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
古往今来,那些站在权力巅峰的女性就如傲立雪中的红梅,既是那一片白里最夺目的红,也饱受着世人最多的非议。但与非议相比,最让她们痛苦的,还是她们无法像男性帝王那样,同时坐拥“江山”和“美人”,每当她们向心中的王座更进一步,就离自己渴望的爱情越远一步。
但有一人是例外,她就是评书《杨家将》中的辽国首脑——萧太后,一位拥有“史上最完美婚外恋”的女强人,她的情人,也是《杨家将》里的重要人物:辽国大将韩德让。在书中,他们是君臣关系,但在历史上,他们还是一对“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生死恋人。
一向以睿智果决著称的萧太后,年轻时候因一身箭袖戎装,散发出独特的英侠之气,吸引了辽景宗耶律贤。因为那道不可违抗的圣旨,入宫为妃的萧绰,不得不与自己的心上人韩德让劳燕分飞。
在辽国历史上,萧姓是仅次于国姓耶律的第二大姓,来由是辽太祖因为追慕汉高祖刘邦与萧何的君臣之情,故将有开国之功的拔里氏赐姓为“萧”,并规定耶律氏与萧氏代代通婚,萧氏遂成为辽国的权贵势力。
萧太后本名萧绰,是辽国重臣萧思温之女。萧思温不仅足智多谋、工于计略,而且通晓百家史,曾任南京留守、兵马都总管,因而与其他契丹贵族相比,萧家是一个汉化程度较高的家族,更与汉族大臣韩匡嗣家交往密切。
韩匡嗣之子韩德让生得英俊潇洒,仪表堂堂,而且文武双全。他早就听说萧家三女萧绰论文才、论武艺、论相貌都属辽国第一,只是无缘得见。一次,韩德让随父亲前往萧家大帐,偶然见到了箭袖戎装、楚楚动人的萧绰,发现她果然是一个绝色女子,文采、武艺都比传言更胜十分,而萧绰对这位公子也颇有好感。两人一见钟情,大有谈婚论嫁之意。
但就在此时,辽国宫中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公元969年,昏庸残暴的辽穆宗被人刺杀。萧思温在关键时刻凭借智慧和勇气,拥立穆宗的侄子耶律贤登上皇帝宝座,改元保宁,是为辽景宗。这一重大历史变故给萧思温带来了巨大的政治利益,不仅萧思温本人升官加爵,官至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集军政大权于一身,而且,萧绰一生的命运轨迹也从此被改写。
原来,辽景宗早就见过戎装打扮的萧绰,她的英侠之气曾令耶律贤爱慕不已。即位之后,他很快想起这位貌美如花的女子,一道圣旨将她召进宫来,立为贵妃,不久便加封为皇后。就这样,萧绰和韩德让劳燕分飞,从此只能在朝堂上以君臣的名义相见。
萧绰嫁给辽景宗时,刚满17岁,年轻气盛的她不甘心只做一个贤淑的嫔妃,暗下决心要参与国事。此时,辽景宗刚刚即位,朝廷混乱不已,景宗虽有雄心壮志,但无奈身体不好,风疾时常发作,每逢犯病,便由皇后代他上朝处理国事,扭转契丹王朝命运的大任就这样落到了萧绰身上。因此,萧绰虽名为辅佐,但实为当政,朝廷上的事她可以自由决断,事后只需告诉床榻上的景宗即可。而有这样一位能干的皇后做依靠,景宗既感到欣慰,又乐得可以偷闲,帝后二人可以说是各得其所。
公元982年,35岁的辽景宗在出猎途中,病逝于云州焦山行宫。临终时留下遗诏,命幼子耶律隆绪即位,同时让皇后暂领国政。这道遗诏无可争辩地将辽国交到了年仅29岁的萧绰手里,萧绰也从皇后变成了太后。
就在面对先皇去世,萧绰与耶律隆绪一对孤儿寡母难撑大局的情况下,韩德让的忠心和才干得到了进一步展现,他不但为太后和幼主出了一个辖治宗室的绝妙计策,还统领宫廷守卫,负责母子二人的安全。
此时的太后萧绰还不到30岁,正是女人风华正茂的年纪,治国时下手无情、绝不手软的她,对韩德让这位身份特殊的股肱之臣,却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儿女情意。据说,在辽景宗去世后不久,萧绰就对韩德让吐露了多年的深情,她说:“我从前曾与你有过婚约,现在皇上去世,我愿与你重谐旧好,再续前缘。现在我儿子当了皇帝,他也就等于是你的儿子,愿你好生照看!”韩德让没有想到,当年的小女孩坐上太后之位后,却仍然对自己旧情难忘,实在是感动非常,从此对萧绰更加忠心耿耿,而萧绰对他也是完全信任,让他总领禁军,管理首都防卫。
两人之间的旧情愈燃愈旺,没有瞒着任何人,出则同车,入则共帐,就连接见外国使臣的时候都不避忌。更难能可贵的是,两人并没有因此而荒废国事,在韩德让的帮助下,萧绰对辽国的制度和风俗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这些改革包括奖励农耕、倡导廉洁、治理冤狱、解放部分奴隶、重组部族……不但将辽国从奴隶制进一步向封建制转化,更重要的是改进了契丹族与汉族之间的关系。
但萧绰始终有一个遗憾,那就是没有成为韩德让明媒正娶的妻子,特别是韩德让正妻李氏辞世之后,萧绰想与韩德让做夫妻的渴望愈加强烈。终于,在公元988年9月的一天,萧绰一反从前在皇宫中宴请皇亲众臣的惯例,转而在韩德让的帐室中大宴群臣,并且对众人厚加赏赐。面对这样一场以韩德让、萧绰为主人的大宴,所有人心知肚明:这就是萧太后下嫁韩德让的喜宴,从此以后,韩德让就是大辽国的太上皇帝了。后来甚至还有传言,说楚王耶律隆祐其实就是韩德让与萧绰的儿子。
曾经被迫拆散的两人,终于迎来了迟到的洞房花烛夜。但对于萧太后与辽景宗之子,即辽圣宗耶律隆绪来说,怎样看待这个从“下属”转变为“继父”的韩德让呢?
自从萧绰正式下嫁韩德让之后,对于韩德让的“继父”身份,辽圣宗耶律隆绪不但毫无反感,而且还对韩德让有着发自内心的尊敬。他每天都派两个弟弟去问候韩德让的饮食起居,而且让他们在离韩德让寝帐二里以外的地方就下车步行;韩德让如果离京外出返回,两位亲王也要去站守迎接,问安拜见。作为辽国皇帝的耶律隆绪本人去见韩德让时,礼节更是一点都不含糊:他会在50步以外的地方下车步行,韩德让虽然出帐迎接,耶律隆绪却一定会先向他行礼,入帐后更是由韩德让高居上座,耶律隆绪则极为恭敬地向他执父子之礼。
不单礼节上做到了完备,耶律隆绪还给予韩德让充分的实权:公元998年,韩德让被赐国姓耶律氏,改名为耶律隆运,封晋王,位在亲王之上。除了这些头衔,他还任太保、兼政事令、总理南北二院枢密院事、拜大丞相,成为辽国权力最大的人物。而韩德让也没有辜负这样的恩宠与信任,终其一生,他都对萧绰与辽国忠心不二,从来没有利用特权做任何危害辽国朝政的事情,为辽国的振兴发展可谓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公元1009年11月,享受着儿女孝顺、丈夫恩爱的皇太后萧绰,为耶律隆绪举行了契丹传统的“柴册礼”,正式将皇权交还给儿子,结束了她40年有余的“摄政女皇”生涯,并决定去南京(今北京)安享晚年。不幸的是,就在南行途中,萧绰染上疾病,不久便撒手人寰,终年57岁。
萧绰之死对晚年的韩德讓来说是沉重的打击。他从此抑郁寡欢,一年后便重病不起。耶律隆绪和皇后每天按照儿子、媳妇的礼节为他侍奉汤药,但遗憾的是回天乏术。终于,在萧绰去世后的第十五个月,韩德让带着对妻子的无尽思念,与世长辞,享年71岁。辽圣宗耶律隆绪为继父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一切规制都与母亲萧绰一样。他亲自拉着韩德让的灵车送出百步之远,并且为他服丧,随后将他安葬在母亲的身边。
中国历史上的后妃数不胜数,然而通观下来,只有萧绰,不但建功立业、彪炳史册,而且还真正享有了一个幸福完整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