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治平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要前进,就要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创新永远是科学发展的最大动力。”钱七虎如是说。
“我从来不支持‘自主创新这个词,我认为,科学技术是人类共同财富。”任正非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表示。
“沒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的结尾如此写到。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这个作文题由三则材料组成,最佳立意要涵盖三则材料的中心,使三者有机关联、逻辑自洽。
第一则强调创新对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没有走过的路”则是对“创新”特点的要求。
第二则“不支持‘自主创新”,以及“科学技术是人类共同财富”,强调的是以创新带动的科学技术的进步是造福全人类,可以理解为对“创新”的目的与性质的要求。
第三则关键词是“拿来”,强调创新是有所借鉴的,同时还含有怎么样借鉴的意思,注意“拿来”的方法,这一则看似与第一则相矛盾,其实是统一的,都涉及“创新”中注意的问题。
从命题者意图看,命题人给出这三则材料是互补的,是辩证统一的,要将三者有机关联起来,以突出对考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的考查。
从学生作文来看,一些考生只抓住其一或两者,这样未免有失偏颇,影响得分。
[作文示例]
继承而创新而发扬
(标题涵盖了三则材料的中心,且注意了三者之间内在逻辑。标题要或显或隐地体现出与材料的关联,彰显出立意、构思)
蔡润杰
人类几千年来,不断进步,由蛮荒社会进化到如今高度发达的文明社会,这其中当然得益于科学的发展,而科学的发展,往往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即继承、创新、发展。(开篇点题,明确中心)
继承,也就是对前人智慧的学习。人类对科学的探索正如上楼梯,前人登上第一阶,为后人奠定第二阶,后人再登上去,又为后人奠定第三阶,如是第四阶、第五阶……正是这样,人类社会才不断发展和进步,达到我们今天的高度。牛顿曾坦言:“我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这巨人,也正是他的前人如伽利略等。书圣王羲之也是如此,他正书师法钟繇,草书师法张芝,在继承前人的同时而有创新,成为开一代风气的书法大师。从明朝万户首次飞天失败到阿姆斯特丹登上月球的一小步,这期间,又有多少代人不断学习前人,继承前人的智慧和成果。正是有了前人一代又一代的努力,我们才得以比前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所以,要想发展科学,就要继承前人,从前人那里汲取知识、智慧,拿来为我所用。(中心段的论述可以运用这种总-分-总的结构,论证方法多样,比喻、道理、举例等,同时注意详略,多种策略使论证姿态横生,且富于说服力)
不仅仅是继承,对前人积淀下的知识和智慧,更要善于分辨、善于拿来,有所创新。(上下段的有机衔接彰显的是缜密的论证思路,富于逻辑的力量)正所谓,创新是科学发展最大的动力。如果说善于继承是前进的大道,那么勇于创新则是阔步前进的有力的双腿。中国导弹之父一再强调科研路上不仅要勤奋学习,更要不断求新。学习的都是别人的,创新的才属于自己的。想一想,在科学发展的路上,若是一味地学习前人而不知创新,会怎样?恐怕如今我们只能坐上更快的马车,而不是飞机、高铁;我们只能看舞台现场表演而不是看电视电脑手机;我们只能用更快的马或鸽子传信而不是如今的语音视频……是的,既要有选择地继承,更要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带动科学的发展。(中心段依然总-分-总,比喻论证,富于形象性,生动活泼;反向假设,有利于打开写作思路,也能促人思考)
科学技术需要继承而创新(过渡依然不可少,是形式,更是内容,是思路,彰显逻辑力量),还需要积极发扬,即把新的创新运用到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以为人类带来福利和幸福,让科学技术服务全人类。正如发动机的发明,让全人类的生活都提了速;灯泡的发明,带来了光明,点亮了人们的生活,不再受限于黑夜;计算机的发明,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科学技术的创新使全人类受益。(排比式举例,也是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如出匣的宝剑,有锋芒,够锋利)正因为如此,创新成果只有共享才能彰显其迷人的魅力。体现其真正的价值和意义。(中心段三,总一分一总)
对于科学技术,我们理应如此,放出眼光“拿来”前人的优秀成果,在此基础上敢于创新,并将好的成果发扬给所有人,让世界更靓丽、更多彩。(结尾的文字要短、论点要全、力道要足)
[点评]
考生巧妙地从三则材料中各提取一个关键词,在理清三者逻辑关系后行文,论证充分完整,内容上有机关联,论证逻辑自洽,论证方法丰富,但语言运用上略显单薄。从总体看,不失为考场议论文佳作。
何妨继承且创新
李帆
创新本来就是在继承中的再发展、再创造,立足于前人所奉献的精华,实现新的突破,达到新的高度,促进社会的进步。(开门见山,明确观点)
鲁迅先生说:“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此言可谓道出了创新的精髓,因此,我们要善于借鉴,勇于创新,促进发展。(引用材料中鲁迅的名言,再次强调观点)
创新应当慧眼识珠取其精华。(分论点一,突出借鉴要有辨别力)
创新需要的是胆识和眼光,需要在立足前人的成就的基础上有所取舍,从而有新的突破,王羲之为中国古代书法之大家,其以一种全新的文字书写体式形成了隋唐以来书法发展的主流。而王羲之对书法的创新,是他师从百家笔法,更是由于自己经过独特的思考,取各家笔法的优点,凭着天才的发挥,为我所用,最终自成一体,从而流传百世,受人景仰。因此,要想创新,绝不能随意或是全盘照搬,不然,“创”而不“新”或者是邯郸学步而失去了自己。创新一方面是要善于借鉴前人成果;另一方面,靠自己的眼光与能力去“旧”而创“新”尤为重要。(结构完整,结尾以分析性的文字总结,较为有力。论证方法运用了对比论证,且有一定详略)
创新应当兼容并包融会贯通。(分论点二,突出创新要广纳博收)
创新需要广阔的胸襟和开阔的视野,蔡元培接手北京大学时,提出“兼容并包”这一创新性办学思路,北京大学一时各家争鸣,学术气氛浓厚,办学成果斐然。这正是善于整合资源,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而产生的新的成果。欧洲启蒙运动时期,各种文艺思想层出不穷,派别繁多,卢梭博采伏尔泰、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之长,在融会贯通中发展出一套自己的理论体系,成为启蒙思想的集大成者。可见,“兼容并包”进而“融会贯通”也是一种了不起的创新。(选用中外典型实例,富于说服力。总一分一总,结构完整)
创新应当更上层楼纵目千里。(分论点三,突出创新要有新的成就)
创新要继承,而在继承基础上取得成果显得更关键。牛顿在科学界影响力之巨大,人尽皆知。而他自己却认为“我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这表明创新是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的。牛顿在伽利略的科學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经典力学,他相当于“拿来”了伽利略科学研究的精华,进而完善和发展了伽利略的不足,将物理学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前人优秀的科学成果是全人类的财富,后人应该善于继承,站在前人的高度,勇于创造,以达到一个更新的高度,实现科学的进步,这就是创新。创新,是借鉴,是吸纳,更是突破。(中心段包含观点句、阐释句、实例句、分析句、总结句,构段完整)
有效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善于贯通是创新的重要手段,而别样的慧眼才是创新的利器,唯其如此,我们的创新之路才能越攀越高,我们的世界才变得越来越好。(尾段内容总结到位,语言简洁有力)
[点评]
考生紧扣材料中心,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谈如何创新:慧眼识珠取其精华——兼容并包融会贯通——更上层楼纵目千里。这样拟写出三个分论点,结构清晰,论证有一定逻辑力度。
审题立意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太极圣地陈家沟,常年居住着大批研习太极拳法的外籍学员。太极拳和针灸一样,在国外成为让人最信服的中国传统文化。
材料二:巴西圣保罗市的幸福港迎来了鲁能足球俱乐部的23名16岁小球员,他们除了足球训练,还学习葡萄牙语。
材料三:意大利著名作曲家普契尼从未到过中国,却巧妙地把中国民歌《茉莉花》作为音乐主线,将歌剧《图兰朵》打造成东西方文明相互结合的经典巨作。
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引]
多则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往往具有相对独立的性质,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绝大多数学生不知道如何全面归纳,常常顾此失彼,不能快速准确地把握立意。因此,多则材料作文真正的难点在于,如何找准各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全面、准确、周密的分析。
材料一:一是关注外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深深的眷恋和感动;二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国外的传播和影响。中国文化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传统文化的魅力、文化交流)
材料二:学习借鉴其他外来文化优秀成果时一是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二是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博采各国文化之长、吸收国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
材料三:一方面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另一方面文化创新需要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
关键词:交流与封闭、文化交流、多元共赢、传统文化的重生、拿来主义、接纳与拒绝文化自信、开放与包容。
核心立意:看似各异,实则都在围绕“文化交流融合”中心点。
参考立意:
1.思考传统文化被外国接受的原因,辩证思考我们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2.包容接纳,文化方能共存共荣。
3.尊重文化差异和融合,对某些以保持文化独特性为幌子的观点进行批驳。
4.文化,要碰撞才会有美丽的火花,要传播才会有饱满的内涵,要接纳才会有勃发的活力,要交流融合才能多姿多彩。
5.文化的交融应当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人的思想和自由会得到进一步的解放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