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珍
(云南警官学院,云南·昆明 650223)
自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高悬反腐利剑,净化政治生态,使公安生态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笔者认为,公安生态环境是指公安工作的环境,包括政治生态环境、文化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政治生态环境表现为公安机关的党风、政风、警风;文化生态环境表现为警营文化和警民关系;社会生态环境则表现为社会治安环境和公安执法环境,等等。三者共同构成公安生态环境。
1.公安政治生态环境产生的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采取多种措施正风肃纪:一是将加强理论学习作为正风肃纪的重要抓手。要求党员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和了解,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站位。二是将严明政治纪律作为正风肃纪的重要内容。党出台了中央“八项规定”和《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修订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重要的党内法规,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三是将教育实践活动作为正风肃纪的重要途径。相继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学习教育活动,提升了思想认识,强化了责任担当。四是将廉政风险防控体系作为正风肃纪的重要保障。通过学习党风廉政建设文件、观看廉政警示教育片、开展谈心谈话等形式强化党员干部对廉政风险的认识,强化纪律意识,增强廉洁从政自觉性。
这些措施落实到公安机关,使公安机关的政治生态发生了明显变化。一是党风政风警风持续好转。各级公安机关全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问题导向,重点整治执法领域中吃拿卡要的问题,使执法中不作为、乱作为、拖延症的情况有效缓解。二是形成了党员干部良好的纪律意识。大多数党员干部始终将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层层筑牢防线、压实责任,将问责常态化,形成了对纪律的敬畏。三是筑牢了广大党员民警的理想信念和忠诚、责任、担当、为民意识。
2.公安文化生态环境产生的变化
公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安事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源泉,是公安民警共同的精神家园。近年来,公安文化生态环境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是各级公安机关警营文化逐渐形成。警营文化不仅包括公安机关的文化墙,还包括荣誉室、图书室、党员活动室、健身室和娱乐室等。目前,各级公安机关根据自身条件,基本都建立了以深蓝色为基调,具有警察独特风格的工作理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展示公安民警良好风采的人物事迹、工作业绩和文化艺术等为标志的文化墙。警营文化对公安民警产生了向心和激励作用,增强了公安民警的职业荣誉感、归属感和认同感,强化了队伍建设。同时,也展示了公安机关良好形象,增进了警民之间的沟通。二是和谐警民关系逐渐形成。自国家实施“放管服”改革以来,公安机关增强了服务承诺制,群众到公安机关办事“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逐渐消失,业务办理“零差错”、为民服务“零距离”、便民利民“零障碍”,“只让群众跑一次腿”成为工作常态。同时,为方便办事群众,公安机关将便民服务前置,主动深入机关、厂矿、农村、社区开展服务,为居民办理证件,提供法律服务和咨询等。
3.公安社会生态环境产生的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公安社会生态环境也发生了变化,表现为:一是社会治安环境发生了变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的推进,社会治安环境日趋稳定,人民的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2017年,我国每10万人中发生命案0.81起,是命案发案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严重暴力犯罪案件比2012年下降51.8%,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下降43.8%;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度从2012年的87.55%上升到2017年的95.55%,对政法队伍满意度从2012年的69.43%上升到2017年的80.24%。[注]徐 隽.2017年我国每10万人中发生命案0.81起[EB/OL].2018-01-24.二是公安执法环境发生了变化。随着我国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推进,对公安民警执法规范性增加,问责力度增大,要求公安民警依法执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特别是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人民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诉求日益增加,公安民警更要做到不枉不纵,让人民群众从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公平正义。
近年来,各级公安机关虽在预防和惩治腐败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但是,就目前来说,仍有少数领导干部和公安民警受周永康等人流毒影响,理想信念不坚定、执法为民思想不牢固;抵御诱惑思想意志薄弱,特别是公安民警身处复杂环境,随时随地与违法犯罪人员及家属打交道,接触到的社会阴暗面较多,受到的利益诱惑较大,如果自身缺少定律,缺少自律、自省、自警意识,放松了对自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社交圈、朋友圈、亲属圈不洁净,很容易滑入犯罪的泥潭和深渊,不可避免地产生腐败现象,这不仅会损害公安机关的执法形象,还会影响公安队伍建设,降低了人民群众的信任。
目前,公安文化生态环境建设与公安民警需求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一是公安民警工作压力大,维稳任务重,付出和回报经常不对等,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精神和心理受损,需要积极健康的公安文化引导和熏陶。二是公安民警作为社会人,和其他普通公民一样,生活在社会环境中,价值观容易受到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影响和冲击,滋生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和拜金主义思想,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三是公安工作与人打交道,上管天文地理,下管鸡毛蒜皮,工作单调乏味,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实其精神生活。四是公安工作的动力源泉来自人民群众,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需要和谐的警民文化氛围增强对工作的认同感。因此,公安机关只有打造先进、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态环境,才能增强公安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筑牢忠诚警魂。
目前,公安社会生态环境日趋严峻,一是表现为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期待和要求增多,监督力度增大。公安民警一旦出现执法不规范的情况,马上就会被人民群众以视频或图片传播到网络上,影响公安机关的整体形象。二是人民群众过分放大公安民警的能力,甚至一些超出公安民警职责范围内的事情也打110,牵制了公安机关的执法办案和接处警,一旦民警处警不及时,也会滋长群众的不满情绪。三是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因社会公平、收入分配、劳动就业、医疗卫生、环境生态等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触点增多,燃点降低,很容易引发矛盾纠纷,使公安民警执法环境日趋严峻。四是暴力恐怖犯罪和影响政治安全、金融安全、网络安全、公共安全等的事件增多,对公安机关的预警、防控工作和社会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改善公安生态环境,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持续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是大势所趋。因此,公安机关要加强公安政治生态、文化生态和社会生态环境治理,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让廉洁执法成为一种风气,一种习惯。
1.培育公安民警坚定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公安民警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公安民警缺失理想信念通常表现为精神状态不佳,缺乏敬业精神,怨天尤人,责任心和进取意识不足等。培育理想信念就是补钙。要加强公安民警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让他们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的深刻影响,以及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指导作用,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中国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坚定党的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牢牢把握公安机关是党和人民手中掌握的“刀把子”的政治属性。
2.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修养。公安民警的职业属性决定了为民分忧,维护人民群众的权益是公安民警的职责和使命。公安民警要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修养,牢记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和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强服务意识,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真正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头,从思想上解决好“为何从警、如何做警、为谁用警”这一根本性问题,并适应社会形势变化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各项公安工作,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3.锻造良好的职业品格。公安民警是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要保证政治上忠诚可靠,就要把服务大局,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作为公安民警一生的职业箴言。一是要增强公安民警的职业认同感。职业认同感是锻造良好的职业品格的关键。要增强职业认同感,就要培养公安民警对职业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奉献精神、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投入到工作中,在岗位上作出成绩。二是要培养公安民警的职业荣誉感,使他们在职业生涯中感受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无上光荣和维护人民群众权益的幸福快乐。
4.强化纪律意识。公安机关是纪律队伍,要严格遵守廉洁自律规定,党规党纪,警规警纪,切实抓好“五条禁令”“六个严禁”“八条禁令”“十条禁令”“三项纪律”等贯彻落实。要教育广大民警进一步深化对警纪警规等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增强民警执行禁令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加大对民警有违法违纪苗头问题的排查,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
1.打造健康向上的警营文化。公安机关要加强公安文化阵地建设,建立荣誉室、陈列室等,宣传英雄模范人物先进事迹,传承优秀品质。要充分利用警营有限空间,做好宣传展板和文化墙,明确公安机关职责和使命。要利用官方微平台,适时播报警营动态、先进事迹和时政热点。要以党团日、公安重大活动和纪念日、警营开放日为契机,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公安文化主题活动,如读书类、文艺类、体育类和讲演类等活动,弘扬主旋律,增强民警之间和警民之间的交流交往,丰富公安民警精神生活,增进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理解,消除隔阂和误会,建设和谐警营。只有真正将“文化育警、文化强警”纳入公安工作总体部署,才能增强民警对警营和职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培育和践行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要紧紧围绕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对公安民警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带领公安民警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纪念馆、会址和博物馆,缅怀革命遗迹,追寻先烈精神,自觉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要鼓励公安民警深入社区、辖区,了解民心所向、民之所需,帮助群众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把自己摆进去,做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宣传者、模范实践者和坚定维护者。要加强对公安民警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精神,提高道德修养。要引导民警深入学习理论。理论学习越深刻,越容易形成共同的思想基础和价值取向,越容易抛弃诱惑,抵御西方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入侵。
3.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公安机关要强化廉政文化建设,一是要经常性地通报公安机关违法违纪案例,组织民警收看爱国主义、廉政文化、反腐相关影片和警示教育《警钟》系列片,加强廉政教育,做到廉政教育的常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自觉抵御腐朽思想的侵蚀。二是要组织民警参观反腐教育基地,以案说法,以案示教,提升民警的守法意识。三是加强党规党纪、警规警纪的日常学习和教育,帮助民警自觉树立法纪观念和法律意识。
1.打造依法执法、严格执法的社会生态环境。一是公安民警要学法、知法、用法。虽然大部分公安民警在从业前都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但随着我国法律体系的逐步完善和执行程序的日益严格,民警的知识已不能满足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环境需求,因此,公安民警要加强对法律知识的学习,提升法律理论水平,熟练运用法律法规,用来指导执法办案,做到依法执法、公正执法。二是要转变民警执法理念。要加强对民警的教育和引导,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提升他们的服务能力,倡导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提升民警形象,增强公安机关公信力。三是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5月19日会见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时提出的“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十六字总要求,把纪律挺在前面,认真履职,自觉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和生命财产安全,不徇私情,不亵渎法律的权威,打造纪律严明的公安铁军。
2.为公安民警塑造良好的执法环境。随着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和公平正义的需求不断的上升,对公安民警的监督愈加严格,甚至过分关注。一有民警执法不规范和民警陷入执法纠纷,对民警的指责过于苛刻,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经常被推上风口浪尖。要引导公民正确评价司法案件及民警执法过程,实事求是反映问题,切不可过分放大或夸大民警的执法行为。要多作换位思考,站在民警的角度多考虑问题,支持和理解民警的工作,民警也要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和批评,从有利于人民群众和社会的事情做起,从有损于人民群众的事情改起。
3.构建法治国家、法治社会。要积极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形成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的社会法治环境。公民要自觉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国家要不断完善法律体系;社会要形成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环境。唯有如此,才能建成平安中国、法治中国。
公安生态环境决定着公安工作的信誉和口碑,只有把公安生态环境建设好,才能不负时代使命,满足人民群众的期待,维护社会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