌唱呼吸要领口诀:腹鼓吸气沉丹田,胸口松开向下叹,要以缓劲就换气,呼吸稳定最省力。
1.口腔打开,打开牙关是打开口腔的重要手段。 牙关上抬,下巴自动掉下来,使嘴角拉成直线,舌面相当于口腔的底,舌面要自然平平的放着,舌尖抵住下齿龈,上口盖呈穹形。
2.咽腔打开,半打呵欠是打开喉腔的重要手段。 在歌唱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半打呵欠的状态,小舌上提,软口盖抬起,彻底离开舌根,露出咽壁,喉咽腔真正打开,咽腔像个槽,让声音入槽。
3.胸腔打开,保持吃惊的状态是打开胸腔的重要手段,在吸气的一瞬间就打开胸腔,胸腔支点的打开,是打开发声的枢纽,打开胸腔支点就打通了发声通道。
4.内视能力的训练:让学生通过想象“ 看见” 自己歌唱时口腔、喉腔、 咽腔、 胸腔的状态,这种相像叫内视。 通过内视在心里呈现各腔体的画面,在歌唱中随时调整各个腔体发声时的状态,做到清晰且有目的歌唱,而不是盲目的歌唱。 并想像身体小瓶扣大瓶的结构,准确掌握高位置发声方法及通道的存在感。 同时意识到高位置不是找出来的,而是想出来的,高位置到底有多高,高也高不出自己的身体,即眉毛以上的位置。
1.打嘟训练: 打嘟练习,双唇松闭,向外吹气,使双唇震动发出清晰的嘟噜声。 吹气时丹田发力方法同上,体会气息对声音的支持。
2.哼鸣训练: 哼鸣练习能较好地使喉部肌肉放松,进而有助于“ 打开喉咙稳定喉头”,是歌唱基本功训练的前提,也是歌唱者声乐技巧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之一,同时,它也直接影响到声音的好坏。 哼鸣练习时,将双唇微微闭住,舌头平放,舌尖抵住下齿龈,软腭上提,我们要努力克服不把声音压在喉咙里,口腔内建立自然空间,就好像含着半口水,感觉声音是位于头的前上部,眉心略感震动,气息则均匀柔和地叹出来,而声音好像是从很远很小的地方传来的。 这时,学生可以体会到头腔共鸣,逐渐由哼鸣转唱为开口音,而声音的感觉位置始终保持在哼鸣的高度上。 这样,经过反复的练习,发出的声音就会逐渐集中明亮,结实圆润,穿透力更强。 采用这样的练习,就使歌唱者获得了歌唱技巧中追求高位置的头腔共鸣。
3.闭口音发声训练: 闭口音多让学生发元音i、 u、 ü,闭 口音的练习对于声带的闭合以及共鸣位置的寻找有帮助。 让学生用内视的方法在口腔和喉腔内塑造韵母的竖起来形状,找到每个韵母在口腔内的着力点,并体会高位置发声。
4.开口音发声训练:开口音是让学生发元音a、 e、 o,发音时口腔张开的程度较大,开口音的练习对于声音的打开有帮助。 同样让学生用内视的方法在口腔和喉腔内塑造韵母的竖起来形状,找到每个韵母在口腔内的着力点,并体会高位置发声。
歌唱发音要领口诀:自然发音不能憋,张嘴“内视” 看“ 瓶口”,忘掉喉咙没感觉,听着看着咽腔响。
1.出声(咬声母)
声母即字头,字头要咬得正,但在演唱歌曲时,要根据歌曲的具体内容和情感的需要决定声母要发得刚劲还是柔和。 抒情的歌曲柔和地咬声母,刚劲的歌曲声母要咬得有力,活泼轻快的歌曲声母要咬得有弹性。 声母要咬得短促,很快过渡到韵母。
2.延长(吐韵母)
韵母即字腹,是歌唱时每个字的延伸部分,字腹延伸的质量和准确程度直接关系到歌唱的好坏。 所以口腔不能随曲调的变化而改变,必须保持一致,字腹延伸时不能走样,即“ 吐字在咽腔”,并有通道感。
3.归韵(收尾)
字尾是指字的结尾部分,在歌唱发声中,凡是有字尾的字,都要把字尾收住,要归韵,才是一个完整的字,否则,只唱了一半。 一般单韵母没有字尾,不需要归韵,在辅音结束后直接发元音,对复韵母必须注意收音归韵。字尾收音时应收得自然,符合语言规律,音量适中,紧密配合音乐表现。
4.字的抑扬声调要准确
作为歌唱者,懂得了解每个字音节的四声变化,在歌唱中可以把语势表现得更加清楚、 准确、生动。 尤其是演唱地方风味的民歌,为强调和突出地方特点,更要注意四声的走向,因为该地区的风格特殊语调都是通过声调体现的。
歌唱咬字要领口诀: 贴着咽壁吸着念,咬字吐词在咽腔,被动念字最轻松,语音清晰声音棒,字正腔圆真功夫,表现内容有分量。
音乐都是为了抒发感情而产生的。 声乐与器乐的区别就是有词,歌词基本上已经表达了所要歌唱的内容和演唱的情绪。 但只有歌词还远远不够,就像《 诗·大序》 中说的“ 言之不足,故嗟叹之。 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1.歌词
用高位置标准的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诵歌词,透彻理解歌词中所表达的内涵,即在歌词中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歌唱艺术的终极目标就是歌唱文化。
2.旋律
理解音乐,准确把握音准、节奏、 强弱、 风格及情绪,科学发声、 歌唱,在旋律中进一步升华歌词内涵,最终达到声情并茂表现歌曲的情绪,感动自己,感染观众。
3.表情
表情是人内心情感在面部的表现,在演唱歌曲中要准确地理解歌曲的情绪,准确地在面部呈现出来。
歌唱技巧要领口诀: 起音找气不找劲儿,“ 连音” 串在气息上。 断音想着拍皮球,滑音想着高位置。 “ 脑 后摘音” 高位置,共鸣点上找音响。 歌唱技巧显真功,勤学苦练用脑想。
总之,在少儿歌唱训练中,用简单科学的方法从姿势、 呼吸、发声、 共鸣、 咬字几个方面进行训练,同时调动孩子的天性,让每个孩子发出自己最美最自然的声音,并且做到准确有表情的歌唱。
民族声乐艺术发展历程表明,“ 气者声之帅” 与“ 开三腔”,以及声、 腔、 字、 韵、 味至关重要,首先抓住少儿歌唱的基本训练,为深造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