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加减减”讲评

2019-03-02 02:22何顺勇
新高考·语文备考(高三) 2019年8期
关键词:枝丫作文题论点

何顺勇

[作文题]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雕塑家吴为山:什么是雕塑?雕的过程是一个减的过程,是做减法,从外向里慢减,减去那些不应该存在的东西;塑的过程就是加法,不断从里面向外面加,是一种加法,加上属于精神本体的东西。所以雕塑是加法、减法的一个组合。加加减减、减减加加,到最后只留下精神与灵魂。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请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不得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

关系型作文题能检验考生的思辨能力、思维品质、文化积累和人文价值取向,因而受到一些命题者的偏爱,是高考作文命题的热点之一。

关系型作文题审题立意时,要明确以下几点:

一是要注意概括思辨的双方或三方,一般用提取关键词法和概括语意法。

二是要扣紧材料具体语境的论述中心,明确概念双方或三方的内涵。

如本题“减”的内涵,由材料意义指向可知应该是外在的东西,即少些功名利欲,少些世俗之欲,少些虚浮之念;“加”也可推断出应该是由内向外的东西,即要增加学识、本领、道德素養等内在的素养。

三是明辨概念间的关系,探究其相互间的作用和意义。

关系型作文题概念间关系的辨析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能检验考生的核心思辨能力,是衡量思辨品质的重中之重。其概念间的关系主要有:并列关系,如2015年上海卷的“坚硬与柔软”,四川卷的“老实与聪明”;矛盾关系,如本题的“加”与“减”;选择关系,如2016年浙江卷的“虚拟与现实”;条件关系,如2015年全国卷I的“情与法”;递进关系,如2017年浙江卷的“三本大书”;混合型关系,即多个概念间混合了并列、条件、递进等关系。

本题写作必须深入探究“加”与“减”的矛盾关系,如“减”是为人生减负,减去不必要的负荷,好集中精力轻装上阵,享受丰富多彩的人生,实现自我价值的最优化;“加”是汲取精神营养,增加本领学识人生经验,为奋发前行夯实基础,给梦想插上翅膀,助力理想的实现。

四是要明确思辨的侧重点,并深入揭示其意义和作用。

如本题中,“减”是与“加”相对立的一方,必须论及,否则就成了“瘸子”,但综观材料,侧重点在“加”,要深入阐发“加”之于人生的作用、意义及人文价值。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总结出关系型作文题写作的基本范式:

1.扣材料,亮观点:首段突出重点,简要概括材料,并揭示中心论点;

2.分述思辨的一方;

3.再分述思辨的另一方或另两方;

4.辨析思辨双方或三方的关系;(重中之重)

5.深化议论,重点阐述关联方或侧重方的作用、意义及人文价值;

6.总结全文,再扣论点。

简而言之,即“扣-揭-分-析-深-结”。

参考立意:

1.删减浮华的外在追求,添加道德的高尚,升华人生的境界。

2.削减过分的名利追求与物质享受,添加梦想的追求和信仰的坚守,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3.卸下心头的杂念和负累,添加做事的专注和安顿心灵的智慧,让精神世界饱满而有生气。

4.减去人生不良品性与习惯,添加修养与思考,充实自己的内心世界。

5.人生需要不断剔除陈腐观念,多接受新知,大胆创新,方能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作文示例]

加减相宜,方存大美

章悦诚

千百年前,著名雕塑家米开朗琪罗曾提出“美就是净化过剩的过程”,这与今人吴为山的“减法”不谋而合;自古至今,无数的先哲都告诫我们要努力充实自身,充盈心魂,这恰与吴为山的“加法”相呼应。事实上,艺术与人生,固有相通之处。艺术也好,人生也好,都应加减相宜,方存大美。

易卜生曾道,你最大的责任就是将你这块材料锻造成器。这成为新文化运动进步青年奋发上进的口号。那么,究竟何谓“减”,何谓“加”,又如何将这两者巧妙结合?

不难理解,雕塑工艺上的“减”,减去的乃是那些有悖于成品简洁美的赘物。因人之情,“减”的含意还应深些,即那些矫揉、浮夸的虚饰都在应减去一列,还原朴素的本真,保有一颗赤子之心,即为大美,而那些虚浮在外表的矫饰只会迷乱本心,理应删去。而所谓的“加”,也必须慎重选择加入的东西,诚如吴为山所言,加入的当属精神实质层面的,绝非俗世的圆滑、取巧之道。

加减相宜,这是基于孔子文质观所提出的要求。“文胜质”“质胜文”,都不是我们所期盼的结果,同样,“加”若是过了头,只会使心灵壅塞不通,甚至丧失性灵,仅追求“精神胜利”;“减”若是过了头,人甚至不能成为完整的人,遑论“铸造成器”。同样,若只是追求“加”或“减”一维,人生总不免有所缺憾。因此,只有加减相宜,方存大美,方能渐臻人生理想境界。

加加减减,反复雕琢,最后留下的必然是人生的内核,精神与灵魂。“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无论是成才还是成君子,都少不了加减这一环,这是一生伴随的事业,也是每个人都应面对的人生课题。东晋名相谢安的人生,就将这种加减法发挥到极致。他出身阳夏谢家,自幼遍阅典籍,通晓经传,这属于“加”的范畴,正是幼时的良好教育涵养出他出拔的品格。在淝水之战之前,因厌弃官场,他隐居东山不仕,直到百姓皆谓“安石不出将如天下何”方出山麾师。如果说他的退隐可谓中国古代文人普遍的“减法”,那么淝水之战时的从容镇定乃至大获全胜,既是他前期“减”塑就的从容淡然品格之果,也是他本身因“加”而识晓兵家战略之果。文质相对,加减相宜,终能塑就一个人。

云气荫于丛蓍,金精养于秋菊。希望我们在加减相宜方式之下,获取精彩的人生,使神魄在现世的光怪陆离中享有澄明的寄托。

[点评]

本文是一篇范式典型的考场作文。标题即中心论点;第1段引米开朗琪罗的话,扣紧材料及论述话题,并点明中心论点;第2段设问过渡,引出第3段对“加”“减”内涵的阐述;第4段着重论述两者的关系;第5段深入阐述“加减”的意义;结尾总结全文,再扣论点和标题。全文结构清晰,说理透彻,展示了考生良好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分:57分。

减以末,加以本

赵清扬

人之于世,固然由稚嫩至深沉,然其中所凭的,是跌跌撞撞里磕绊走的那一种“减”,也是漫漫求索里吸纳的那一种“加”。

加加减减,我们踏着尼采所言的那座人生可爱的桥,时而驻足思索,时而低头掬水。我们不是在行走,而是在打磨自己。一如吴为山先生为我们描绘的雕塑之境界。当所怀之物已为至纯的精神与灵魂,那么臻简实繁,我们心怀本源。

一直钦佩王小波先生于生命尽头在《沉默的大多数》中呐喊出的“但吾辈现在开始说话”。纵观他的一生,那难道不是对“加减之道”最好的注解吗?他做了一辈子的“减”,于大众中沉默,不是文学上的,而是灵魂上的。而他的本心时常触动,终于,他站了出来,完成了一次极短暂却无比耀眼的“加”!减,减去灵魂之外的琐屑凡尘,减去细枝末节;加,加上灵魂所渴求与孜孜不倦求索的真我,加上本源。

加与减,像是携手跳一支舞,兜兜转转,时而你先,时而我先,但都本着同一个和谐美满的目标。这势必是一个组合,因为若只有“减”,就没有新的活水与发掘;若只有“加”,那些无用之物便与美好混杂而一味膨胀。打磨自己,看清自己的长处与不足,然后小心地琢磨与加减,让更完善的自我慢慢渗透。

综观当下,在浮躁的环境中,我们不能不悲哀地发现,“加”与“减”的至道似乎已被人弃掷于地,或是做一取舍然后扬长而去。有多少人,只知指责他人之过却不审视自己身上需要减去的部分?有多少人,听到他人的建议只是嘴上随意应和而不去完成实际的加?若此般风气蔓延,又会塑造出怎样的民族,又会给我们自己提供一个怎样的未来?

心怀加减,方能成未来!

由此观之,我们首先应当做的便是改变自己整顿自己,永远心怀加减之法,去雕刻与塑造自己的精神灵魂,当这成为一种风气,一种悬于人们头顶的准则,一抹心中的本色云霞,那么社会评价体系也会柔软了它粗暴的线条,微笑着看着更多人心怀加减,践行加减,满怀希望地奔向那个灵魂的自我,那个光明美好的未来。

减以末,摒弃无用与空泛;加以本,增添灵魂与至美。加加减减,减减加加,不是循环,而是与精神的对话、灵魂打磨的回声。

[点评]

本文的亮点在于对“加”“减”关系的深入探究。标题即中心论点;第一段紧扣“加减”话题;第2、3段举王小波例来阐明人生“加”“减”的内涵;第4段阐明“加”“减”的辩证关系;第5、6、7段先假设论证,再阐明“加”“减”的意义;结尾总结全文,再扣中心论点及标题。全文议论集中,说理自然,层次分明,凸显了考生良好的思辨能力。得分:55分。

枝丫得当,美意甚浓

杨再洁

人生是一个加加减减的过程。在前进的路上,你会舍弃许多不该存在的东西,会收获许多丰盈内心的东西。就像是花艺,只有剪理有度,枝丫得当,方能美意甚浓。

文学家杨绛在著作《将饮茶》中写道:“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杨绛这一辈子,舍弃了许多的名和利,她并不在意物质上的追求,而是注重自己的文学作品。她将自己活成了一株修理得当的花卉,摒弃了不必要的沾满了世俗的枝丫,绽放出独特的清隽之美。

失去双手的残疾姑娘江玉婷也是如此。命运与她开了个残酷的玩笑,让她在突发事故中失去了双手,可她并没有被击倒,她认真地用脚学习绘画,一点一点完成自己儿时的梦想。在艰难的学习旅途中,她不仅一点一滴积累着绘画的技艺,更是一点一滴向自己的生命里注入着勇气,不断丰盈自己的灵魂,使自己的精神变得更加的强大。

正如雕塑家吴为山所言,人生也像是一次雕塑的过程,只有加减得当,才能使得人生更加的充实圆满,才能更加凸显出生命的美感。

心理学家说过:“在追求物质的过程中,人们往往走得太快,以至于将灵魂远远地落在了后面。”的确,有时我们步履匆匆,追求着物质,以为得到了一切。这种追求缺乏精神上的积累,是白先勇在《纽约客》中所描绘的“无可比拟的孤独”。我们不需要这样空乏的追逐,我们所要汲取的是精神的营养,需要增加的是精神的厚度。精神与灵魂的厚度,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如松柏之茂。我们应该明白,留下精神与灵魂的思考,探求生命价值的意义,舍弃不必要的,增加得当的,才能使一个人枝丫得当,美意甚浓。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果断剪理掉无用的枝丫,努力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才能达到弘一法师“春华满枝,天地月圆”的精神境界,才能追求海子“以夢为马”的美好情操,才能获得聂鲁达“走在黑夜,拥有寂静与繁星”的奇妙感悟。

人生无度,事事难忘,想来何必奔忙,何必竞短论长?在荣枯有数,得失难量的人生里,我们要精心修剪好自己的花朵,去充实自己的精神,舍弃表面的虚无事务。

只有加减得当,才能使人生更加圆满。只有枝丫得当,才能美意甚浓。

[点评]

本文的亮点在于形象的比喻论证及小众化的素材。标题的比喻就很醒目,有画龙点睛之效;第1段紧扣材料,运用比喻论证点明中心论点;第2段举杨绛例阐明“减”的内涵;第3段举江玉婷例阐明“加”的内涵;第4、5段论述两者关系,指出人生要加减得当;第6、7段阐述“加”“减”的意义;结尾再点中心,扣紧标题。全文展示了考生丰富的阅读积累和良好的思辨能力,说理形象生动,贴切自然。得分:58分。

猜你喜欢
枝丫作文题论点
论点:议论文的灵魂
一只来自春天的鸟
高考议论文需细分分论点
本部两刊刊登的部分作文题与2016年中考作文题相同或相近
画一棵有许多枝丫的“树形图”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鹿树
议论文如何分解分论点
就“题”取材 读写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