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环境下信息组织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19-03-03 21:18吕少妮
医学信息学杂志 2019年10期
关键词:标引著录知识点

张 庆 轩 扬 吕少妮

(济宁医学院医学信息工程学院日照 276826) (济宁医学院管理学院日照276826) (济宁医学院医学信息工程学院日照 276826)

1 引言

长期以来,信息化建设一直是我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平台。《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提出对新时期信息化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新要求[1-2]。在这样的形势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领域的专业人才需要拥有对信息技术发展及其影响力的全面认识和充分领悟,因此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专业教育也面临着持续更新、不断完善的迫切要求。

信息组织课程是高等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信息组织是关于信息资源或信息体的描述或著录、标引和排序的学科,是信息管理的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大数据环境下,随着全球信息化、计算机化、网络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迅速发展,信息组织的理论和方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在大数据环境下发展信息组织课程,提高信息管理类专业各层次学生必备的专业技能和核心竞争力,对该学科教学工作者提出新要求。

2 信息组织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重理论教学,实践环节不足

信息组织课程内容涉及较多的基本概念、理论和规则方法等。仅课堂讲授,学生对具体应用没有充分认识,对理论知识很难理解和掌握。该课程实践性很强,只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学生才能对理论知识更好地消化吸收,学以致用。目前信息组织方面的教材有10部左右,大部分教材只注重知识讲授,很少设计实践环节,难以指导学生课后实践。可参考的实验教材除司莉主编的《信息组织实验教材》外没有其他配套的实验教材[3]。

2.2 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应用能力有待提高

当前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学习。此外,该课程在内容上涉及较多的规则方法,如只是单一的讲授,授课过程较为枯燥,缺乏师生互动,难以引起学生兴趣,由此导致课堂上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不足,应用能力欠缺。

2.3 课程考核方式有待丰富

目前该课程考核以卷面考试为主,很难考察学生的应用能力。应将平时成绩及实践考核成绩纳入课程考核中,丰富课程考核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对课程知识的掌握应用能力。

3 大数据环境对信息组织的影响

3.1 概述

信息组织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信息工作者或用户按照一定的原则、方法和技术将杂乱无章的信息整理成为有序的信息集合的活动和过程[4]。因此信息组织对于大数据资源的管理与利用具有重要作用。

3.2 信息组织在大数据环境中应发挥的作用

在传统环境下,信息组织的核心内容是信息的描述与揭示,主要包括著录和标引。在大数据环境下,信息组织的对象更加复杂,海量、异构、动态变化的数据使得信息组织的任务变得更加复杂[5]。面对当前环境,信息组织仍要发挥在资源分类、记录与描述、浓缩与约减、定位与选择管理、交换与共享等方面的作用。

3.3 大数据环境下信息组织发展趋势与任务

为应对大数据环境提出的挑战,信息组织未来应该向自动化、语义化、标准化、开放化的方面发展。依托大数据技术提高信息组织的自动化水平和效率,借助存量语义资源对大数据进行语义组织[5]。

4 信息组织课程教学改革主要措施

4.1 教学内容

传统图书情报资源组织理论可以信息组织的流程为主干,从信息组织的定义、作用、历史、理论和方法基础、成果与工具以及信息描述语言、著录法、标引法、排检法等方面进行讲述。此外,课程教学内容还应包含适应新形势下大环境需求的最新内容,如语义网环境下的信息组织,具体包括语义层次上的信息分类、标引、整合等方式的信息组织。其中资源描述框架(Resource Description Framework,RDF)作为语义网信息描述与表示的基础、本体作为语义网信息组织的核心体系,应作为重点讲述内容。

4.2 教学方法

4.2.1 授课思想原则 信息组织的最终目的是建立信息检索收藏系统,信息组织的质量决定信息检索效果。在授课过程中这一思想原则应贯穿始终。在讲述分类标引、主题标引及信息描述的过程中需要强调不同的标引方式与著录方式对信息检索效果的影响,让学生从原理上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4.2.2 教学方法 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教学方法受到特定教学内容的制约[6-8]。因而针对信息组织课程的教学内容,根据知识模块特点设置不同教学方法。例如“索书号的构成与编制”这一知识点有很强的实用性,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任务驱动法、参观学习法。于该知识点讲解前布置教学任务,由学生实地考察图书馆索书号的构成并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不同区段号码的含义。通过此过程,学生对知识点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该过程也充满探索性,充分激发学生认知。“分类标引的规则与方法”、“主题标引的方法与规则”部分,知识点琐碎。若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讲授方法,学生课堂参与度低,兴趣性差,较难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该部分内容应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导并让学生走上讲台。学生讲完后,教师上台评讲,总结归纳重点,分析难点,弥补不足。该教学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过程中主动探求知识的主角,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此外,在“信息著录法”章节中,以目录柜与目录屉图片、“国家图书馆——馆藏目录检索”中对信息资源的组织图片为例,引入课程内容。该部分内容在讲授过程中采用项目驱动案例教学法。将著录的过程、款目或记录的编制视为项目,将相关知识点融入到项目的各个环节中。对在项目实现过程中涉及的知识点一一讲述。如现款目的编制涉及的知识点分别为著录过程中的规则、描述项目、描述符号、各著录项目的著录方法等,在机读记录的编制过程中各个相应的字段及其子字段如何定义等。在每个知识点讲解后,让学生以手中的教材为例,在课堂进行练习,学以致用。此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参与度高,对知识点能较好地理解吸收并同时进行实践,提高教学效率。

4.3 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9-11]。本课程内容较琐碎,需要记忆和理解的知识点较多,同时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全面考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督促学生积极有效地学习实践,在课程考核中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对应用能力的考查。实行组合成绩的考核方式,课程总成绩由3部分构成,即总成绩=平时成绩(10%)+实验成绩(20%)+期末考试成绩(70%)。平时成绩主要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由出勤、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综合衡量学生的学习表现。每一章讲授结束后适当布置具有延伸性质的作业,如知识点“著录信息源”讲授后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相关资料(包括期刊、文献和相关论文及书籍)了解图书的构成部分,将课本上的知识点与课后获得的知识融会贯通,扩充学生知识面,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深刻的认识。实验成绩主要占比为实验过程中的报告成绩,该部分成绩的加入使学生更加注重实践,实验课出勤率以及学习态度都有很大转变。期末考试题目多为含有一定综合性、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型题目,侧重对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

5 结语

信息组织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已经应用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实践证明改革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踊跃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大数据环境下,信息组织学科不断发展,面临着新的任务及挑战。信息组织是问题导向、基于大数据的专业活动,它所依赖的原理、方法和工具需要迅速跟上相关技术的高速发展,以适应大数据环境下的任务需求。这就需要教学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总结、完善教学方法、内容以及考核方式,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以及学生专业技能和核心竞争力。

猜你喜欢
标引著录知识点
常用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常用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常用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档案主题标引与分类标引的比较分析
本刊对来稿中关键词标引的要求
关于G20 的知识点
关于关键词标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