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视域中“二体”大战略智慧
——“心实体”①与“共同体”的人类命运交互性伦理

2019-03-02 21:47:24军,秦
阴山学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领导力命运实体

姚 站 军,秦 永 晶

(江苏师范大学 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人类命运目前在新时代中国政治最重要的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考,这也是新时代政治哲学的价值体现。这不仅是政治的理想向往,实质是政治哲学价值体现,政治哲学对人类价值的贡献。政治学目标是很现实的,政治哲学目标不一定是很现实的,但其目标是可以实现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关键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科学方法,马克思主义思想原理也是科学原理。思想创新在很大程度上是来自社会的需要,不是凭空的,因此要关心时事、时政,运用哲学智慧及政治洞察力(insight)思考政治事件。这就是哲学如何走入政治最好的方法与途径。如何用哲学去探索(seek to)政治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政治学在很多时候都是需要政治智慧的,没有政治智慧或者没有把自己看作是政治家一样的智慧思考,就难以看到政治事件及政治问题的实质,表面现象就会迷惑我们的双眼。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实际上就是运用哲学。哲学在这个意义上说不仅是爱智慧,政治哲学是一种爱政治的智慧,本身还包含了一种大智慧的思考,成了一种自身作为智慧的思考。哲学学问不仅是一种“学”,还是一种“问”,也是一种探寻与探索,不断地追问。“哲学培育的理论思维品质不管是对于人生事业、组织事业还是对于民族事业甚至人类事业都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1]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思想的提出,将我国顶层领导力的政治哲学思想水平推向了一个更高的、更受国际广泛认可的层次。在马克思那个时代理解的“共同体”思想主要侧重点在于各个人组成的共同体,而不是侧重于各个人到各个民族组成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但是马克思反对虚假的甚至仅仅形式而言的貌合神离的共同体,倡导真正的共同体。“在真正的共同体的条件下,各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己的自由”[2],马克思所提出的“共同体”思想也将随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的发展,不断扩充其理论内涵及充分实现其理论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本质可以理解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中的大战略智慧,面向这一大战略智慧,可以将其放在“心实体”中去体悟、阐释其本质。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中的大战略智慧也具有马克思主义伦理大战略智慧。以伦理性“心实体”结合命运性“共同体”的大战略智慧化解就人类社会而言的公共冲突。“个体到国家领导力的当代社会命运智慧,个体生命的身体营养善衡及身心善衡可以拓展到民族国家之间的善衡与每个民族的命运善恒”[3],这里的人类社会大命运智慧包含伦理世界的善衡和人心善恒,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中的大战略智慧。

就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中人类命运之思而言,“命运”就是“命”和“运”的结合,即“宿命”和“运气”。“宿命”指先天所赋的本性,“运气”则指人生各阶段的穷通变化。因此,从这一层面理解,命运便使人存在于变与不变的统一之中。对于命运中“不变”的部分,人能够顺应,必须去经历,但无法对其做出改变;而对于命运中“变”的部分,人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发现、掌握规律,预测出运势走向,从而给予未来一定的指引。命与运之良性互动,先天之命、后天之运,命与运结合之命中有运,运中有命,而这种命与运结合中就孕育了命运之思及命运智慧。命运(运用二元、正反思维):1.命(静态的,天定的);2.运(动态的,人为的)。命和运是互动体现出智慧的。出生后人的命运是可以通过人为改变的(比如经历不同之事业或婚姻)。命运对于不同个体而言,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因此,在个体层面理解命运的本质,命运则只能是无数概率与巧合的累积,是孤立而静止的。为了克服个体间的孤立状态,则需要将命运放置在时间与空间中去理解。时间与空间为人提供了能够集合的具体场域,存在于时间与空间中的人,由于摆脱了割裂与孤立,能够在时空中处于相关联的状态,“类”的概念由此形成。时间与空间恰恰为个体间的联系提供了中介,人不再以独立的个体形式进行活动,而是以“类”的方式活动着;这也为“人类命运”的存在提供了合理性的前提。在此基础上,预测人类命运未来发展的趋势便成为可能。人类的个体命运为总体命运预测提供一个个具体的案例,“类活动”使得所有具体案例得以综合,同时在宏观层次上对人类命运做出整体性的把握。就国家命运甚至人类命运之思而言,这种命运之思及命运智慧具有战略智慧,而且这种战略智慧是命运智慧中的战略定力和战略动力结合之大智慧。但是,人类世界只是时间与空间整体的一个部分,而世界又就人类社会而言,在自身之中通过时间差异与空间差异对“人类”进行了划分,使得“人类”这一本身作为总概念的存在又被分割成不同的“人类”,形成了“大人类”之下的“小人类”概念,也即根据国籍、性别、肤色等划分标准之下而存在的“人”。人类“大命运”也由此被分割。因此,以“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取代“人类命运”的概念,不仅是在全人类含义上的一种新的、简单的综合,更是在时间与空间统一的基础之上,为各种“小人类”概念回归“大人类”概念提供了一种可能。因此,如何打通“时空观念”与“共同体”概念二者之间的“藩篱”,是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而对于这种“边界意识”的存在,则需要“心实体”思想对其进行破解。心实体之人心战略原理具有大战略性(融合有空间性和时间性或者说公共性和时代性到思想性),具有生死存亡而言层次命运智慧。以伦理性“心实体”结合命运性“共同体”的大战略智慧可以充分化解野蛮型公共冲突甚至血腥性国际冲突。大国之间互信到整体人类命运共信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智慧形成。真正成就顶层领导力之联合领导力不仅需要利益共同体而且需要事业共同体,当事业与利益结合在一起时可以更靠近命运共同体,为人类解放事业而奋斗之事业共同体结合人类共同利益之利益共同体可以更好靠近人类命运共同体。事业共同体标杆标志或者说关键就是理想信念不动摇,更加坚定正确的事业观,比如前行路上始终不忘出发之初衷初心。或者说不断提炼优化核心价值之引领力,而事业共同体不断推动这种引领力之入脑入心入魂,不断扩大这种理想理念事业观影响力或者说某种核心理念价值观影响力甚至对整个团队或全社会之渗透力。事业共同体在某些层次上也可以感召甚至影响利益共同体,但是如果要真正驱动利益共同体作为基础力量来全心全意支持共同事业,既需要这种引领力及影响力足够大,也需要必要时刻命运共同体之背景力甚至授权力帮助事业共同体。共同体既需要利益共同体之实体,还需要事业共同体不忘初心之心、心实体而更好成就命运共同体![4]顶层领导力及联合领导力在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构造中可以同时体现,顶层领导力无论是在国内社会还是在国际社会都可以以联合领导力为补充更好实现顶层领导力!一个国家综合实力而言包含的领导力实力首要是顶层领导力,其次就是联合领导力!

心实体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到实现之实质支持支撑特别关键。心实体不仅是主心对主义之实践体现,而且是不忘交心对不忘初心之实质体现。心实体在人与人之间到国与国之间:民心不忘相交推动实现民心相通。民心不忘相交能真正破解不仅是语言文化差异造成之误解对立,而且是破解意识形态造成之冷战对立。心实体之人心战略原理具有大战略性也可以最大之化解利益分歧造成之经济贸易壁垒,比如新时代中国面向世界的一带一路战略对接体现了心实体之人心战略原理,所谓“心路”带动“丝路”,还可以说“心历”互动“经历”,战略对接中凝聚了跨国民心相通甚至命运相连。就人类社会命运之思而言之大命运智慧不能回避国际社会甚至国内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而且需要我们在主义与问题之间既坚持必要之主义,也不能忘记问题意识。比如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视域中人类命运共同体既要马克思主义政治原则指导,也要政治心实体甚至人类社会心实体的实践智慧推动构造。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视域中伦理大战略破解道德风险,既需要道德风险概率之虑量,也需要道德风险机率之虑质。政治心实体甚至人类社会心实体需要面对道德挑战之突发事件突发情境甚至偶遇机缘下之道德素质之考验或伦理良心之质问。是致命性风险哪怕小概率之伦理风险质问审视,还是严重性风险哪怕较大概率之道德风险质问审视?还是一般性风险哪怕大概率之道德风险考量审视?可见无论是政治心实体还是人类社会心实体都离不开良心基础,马克思主义大战略智慧就政治哲学视域而言也需要马克思主义伦理大战略智慧。马克思主义伦理大战略智慧面向的涉及人类各层次命运甚至生死存亡命运攸关伦理问题,既有个体人生健康及家庭中之伦理问题,也有各种组织(包含政府政党及企业产业组织)之伦理问题,还包含民族国家存亡之伦理问题甚至整个人类社会命运之伦理问题。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视域中新时代伦理世界观不仅需要审视以往伦理名著而且可以超越其不足。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视域中新时代伦理世界观重点建构人类心实体,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辩证实践观为指导构造一个具有良心的人类新实体,即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实体首先是良心之心象超越意象也超越现象学之意向,其良心作为道德法庭之心象既有现象之象也有心象之心,而且良心主体之一体两面之对立统一(也包含黑格尔法哲学思辨之精神现象)。内心之正能量战胜负能量实现良心,内心之负能量战胜正能量失去良心。作为道德法庭之良心内部思辨,即体现伦理在法与思辨之间,可是良心之内容既不是神启,也不是内心自生,也不是在纯粹理念和思辨之中甚至所谓天理之赋,而是来自具有良心之人的实践生活及人所处之社会实践社会关系,是对社会现实之道德内容之反映之要求之沉淀。良心存在之思融合良心实践之基体现为道德行为选择之内在调节机制,作为道德行为评价之内在评价方式,良心也是内在信念之道德评价。良心评价道德实践,也反省道德实践,而且指导道德实践,引领道德实践。心实体之良心实践智慧不仅适应世界反思世界,而且引领世界改造世界。既是客观世界之批判吸收及内化,也是主观世界之主动改造及外化。中国心之危机在于现实体制需要真正改革,需要实际打破一切打压中国原创及中国自主创新之体制。中国心之危机也更加凸显新时代心实体可以作为命运智慧的自主创新使命甚至是原创使命!使命不断推动命运提升到更加美好境界,使命推动在各种情境哪怕是偶遇情境(境遇)中也需要加油,领导力之使命建设主要需要给组织甚至给全国人民甚至全社会激励(加油)、激励(加油)、再激励(加油)。领导力之动力使命,领导力之实践使命,无论是美国总统几乎每周之国事演讲主要在于其民族国家之意象加油,还是中国国家主席几乎每周之国事重要讲话重要演讲主要在于其民族国家之心象驱动意象加油。加油对于大事业而言也是充气,不要灰心丧气,内心之充实需要强大之人生气场,需要坚实之良心气质。事业强大之内心信念不动摇,关键来自精气神之气质气场。生命气场到事业气场到民族国家之气象创新再到人类命运之气象创新。精气神世界之气质气场气象命运创新大智慧推动心实体之世界领导力及国家领导力大智慧。[5]民族自信心及政府公信力可持续创造社会坚实信用氛围气场,就可以造就自身在国际舞台或社会舞台中不可动摇的信誉品牌。心实体本质也是信心实体。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视域中,“共同体”不是人的简单集合。根据马克思的思想研究,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对于“共同体”的合理阐释,离不开对“个体”与“共同体”关系的理解,这也就在社会与国家层面涉及对价值问题的思考。个人价值是个体层面的价值,社会价值是共同体层面的价值,二者如何统一?只注重个人价值或只注重社会价值这两种极端状态都是不可取的,只会导致社会的失衡发展,最终导致整个国家、民族的覆灭。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个人价值是社会价值实现的基础,社会价值为个人价值的实现提供保障,因此,明确个体与共同体的关系,就是对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合理衡量。在这一层面上,共同体内部实现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结合;它将国家与民族的命运上升到人类命运的高度,使得个人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有意识地将社会价值置于先列,在奉献中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但是,个体生命总是面临终结——死亡给人类个体带来的是时间与空间上的离散,甚至这一离散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被理解为一种“间断”。间断就是一种不连续,这使得我们在时空观中理解共同体遇到了难题;“心实体”思想恰为我们思维的跨越以及勾连提供了可行之径。“心实体”的核心正是“心”。“心实体之心有生命基础之心脏,心之物质形态是生命至关重要器官,生命之心停止跳动意味生命逝去。心实体之心于人之生命是实在的;心之精神形态是生命至关重要理念,人生之良心丧失了意味生命值失!”[6]“心”不仅是生理上的心,更是一种良心实体;生理上的心停止跳动,意味着死亡,但若实体之心不亡,良心便永恒存在,个人价值就不会消失。即使个体的生命随着时间的流逝,真实地消失在空间之中,但只要个体曾有价值的实现,那么个体的生命将伴随心实体之良心实体,存在于社会价值之中,存在于人类命运共同体之中。“心之个体生命引申到大生命例如组织心、民族心、民心、国心甚至人类心,无论是中心还是核心其实质同心。政党之领导核心和人民之中心之实质同心一体两面表达了心实体之心代表了关键及重点,也体现了心于生命到生命体之至关重要地位,也体现了人心到良心于命运到命运共同体之至关重要地位!”[6]心的力量是无穷的,同时具有一定的弥散性——从“心之个体生命”到“大生命”,它不仅跨越了时间与空间,还实现了从具体到抽象,从有形到无形的转变。总之,心力的大小对应良心的强弱,心力支撑良心——不论组织良心、民族良心、国家良心还是人类良心,心实体通过良心实体实现了生命精神的永恒,使得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了永恒连续。

通过心实体思想跨越时空观论证共同体的连续性,是“二体”战略思维交互性论证的一个侧面;另一侧面的展现,离不开对“死而不亡”这一战略智慧的阐释。“个体命运、民族命运、人类命运:死而不亡大智慧体现了命运善恒大智慧。心实体之恒心实体;死而不亡者寿!死而不亡的人类精神,死而不亡的道德价值,死而不亡的国家烈士纪念(比如国家设烈士纪念日到烈士纪念法)民族英雄缅怀!”[7]由此,个体生命的有限引发出对“生命无限”的追问——生命是否能够无限?在何种意义上理解无限?在这一追问的基础上,具体的个体生命上升到抽象的人类生命中,“无限”也恰恰在“死而不亡”的智慧中得以实现。人心会死,但心实体永恒不亡;“永恒”之中所内含的“恒心实体”将人的精神寄托于个体命运、民族命运、人类命运的交互性关系之中,使得“死而不亡的人类精神”“死而不亡的道德价值”成为可能。从这一层面理解,心实体不断超越时间与空间的界限,在共同体之中赋予了精神以及道德价值的内涵,是战略智慧的高度体现。个体在生命之中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良心实体”不断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做出贡献;而当个体存在于生命之外时,“恒心实体”将其精神价值注入人类绵延着的生命长河之中,继续向人类命运共同体做贡献。“当代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推动需要自我革命精神的可持续激励,甚至需要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战略智慧继续前行”[8]。对“死而不亡”战略智慧的理解就是在对死亡的不断思考中形成面对各种致命性风险挑战的人类智慧,也可以说凝练出的人类命运大智慧。“命运是由生死两端构成的,命运智慧可以向死而生,也可以由生向死。如何选择命运的方向和价值常常取决于思考命运的伦理价值观,这些伦理价值观中有向生的伦理观,也有向死的伦理观。”[9]命运大智慧连接生死两端,成为人类生死伦理思考的基础。心实体中恒心实体的存在,使得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死而不亡”战略智慧得以实现。个体对于价值的思考影响的是整个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方向——“向生的伦理观”面向“生”,“向死的伦理观”面向“死”,人类往往在“生”的层面倾注精力思考,但是若忽视对“死亡伦理”的思考,共同体的伦理价值就缺乏完整性,因为心实体指导人类完成“死生一体”思维的实现。人类由生向死运动发展,“死而不亡”又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生,这就使得人的生死实现了有机的“循环”。这种“循环”不是单向度的、简单的首尾相连的圈式循环,而是逻辑意义上的具有逻辑合理性的循环。心中所要实现之命运是个体命运还是人类命运。

心实体之心智慧何以成为改变世界创造世界之实践智慧实质智慧及实现智慧?心心感应还是心心相向,攻心之战略智慧难道不是“善之大矣”?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党哲学中需要凝聚人心甚至深得民心的领导力大战略智慧。领导力之人心感召、人心凝聚,人心所向,领导力之命运与共,新实践智慧还是新命运智慧!人类命运共同体之战略大智慧还是心实体之实质实现智慧实践智慧!形象伦理还是现象伦理?抽象伦理还是理念伦理?实践智慧到新实践智慧,建构主义之伟大还是解构主义之伟大?组织结构之同质集合重要还是异质互补重要?如何求同存异?又如何求异存同?新实践智慧中之思辨智慧,新实践论中矛盾论融合。世界中可见之力到不可见之力,肉眼世界中之实践智慧,显微镜或放大镜甚至望远镜看到的世界中之新实践智慧。连续性世界中之实践智慧,跳跃性世界中之新实践智慧!心实体不仅是心和实体之结合,而且也是心和实之结合体,更哲学创新而言,就是心和实之辩证体。虚其心、心对应虚,实其物、实对应物,每天知识之增长应当服务于智慧之提升,丰富之心灵世界需要不断用思想充实心灵。实体之良心到超实体之智慧,实体之伦理到超实体之智慧,实体之人心到超实体之智慧。以心智支撑之思想,以心慧支撑之情感,以心承载之财富资源,以心维系之社会人脉,思想而言学问不断推动理论原创,现代心学推动现代思想,新时代心学推动新时代思想,新时代原创心学推动新时代原创思想。就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视域而言,牢记使命也包含推动不忘伦理使命,比如共产党人牢记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使命,推动不忘为全人类解放事业奋斗终身伦理使命。就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视域而言,不忘初心也包含推动不忘伦理人心及道德良心。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领导力之智慧包含具有伦理智慧之领导力,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的执政领导力智慧也包含具有伦理智慧之执政领导力,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党组织方面领导力之智慧也包含具有伦理智慧之组织领导力。也就是说,执政党领导力之智慧也包含具有伦理智慧之执政党领导力,领导者甚至领导层领导力之智慧也包含具有伦理智慧之领导者甚至领导层领导力。心实体之心驱动实体之领导力,政党组织也是一种政治实体,政治实体之良心承载其伦理,政党实体之领导力承载其智慧,政党实体领导力融于政治实体人心及良心承载其伦理智慧。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以马克思实践思想观为指导特别承载其实践智慧,也包含其政治实践智慧。面向真实人心需要之政治追问,面向实在良心感受之伦理政治追求,思想政治及伦理政治何以成为智慧之哲学,思想政治及伦理政治何以成为智慧之科学,科学可以插想象力翅膀,哲学可以长想象力翅膀,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科学及马克思主义道德科学哲学也可以插想象力翅膀,心学之想,心学之象,心之伦理政治,象之政治审美,心象之美感。领导力包含了承载伦理智慧和审美智慧之政治想象力!伦理成为道德哲学之时代性,哲学也成为政治哲学之时代性;公共成为公共哲学之空间性,公共也成为政治哲学之空间性。心实体五维论,小我、大我、无我,小我到大我在物理而言首先是空间变化,无我也是一种特殊空间存在即是真空,在时间而言,小我或大我、小我和大我,都是有我状态,也是生我或我生。单独就无我而言,就是没有我或消亡我。生命发展历程在时间而言就是生到死之过程!无我需要在大我伦理指导下审视其伦理价值,毫无社会奉献价值之无我没有智慧,大我中具有之大无畏超越小我之无我!无辜之杀戮或盲目之牺牲甚至会损害伦理,而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及为了全人类解放事业而奋斗终生,其实也包含了伟大伦理。甚至这种伦理大我(正确理解无我价值之大我)实现了实体伦理到超实体伦理,事实伦理状态到价值伦理状态,实然伦理可感到应然伦理可信。时间与空间之互换,转换时空之第三种超越力量或第五维隐藏力量是思想本身之力量或者说人心之力。大脑脑洞打开之智力,心灵心智开启之智慧。比如经济伦理之智力和伦理经济之智力彼此对话碰撞出经济智慧或伦理智慧之智慧。审美不仅追求美,真正之审美而且追求完美。伦理不仅追求善,真正之伦理而且追求至善。突破伦理之善到至善,站在至善或完美之顶级顶层价值功力。唯有境界到顶级顶层感受到殊途同归,万法归宗,万宗归善之至善、美之完美、真之本真。知道伦理规范规则之然,做一个好人之标准,进而追问伦理规范规则之所以然,做一个好人之道理及根由。做一个好人,具有一颗良心,好心人;丧失了良心之人是坏人,人心之人对应伦理之伦,人心之心对应伦理之理。伦理而言既有符合社会进步甚至政治进步要求之优良伦理(好伦理),也有落后社会要求甚至阻碍社会进步及政治进步的腐败伦理(坏伦理),人心既有良好之心,也有败坏之人心。人心良好之个体到人心良好之社会,也就是具有良心之个体到具有良心之社会。就人生伦理境界而言,不仅需要伦理效益与伦理动机更好结合,而且需要伦理效果与伦理效率更好结合,境界中的实力与实力中的境界而言,既有只可以言传的意会境界,也有只可以心会的境界。就境界而言的格局及内心格局,就镜子而言的对照及外在要求!心境而言的道德良心境界可以结合心镜而言的道德良心要求。遥想近思境界无止境的心境结合心镜,境界的量变到质变往往与情境在一起,心境结合情境构成境界实力状态,成就境界实力与实力境界。境界的超越、再超越,实力的创新、再创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所以我们要用心书写人生使命、书写时代使命,用心与养心互补互促,书写之书,不仅是有纸之书,也包含各种其他载体之书,还包含书画之用心养心,及承载的各种情境中孕育的心境!大人生的心境也能充分体现民族心象力,而且在人类文明历程中形象与抽象彻底互对的关键枢纽力量就是心象之力!就心境而言的心实体到境界或境界到心实体包含了心象力之实力,象由心生,境由心转!不忘初心同时不忘交心,因为我们都有一种人类命运共同体使命在心中共鸣交心,都有一种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使命在心中不忘,也即是不忘初心的文化根到命运根!就伦理道德建设而言对照社会主义建设,同样需要经历革命、改造、建设到改革,所以可以说开放道德时代的道德建设与道德改革!新时代世界中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体现了境界实力与实力境界追求。个体到民族、民族国家到人类社会,在现时代都可以说是实体,无论是民族命运共同体,还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新时代都可以说是新实体!新时代心实体与共同体之交互性具有命运智慧,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是具有良心之人类心实体,也是这种良心实体推动形成的人类新实体或者说人类共同体的新时代形式。人活在进行时中,人心活在进行时中,良心也活在进行时中,过去、现在、未来,时代精神之精华在于破解进行时之问题,在于与时俱进之精神,新时代伦理之使命,新时代伦理之自我突破!相对于物质之精神相对独立性,相对于实体之心相对独立性,相对于伦理实体之良心相对独立性,相对于新实体之人心相对独立性,文明不能缺少精神。所谓“文明其精神”,精神文明不能缺少人心。人伦之理其实也是社会之人心重要方面之一,伦理实体其实也是心实体重要方面之一。

一定程度上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继承性与发展性实质,充分体现在中国的新实践中。从历史性与时代性综合的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内涵马克思社会建设理论思想的实践观。不论是从人民群众的立场,抑或是从国家良性运行的角度理解,中国新时代的战略智慧就是中国新时代的实践智慧,也即是“心实体”与“共同体”之“二体”战略智慧的本质体现。因此,如何理解中国新实践的内容、形式以及内涵,就成为当今亟待完成的思想论证过程。我们不仅需要在国家政策理论层面理解新实践,更重要的是为新实践理论合理性论证,同时在社会实践的实体与实践理论,即人民群众与政策制度之间建构能够承载“二体”大战略智慧“桥梁”。我们仍然在国家及民族作为很重要实体之世界或者说人类社会之中或者说还在通向国家作为实体机构将消亡的共产主义社会时代之路途,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原理性观点甚至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原理性观点。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视域中探究伦理之原理,还离不开时代性,也离不开民族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指导作为我们所讲新时代伦理学思想理论大前提不容动摇,我们站在这个大前提背景中不仅可以作为解释这个世界之哲学家及道德哲学家和科学家及道德科学家,也可以作为反思这个世界之哲学家及道德哲学家和科学家及道德科学家,还可以作为创新驱动这个世界之哲学家和科学家及创新驱动这个世界伦理之道德哲学家和道德科学家。新时代领导力建设甚至领导力智慧建设对于原创思想库之实实在在支持刻不容缓。新时代领导力建设凸显其实践智慧建设甚至领导力心实体智慧建设。心实体之抽象想象形象结合之实践基础,心象之相关既有抽象之心本体,也要形象之心体现。心之智慧实践之体现,既可以是伦理实践智慧(主要晓之以理),也可以是审美实践智慧(主要动之以情)。而且可以是伦理实践智慧结合审美实践智慧,理中有情,情中有理,情理交融。心与心之共识到心与心之共鸣,心与心之感知到心与心之感同,心与心之感受到心与心之感动,心与心之交流到心与心之交心。个体而言,跨越语言甚至宗教背景或主义信仰甚至民族文化差异,也跨越社会出生及阶层地位差距,成为生死之交或成为挚友之交之深层实现之源即是心相交,尤其心之善念始终同感共鸣。解放伦理思想推动伦理革命既可以包含中西方伦理之相互革命实质相互转化,也包含新时代伦理与旧时代伦理之实质相互渗透又彼此冲突,还包含形象伦理到抽象伦理再到形象伦理或抽象伦理到形象伦理再到抽象伦理否定之否定伦理创新及伦理思想解放,思想之形象到思想之抽象或新思想之新形象到新思想之新抽象,思想之抽象到思想之形象或新思想之新抽象到新思想之新形象!示范领导力抽象类别到偶像形象,人像中的偶像激励到物象中的拟人启发!领导力之灵魂是其实践智慧,组织领导力之人心关键取决于其领导力实践智慧,领导力实践智慧之三不朽使命:立德立功立言,对于组织领袖及统帅而言,首要在于其伦理实践智慧之立德素质。承载大事业之伦理实践智慧是事业智慧与事业担当在组织领导力实践之融会。唯有敢担当组织风险甚至担当组织相关之所有事业命运甚至人类命运世界命运之格局之情怀,方可以成就真正大事业领导力之伦理实践智慧。领导力之伦理实践智慧对于组织而言特别需要公正实践智慧。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意蕴反映在中国新时代背景下就是新实践,也就是说,实践在新时代对应新实践,新实践中的未来维度恰恰表征着新实践不仅要符合当下现实的需要,更为重要的是未来人类、社会、国家的需要。当下视域与未来视域的融合就需要哲学思考包融整体性的思维去看待社会现实与新实践。可以认为,中国乃至世界当前的发展环境是和平稳定的,但是,依然无法忽视局部的动荡与冲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完全改变稳定与动荡并存这一发展状态。但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恰为解决人类世界局部的冲突局面提供了合理路径。人作为社会的主体,既是社会存在的基础,也是社会矛盾形成的根源。人这一主体间个体差异性的存在,带来的文明的多样化,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社会中的矛盾与冲突。如果只是片面看待主体间的矛盾,将矛盾理解为消解的存在,那么社会的本质就会被赋予矛盾对抗性内涵,也就无法彻底解决主体间的分裂倾向,社会矛盾也将因此被无限扩大。需要指出的是,各项政策制度的制定最终的目的是人,是实现人的完善发展从而促进国家社会的稳定运行。人的完善发展离不开对矛盾的合理化解,同时,解决矛盾的根本在于正确认识矛盾。因此,中国在进行新实践的过程中就包括对矛盾的认识,而对矛盾的正确认识离不开对审美实践活动的理论把握。马克思主义新时代之“二体”的战略智慧对于中国新实践的引领作用正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的审美活动中。审美自由离不开审美自信,审美自信首先要求实践主体的文化自信。对于文化自信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于实践主体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现代文明的尊重、认同与传承、创新,我们需要在哲学理论层面思考文化自信何以可能这一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的思考,“二体”战略智慧给予了深刻的解答。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导人类文明发展,不是将人类的全部思想文明进行简单层次的融合,而是蕴含在一个让人对于文化内涵不断自觉、深入反思、辩证批判的过程。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文明是“有史以来沉淀下来的,有益增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适应和认知、符合人类精神追求、能被绝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人文精神、发明创造以及公序良俗的总和”,这也就是说,从历史性角度看,文明不是某个短暂时期的思想集合,而是人类整个发展历史过程中优秀文化的结晶。审美活动在这一意义上也可以被理解为人类在创造自身文明与价值过程中的批判反思活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审美活动是相互交融的,这一思想的提出离不开审美活动过程中对整个人类文明未来发展方向的把握。命运的共同,也即是文明的相互尊重、相互认同,也只有在这一意义上,人类才能真正实现和谐发展状态。另一方面,心实体也为审美活动提供了“审美心力”“审美实力”以及“审美体力”,最终完成一种审美的创造力。审美的特色就在于审美所具有的独特的智慧,是内涵于“二体”战略智慧之中的,即感性与理性相交的智慧。审美本身就内含理性与感性的矛盾,这一矛盾在本质上是与人的主体矛盾分不开的。之所以可以通过审美的理论价值去建构人民群众与政策制度之间的桥梁,是因为审美活动首先是人的本质活动,即实践活动;其次,审美智慧是“二体”战略智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新时代发展背景下的本质体现。审美活动就是人的自由价值的体现,是心实体对人的思想层面进行指导的集中反映。从这一角度理解,习近平关于“新天地”的思想就体现自由的创新内涵。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思想、创新科技的理论力量。如果我们始终被桎梏于前人既有的理论之中,我们就会缺乏创新的能量。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理解,创新力量的缺少,导致的是审美活动的不足,但是,审美不仅要创趣还要创奇,审美活动的本质就是使我们能够创造出一些新鲜的事物来,激发出我们新的动力,让我们有更多的对人生、对生命、对社会的热爱。从以上方面可以得出,马克思主义新时代之“二体”的战略智慧引领中国新实践的内涵也可以具体概括为对审美活动以及审美智慧的理论把握。

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再到领导社会主义革命成功,再到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再到领导改革开放,如今新时代中国崛起事业正在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首先体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仅牢记使命,而且在指导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人民不断实现使命,要不断实现中国人民越来越幸福的使命,不断实现中国命运越来越美好的使命,不断实现中国人心获得感,使中国人心越来越在现实中体现出来。心实体不仅能激发思想创新和大人心想象力及其实现强大理论思维和实践力量,而且能推动甚至引领技术创新甚至科技革命。可以计算的金钱财富到无法计算的物质财富,到不需要算计的整体财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首先体现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仅牢记使命,而且不断实现使命,让中国命运变得越来越美好,让中国人民命运变得越来越幸福,让中国人心获得感甚至中国良好心及美好心获得感在现实中越来越充分体现出来。就全人类命运背景而言心实体,人类社会心实体到顶级产业心实体之立体战略及无限潜力。国与国之间战略互信的不忘交心,中国心推动中国梦实现的不忘初心。政治心实体定力修炼政治定力,政治的中流主流,国际战略及国家治理是互信与定力之辩证,人类社会心实体体现了人类命运心路思路及出路的三位一体,站在人类命运立体位阶审视人类解放和人类社会,勾画人类社会解放图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多路综合之三位一体置于一种立体式智慧结构中追求人类解放,也提供了一种建构包含国际政治心实体及国际经济心实体为主要方面在内的人类命运心实体可能性思路,为现实甚至未来人类社会探索出更加美好出路。战略互信贡献到战略定力贡献到人类命运共同体奉献,人类社会心实体所建立起来的是一种具有大跨度且容纳不同区域位阶的、完整的世界话语叙事及论事;突破了平面化思维,决定其并具有宽广解释力!世界顶级产业心实体不仅具有人类社会情怀,而且体现人类社会心实体的经济命运甚至政治命运。产业心实体开发产业联盟内部结构优化实现产业内部良性竞争及资源整合;争取跨产业联盟互动甚至跨地域产业联盟互动跨国界产业联盟对话,推动世界产业及细分到各具体行业之心实体产业链突破产业区块限!比如环境与健康之良性互动、比如优势产业与潜力产业之良性互动,不断发现及优先开发具有巨大经济潜力甚至包含历史资源经济潜力及特别包含具有创新经济潜力的地域及城市。[10]新时代发展中的中国正面临来自各方的挑战。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给予了中国与世界对话的合理平台,同时也是一次重要的机遇。对这一思想的理解与把握不能偏离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视域,同时也要结合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确理解。借助“心实体”思想对人类命运以及共同体思想重新进行把握,是21世纪人类对自身命运进行审视的重要中介。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你中有我及我中有你理论阐释到心实体相互心向性把握,最后上升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指导下的审美无穷心象性活动,在一定意义上正是对人类未来命运做出合理预测的论证探索体现。

猜你喜欢
领导力命运实体
命运的更迭
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 01:16:10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 01:41:54
命运秀
海峡姐妹(2018年12期)2018-12-23 02:38:48
领导力拓新 2018年度最具领导力中国医院院长评选揭晓
实体的可感部分与实体——兼论亚里士多德分析实体的两种模式
哲学评论(2017年1期)2017-07-31 18:04:00
振兴实体经济地方如何“钉钉子”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
领导力愿望清单
商业文化(2017年23期)2017-04-23 05:12:56
论新态势下领导力的开发与运用
命运
诗选刊(2015年6期)2015-10-26 09:4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