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语言,渐入佳境

2019-03-02 02:23孙霁蔚
新高考·语文备考(高三) 2019年10期
关键词:语句示例品味

孙霁蔚

散文是最自由的一种文体,风格多样,意蕴丰厚,无论是写人、写景、叙事或是抒情散文,品味语言都是欣赏散文的关键。高考阅读自然少不了这个考点。

结合2019年《考试说明》,我对相关考点作了一点解析,即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所谓“精彩语句”,指能突出形象、传达感情的句子,重在其“表现力”;所谓“重要语句”,指对内容表达和结构层次有重要意义的语句。重在“丰富含意”,包括基本义、表里义、象征义、引申义、修辞义等。

围绕这一考点,我们会发现高考散文阅读中有三类题型跟品味语言有关,它们指向不同的層面,但又有共性。

一、品味精彩语言——技巧分析类

[典型题例1]

最后,它们变成一堆灰时,我可以说,我们没有烧它,它们自己变成这样的。我们一直看着它们变成了这样。从第一滴雨落到它们身上、第一层青皮在风中开裂我们就看见了。它们根部的茬头朽掉,像土一样脱落在地时我们看见了。深处的木质开始发黑时我们看见了,全都看见了。

(刘亮程《柴禾》)

第6自然段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赏析其表达效果。(6分)

[答案示例]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2分)逐层再现柴禾被冷落忽视、逐渐朽去过程中的三个细节,层层渲染,画面生动,富有感染力;四个“看见了”突出柴禾朽去过程中“我”始终在场又始终旁观的态度,传达出深深的自责和无奈情绪。(4分)

这道题考查考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需要准确判断出运用了反复的修辞。但是要准确概括出表达效果,就需要放在语境中仔细揣摩。先得搞清楚这几个问题:整个语段讲什么?(柴禾逐渐朽掉变成一堆灰的过程)三次“看见”的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联?(柴禾由外到内逐渐朽掉,三个细节层层递进)作者为什么要反复强调“看见了”?(大家忽略的过程,“我”却目睹了,虽然目睹了这个过程,却又只能眼睁睁看着它们朽掉,无能为力)因此作者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其实逐层展现了极富情感的三个细节,再现柴禾被冷落忽视朽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我”的感情变化和感受。

既要精准地指出修辞手法,又要准确概括出表达效果。这就需要考生不仅要有知识储备,有敏锐的感知力,还要在语境中揣摩语言,品味出作者隐含在其中的、让人为之动容的情感。

[类似考题]

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草在乡村也是低眉顺眼,不声不张。即使春天,那些草尖从土里探出脑壳,也是怯怯的,你凑近了,草尖就接近于乌有,草色只可遥看,距离产生美感。

(耿立《藏在草间》)

[答案示例]

运用拟人手法,(1分)化用“草色遥看近却无”诗句,(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草的柔顺、可爱,富有美感。(2分)

这里作者用几种修辞手法意在刻画出草的形象,所以在捕捉到修辞手法之后,精准地概括出物象的形象特点很重要,这自然离不开品读语言。

请赏析第⑦段画线语句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4分)

游同里古镇,听到个说法:江南殷实人家,若生女婴,便在庭院栽一棵香樟,女儿待嫁时,树亦长成,媒婆在墙外看到了,即登门提亲。嫁女之际,家人将树伐下,做成两只大箱子,放入绸缎做嫁妆,取“两厢厮守”之意。多美的习俗!女儿待字闺中时,对该树的感情定是窸窸窣窣的微妙,那是自己的树啊,盼它长大,又怕它长大。想想吧,像儿伴一样耳鬓厮磨,像丫环一样贴身随嫁,多么暖心,多么私密,多么亲昵。

(王开岭《人生树下》)

[答案示例]

①使用叠词,生动、形象、细腻地写出了女儿对香樟树的微妙情感,(1分)表现了女儿甜蜜而矛盾的心情。(1分)②运用比喻、排比手法,表达了女儿与树的亲密关系。(1分)③句式整散结合,节奏鲜明,韵律和谐。(1分)

这类题型考查方向是赏析精彩语言——技巧分析类(句、段等局部考查)。一般答题思路是:准确判断手法、解析如何运用这种手法、准确概括表达效果(突出形象、表达情感)。

而语言表达技巧中包括:修辞手法、表现方法、表达方式(描写方法、抒情方法)、语言特点(用词、句式、整体风格)、构思立意技巧(针对全篇)。一般来说,按思维规律会逐层思考。这就需要考生在脑海中建立一张知识网络图,并能敏锐感知,在接触到文本时准确判断。而在分析概括表达效果时则需要在语言环境中玩味、涵泳,以把握形象,揣摩情感为重。

散文语言的精彩不仅仅局限于此。在鉴赏题中需要在语境中品味语言,概括作品形象,揣摩作者情感。另两类题型更是如此。

二、体会重要语句——内涵分析类

[典型题例2]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第⑤段中“孱弱”的含义。(4分)

在较长一段稔熟的相处之后,我家厨房来了一个不速之客,那是一缕咖啡的香气。这是另一路的气味,和他们家绝无相干。它悄悄地,夹在花椒炸锅的油烟里,进来了。这是一股子虚无的气息,有一种浮华的意思在里面,和他们家实惠的风格大相径庭。因此,我断定,这又是一户新入住的人家,很没经验地,也将管子接进了烟道,又恰逢顺时顺风,于是,来到我家厨房凑热闹了。这一路的风格显然要温和、光滑一些,比较具有装饰感,唤起人的遐想。和它不那么实用的性格相符,它并不是按着一日三餐来,不大有定规,有时一日来一次,有时一日来两次,有时一日里一次不来,来时也不在吃饭的点上,而是想起了,就来,想不起,就不来,显得有些孱弱似的。而那先来的,从来一顿不落,转眼间,油烟全面铺开,又转眼间,油烟席卷而去,总是叱咤风云的气势。但是,有时候,夜已经很深了,那新来的,悄然而至。咖啡的微苦的香味,弥漫开来。

(2015年高考江苏卷《比邻而居》)

[答案示例]

相对第一家的气味,咖啡的味道较弱;生活不大有定规;日常化的生活气息不浓烈;有虚无浮华的气息,不如第一家实打实。

“孱弱”在这里是一个包含丰富意蕴的词语。要理解它的含义一定要放在语境中去揣摩:1.整个语段讲的是什么?“孱弱”修饰的是什么?(“充实”第一家的味道浓烈、生活气息;“孱弱”形容第二家的咖啡味弱)这是这个词语的表层含义。2.结合文中描述咖啡味的其他词语去揣摩,如“虚无”“浮华”“装饰感”“不那么实用”“不大有定规”“悄然而至”(咖啡不是生活必需而是装饰的,不是一日三餐一样定时的,而是没有规律的、随性的)。

这类题考查方向是体会重要语句——内涵分析类。答题的关键是抓住重点词语,品味涵泳;联系上下文本,揣摩概括;化抽象为具体,化含蓄为直白,由浅入深分层表述。

因此这就需要考生深度理解文本,解读出基本义、表里义、象征义、引申义、修辞义。一般来说在思维上会由表及里逐层思考,但这些都离不开语境中的整体把握,前后关联,互相印证。

在品味语言的时候一般有这样一个思维过程:句——段——篇,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语言不能割裂开来,因为彼此之间有丝丝缕缕的关联。在分析语言的时候:技巧层面——內涵层面——结构层面也会互相涵盖。

三、体会重要语句——行文表达类

[典型题例3]

那期间,石初先生辗转知道了我的境遇,有一天约我到莲香茶楼喝早茶。是农历腊月,天刚亮,楼上靠窗的茶座冷得很,他殷殷劝我多吃点心暖胃,尽说些不着边际的闲话,下楼道别之际,徐徐从大衣口袋里摸出一本薄薄的小册子给我,是他早年手抄的一些田园诗,喃喃说:“这些诗写得清爽,念起来舒服。苦闷的时候读读诗词,日子会变得漂亮些!”

申先生看看我,看得清爽,念起来舒服。苦闷的时候读读诗词,日子会变得漂亮些!

……

我亲沐教泽越久,越觉得石初先生做人跟做学问完全不同。做人,他诚实而世故;做学问,他犀利而纯真,抱定主意不求闻达。那时期,传媒的兴旺造就了一批好辩之士挥笔制造舆论,改造社会。那时期,知识界也有一小撮饱学之士唾弃说教,唾弃生命卑微的欷欺,一心安分乐道,一心经营个人精致的技艺,遁迹自娱。申先生继承的正是这一小撮人的情操:“要紧的是了解生命,不是判断生命。”他常说。

一九九〇年年尾,石初先生丧偶,万念灰蒙,久久难释,人也苍老了许多。一天,我约他到莲香茶楼喝早茶,下楼道别的时候,我把二十五年前他给我的那本诗册交还给他。我握着他冰冷的手,一句话没说。申先生看着我看看那本破旧的小册子,微微点了点头,转身踽踽走进晨曦里的小巷。

(董桥《南山雨》)

请分析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6分)

[答案示例]

与前文送“我”诗集相照应。申先生点头的细节,表明他理解了“我”交还诗集的用意,暗示了“我”与申先生情感上的默契。营造了一种感伤的氛围,耐人寻味。

这道题赏析的是全文最后一句话,因此我们要注意到它的特殊位置,同时我们还应该抓住重点词语去品味揣摩。1.这是结尾段,“小册子”前文也提到过。联系前文的情节:当年在“我”人生低谷时,先生送“我”诗集以宽慰;如今先生丧偶,“万念灰蒙,久久难释”。“我”不知如何来安慰,于是借交还诗集来表达对先生无言的劝慰。(照应)2.细节描写,“看看”“点了点头”(“此时无声胜有声”,先生自然能领会“我”的用意)3.情感氛围,“转身踽踽”,孤独的老者在小巷中踽踽慢行,凄楚而伤感。

这类题考查的方向是对文章内容表达和结构有影响的句子——行文表达类。我们在鉴赏的时候通常的思路是: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的作用、艺术表达上的作用。我们也可以从这些角度品味语言:1.立足全文,注意句子在全文中的位置,注意上下文的关联;2.在语境中品读,抓关键词,分析细节,揣摩情感;3.注意文章的情感基调。其实这些都离不开对语言的品味涵泳。

总之,“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这一高考考点围绕语言考查了三个方向:

1.品味精彩语言——技巧分析类——鉴赏技法的角度。

2.体会重要语句——内涵分析类——深度理解的角度。

3.体会重要语句——行文表达类——整体构思的角度。

虽然角度看似不同,但共同的是离不开品味语言和关联语境,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在语境中品读出词语、句子、段落的精髓,并能条分缕析、精准地表达出来,这也就达到了考查的目的。

猜你喜欢
语句示例品味
品味六城:追溯中国的印记
品味中考 提升能力
拒绝撞包的好品味
10秒记忆
飞吧,云宝
《中考“仿写”题解题技法指津》参考答案
基本算法语句
我喜欢
高考作文“踮起脚尖”升格示例
作文语句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