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不利则为水”理论在妇科常见病治疗中的应用

2019-03-04 20:26边秀娟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利水妇人瘀血

★ 边秀娟

(福建中医药大学 福州 350108)

“血不利则为水”出自于《金匮要略·水气病篇》:“寸口脉沉而迟……男子则小便不利,妇人则经水不通,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名曰血分。”仲景从血与水之间的关系阐述了血瘀致水的病机,明确指出血分和水气是相互影响的。《素问·经脉别论》云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指出血与津液同源于饮食水谷。正如《灵枢·决气》云:“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生理上,津血同源;而病理状态下,血与水既可以是病理产物,也可以是致病因素,更可相因为病。诚如《灵枢·百病始生》所云:“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矣。”唐容川《血证论》亦云:“血病不离乎水,水病不离乎血”,“血积既久,其水乃成”,“又有瘀血流注,亦发肿胀者,乃血变成水之证”[1]。治疗方面强调“凡调血,必先治水,治水即以调血”。由此可见瘀血内阻能够导致水肿的发生,而水气内停可以引起瘀血阻滞,活血可以促进利水、利水可以促进活血,水血并治有利以提高临床疗效。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病三篇中诸多疾病体现了“血不利则为水”这一学术思想,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亦深刻认识到妇科虽多血症,治疗中常以调血为主要治法,但血水同治法不可忽视 。

1 腹痛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载有腹痛一病,原文曰:“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临床急慢性盆腔炎患者常见此症。中医古籍中无盆腔炎之名,根据其临床特点,可散见于“妇人腹痛”“癥瘕”“不孕”“带下病”等病证中。《金匮要略》中的记载可理解是有关盆腔炎临床症状的最早论述。慢性盆腔炎的主要病理特点是瘀、滞、湿、热、虚[3]。血瘀是慢性盆腔炎的主要病机,炎症到了慢性期时,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类似癥瘕性血瘀;滞为气滞,一方面与血瘀有关,血瘀必阻气,另一方面与肝郁脾弱有关,情志不畅,肝郁气结;慢性盆腔炎时,湿热虽渐解,但仍存在;病程日久,耗伤气血,虚实夹杂。因此治疗该病当以活血调肝,健脾渗湿为主,当归芍药散为有效方剂。方中重用芍药养血活血,缓急止痛,当归助芍药补养肝血,川芎活血行气;泽泻用量亦较重,意在渗利湿浊,茯苓、白术健脾除湿,方中三血药与三水药配伍恰到好处,肝脾同调,血水同治。

2 癥瘕

妇人下腹结块,伴有或胀、或痛、或满、或异常出血者,称为癥瘕。该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机体正气不足,风寒湿热之邪内侵,或情志因素、房室所伤、饮食失宜,导致脏腑功能失常,气机阻滞,瘀血、痰饮、湿浊等有形之邪凝结不散,停聚下腹胞宫,日月相积,逐渐而成。由于病程日久,气、血、痰、湿互相影响,故多互相兼夹为病。《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曰:“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明确提出桂枝茯苓丸是该病的主治方,方中桂枝、芍药通调血脉,丹皮、桃仁活血化瘀,茯苓渗湿利水。全方在配伍上明确体现了治血先治水的特点,具有化瘀消癥、渗利水湿的功效。西医学的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盆腔炎性包块、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及陈旧性宫外孕血肿等,可参考本病辨证治疗。临床常见病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在B 超下的形态,其内为粘滞囊性物,为有形之瘀血包裹无形之水湿聚集而成,恰与本病湿瘀互结的病机相合。治疗时可酌加三棱、莪术、鳖甲、牡蛎等软坚散结,伴有积液者加泽泻、益母草、薏苡仁等渗利水湿。

3 痛经

痛经是以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为主症的病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宋代《妇人大全良方》认为该病有因于寒者,有气郁者,有血结者。《景岳全书·妇人规》云:“经行腹痛,证有虚实。实者或因寒凝,或因血滞,或因气滞;虚者有因血虚,有因气虚”[2]。证之临床,该病实证多而虚证少。寒凝血瘀气滞是其最常见病机,温经汤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剂。方中吴茱萸大辛大热,桂枝辛甘而温,二者合用,温经散寒,温通血脉;当归、川芎、丹皮、阿胶活血祛瘀,养血调经;芍药除血痹、利水道;生姜、半夏散寒涤痰化饮,降逆和胃,调畅气机;人参、甘草甘温补虚;麦冬养阴润燥清虚热,并监制诸药之温燥;诸药合用温经散寒,化瘀止痛。笔者在临床使用该方时,宗“血不利则为水”之旨,常配伍茯苓,苓桂配伍,不仅通阳化气利水,加强利水之功,且茯苓还有安神之效,缓解因疼痛引起的焦虑不安,疗效确切。

4 带下过多

带下过多是指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异常,或伴有局部及全身症状者,本病以湿为主因。肾为水脏,主五液,开窍于二阴,又主蛰藏,与任脉相系。任主诸阴,其脉起于胞宫,故肾、任脉、胞宫三者关系十分密切。若素体肾气不足,下元亏损;或房劳多产,伤及肾气;或年老体衰,久病及肾,致肾阳不足,蒸腾失司;或命门火衰,火不生土,脾失健运,以致寒湿内生,损伤任带,而发为带下病。此外,精关不固,封藏失职,启闭无权,精液下滑,亦可发生带下病。正如《景岳全书·妇人规》云:“白带出于胞宫,精之余也。”《女科经纶·带证》引缪仲淳云:“带下如鸡子清者,脾、肾虚极也。”临床见带下量多,绵绵不断,质稀如水,伴腰酸如折、形寒肢冷、小便清长等证者,可采用真武汤化裁治疗。方中炮附子辛热,温补肾阳,使水有所主;白术甘温,健脾燥湿,使水有所制;生姜辛温,宣发肺气,使水有所散;茯苓淡渗,走膀胱,佐白术健脾;芍药活血脉,利小便。全方从三脏两腑着眼,温阳散寒,除湿止带。笔者在临床使用中,常酌加牛膝、泽兰、赤芍等活血药,取得了较好疗效。

5 病案举例

患者郑某,42岁,已婚,2017年6月10日初诊。月经紊乱1年,停经3月。患者自述近1年来无明显诱因出现经期推后,或40余天一至,或2~3月一潮,经量少,色淡质薄,夹血块,平素腰骶酸痛,畏寒喜暖,夜尿频多,大便稀溏。诊见:面色晦暗,面目虚浮,双下肢轻度浮肿,按之没指,舌紫暗、边有齿痕,苔白润,脉沉缓。曾作B超检查子宫、附件均无异常,尿常规及尿HCG检查均阴性。诊断:月经后期,证属阳虚水泛,胞脉阻滞不畅。治以温阳化气,活血利水。方用真武汤加味。处方:炮附子10g,赤芍15g,茯苓15g,白术10g,淫羊藿10g,巴戟天10g,益母草20g,当归10g,泽泻10g,党参20g,牛膝15g,川芎9g。每天1剂,水煎服。6月17日二诊:服前方5剂后月经来潮,经量较前稍有增多,色淡质稀,夹血块。仍小腹坠胀,腰骶酸痛。下肢浮肿稍减,大便溏,面色晦暗,舌淡暗、苔薄白,脉沉缓。治以温经散寒,活血通经。方用温经汤加味。继服5剂。6月24日三诊:月经已净,肿势尽退,大便成形,小便畅利,舌淡、苔薄白,脉缓。予金匮肾气丸1丸口服,每天2次,终月服用。次月月经按时来潮,色量均可,浮肿未发。按:本例为阳虚水气内停,导致瘀血阻滞,冲任不畅之候。其浮肿为肾阳虚衰,气化不利之象,因水液内停,影响营血流行,即停水阻滞血道而致月经迟迟未至。病在气分,而又不尽在气分,血水两兼,但以气分为重。

诚如《金匮要略》所云“先病水,后经水断,名曰水分,此病易治。何以故?去水,其经自下。”治疗以真武汤化气利水为主,水肿消则经顺, 即所谓不治血而血自行。

猜你喜欢
利水妇人瘀血
从“痹症有瘀血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卒被损瘀血候”导引法
益气活血利水复方塌渍治疗大鼠深静脉血栓的实验研究
葶苈子、薏苡仁、车前子的利水功效比较
有一种口渴和瘀血有关
犬人
犬 人
浅谈茯苓在宠物临床上的运用
高僧与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