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芙蓉, 王海燕, 陈红光
(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 1. 肿瘤科; 2. 护理部; 3. 消化内科, 四川 绵阳, 621000)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结直肠黏膜的弥漫性炎症,其临床特点为不明原因的腹泻、腹痛及黏液便或黏液血便,患者常伴有体质量减轻、里急后重等[1]。药物保留灌肠是将药液从肛门注入结肠内,通过结肠黏膜直接吸收,起到治疗作用,是国内外认可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方案[2]。因操作中难免会接触患者肠道溃疡面,即便护士动作轻柔,也常引起患者的疼痛和不适。作为护理常用操作,药物保留灌肠方式在不断改进,但研究的关注点多集中在灌肠用物、插入深度、灌肠时间、药物的量和温度以及患者体位等方面[3-5],对灌肠操作手法的详细描述和研究资料较少。本研究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药物保留灌肠操作时,实施改良旋转式肛管插入手法来提高患者舒适度,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4月需行药物保留灌肠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72例,男40例,女32例,年龄20~63岁。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采用传统连续直插式插入法,治疗当天上午实施灌肠操作,采用吸痰管(PVC材料,长度500 mm,直径4.67 mm)灌肠,药液剂量为50 mL/次,药液温度为39~41 ℃。按照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灌肠前嘱患者排便,取左侧卧,操作者戴无菌手套,用石蜡油润滑吸痰管前段及患者肛门处,将导管由肛门处向肚脐方向插入,导管进入约2 cm后再向骶尾骨方向插入约10 cm(具体插入深度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决定),导管插入完毕后即可将注射器内药物缓慢注入,注入过程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异常。
观察组实施改良旋转式肛管插入法,术前准备同对照组,插入导管时左手分开患者臀部暴露肛门,右手掌心朝下,拇指、食指和无名指在导管约10 cm处固定住导管,以手腕带动手指的方式,由手掌内侧缓慢而匀速地向手掌外侧旋转180 °,旋转的同时轻柔用力缓慢地向肛管内推进。重复以上动作,直到导管插入所需深度。主要过程同对照组。
操作结束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6]评估患者舒适度。0分为无任何不适;1~3分为轻度不适感,可以忍受;4~6分为不适感明显,也可以忍受,可能影响睡眠;7~10分为严重不舒适,应该尽量避免。4分及以上就认为患者处于不舒适的状态。
采用SPSS 22.0软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无任何不适3(8.33%)例,轻度不适28(77.78%)例,不适感明显5(13.89%)例。对照组无任何不适1(2.78%)例,轻度不适18(50.00%)例,不适感明显17(47.22%)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灌肠是临床科室常用护理操作之一,但由于灌肠操作方法、适应症选择不当,可引起许多并发症[7]。摩擦力为引起并发症的物理因素之一,也是造成患者疼痛和不舒适的重要原因[8]。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药物保留灌肠过程中,肛管直接接触病变黏膜组织,引起的疼痛和不适更为强烈,患者对灌肠产生畏惧,在灌肠时多因心理紧张、恐惧,使肛门括约肌收缩而产生抵抗动作,进一步增加插管时的摩擦力,增加患者疼痛和不适程度[9]。因此使肛门括约肌松弛和减轻摩擦力,成为提高患者灌肠舒适度的主要改进方向。通过文献查阅发现,护士多采用选择合适的润滑剂对管道前端进行润滑、根据病情需要适当控制插管深度和温度、轻柔按摩肛周以及采用多种方法缓解患者紧张和焦虑情绪等方法协助插管[10-11],而对插管手法的改进却少有研究和报道。曾有研究[12]提到应在充分润滑肛门后轻轻旋转插入,但未就此措施的原理和对灌肠舒适度的影响做进一步对比研究。
运用力学原理对经肛门插管这一操作进行分析,插管时,管道表面与柔软的肛管黏膜接触,在传统连续直插手法下,护士向患者体内推进的同时,在接触面产生了与护士用力方向相反的滑动摩擦力。使用本文中所述的改良旋转式肛管插入手法进行插管时,管道与肛管黏膜接触面产生的摩擦力被分解成了部分滑动摩擦力和部分滚动摩擦力,而一般情况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要小得多,只有滑动摩擦阻力的1/60~1/40,再结合护士放慢速度轻柔推进,进一步减轻了接触面的摩擦阻力,减少了对患者肛门肌肉及黏膜的牵拉和刺激,从而降低了患者的疼痛和不舒适感。
本研究从科研角度对改变插管手法这一细节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做调查研究,通过数据分析的结果显示,在药物保留灌肠操作中使用旋转式肛管插入手法,能有效提高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灌肠时的舒适度,进而减少因插管疼痛和不适引发的患者继发性心情紧张及恐惧,避免恶性循环,改善治疗体验,提高治疗依从性,也促进护理服务满意度的提升,体现护理人文关怀。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in Practice2019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