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2019-03-02 14:50夏洪丽
求知导刊 2019年44期
关键词:能力培养自主学习小学数学

摘 要:小学作为初级启蒙阶段,各个学科的学习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后续学习效果。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坚持自主学习意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方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格外关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对课前、课堂及课后进行全方位的优化改革,为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文章针对自主学习的重要性、目前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应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44-0032-02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小学数学尤其是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教学,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后续各科学习奠定牢固的基础。自主学习能力作为学校、家庭及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不仅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方式,还可以对增强学生学习能力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教师在该阶段须适当调整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订科学的培养方式,帮助学生向更高、更宽广的方向发展。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就独立性而言,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准确掌握并使用所学知识的一种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并进行思维锻炼[1]。从发展角度出发,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在自主学习期间自行掌握的一种技能。这种技能具备可持续性,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完成自主性知识的获取和累积,还可以帮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灵活使用自主性知识。另外,这种能力与其他能力还有一定的差异性,具体如下。

1.自主性

自主学习能力需要一个培养的过程,学生在培养期间须自行完成特定的学习计划或者学习目标,当然更重要的是,结合自身学习情况形成特定的学习体系。自主学习的这种特性适合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获取知识的欲望[2]。但在自主学习的整个阶段,学生被看作独立的个体,需要掌握独立的认知理念,为后续的自主学习奠定一定的习惯基础。

2.自为性

学生在自主能力培养阶段,作为学习主体展开自我探索、自我选择和自我构建等环节的提升,切实提高自身学习效率。自我探索阶段,学生针对自身认知及求知欲望,对所面临的学习内容进行深度剖析与探索。自我选择则依照现状,对有价值和有意义的学习内容进行筛选。自我构建是一个重建过程,将所选择的、符合自身情况的知识进行整体性组合,完成最终的知识体系构造。

3.自律性

该学习过程中,必须强调学生自我约束的重要性。自主学习不仅仅依靠学生的自我觉悟,还强调学生掌握并形成符合自身学习目标、行为习惯、学习要求的一套独特路径,有条理地完成对各项知识的学习,切实实现自我规范。

二、小学自主化教学的现状与分析

1.教学模式单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虽然教学模式有一定的改进,但国内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偏远地区的教学模式仍延续教师传授的单一方式。虽然小学生受年龄影响,课堂上需要教师占据主导地位,但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教学,须格外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对自身学习的知识会有一定的选择与判断。当然,喜好与兴趣非常重要,这就需要教师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2.学生的差异性

小学生尤其是小学高年级学生,普遍存在活泼好动且容易对新鲜事物产生浓厚兴趣和好奇心理的特性。这种特性如果不给予具体的引导和规划,可能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往往缺乏课堂趣味性,只是单纯进行知识传授,并未考虑所教内容或者讲解方式是否具有趣味性,这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3.教师相关意识薄弱

教师缺乏对自主学习重要性的正确认知。大部分教师或者家长认为,学习需要家长或者教师监督,自主学习是学生长大以后的事情。恰恰是这种想法,让学生失去最佳的锻炼时间,以至于在今后的学习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都不完善。

三、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策略

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性课程,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关乎学生日后的学习效率与质量,而且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因此,结合目前情况,开展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须注重以下几点。

1.转变角色,独立动手

新课改后,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大部分数学教师的关注重点,当然也是较为棘手的问题。受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教师多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以至于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课堂角色,由传统的单一教学逐步转变和过渡为互动式学习,并逐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当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挥引导作用,留出充足的时间交给学生,使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学习,这有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培养兴趣,自主学习

兴趣是求知的动力。在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习中,兴趣尤为重要。高年级的学生处于特殊阶段,即为初中学习做准备的黄金阶段,因此,更需要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从兴趣方面入手,让学生逐步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和益处,从而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生活出发,结合热门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或設置悬念,利用学生的好胜心开展竞赛式学习,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开展故事性学习,利用学生的活泼特性开展笑话引导式学习。

3.创建情境,鼓励学生

自主学习是发挥学生自我创造力、创新力的基础。为尽全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营造和谐的氛围,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传统教学中,教师将学习重点放在对考试能力的培养上,在学习过程中多以单一传授方式进行课程讲解。这不仅枯燥,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倦,还会影响学习效果,导致学生不愿学习。衡量学生的标准多来自考试成绩,以至于造成师生关系不和谐,影响学生创新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采取创新的教学方式,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可以进行提问,与学生互动。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下,学生更容易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形成自主学习思维模式。另外,教师要依照学生学习内容,提供学习背景与素材,进行多媒体演练,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再次进行交流,最终通过师生合作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方式轻松愉快,教师掌握主导权,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结语

在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须注重学习方法,依照学生的差异性进行因材施教,关注学生长远发展,给予充分支持,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展示个性、特长,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数学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

李金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23(04):70-71.

刘红梅.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25(07):79-81.

作者简介:夏洪丽(1983.1—),女,河北邢台人,中教一级。

猜你喜欢
能力培养自主学习小学数学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