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淇县矿山地质问题及生态修复分区研究

2019-03-05 03:08李青松
世界有色金属 2019年23期
关键词:淇县核查分区

李青松

(河南有色岩土工程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0)

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与人类工程活动的加剧,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因此进行矿山地质问题及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等问题的研究对实现人与生态和谐共存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对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研究较多,邹长新[1]等人结合我国生态环境现状、生态系统特征和生态保护修复的战略需求,总结了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生态保护修复的7个主要内容。郎需利[2]等人采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综合性评价法对生态保护修复分区方案进行研究,考虑人地系统与地域分异,结合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的要求,进行整体规划,提出生态保护修复三级分区方案。陈丹[3]等人提出维护生态系统安全要从构建全系统总体布局和加强单系统保护修复两方面双管齐下。

本文以河南省淇县为研究对象,从环境地质分析的角度出发,利用地质测绘、遥感、地质环境综合调查分析等方法,对淇县地区因矿山资源开发及人类工程活动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并对其进行生态保护修复分区研究。

1 矿山地质环境条件

1.1 自然地理条件

河南省淇县地区位于河南省北部,卫河北岸,属暖温带半湿润型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温差较大。调查区内河流属海河流域,主要河流有淇河、卫河、思德河、沧河等均汇集至海河入渤海。

图1 区域地貌图

调查区位于太行山脉与华北平原的交接地带,属侵蚀剥蚀低山和剥蚀丘陵地貌(图1),地势总体北西部高南东部低,地形起伏较大,相对高差213.4m。区内地貌单元类型单一,地形起伏变化中等,自然排水条件较好。调查区内以农、林业为主,矿产资源丰富,以建筑材料、煤矿资源为主,均为露天废弃矿山。

1.2 地质环境条件

调查区地层区划属华北地层区的太行山地层小区,区内地层由老至新分别为新太古界、元古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新近系、第四系。区内以坚硬厚层状的碳酸盐岩组为主,主岩性为石灰岩、白云岩等为主。

根据不同的岩性组合、构造和地貌条件,调查区地下水类型为碳酸盐岩类岩溶水。因岩性、构造等多种自然因素的影响,碳酸盐岩中的裂隙、岩溶发育程度极不均一,致使赋存于岩溶空隙中的裂隙岩溶水的富集、分布相应具有明显的不均一性。地下水埋深几十米至数百米不等。区内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以泉流和人工开采方式进行排泄。

调查区人类工程活动主要有城乡建设、矿山开采、交通工程、水利工程等,人类工程活动的加剧使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2 环境问题

通过地质测绘、遥感、地质环境综合调查分析,淇县地区因矿山资源开发及人类工程活动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可归纳为8个类型,其中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突出,影响最为严重。

2.1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分布

通过遥感解译,初步发现露天采场185处,面积1265.37hm2;中转场地55处,面积278.58hm2;废弃渣堆36处,面积119.93hm2;建筑物5处,面积2.9hm2,总面积1666.784hm2。经现场调查核查,确定矿山地质环境问题71处,总面积1258.06hm2。主要分布于淇县的西部中低山区。

2.2 地质灾害问题分布

调查区内崩塌、滑坡、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的产生多数由于矿山资源的开发开采造成的,矿山资源的过度开采是地质灾害问题的重要诱因。通过遥感解译,初步发现崩塌17处,面积20.8hm2;滑坡29处,面积18.26hm2;泥石流1处,面积4.56hm2;地面塌陷3处,面积156.71hm2;不稳定斜坡6处,面积1.82hm2。经现场调查核查,确定地质灾害13处,其中小型崩塌7处,中型崩塌1处,中型滑坡2处、小型泥石流2处,小型采煤塌陷1处。主要分布于西部低山丘陵区。

2.3 水生态环境问题分布

通过遥感解译发现水生态问题9处,面积33.28hm2。经现场核查,确定水生态环境问题主要为水土流失、部分河段河道淤积、局部河道堆放生活垃圾,主要分布在淇河淇滨段。

2.4 土壤污染及土地功能退化问题

经遥感解译和现场调查核查,初步发现石漠化土地6处,面积433.52hm2,主要分布于林州市茶店乡和淇县西部一带;沙化土地18处,面积186.84hm2。

2.5 森林草原生态损坏问题

经遥感解译和现场调查核查,初步发现低质低效林3处,面积664.18hm2,分别分布在淇县小岩沟村附近。

2.6 湿地生态破坏问题

经遥感解译和现场调查核查,初步发现淇河沿岸湿地生态系统局部破坏3处,面积3.44hm2,主要分布在淇河许沟村段。

图2 生态保护修复分区图

2.7 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

通过遥感解译初步发现各类保护区受损害点7处,总面积100.26hm2。其中地质公园损害5处,面积72.74hm2;风景名胜区损害1处,面积20.39hm2;森林公园损害1处,面积7.13hm2。主要分布于林州市合涧镇、临淇镇、辉县市沙窑乡、淇滨区大河涧乡、淇县庙口乡等中低山区。损害原因主要以露天矿山无序开采为主,规模相对较小,损害程度较轻。

2.8 南水北调中线干渠环境问题

经遥感解译和现场核查,查明村庄建筑物距干渠水面小于50m的地方11处,公路、人行各类立交桥33个,各类河流与干渠立体交叉9处。

3 生态环境修复分区

在前期收集资料,开展综合地质环境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地形测绘、遥感、ArcGIS软件综合评价分析,构建调查区生态环境系统评价分析模型,同时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系统完整性、区域空间布局整体性,确定分区边界,并对分区内生态环境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淇县地区共分为Ⅰ、Ⅱ、Ⅲ三个生态环境修复区(图2)。

Ⅰ区位于222省道以南,北大李庄村以西、温洞村以东、鲍庄村以北,Ⅰ区共10处历史遗留矿山(QX01-N01~QX01-N10),总面积为30.4583hm2。Ⅱ区主要位于305省道以北,葛涧村以西、黄洞村以东、烟岭沟村以南,Ⅱ区共4处历史遗留矿山(QX02-N01~QX02-N04),总面积为78.9550hm2。Ⅲ区主要位于庙口乡大滹沱村以西,灵山风景区以西,范辉高速以北,Ⅲ区共6处历史遗留矿山(QX03-N01~QX03-N06),总面积为25.5660hm2。调查区内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矿山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地质灾害、土地资源毁损和含水层破坏。

4 结论

(1)通过地质测绘、遥感、地质环境综合调查分析等方法,对淇县地区因矿山资源开发及人类工程活动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归纳为8种类型,其中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最为突出。

(2)利用地形测绘、遥感、ArcGIS软件综合评价分析,构建调查区生态环境系统评价分析模型,同时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系统完整性、区域空间布局整体性,确定分区边界,并对分区内生态环境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淇县地区共分为Ⅰ、Ⅱ、Ⅲ三个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区。

(3)对淇县地区矿山地质环境条件、环境保护修复分区等问题的研究,为淇县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开展提供理论基础与依据。

猜你喜欢
淇县核查分区
贵州省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图
上海实施“分区封控”
手诊分区法之原理探析与诊断应用
关于设计保证系统适航独立核查的思考
基于无人机影像的营造林核查应用研究
淇县老年干部大学校歌
淇县
鹤壁市淇县教体局举行“腾讯智慧校园” 管理员操作应用培训会
自动化事实核查的前景及局限性
淇县林业局关于云梦山和八一林及夺丰水库等地侧柏纯林抚育提升的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