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佳怡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北京 100091)
纷繁的世界必定呈现多元的人生,虽然每个人的人生不尽相同,也没有统一权威的标准去界定人生的“好”与“坏”,但是人们却可以选择不同的人生道路。人生的意义不全在于追逐世俗的成功,而是实现作为“人”的价值。这种价值取向应当是积极客观的,除了对自身幸福的感受外更是自己对社会的一份担当和责任。不积极的人生必定走向堕落,而这种堕落是个人、家庭、社会等因素共同酝酿促成的。毒品使人沉沦,丧失人生意义,一些女性则在各种因素作用下选择堕落成为“陪溜妹”。
人在做出选择之时往往都面临着不同的现实因素,这些因素通常对人起着重要决定作用。在对各种吸毒人群的调查中,笔者发现社会环境这个外因对年轻女性选择吸毒进而选择成为“陪溜妹”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谓社会环境,就是对我们所处的社会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制环境、科技环境、文化环境等宏观因素的综合。在这所有环境因素当中,有两种因素对“陪溜妹”的选择最为主要。
1.家庭环境状况
家庭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因素,家庭教育也是一个人性格养成、人格品质、文化高低的决定因素之一。在对“陪溜妹”人群调查中,大部分“陪溜妹”坦诚自己小时候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家庭功能严重缺失对自己走上吸毒这条道路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离异家庭、单亲家庭以及隔代养育等残缺家庭成为吸毒人群的家庭特征。家长对子女的过分放任骄纵或过分严厉苛刻以及家长不良行为的熏染都成为孩子走向吸毒道路的潜在因素。调查发现,家庭经济状况并非是“陪溜妹”一开始选择吸毒或者选择“陪溜”的重要因素,在众多中“陪溜妹”中,既有自幼家庭经济条件良好的甚至说是富裕的,也有家庭经济落后较为穷苦的。多数“陪溜妹”的文化教育层次偏低,普遍没有大学本科学历,多数是高中以下学历,这背后反映的则是家庭教育的问题。
“陪溜妹”们大都表示父母在自己正值青春期时由于各种原因没有陪在自己身边,疏于管教,从而过早地接触社会及毒品。另外,父母对自己过于严苛,教育方法不当,不能够理解自己,而自己又非常叛逆导致家庭矛盾突出,和父母关系紧张,也是自己脱离家庭沾染到毒品的重要原因。还有一些“冰妹”表示,自己出台(陪客人过夜,发生性关系)成为“陪溜妹”存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例如其父母也吸毒并且自己的母亲从事过相关的性服务工作,自己也因此沾染了吸毒的恶习并且对于性的态度非常开放。
2.社交与人际关系
人具有社会属性,在工作生活中必定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从而形成自己的朋友圈,人与人之间总是相互影响,朋友圈对自己的生活和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陪溜妹”的吸毒和“陪溜”行为也是受到社会动机的驱动。她们吸毒的一个重要动机是想借助毒品来调整自我社会情绪,在自身社会免疫力不足、成瘾习性驱动、不良群体的纵容和劝诱下,最终选择了毒品和卖淫。
普通人多数因接触到吸毒人员而接触到毒品。在调查和访谈中发现,很多年轻、追求时髦的女性喜欢出入舞厅和KTV等娱乐场所,经过朋友、熟人的引诱后或者由于亲眼见到他人吸毒而产生强烈好奇心从而尝试吸毒的占了绝大多数。如果自己的朋友都在吸毒而唯独自己不吸感觉自己无法融入朋友圈。很多人认为吸食毒品是维系、拓宽朋友圈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吸毒也是一种财富、身份的象征。
大部分“冰妹”(陪吸冰毒)在吸毒的开始并非就选择做“陪溜妹”,而是在毒资不够,自己没有收入,加上朋友熟人介绍的情况下才步入的。根据有关数据统计,约有80%的女性吸毒者最终选择卖淫。有“陪溜妹”表示“因为自己身边很多女孩子都做这个,而且来钱也很快,所以就跟着她们一起干了”。在“陪溜妹”这个群体中其实已然形成了一种吸毒和卖淫的亚文化圈,长期生活在这个亚文化群体中,同类价值观、亚文化群体氛围、文化压力都牢牢将“陪溜妹”们困在吸毒圈子当中。
人生的每时每刻都孕育着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充斥着种种诱惑,在无数的岔路口上人们何以择此弃彼,归根结底源于人们内在的价值观念和人格倾向。我们总能发现,即使处于相同的境况且面临同样的困难,两个拥有着截然相反人格的人往往会做出不同的抉择。
1.人格定义
人格指的是稳定的行为方式与发生在个体身上的人际过程。它包括两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讲稳定的行为方式。人格研究者一般将这些类型作为个别差异来研究。在这里,重要的一点在于,人格是稳定的。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情境来查明这些稳定的行为方式。我们预期今天积极开朗的人,明天也会同样积极开朗。而在喜欢在学习工作中竞争的人,在体育运动活动中也很可能喜欢竞争。
人格定义的第二部分关注的是人际过程。人际过程和个体内部过程不同,它发生在人与人之间,发生在外部,影响着我们如何行动、怎样感觉情绪过程、动机过程以及认知过程。例如,我们每个人都有相似的体验焦虑能力或对待恐惧事件的过程。但是我们如何运用这些过程,这些过程又是怎样与个体差异相互作用,这对性格起着决定性作用。
2.“陪溜妹”的人格缺陷问题
心理学家认为具有以下缺陷人格的人极易对毒品产生依赖:一是孤独型人格、二是变态型人格、三是依赖型人格。这些缺陷人格所表现的共同特点是:极易紧张兴奋、情感易冲动、独立性差、爱模仿他人、易产生焦虑、欲望得不到满足、自控力较差、意志力薄弱、好奇心强等。许多心理学家认为“依赖型人格”是吸毒人员吸毒的真实原因。这种缺陷人格的特征是处事无计划性,主张及时行乐,缺乏自我控制能力,自尊心较低,精神和情绪长期处于紧绷抑郁状态。具有依赖型人格的人一方面从毒品中寻求基本的满足感,另一方面不顾吸毒行为带来的严重后果,只贪图一时的欲望满足。“陪溜妹”的缺陷人格在以下几个方面显得极为突出:
一是虚荣心强,更加追求物质享受。虚荣心是指对虚荣的渴求心理;对自身外表、学识、财产和成就表现出的妄自尊大;对表扬或赞美的渴求以虚假的方式来保护自己自尊的心理状态。虚荣心在行为上主要表现为盲目攀比,好大喜功,过分在意他人评价,自我表现欲强烈,嫉妒心强等等。选择“陪溜”不仅可以获得毒品,节省毒资,更可以获得物质报酬。
二是独立性差,对孤独感的免疫力低,不适应独处。当一个人的社会关系网比预期的更小或更不满意时,孤独就会出现。你可以与他人有较少的接触,但只要你对此满意,就不会感到孤独。相反,虽然你有很多朋友,但你如果不满足此时的交友状态,认为需要更加深刻的友谊时,你就会感到孤独。孤独者更可能性格内向、焦虑、拒绝敏感,更可能遭受抑郁症的痛苦。“陪溜妹”看似社会朋友众多,但是多数表示没有真心朋友,在生活中常常有无助感使得心里饱受痛苦,而此时更会不顾后果地借助毒品带来的快感来麻痹自己。
三是自尊心较低,自尊稳定性较差。自尊指每个人对自我概念的评价,其实质是你是否能够接受并喜欢现实中的这个自己。研究发现,与一般人相比,低自尊的人更倾向于相信自己比他人失败。因而,比起那些不符合自己预期的信息来,低自尊的人更加容易接受符合他们消极自我形象的反馈信息。消极的反馈信息提醒了低自尊者本来就有的自我消极评价,而这种消极反馈又引发了一些与之相关联的其他消极想法,它让低自尊者想起了自己缺点和弱点。根据这一解释,接收到在某任务中失败了的信息后,低自尊者通常会变得泄气、懊恼、缺乏动力。“陪溜妹”在有毒瘾和进行性交易后一般都比较清楚自己所做的事情于己于人都不利,而且自己甚至有一种负罪感,对自我的评价很低。但在毒品面前她们终究选择放下自尊,较低的自尊心使得她们产生了一种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在沾染毒品后她们并不会主动选择去戒毒所强制戒毒,而是选择沉沦和堕落,甚至选择去做“陪溜妹”。
女性由于不同的原因成为陪溜妹后,其心理状态也产生一定的变化。总的来说,变化包括对个人认知的层面,对亲友态度层面以及对社会的认识层面等。
首先,与一般人群相比,陪溜妹群体对传统礼教更加漠视。在访谈中,有“陪溜妹”讲到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很多场子都是裸嗨,我最开始过这种生活,一点都不习惯,因为这些男男女女和我们传统的礼教都是相反的,小时候感觉男孩子碰你一下、亲你一下都可能怀孕,但在这个环境这么久了,对这些东西就无所谓了。”[注]韩丹.吸毒人员调查[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P36)这种对于传统礼数的无视状态造就陪溜妹群体开放乃至自我放纵的心理态度。
其次,陪溜妹群体易于自身产生厌恶感和失望感,更加自卑和抑郁。人在吸食毒品后身体上会产生舒适感,精神上极度亢奋,有一种强烈的快感和满足感。但在醒来后则有一种失落感和空虚感,这种巨大的反差加剧了对其自身的不满,从而使自我评价过低,对自我产生一种厌恶。另外,吸食毒品后身体日渐消瘦,精神上也恍惚迷离,感觉自己与正常人差异太大,加之社会对吸毒者的歧视,容易产生自卑不如人的感觉,从而也会带来自我封闭和抑郁。由于“陪溜妹”不仅吸食毒品,还与客人发生性交易,不符合传统社会道德,由此会带来负罪感。“陪溜妹”的工作性质和卖淫女有着相似之处,而许多卖淫女表示自己卖淫实际上是由于没有谋生的本事,受不了苦,表面上看来是生存的需要,实际上是个人认知错误。同样的,“陪溜妹”也进行着自我说服和欺骗来纵容自己的行为,而这样的做法最终带来的却是陷入深深的愧疚和崩溃之中。
再次,陪溜妹群体失去自我思考的能力。有吸毒者表示:“碰上毒品后,人就开始追求虚无缥缈的感觉,并且有一种很享受的感觉,就没有心思去工作,整个人变得不思进取,不求上进。吸毒之前还喜欢阅读书籍期刊,现在觉得看多了没有意思,整个人变得懒惰,不想思考,整天想的就是怎么拿货、怎么抽,失去了思考的欲望。”[注]韩丹.吸毒人员调查[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P43)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采访“陪溜妹”中,大部分表示自己对于之前结交的朋友十分后悔。但是在沾染毒品的时候又感觉自己离不开这样的朋友圈,因为自己会获得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而对于那些不吸毒或者不“陪溜”的朋友时,自己在她们面前没有话讲,有时更会有一种孤独和自卑的感觉。
大部分表示自己对于家庭和亲人产生了深深的愧疚感,认为自己对不起家庭从而陷入深深的自责当中,加大了对自己否定和懊悔。并且这种愧疚也随着自己复吸的行为随之加深。也有“陪溜妹”因此远离家庭,远离亲友来减轻自己的负罪感。
在这个问题上,一些“陪溜妹”抱着无所谓的看法,对社会并无太多的成见。而一些“陪溜妹”则表示对于社会有些失望和不满。人情冷暖,现实残酷。她们对于自己以后戒毒成功后再步入社会感到惶恐和迷茫,认为社会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制度,社会上对她们存在歧视,让自己脱离毒品圈子非常困难。综合来说,一些“陪溜妹”们对社会不抱有希望,这同时也加深了自己失望和消极的心理情绪。
“陪溜妹”的出现已经对社会敲响了警钟,如何防止此类现象继续出现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笔者将从以下三个角度提出对策。
“陪溜”始于吸毒,如何预防吸毒则是问题的关键。在上文中,笔者浅析了“陪溜妹”的人格心理特征,对于那些潜在的吸毒者或正在戒毒的人员而言,加强自律,使自己远离毒品显得尤为重要。
1.培养独立人格,积极应对生活中的矛盾
许多人在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问题时采取从众的方式,以使自己达到心理上的平衡,避免内心的冲突。而一旦外部诱因出现,就很可能冲破道德和法律的约束,走向吸毒这条不归路。其实减少一些盲目从众行为,加强对自身独立思考能力和习惯的培养,就能避免很多不良行为的发生。对于那些事业上受挫、生活压力过大而感到焦虑抑郁的人,以及那些处于强烈心理冲突之中的人来说,首先要敢于承认和认识到自己低落、空虚、压抑的生活状态,在认识到自身问题后就要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来缓解情绪,可以选择尝试一些健康的活动,或者换一个全新的环境,必要时需及时采取心理治疗。
2.谨慎不良交际圈,摆正人生价值观
从经历上来看,“陪溜妹”们往往都过早地进入社会,在不良的交际环境中沾染了恶习。相当一部分“陪溜妹”在吸毒之前就过早辍学或终止学业,整日无所事事,游手好闲,与一些不务正业的社会青年结识。她们经常出入娱乐场所,追求刺激,不同程度地染上吸烟、酗酒等恶习,她们贪图享乐、追求时髦和感官刺激。这种扭曲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了她们堕落的生活方式。因此,要善于区分观念的正确与否,把握好自己的言行。尤其是在学生时期,对错误的东西务必要坚决抵制,对不良的交友圈及交际行为说不,及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提高对毒品的认识,谨防生活中的陷阱
在一些舞厅和KTV等娱乐场所内,要谨慎对待陌生人的搭讪以及递来的香烟酒水。学习认识毒品的基本特征,了解在吸食毒品后的一些身体反应,避免因为自己的无知而掉进陷阱。倘若发现自己在正常情况下出现了头昏、反胃、干呕的状况,并且感觉自己身体上渴望某些未知的物品时更要有防范意识,尽早进行医疗检查。
家长应加强对处于青春期内的孩子进行毒品危害教育,避免未成年人出入舞厅等娱乐场所。同时应当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关心其心理成长,帮助他们摆正生活态度,树立好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加强毒品知识相关教育,以身作则营造良好家风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形成的能够影响家庭成员精神、品德及行为的一种传统风尚和德行传承。研究表明,儿童处于幼年时期容易受到父母的影响,此时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家庭教育、正确的家庭教育应让孩子清楚认识到毒品的危害性及其反社会性,而吸毒是一种犯罪的恶劣行为。警示孩子远离毒品,更好的、正确的参与社会生活。除此之外,父母应注重孩子的性教育,教导孩子辨别自己对异性的爱意,以及性交行为的边界及意义,并从根本上懂得爱惜身体、尊重他人,避免孩子因好奇、懵懂无知导致对自己的伤害。同时一名优秀的家长要做孩子的榜样,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抱着对孩子负责的态度,将毒品拒之家门外。
2.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引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事实表明,许多青少年吸毒成瘾是由于教育不当的原因。家长应该重视和关心青少年的成长,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教育。例如家长对于有过错的孩子,不能简单粗暴地对待,非打即骂,进行语言暴力,孩子在家得不到温暖,致使子女在社会上交了不良的朋友,沉迷在娱乐场所之中,染上毒瘾。重视教育,不能忽视陪伴时间,单纯将孩子寄托给长辈,长辈有时力不从心管不住孩子,致使孩子误入毒圈。在经济上不能一味地满足孩子,不能过分溺爱孩子,致使孩子有充分的物质条件去寻求毒品的刺激。
通过社会治理的方式治理“陪溜妹”现象是国家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良好的社会环境是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前提和保障。一方面应健全国家法治,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另一方面应发挥社会体制机制优势,将预防工作做到前面。
1.健全法律规定,明确惩治措施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66条规定:“如果吸毒人员有卖淫行为,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注]《治安管理处罚法》第66条,引诱、容留、介绍他人卖淫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同时,依据《卖淫嫖娼人员收容教育办法》对卖淫人员,除依照上述规定处罚外,可以由公安机关决定收容教育,收容教育期限为六个月至二年。但是“陪溜妹”往往会出现吸毒者聚众吸毒后由于极度亢奋而一起“裸嗨”,这样就会涉及到一个聚众淫乱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一条规定:聚众进行淫乱活动的,对首要分子或者多次参加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一条:聚众进行淫乱活动的,对首要分子或者多次参加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引诱未成年人参加聚众淫乱活动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而根据现行的处理方式,一般不会给予相关人员以刑事处罚,多为行政处罚。因此法律需要对此种行为做出明确的界定,笔者认为倘若该行为入罪,将有利于防治吸毒行为以及“陪溜妹”现象。
2.加强禁毒宣传教育
禁毒宣传教育应广泛在学校以及社会层面开展,针对不同年龄阶层以及不同地区特点采取恰当方式进行。其内容应当客观具体,不可片面化甚至采取恐吓的成分,也应当注意在宣传中尽量避免使用具有引诱色彩的语言与图片。一般来讲,禁毒宣传教育应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禁毒简史;二是国内外禁毒斗争状况;三是有关毒品的知识;四是毒品的危害;五是吸毒者的躯体和心理特征;六是毒品违法犯罪与禁毒法律;七是戒毒知识。
3.协助社会回归
吸毒人员在社会上是一个非常弱势的群体,他们往往会受到他人歧视,遭受不公正和差别对待。这会给吸毒人员带来一种压力,导致不平衡心理,为了消除这种不平衡,已经戒毒的人也会选择复吸回到曾经的朋友圈,找到归属感。对于“陪溜妹”而言更是如此,自己不仅吸毒更是坐台进行性交易,如果被他人知晓就会受到歧视,许多单位也不愿聘用一个有如此经历的人。笔者认为,对于此类问题,公安机关和戒毒单位可以借用案卷封存制度,对于戒毒人员定期考核,在已经戒毒成功并且有不会复吸的可能性后,可以封存吸毒记录。这样也可以鼓励戒毒人员重新生活,回归社会,不再复吸。
4.完善戒毒模式
《禁毒法》确立了5种戒毒措施,包括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社区康复、自愿戒毒或康复、药物维持治疗5种戒毒措施。以此确立的多元戒毒模式是一种“集治疗、惩罚、康复为一体”的戒毒模式。然而就目前而言,无论是强制性戒毒或自愿式戒毒均未能取得良好效果,而强制隔离戒毒又存在着种种不科学不合理的因素。
若要改变戒毒低效率的状态、建立高效运行的戒毒模式,应科学分析吸毒者成瘾的特点,总结经验教训,可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抛弃以往强制模式下的落后做法,改变以管代治的做法,落实《禁毒法》以及《戒毒条例》树立的新戒毒理念,回归治疗定位;二是要加强戒毒场所人才队伍的建设,提高戒毒场所工作人员的文化知识水平和专业素养,传播先进科学的理念,努力改变工作人员将自己定位为惩罚者和矫正者的观念;三是真正把戒毒人员当作一个慢性病患者、一个社会弱者来对待,秉承帮扶教助的原则,为戒毒人员提供身心康复训练、求学与就业指导,努力帮助他们早日摆脱毒品,回归主流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