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福,解梦雨
(1.福州大学 学生工作部,福建 福州 350116;2.福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6)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新要求。全面深化改革是“四个全面”重要战略布局重要举措之一。在这场改革中,包含着教育领域尤其是高等教育的综合改革。各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应走在时代前列,“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学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当好教育改革排头兵。”[1]在这一背景下,深化福建高等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在新时代福建全面深化改革中,高等教育是其重要组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囊括了15个领域、330多项重大的改革举措。其中涉及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从篇幅上包含19项工作,从文字表述上充分反映了在全面深化改革大局中,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导向性和紧迫性,以及改革的全面性、综合性和深刻性。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福建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应遵循这一总目标要求,不断完善健全制度,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推动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双一流”大学建设。 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是否有利于国家和高等教育自身发展,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是否有利于公民素质提升,是判断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成功与否的价值尺度。”
进入新时代,福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面临前所未有的“春天”,提出了新要求,也呈现新特点。
福建的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应遵循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也要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应有更深刻的内涵。应重点避开单一领域、“换汤不换药式”、“打补丁式”的改革,而是要融入福建浪潮之中,必须站在福建全局的战略推进。在推进中要把改革的顶层设计、方式探索、推进过程、价值成效等更好地融入福建整体和全局之中,做改革的表率,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锋。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推进福建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要在“深化”和“综合”上下功夫。深化是对改革思维、路径、方式、效果的拓展,综合则要实现从大到强的转变、从量到质的提升,既要“自上而下”,还要“自下而上”,两者应有机结合起来,运用综合的方式推进。除此,还必须兼顾“全面”,从内容上应通过关键、核心部分带动立体化、全方位的改革,从形式上要善于吸收国内外高等教育改革先进经验和借鉴运用其他领域改革启示,从对象上要包括各级党委、教育主管部门、不同高校、社会资源等多方力量,从成效上要兼顾高等教育各个领域、各个环节。
在大背景下,福建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也应按照整体、协同思维进行,以社会公平正义为尺度,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落脚点。在当前“双一流”大学建设中,应以全面提升创新能力作为综合改革的核心,为福建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福建全面发展作出贡献。当前,福建省高等教育要紧密围绕福建经济发展特点、主动融入国际化进程、建设高等教育强省,必然要把创新作为核心,把协同推进作为突破口。改革的过程不能偏离价值依归,要在服务福建经济社会发展中,通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充分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体现高等教育发展优越性。
在当前福建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中,同样面临着新时代带来的新挑战,随着改革深水区和主要社会矛盾的转变,改革的推进面更广、速度更快、矛盾更深、难题更大。应理性审视这些现实挑战,为推进“双一流”大学建设奠定基础。
“融入性”和“全面性”是一个全局、方向、视野问题。“融入性”不强体现在高等教育的综合改革还未能完全融入福建省全面深化改革的全局之中,大部分高校还未制定综合改革方案,未与地方全面深化改革深度融合,不能主动参与到地方改革中去。“融入性”不强还体现在如何正确处理好政府、高校、社会的关系这一核心,融合各方定位于关系,克服本位思想、各角色定位不清、不同主体职权不明的突出矛盾。
“全面性”体现全局与整体。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不是片面和单项的,要把握“全面性”这一衡量尺度。近年来,关于考试招生、人才培养、科研体制、管理体制等关键领域改革备受关注,但诸如统战 、后勤 、工会工作等则容易忽略,有的在改革中走向倒退。除此,在改革领域、方式等的综合性上体现不足,对改革中不同环节、领域的关联度、耦合度考虑不够,在方式方法创新中未能作为一个整体推进,难以形成改革合力。
如何提升“治理力”是进入新时代福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发展关键抓手。从管理到治理的实现,在方式迥异,管理按照“一元单向”用力,而治理侧重“棱体多向”发力,治理理念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现实中关于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中的治理理念还未得到普遍认同,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识还未得到普及,国际化视野下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定位不够明晰。另外,高等教育领域矛盾激烈度决定了治理的深刻性,福建的高等教育同样存在以下几对主要矛盾:“人民群众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强烈需求与供给不足的矛盾;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强烈需求与趋同发展的矛盾;提升高等教育办学活力与体制机制的矛盾;高等教育强劲发展势头与资源保障乏力的矛盾。”[3]严重制约着改革进程与实效。
协同是协调不同主体、资源等共同完成某一目标或任务。福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协同性需要协调相关内部、外部、内外要素资源,统一思想,目标一致,发挥主体能动性,形成改革最大正向合力。当前,福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协同性在以下三个问题应引起重视:一是与社会其他领域协作不够,协同黏合度不高,相互借鉴不足。二是政府、社会、行业等不同外部改革主体之间缺乏交流与协同,各自发力,未能形成整体合力。三是高校内部改革主体间协同及与外部力量配合不够,不同层次、地域、类别高校间协作、借鉴不够,高校内部各院系、部门之间缺乏有效协同。
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价值依归必然是反映和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福建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价值性应充分体现在人民性。因此,在改革中,应重视把握方向和规律,切忌“就教育改革谈教育改革”,还应对“已有改革进行改革”,不忘初心,牢记改革价值依归,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福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同样面临全球化、信息化考验,在理念、深度、广度、方式等方面急需主动适应、全面融入国际化发展之中。当前,一些高校在应对国际化中“一刀切”的观念值得警惕,片面追求国际化进程中注重量的增加忽略质的提升,对国际化进程中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定位认识不够理性、不够自信,在国际化改革实践探索中广度和深度不够,更多停留在简单的合作办学、文化交流、学生交换培养等领域,对长效的深度合作机制探索不够。
进入新时代,为福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带来了新动力。据不完全统计,已有84所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完成了综合改革方案的报送工作。[4]由于这场改革更具全面性、深刻性、彻底性,应重点从以下七个方面全面推进。
区域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定位涉及多个主体和层面。一是省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树立整体意识,加强宏观指导,紧密结合福建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需求,借鉴吸收国内外改革先进经验。二是各高校要按照不同层次、定位,进一步理顺明晰在区域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并进一步明确改革目标,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综合改革发展战略。
“大学必须要有一个边界,在边界位置,我们需要与社会互动。”[5]因此,福建高等教育改革离不开福建省情地情,在高等教育综合中要主动作为,服务福建经济社会发展,主动适应、支撑、引领区域产业升级,在这一过程中同时实现自身新发展。为此,不仅要营造政府主导、高校主体、社会参与协调发展氛围,还要系统规划高校内部治理、资源配置、人才培养、人事制度等内部协同与交叉融合,还要进一步打破“大学围墙”,让高等教育成为支撑福建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
推进福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切实树立治理理念是前提,要着力从管理理念向治理理念转变。强化治理思维,重点是各级政府、主管部门、高校梳理治理思维,转变传统思想,贯彻落实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牢固树立教育治理理念,形成推进改革的共识。强化治理思维,重在实践,应与“双一流”大学建设统一起来。树立治理理念要把握治理多角度、多方式、多方向的特点,颠覆“一元化”管理模式,要完善改革中相关法律法规,充分运用政策调控,不仅要综合考虑多方利益,还要敢于破除利益藩篱,使福建高等教育在改革发展中更科学、民主、法治。
理清职权是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而处理好政府与高校关系则是关键。在改革进程中,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要从激发大学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入手,反思、总结原有管理模式,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实现由办教育向管教育转变,由微观管理走向宏观管理,由直接管理走向间接管理,由教育管理走向教育治理。”[6]各级政府要理顺政校关系,重点在分权上下功夫,把握方向与战略,进一步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加快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进一步激活社会办学活力,探索完善社会参与机制。高校要重点处理好内部治理中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利的关系、行政部门与院系的关系,通过完善制度,明确不同主体职权,充分发挥创造性,完善评价机制,以教育治理方式创新促进改革深入。
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在内容上必须注意系统性、协同性,在程度上更深刻、更彻底,在方式上更多元、更创新。把握全面要以问题为导向,涵盖招生考试、人才质量、就业创业、培养改革、文化引领、社会服务等群众关切的方面,也要包括国际合作、内部治理、人事改革、党风廉政等方面,做到全面改革。在全面改革中体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要做到:一方面要优化竞争机制,减少干预,重在监管,“让市场机制在高等教育改革中发挥决定性作用。”[7]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促进改革深化。另一方面要合理配置全省高等教育优质资源,在教育的起点、过程、结果等各个环节中充分体现公正。除此,要大力提升改革效率,加快改革推进速度,在改革中取得实质性突破。
特色是改革成果的重要维度,改革需要突出特色,以此克服“同质化”问题。为此,一是要突出福建特色,坚持围绕福建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问题、战略设计、产业急需等基础上,立足福建特点、植根福建文化、发挥福建优势、凸显福建特色、促进教育发展,从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不仅要从顶层设计上突出特色,还要指导高校在改革中以特色破解难题,以特色释放红利,以特色促进发展。二是突出高校特色,充分各高校传统优势,重点做强做大,在此基础上凸显办学、学科、科研、师资等特色,用特色支撑起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质量。
教育是一项民生工程,“人民满意”是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大学好坏的重要衡量标志,也是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价值依归。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福建高等教育应根据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主动回应不同利益主体的诉求,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在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中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岗位,大力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一线就业,动员高校毕业生光荣入伍,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要吸引越来越多人民群众共同关心、支持、参与到改革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个性化诉求,凝聚改革合力。要树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坚持立德树人,服务人才培养中心工作,促进大学生“成人”和“成才”的完美融合,提高大学生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中国特色,世界水平”也是福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目标。首先,要具备国际化胸怀与视野,主动参与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不断拓展深度和广度,围绕“一带一路”战略重要战略机遇,推进福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深度融合。其次,要把牢政治方向,科学理性审视国际化进程,实事求是制定国际化目标、探索国际化形式、推进国际化进程,加强风险研判,确保改革方向。再次,充分利用地缘优势,“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主动参与全球创新创造之中,在国际合作、科学协同、人文交流中提高国际竞争力。最后,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推进国际化进程,高校必须放在全球视野下考虑人才的培养,新时代的大学生也应当“胸怀天下”,要“以天下为己任”,拥有全球视野,不仅要有参与全球竞争的能力,更要有为人类谋福祉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