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8日,西南医科大学与西南政法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共建“医事法学协同创新中心”。当日上午,中心成立仪式在西南医科大学城北校区隆重举行,同时,“医事法学学科专业建设研讨会”一并召开。
成立仪式由西南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刘毅主持,应邀出席的有国家卫健委法规司司长赵宁,西南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唐力,四川省卫健委二级巡视员、四川省卫生法学会会长刘捷,四川省卫健委政法体改处处长张晓胜,泸州市司法局副局长王亚强,清华大学出版社编审、特邀嘉宾李文彬,吉林大学教授、医事法学学科带头人、西南医科大学兼职教授石东风,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教授、《现代法学》常务副主编赵万一,西南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廖斌,党委副书记刘毅,原党委书记、医事法学学科带头人石俊华等,西南政法大学师生代表,西南医科大学相关职能部门、二级院系负责人及师生代表亦应邀参加。
仪式上,西南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廖斌首先致辞,感谢国家卫健委、四川省卫健委、泸州市相关部门对学校事业发展的大力支持,并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和未来愿景,表示与西南政法大学共建“医事法学协同创新中心”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两校共商合作促进学科专业建设的需求,学校将紧紧抓住国家着力推进“法治中国、健康中国”建设的的发展机遇,积极推动医事法学这一交叉学科的发展。
西南医科大学法学院院长罗刚从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历程和建设成效等方面,介绍了该校医事法学学科专业建设概况,并从两校协商、审批等方面汇报了“医事法学协同创新中心”的筹建情况。
西南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唐力与西南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刘毅签订共建“医事法学协同创新中心”合作协议;紧接着,西南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唐力、西南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廖斌共同为“医事法学协同创新中心”揭牌。据了解,该中心作为两校校级层面合作平台,将分别挂靠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和西南医科大学法学院,未来两校将在医事法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学科专业建设等方面进行合作。
西南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唐力宣读了“医事法学协同创新中心”组织机构及人员名单。西南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刘毅宣读了聘任赵万一为西南医科大学法学院学术院长的聘任文件。西南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廖斌为赵万一颁发了聘书。
中心主任、西南医科大学法学院学术院长、《现代法学》常务副主编赵万一在仪式上发言,表示将做好西南医科大学法学院的学术带头人,当好法学院院长的参谋、助手、顾问,组建好学术团队,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提升学院的学术影响力;充分发挥好两校专业优势,争取把中心打造成全国重要的医事法学协作基地,多举办高水平的学术会议,打造新的学科增长点,拓展社会服务,开创两校两院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
随后,与会专家围绕医事法学学科专业建设相关问题进行了研讨发言。清华大学出版社编审、特邀嘉宾李文彬畅谈了医事法学这门交叉学科的发展现状及定位,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吉林大学教授、医事法学学科带头人、西南医科大学兼职教授石东风就医事法学学科建设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从法的基本概念取舍、法学族群的学科归位、法的学科内容生成、医事法学的研究方向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交流;西南医科大学原党委书记、学校医事法学学科带头人、协同创新指导委员会委员石俊华发言,回顾了该校医事法学专业创办和发展的历程,感谢国家卫建委、四川省卫建委以及西南政法大学一直以来的支持和帮助,表示中心的成立让人欣慰和振奋,创新发展未来可期,将努力把医事法学学科专业的发展推到新的高度。
西南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唐力在会上简要介绍了西南政法大学及民商法学院的情况,并表示中心的成立,将开启两校深入交流合作的新篇章。他向中心的工作提出了希望和要求:一是准确把握关键点,办好平台构建协同创新机制;二是整合各方资源,建立创新联盟;三是高度重视医事法学人才培养,形成开放式动态教学机制,共同为医事法学的发展贡献力量。
国家卫健委法规司司长赵宁在讲话中向医事法学创新中心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对西南政法大学和西南医科大学为国家医药卫生事业和卫生健康法治建设所作的努力和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对两校联合成立医事法学协同创新中心表示赞赏。她介绍了我国卫生健康法治建设的推进情况,着重分析了新时代对卫生法治工作所提出的新要求及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同时还指出,在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机遇期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时期,两校医事法学协同创新中心的成立紧扣了健康法治建设的时代发展脉搏,意义重大,希望西南政法大学与西南医科大学两校的领导、专家、学者们共同建设好这一合作、交流、发展平台,关注和研究好医事法学领域的实际问题,在医事法学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各方面再创新佳绩,为国家卫生健康法治建设再作新贡献。
大会结束后,与会人员合影留念,并参观了西南医科大学校史陈列馆和司法鉴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