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国会议看食品生物技术研究动态
——第一届全国食品生物技术大会述评

2019-03-02 01:38郑梅霞朱育菁
福建农业科技 2019年12期
关键词:教授食品生物

郑梅霞,朱育菁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 福建 福州 350003)

生物技术对解决人类面临的食物、资源、健康、环境等重大问题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食品生物技术是通过生物技术手段,用生物程序生产细胞或其代谢物质来制造食品,改进传统生产过程,以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科学技术[2]。全世界的食品生物技术产业产值占生物产业总产值的15%~20%[3]。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生物技术逐渐发展成为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以及发酵工程等学科的综合性技术,在食品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4]。

由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广州大学、江南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6家单位联合主办,中国生物工程学会食品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等承办,暨南大学烘焙食品安全粤港创新平台、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广东省岭南特色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共同协办的“第一届全国食品生物技术大会”于2019年11月29日至12月2日在广东广州召开。大会主题是“生物技术驱动食品科技创新”,大会汇聚了食品生物技术领域的广大科技工作者、科技企业、科技管理和科技服务人员,构建了高层次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平台,对加强我国食品生物技术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我国食品生物技术研究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天津市副市长曹小红、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校长陈坚、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副校长陈卫、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马树恒、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陈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李兴峰、广州大学党委书记屈哨兵等领导、专家出席了本次会议,来自全国240多个单位的1 000多位食品生物技术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羊城,开展了200场以上高水平的学术报告交流以及精彩的研究生论坛,充分展示了中国食品生物技术的发展水平[5]。会议以大会报告、分会场报告、研究生论坛、墙报及论文交流等形式进行。

1 报告人员及分布

根据会议举办方《第一届全国食品生物技术大会会议指南》提供的信息,共有来自广东、江苏、北京、浙江、天津、福建、陕西、湖北、上海等25个省份的196名专家及来自美国的1位专家作了学术汇报(表1)。

2 大会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坚教授、南开大学王硕教授、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ZHAO Yanyun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李兴峰研究员4位代表作了大会报告。陈坚院士介绍了食品生物学发展的3个阶段,提出生物技术正在重塑世界,为食品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并指出食品合成生物学是解决未来食品面临的重大挑战的主要方法之一,必须加强食品生物学等具有重大意义的食品生物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才能率先实现产业化,抢占世界的科技前沿和产业高地,造福人类。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南开大学王硕教授以“膳食蛋

表1 学术汇报人员分布

白质结合态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的生物利用性及对机体健康的影响”为题,通过建立α-二羰基化合物与蛋白质的食品热加工模拟体系,探究了α-二羰基化合物对动、植物蛋白结构及生物利用性的影响,并结合体内试验,研究了膳食摄入α-二羰基化合物修饰的蛋白质对机体健康的影响。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ZHAO Yanyun教授围绕现有食用涂层产品的耐水性差和对气体的有限屏障等科学问题,介绍了纳米纤维包衣系统在各种食品中的应用;讨论了纳米纤维素材料作为填充剂或涂层基质,与其他多糖和某些功能性物质的相互作用可以增强涂层性能;提出了纳米纤维素在涂层系统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浪费并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食品科学学科项目主任李兴峰研究员介绍了新时代科学基金体系和资助导向两方面内容,分析了食品科学学科2019年项目申请与资助情况,提出了新时代对基础研究的新要求,介绍了新时代科学基金体系中3大改革任务、6个机制完善、2个重点计划强化的内容;从4类科学问题属性出发诠释了新时代科学基金的资助导向,提出希望广大科研工作者准确理解并把握资助导向的内涵,正确选择科学问题类型,提高申请书的质量以利科研创新[5]。

3 分会场专题报告

本次会议在大会报告之后,设置了6个分会场,197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围绕 “食品益生菌及其应用”“第二届糖酶研讨会”“食品微生物、发酵与酿造”“食品贮藏与保鲜、加工”“食品营养与生物技术”和“食品安全与生物技术”等主题展开研讨交流(表2)。

表2 分会场专题报告

3.1 食品益生菌及其应用

本专题共有30名专家作报告。益生菌是一类人体的微生态调节剂,具有改善肠道功能、提高免疫功能、抗癌功能、降胆固醇功能和抗高血压功能等生理功效,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6]。在食品中益生菌主要用于发酵乳制品和功能食品[7]。江南大学陈卫教授介绍了益生菌与肠道微生物资源挖掘与利用。内蒙古农业大学陈永福研究员分享了益生菌发酵乳对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缓解作用。中国农业大学赵亮副教授阐述了益生菌调节肠道微生物代谢并改善功能性便秘的机制。东北农业大学霍贵成教授介绍了工程乳酸菌在乳品工业中的潜在价值。宁波大学吴祖芳教授介绍了食品用乳酸菌开发关键技术及产品应用。华南理工大学吴虹教授介绍了基于电纺丝的益生菌包埋体系的构建及性能研究。

3.2 第二届糖酶研讨会

糖酶包括淀粉酶[8]、纤维素酶[9]、葡萄糖氧化酶[10]、葡聚糖酶[11]和甘露糖异构酶[12]等。本专题共有32名专家作报告。天津科技大学王正祥教授介绍了酶促反应推动现代化农副产品加工技术变革。清华大学邢新会教授介绍了融合酶分子工程技术及其在低分子糖胺聚糖制备中的应用。集美大学倪辉教授介绍了α-L-鼠李糖苷酶应用性能优化研究。中国农业大学杨绍青教授介绍了微生物葡聚糖酶的发掘及应用。中南大学周红波教授介绍了耐热酸性β-甘露聚糖酶的开发和新的酶基因资源挖掘。湖北大学张桂敏教授介绍了甲壳素深加工用酶的开发与应用。华东理工大学谢静莉副研究员介绍了原果胶酶的发掘与理性设计。天津科技大学刘夫锋教授介绍了多糖裂解酶的异源表达及定向改造。

3.3 食品微生物、发酵与酿造

本专题涉及食品生物科技中生物酿造食品业,共有30名专家做报告。中国农业大学韩北忠教授介绍了东亚传统酒精饮料发酵剂的群落结构分析。天津科技大学钟成教授介绍了中国传统发酵食品的特色与发展趋势。华中农业大学陈福生教授介绍了醋酸菌耐酸机理的研究进展。福州大学倪莉教授介绍了福建红曲研究现状与展望。西南大学索化夷教授介绍了永川豆豉不同生产工艺对豉香风味的影响。塔里木大学朱丽霞教授介绍了新疆葡萄与葡萄酒相酿酒酵母遗传多样性研究。江苏大学何荣海教授介绍了超声波辅助食品发酵的技术创新与装备开发。华南理工大学黄明涛教授介绍了代谢工程改造酿酒酵母分泌途径促蛋白生产。华南农业大学杜冰教授介绍了乳酸芽孢杆菌DU-106及其在发酵中草药中的应用。

3.4 食品贮藏与保鲜、加工

食品贮藏与保鲜是食品科学学科的重要分支之一。食品贮藏与保鲜基础研究是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实现国家粮食安全和食品产业发展壮大的重要保障[13]。本专题共有35名专家作报告。渤海大学励建荣教授介绍了海产品腐败菌——荧光假单胞菌群体感应抑制剂的计算机辅助筛选及其应用研究。重庆大学李正国教授介绍了生物技术与食品安全。集美大学刘光明教授介绍了食物过敏的预防和控制。福建农林大学林河通教授介绍了龙眼果实采用科学与贮运保鲜技术研究进展。浙江大学罗自生教授介绍了纳米改性包装材料的研究及其在食品物流保鲜上的应用。华南理工大学王小英教授介绍了多糖基抗菌剂的绿色构建与应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刘小莉研究员介绍了淀粉材料在食品领域的应用。华南理工大学高群玉教授介绍了芦丁淀粉纳米微球的制备。西南大学曾凯芳教授介绍了水杨酸处理诱导柑橘果实抗病性的分子机制研究。

3.5 食品营养与生物技术

本专题共有37名专家做报告。暨南大学白卫滨研究员介绍了花色苷的生殖营养干预研究。南京财经大学胡秋辉教授介绍了冬虫夏草与蛹虫草的分子营养及功能作用差异机制。南昌大学聂少平教授介绍了魔芋葡甘聚糖结构及其降血糖降血脂活性研究。上海交通大学方亚鹏教授介绍了基于食品胶体的食品减盐理论与技术。陕西食品大学杨兴斌教授介绍了猫屎瓜籽油抑制TMAO形成及调控肝脂代谢的机制。中国农业大学梨园副教授介绍了功能因子稳态化与递送技术在营养食品中的应用。华中农业大学李斌教授介绍了不同黏度魔芋葡甘聚糖对食欲和能量摄入的影响。福建农林大学黄群副教授介绍了蛋清卵蛋白的制备、改性与应用基础研究。江苏大学陈秀敏教授介绍了咖啡叶茶及其活性化合物对炎症的调控作用。华南理工大学王娟副研究员介绍了香蕉抗性淀粉的减肥功能及作用机理研究。

3.6 食品安全与生物技术

食品安全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随着食品生产自然方式的减少,工业化比重的增加,食品被人们故意或非故意污染的几率正逐渐增加。因此,加强食品安全,提高食品卫生监督检验能力,及时发现隐患,是中国食品安全科研工作者肩负时代赋予的艰巨使命[14]。食品安全管理主要分为食品安全检测管理和食品加工管理[15]。本专题共有33名专家作报告。华南农业大学雷洪涛教授介绍了抗体对小分子污染物的非独特识别与构效研究。江南大学王周平教授介绍基于新型纳米结构的食品危害物检测与控制研究。北京工商大学刘慧琳教授介绍了生物传感体系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浙江大学林星宇研究员介绍了基于纳米多孔材料的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快速检测。浙江大学傅玲琳教授介绍了食物致敏原识别与特异性快速检测研究。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薛亮副研究员介绍了食源性诺如病毒的危害机制与防控技术研究。江南大学徐丽广教授介绍了食品安全生物检测新技术。合肥工业大学陈伟教授介绍了基于分子生物学原理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新方法建立及应用研究。

4 研究生专场

本次会议设置了研究生论坛,来自南昌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宁波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天津科技大学、浙江科技学院、江苏大学、大连工业大学、新疆农业大学、山东大学、石河子大学和沈阳农业大学等12个大学及学院的22名研究生作了报告。会议主办方组织专家对研究生的报告进行评审,并对优秀的报告进行奖励。

5 会议成果

本次会议共有来自全国240多个单位的1 000余位代表参加。共有223个报告,收到会议论文71篇。

会议期间,成立了中国生物工程学会食品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现场为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专家委员颁发聘书。

6个分会场,涵盖了食品生物技术的主要研究领域,深入凝练和解析了食品生物技术在健康转型中的科学问题及面向未来的战略思考。进一步贯彻国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促进食品生物技术学术交流与合作,加强我国食品生物技术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我国食品生物技术研究水平和国际影响力[5]。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将设立专辑,对会议论文择优出版。《中国生物工程杂志》的办刊宗旨是反映生物工程学科的学术水平与发展动向,报道本学科重大研究成果与进展,推进生物工程领域的学术交流,引导研究人员的科研活动与研究方向,传播生物技术新理论与新技术,促进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化。《中国生物工程杂志》为学者搭建了一个学术交流平台,而本次会议的召开对提升《中国生物工程杂志》的办刊质量有一定促进作用,二者达到双赢的效果。

6 展望

食品生物技术作为一项极富潜力和发展空间的高新技术,以生命科学为基础,以工程技术为手段,在食品工业的现代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16]。食品生物技术极大促进了传统食品产业的改造和新兴产业的形成。食品生物技术已成为食品科学与工程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当前食品生物技术领域正呈现如下趋势:(1)更加重视研究与开发新型食品配料和添加剂一级功能性健康食品的生物制造;(2)注重运用现代生物技术来改造传统的食品产业,使其生产趋向于规范化和现代化;(3)更加关注食品生物技术应用领域内的安全检测和保障体系建设[3]。生物技术必能克服种种技术困难为食品工业的上、中、下游即食品资源改造、食品生产工艺改良及加工品的包装、贮运、检测等方面开拓更为广阔的前景[17]。

猜你喜欢
教授食品生物
生物多样性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刘排教授简介
第12话 完美生物
263项食品及食品相关标准将要开始实施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恐怖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