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加临,刘 怡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超声二科,上海 200021)
病例:患者为36 岁女性,因“发现颈部肿块3 个月”来我院就诊。体格检查示,其左侧颈部下方扪及一个无痛性肿块,质地较软,活动度中等,形态呈椭圆形,位于颈总动脉旁,随颈总动脉搏动而搏动。颈部超声检查提示,甲状腺大小正常,形态规则,实质回声增粗,分布尚均匀;甲状腺左叶见一个低回声区,体积为13.8 mm×7.8 mm×12.2 mm,边界欠清晰,形态欠规则,无包膜,内部囊性变,彩超示其内见较丰富的血流信号;左侧颈总动脉近段旁见一个低回声区,体积为38.8 mm×18.3 mm×27.0 mm,边界清,形态规则,有包膜,局部囊性变。彩色超声(彩超)显示内部见较丰富血流信号;双侧颈部见数个淋巴结,左侧最大者为21.0 mm×8.8 mm,右侧最大者为23.7 mm×7.5 mm,边界清晰,形态规则,有包膜,皮髓质分界清晰,彩超示其内见少量血流信号。超声检查结果提示,甲状腺左叶低回声结节,考虑TI-RADS 分级4 级,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左侧颈部实性包块,局部囊性变(见图1、2)。遂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颈部肿块穿刺活检术,病理检查结果提示为甲状腺组织,滤泡大小不一,未见异型细胞。
图1 副甲状腺二维超声图像
图2 副甲状腺穿刺图像
讨论:异位甲状腺是胎儿胚胎发育时期甲状腺始基沿着甲状舌管下降过程中出现发育异常,是甲状腺没有下降到颈前甲状腺正常位置的一种先天性疾病。副甲状腺是异位甲状腺的一种类型,当颈前正常位置存在甲状腺,异位甲状腺称为副甲状腺,当颈前正常位置甲状腺缺如时,异位甲状腺被称为迷走甲状腺。临床上副甲状腺较为罕见,人群中异位甲状腺的发病率为1/30 万~1/10 万,其中迷走甲状腺占70%~80%[1]。异位甲状腺的超声图像表现具有多样性,单纯的异位甲状腺与正常甲状腺回声相似,表现为均匀的低回声,边界清晰,包膜完整。当异位甲状腺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或甲亢时,表现为合并疾病的相应特点,如内部囊性变、血流丰富等。异位甲状腺在临床上没有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容易被误诊。异位甲状腺可以出现在舌至横膈的任何部位,据文献报道,异位甲状腺甚至可以出现在胆囊、卵巢等位置[2]。当异位甲状腺出现在纵隔或舌根部等较为罕见的部位时,容易被误诊为肿瘤而进行手术切除,如果患者的颈前正常位置不存在甲状腺,则在术后会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因此,当发现颈部肿块时,医师需要常规检查患者颈前区是否存在正常的甲状腺组织,若颈前区没有正常的甲状腺,应当考虑到异位甲状腺组织的可能,可以通过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术获取颈部肿块的病理诊断,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决定治疗方案[3]。本例患者超声误诊原因分析如下。①患者颈前区有正常的甲状腺组织,医师因而忽略了异位甲状腺的一种类型即副甲状腺。②此患者副甲状腺的超声图像类似甲状腺腺瘤囊性变的图像,不同于正常甲状腺组织的超声图像特点,因此被误诊为颈部肿瘤。从该患者超声误诊中得到的经验是,当颈前区有正常的甲状腺组织时,尚不能完全排除异位甲状腺,应考虑可能存在副甲状腺,因副甲状腺超声图像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故应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术明确诊断。
颈部肿块来源的部位多种多样,如血管、淋巴、神经、皮肤、腺体、转移性癌灶等,病理类型复杂。超声检查具有无创、安全、重复性好等特点,是颈部肿块非常重要的检查手段。当颈部发现肿块时,应当检查颈前区的甲状腺组织,必要时行穿刺活检,提高副甲状腺的诊断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