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江流域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及保护措施

2019-03-03 14:39:24凌春辉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19年6期
关键词:右江百色市壮族

凌春辉

右江,位居珠江水系西江干流的上游。右江流域既是一个地理概念,又是一个文化区域的概念。它以百色市为中心,涵盖滇黔桂三省区交界地区的百色、文山、兴义等市县的主要区域。该地区生活着壮、汉、瑶、苗、彝、仡佬、回、布依等世居民族。多民族集体智慧成就了右江流域绚丽壮观的“以壮族文化为主体,多个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非物质文化景观。以流域内的广西、云南两地为例,据统计,百色市有1445 个项目列入国家、自治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中国家级9 项,自治区级128项,市级137;非遗传承人国家级6 人,自治区级89人,市级171 人,数量在广西位居第一。①本文有关百色市非遗数据,来源于对百色市文广新局的采访所得。至2017 年,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5 项、省级项目44 项、州级项目80 项;认定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506 名,其中国家级5 人、省级75 人、州级210 人;还设立了6 个省级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②云南文山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回顾:70 年,我们的非遗保护,http://www.wsnews.com.cn/p/214090.html。。

对右江流域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深入研究,总结其在保护传承、开发利用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教训,不仅能更有效地保护和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能让各级政府和民族地区的民众更好地利用其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资源,推动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健康发展。

一、右江流域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类型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1)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2)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3)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4)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5)传统体育和游艺;(6)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③《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2011 年)。根据考察,我们可以看到,右江流域各少数民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创造出多姿多彩,内涵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几乎涵盖了《非遗法》所列的各种类型。它既是这一地区少数民族的宝贵的文化资源,也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右江流域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的类型有:

(一)民间文学类

民族民间文学是指少数民族人民群众口头创作、口头传承,反映他们的历史、生产、生活、风俗、理想愿望以及审美情趣的文学作品。本区域各民族群众创造出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学作品,包括神话、史诗、传说、故事、戏剧、曲艺、民歌、谚语、谜语等体裁。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长篇壮族史诗《布洛陀史诗》,再如被誉为“中国南方民族民间第一抒情长诗”的壮族嘹歌等等。

(二)戏剧曲艺类

右江流域的民族表演艺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流传在百色市的戏曲剧种有北路壮剧、南路壮剧、提线木偶戏、唱灯剧、彩调剧、邕剧、粤剧和师公剧等;在文山则有富宁壮剧、广南沙戏、文山乐西土戏等地方戏剧和丘北花灯;在贵州有布依戏等。曲艺类的曲种主要有末伦、唐皇、八音坐唱、唱灯、卜牙、比鱼等。

(三)音乐舞蹈类

民歌是右江流域民族文化最亮丽的一道风景。那坡“呢的呀”黑衣壮民歌高亢辽远,富宁坡芽歌书婉转动听,田东排歌情挚意切,靖西上下甲山歌悠扬嘹亮,西林足别山歌行云流水,田林定安山歌缠绵悱恻,隆林壮族“颠罗颠罗那”民歌旋律悠扬……这些风格各异的民歌伴随着奇特的歌墟、歌会习俗,构成了右江流域各少数民族民歌的蔚然大观。各族人民不仅能歌,而且善舞。文山壮族彝族铜鼓舞、葫芦笙舞、瑶族的金锣舞、铜鼓舞均已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

(四)传统工艺类

右江流域民族民间工艺美术种类繁多,内容丰富。这些凝聚着各族人民智慧结晶的民族传统工艺作品,不少已经成为广西的标志性的文化符号。壮族的壮锦、绣球、麽乜、麦秆花篮,在国内举办的各种传统工艺大赛中屡获大奖。靖西的夹砂陶工艺、乐业的蔡伦古法造纸、靖西的东求贡纸工艺遗存,乐业扎染和隆林苗族蜡染则声名远播。同时,民族服饰也千姿百态,炫丽多彩,从纺织、漂染、刺绣、挑花、蜡染以及与之相配的各种装饰、冠帽、颈圈、簪钗、手镯脚镯等,均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涵义。如隆林苗族服饰,以多姿多彩、纷繁复杂著称,使隆林苗族被称为“花一样的民族”。

(五)节庆民俗类

右江流域各族群众既普遍流行我国各民族共有的传统岁时节日,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也形成和传承着本民族特有的节庆习俗,大体可分为祭祀节日、农事节日、社交游乐节日等。祭祀性的节日多与信仰崇拜、祭祀祖先、纪念本族神话人物、英雄人物有关,如壮族的花婆诞节、娅王节、七月十四鬼节、祭瑶娘、岑王庙会,瑶族的盘王节、达努节,仡佬族的拜树节,彝族的跳公节等;农事节庆则主要与农事活动相关,表现了各少数民族人民期盼风调雨顺获得丰收的美好愿望,如壮族的开门节、牛魂节,彝族的火把节、跳公节、祈雨节,仡佬族的尝新节等;社交游乐类节日也很丰富,如壮族三月三歌墟、苗族跳坡节、壮族捶背节、花炮节、唐皇节等。

(六)游艺竞技类

被列入各级非遗名录的游艺竞技项目有舞狮技艺、龙舟竞渡、壮拳、抢花炮、抛绣球、跳竹杆、板鞋竞技、板鞋竞赛、打尺子、打沙包、打陀螺、虎棋、爬坡杆、打磨秋、多人秋千、射弩等。国家级非遗田阳壮族舞狮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多年来传承人在继承和弘扬传统套路的基础上,不断地挖掘、整理和创新,使得这一南国绝技得到了长足发展,先后推出了“狮子上金山”“狮子过天桥”“刀尖狮技”“狮子梅花桩”“金狮雄风”等一系列高空表演项目,熔杂技和武术、舞蹈于一炉,具有高、难、奇、美、险的狮技特点,形成了一套独具壮乡风格的狮艺绝技。

二、右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举措

在长期开展抢救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中,地方政府和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机构,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发展”的方针,以积极的、科学的态度对各级非遗项目进行针对性、系统性地挖掘、抢救、保护和合理利用,注重在实践中摸索规律、积累经验,初步探索出一些具有地方特色、成效显著的保护方式。

(一)机制性保护

推动立法、出台各项保护措施,从政策保障、组织机制等方面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例如百色市从2005 年开始相继转发、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规定和实施方案。如制定下发《百色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百色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施方案》《百色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百色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局际联席会议制度》等文件,成为全区第一个制定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施方案的市。文山州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2019年,隆林各族自治县出台了《隆林各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经自治区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批准,由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公布施行。这是广西第一个民族自治县以立法的形式实施对非遗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对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百色市部分县区相继出台了有关文件,为非遗保护利用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如那坡县制定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那坡壮族民歌十年保护计划》和《传承黑衣壮民歌艺术,构建和谐校园——那坡县实验小学民歌课堂传承基地三年发展规划》。田阳县制定了《布洛陀文化品牌建设工作方案》《田阳县壮族舞狮文化品牌建设工作方案》。田林县制定了《瑶族铜鼓舞十年保护规划》。靖西县制定了《壮族织锦技艺五年保护规划》等。

(二)整体性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态的文化遗产。它的发生、成长、传承与所处的历史人文环境息息相关,特定的人文生态环境,是非遗赖以生存传播的土壤和条件。为了使民间原生态非物质文化遗产存活下来,就必须重视与其紧密相依的文化生态环境的保护。这些年,百色市通过申报建立了各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立了非遗传习基地、培训基地、扶持各地建设民间文化协会、倡导非遗进校园等实现整体性保护。如建立靖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那坡壮族民歌传习所、德保南路壮剧传习基地。对国家级非遗项目“田阳舞狮技艺”的保护则大力扶持民间舞狮队,至今已举办了100 多期舞狮培训班,参加培训者达3000 多人次。还开办了靖西壮锦加工厂,创建了绣球、壮锦制作基地,在旧州小学开办了壮绣技艺班。田林县设立2 个瑶族铜鼓舞保护传承站(点),建立了瑶族铜鼓舞生态保护村。平果县制定了壮族嘹歌保护工作战略部署,采取“静态保护”与“动态保护”相结合的措施开展保护,建设了嘹歌太平传承基地、耶圩传承基地、在中小学开办嘹歌学习班等。德保县投入近亿元建设了马骨胡艺术中心、马骨胡传习基地,全面推进马骨胡艺术的传承保护。文山州共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点36 个,其中包括国家级“文山壮族、彝族铜鼓舞”项目壮族村示范点3 个、彝族村示范点7 个;国家级“彝族葫芦笙舞”项目示范点3 个、传承活动点3 个;国家级“壮剧”项目示范点4 个、传承点7 个;省级“壮族刺绣技艺”项目示范点9 个。充分发挥以点带面的传承示范作用,调动传承人和基层群众开展传承活动的积极性,实现对重点区域的整体性保护。

(三)活动性保护

百色十二县市区的节庆、艺术节活动丰富多彩、各有特色,通过多年的打造,逐步形成了以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为支撑的田阳布洛陀民族文化旅游节、田林北路壮剧艺术节、平果壮族歌圩音乐节,以及右江区龙舟文化艺术节、那坡彝族跳公节、中越跨境歌会、隆林彝族火把节、苗族跳坡节等为代表的一连串内容各异、气氛强烈的节日文化链和多姿多彩的各种民俗展演活动。据统计,每年百色市各县区官方和民间组织的各类非遗传承展示活动达450 余场次,参与人员达1200 余万人次,传承展示项目达120 余项。隆林千人八音坐唱比赛震撼人心、苗族跳坡节吸引了云南、贵州等省组队参加;田林壮族祭瑶娘、壮族祭瑶王、乐业壮族舞龙、右江区岑王庙会、靖西壮族抢花炮不仅参与人数众多,还吸引了海内外媒体的追捧。通过开展这一系列的文化遗产的宣传、推介活动,让外界认识了百色,更让百色丰富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递接和保护。云南文山则将重点非遗项目纳入全州文化精品工程进行重点打造,提升保护和传承水平。《坡芽情歌》通过坡芽歌书合唱团这个载体已经走出云南,走向中国和世界。《女子太阳山祭祀》通过连续几年举办女子太阳节系列活动,打造大型原生态民族歌舞剧《太阳鸟母》,在州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力。

(四)生产性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是以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为核心,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的保护方式。①《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指导意见》,文化部2012 年印。如近年来,百色通过扶持非遗类的文化产业企业和作坊,举办各种类型的民间文化艺术节、旅游节、工艺品展销会、民间歌舞比赛、开展集中宣传展示活动等,使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经济资源,获取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如列入自治区非遗名录的靖西端午药市,于2019 年6月5 日至7 日举行,活动期间,举办开市仪式、壮医义诊、壮医专家免费传授壮医技术以及靖西民族民俗文艺展演等一系列活动。来自广西、云南、贵州、广东、湖南等地的药商、药农、游客20 多万人云集靖西端午药市活动现场进行销售、收购药材和游览。端午药市中草药材交易量达800 多吨,现场交易额达680 万元。另外,靖西壮族织锦、绣球,依托壮锦厂和旧州街周围的农民,每年的壮锦和绣球的销售额达四百多万元。同时,右江区壮族麽乜产业、隆林民族服饰产业、八音坐唱表演队的文艺演出,都取得不俗的生产和销售的成绩。文山州也通过对非遗项目的打造包装、创意设计等,从展品变成了消费品,朝着产业化、品牌化的模式过渡。总之,通过开展非遗生产性保护,既坚持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真性、完整性及核心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又有效提高了传承人和农民的收入,成为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得力助手,也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五)收藏记录性保护

博物馆是文化遗产保护和展示的重要场所,所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博物馆的重要责任之一,是博物馆服务社会、服务大众、开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百色市拥有靖西旧州壮族生态博物馆和那坡黑衣壮生态博物馆两个自治区级的生态博物馆。各县区与民族文化有关的博物馆或非遗展示中心就有十多个,既有国有的博物馆,如右江民族博物馆、那坡边疆民族博物馆、隆林民族博物馆,还有地方高校的主题博物馆,如百色学院右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也有不少民间私人博物馆,如平果的壮族嘹歌博物馆、田东县凌云县靖西县的农民自办的民俗博物馆。这些博物馆对本地区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收藏、展示、研究和鉴别,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次,通过真实可靠的图像、实物、文本记录及其他第一手资料保存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声音、表演或技艺、生产过程,然后再整理分类,建立档案、资料库,进而利用多媒体、数字化等高科技手段,建立数据库等,以便永久保存,并逐步做到资源共享,是保护非遗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为完善平果嘹歌的资料,平果县组织文化工作者到民间走访歌师歌手,搜集原始歌本,录制嘹歌各种曲调的影像材料,迄今共搜集到原始歌书200 多本,歌曲10 万多首,歌词40 多万行,各种光盘数百种,并建档保存。那坡县搜集到新发现的民间音乐12 件,出版了《那坡壮族山歌汇编(一)(二)等书。靖西县将新收集的壮族织锦技艺的代表性产品、机器设备、用具和相关实物由县壮锦厂专门保管。田阳县将新收集到的《朝圣大典仪式歌》《十释歌》《十传歌》《唱祖公》及其他传说、故事、祭祀等,编辑出版了《麽经布洛陀译注》《布洛陀与敢壮山·传说故事》《布洛陀与敢壮山·祭祀歌》等。凌云县出版了《凌云泗城壮族巫调》一书。田林县搜集出版了《广西北路壮剧教程》《中国壮剧传统剧作集成》。

上述举措使当地非遗得到了有效保护。

猜你喜欢
右江百色市壮族
右江民族医学院2023年招生简章
百色市2012-2019年农村中小学生营养改善状况评估
壮族嘹歌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闭月羞花
宝藏(2021年6期)2021-07-20 06:12:22
右江民族医学院2021年招生简章
壮族民歌“喜”的情感表达
“壮族三月三”来对山歌
Applying emotion factors in English teaching
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到广西百色市调研
中国火炬(2015年2期)2015-07-25 10:45:23
进一步推进百色市农村公路养护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