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议科技管理中的同行评议

2019-03-02 02:42王晓萍
云南科技管理 2019年2期
关键词:专家库评议公正

王晓萍,彭 颖

(昆明理工大学,云南 昆明 650093)

0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管理也在向科学化、规范化及民主化等方面完善。科学先进的评审、评议方法被运用到项目评审中。其中“一直被视为自主科学或科学自主性象征” 的同行评议被广泛应用。但是一直以来学术界对于同行评议的质疑也没有停止过,只是苦于找不到一种更科学、更公正的评议方法来替代它,因此同行评议仍然是科技评价最主要、最有效的手段或工具,在评价科学研究活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同行评议

同行评议即指从事相同或相近专业领域研究的专家学者对本专业领域学术技术成果的评价,起源于英国, 最初用以评判科学文献的价值,运用在论文发表前的审阅、论著发表后的评价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同行评议制度也逐渐发展和完善并广泛运用论文发表、项目评审、成果鉴定、奖励评审以及人才遴选等科技管理的各个方面,成为学术评价的基本方式,也是学术共同体获取和保障自主性、进行自我管理与控制的基本制度。美国国会技术评估部办公室高级专家达里尔·E·楚宾(Daryl E Chubin)在他的专著《无同行的科学—同行评议与美国的科学政策》中对同行评议的定义为“同行评议是一套用来评价科学工作的有条理的方法。科学家们用来证明程序的正确性、确认结果的合理性以及分配稀缺资源(诸如期刊篇幅、研究资助、公可以及和特殊荣誉等)”。同行评议因为其相对公正、专业被广泛应用,众所周知,诺贝尔奖获得者从提名到评审都是采用同行评议。反观诺奖的历史,应该说大多数获奖者都是实至名归,在各自的学术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都拥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同行评议能被广泛应用,确实有它自身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但是,科技评价是一个复杂的体系,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标准、评价结果的适用等等都是影响评价结果的因素。同行评议作为定性评价的重要方法,其评价主体是同行,依据的是评议者的主观判断。评议者的学识深浅、学术偏好、人情关系等也会影响评议结果。因此,学术界一直都有关于同行评议利弊的讨论,都知道同行评议存在局限,但是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一个更客观公正、更有效的评审办法难够替代它。

2 同行评议的操作形式

现行的同行评议是根据申请人与评审专家之间的了解程度,操作形式大致分为单隐、双隐和公开评议三种形式。

单隐,是指申请者不知道评审专家,而评议专家知道申请者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奖的网络评审采用的就是这种方式。相关管理部门将申请书通过网络传给随机选择出的同行评审专家。当评审专家的意见回到管理部门后,要经过相关工作人员处理之后才反馈给申请者,处理内容包括消除发出评议意见使用的计算机的IP地址,以及其他任何可能被追踪的信息。目的是能让评审专家没有顾虑,能公平、公正地对项目、成果做出客观地评价。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正是由于申请人不知道评议专家是谁,尚有部分评审专家无所顾忌,对申请人给出不公正的评议意见的现象。

双隐,在提供给评审专家的申请材料中隐去了有关申请人的信息,这样申请者和评审专家双方均不知道对方是谁,故形象地称为“盲”评,只有相关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在现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就是采用这种评审方式,评审专家只能拿到申请书的“活页”部分,而“活页”已经屏蔽了有关申请者身份的所有信息。相比之下双隐最大的优点是评审双方互相均不知道,评审专家只能就申请人提供的项目或成果相关材料给出评审意见,避免掺杂人为因素,让评审结果更加公平、公正。事实上这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做到。一方面申请人在申报材料中可能会没有姓名等个人信息出现,但在研究基础、已发表过的成果等细节的地方依然能够知道申请人大概的出处;另一方面在相对较小的圈子里,即使是双隐也很难做到真正在“盲评” 。最后一种是公开评议,常见的会议答辩的评审方式就是公开评议。申请人到会就自己申请的项目、成果向评审专家做介绍,评审专家可以就不清楚的地方提出质疑,申请人给予回答。这种方式对申请人来说可以弥补申请书的不足,有机会可以面对专家讲述自己的认识和想法,很多时候通过双方的讨论会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同时也因为是面对面,评审专家很可能会有顾忌,要考虑到申请人的感受、也要考虑人情的因素等等,评审结果的公正性会大打折扣。

3 影响同行评议的因素

同行评议要发挥理想的作用应有赖于有一支高水平、健康有序的专家队伍,所以同行评议的局限性很大一部分是专家队伍的问题。

3.1 专家资源不足

随着科技事业的不断发展,人才队伍出日益壮大,但总的来说专家资源还是不足。对同一个评价对象,如果评议的人多一些,结果会相对更公正一些,评议的人少,就更加依赖于评议者的品德、学识。评审项目少,同行范围小一些,大家可以充分讨论,共同探讨,除去专家个人因素,项目可能会得到相对公正的评审。评审项目多,评审任务重时,专家组成较杂的情况下往往会采用主审专家的评审方式,主审专家的意见基本上就是评审组的意见,这样专家的学识、个人偏好就对项目的评审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也是因为没有足够的资源,对现有的专家没能建立起有效的评估和监督机制,对于不负责、不公正的专家没有形成退出机制。

3.2 人情关系

国家对科技的投入逐年增长,但是各类项目的申报量也持续增长,这种情况下仍然是“僧多粥少”,科研资源依然稀缺,有限的资源必然带来分配不公。同行评议的主观性赋予了同行专家较大的评议权利,处在一个人情的大环境中,人情关系成为专家们绕不过去的坎。大家知道,同行的“圈子”很小,加上现在人才流动性很大、同行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评审专家和申请人之间可能存在师生、同学、朋友等关系。同时,由于管理方面的原因,资助机构遴选的专家经常在评审前就让“有门路”的申请人搞清楚了,评审专家很难做到不顾人情,仅就申请项目本身的质量以及申请人的科研能力来评审项目。并且今天的评审专家有可能就是明天的申请人,因此评审专家和申请者本身就是利益冲突的双方,同行评议同时也意味着同行竞争,评审的公正性自然会受影响。

3.3 难有真正的同行

同行,顾名思义是指从事同一行业(领域)的人,但是随着科学的细分,学科分支越来越细,加之交叉学科、新兴学科不断涌现,科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日益扩展,真正意义的同行几乎不存在,小同行屈指可数。然而在现实的评议活动中,从科技资源、专家资源、评审成本等等角度出发,评审机构都不可能组织小同行专家评审,往往是大同行专家组成的评审组进行评审。由于评审专家受学科的局限,或者出于对本学科的保护,只能对自己熟悉的领域开展相对公平的评议,很难实现真正的公平、公正。

4 完善同行评议制度的措施

4.1 建立完善的专家库

同行评议方法的使用效果最终主要取决于同行专家的选择和评价标准的制定,而其中专家选择至关重要。目前,各科技管理部门都在建立和完善专家库的建设,建立一个学科齐全、结构合理、可操作性强的专家库成为共识。

构建同行评议专家库除去平台硬件和技术问题之外首要问题就是入库专家的选择。专家的产生方式可以通过个人申请、单位推荐、拉网式搜集专家信息等渠道。在遴选过程中要让建设单位对专家一一甄别显然很难做到,这就要求专家所在单位把好第一关。对专家个人要求品德高尚,在所在学术领域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并且热心于学科的发展,愿意为科技工作服务。在评议专家组成结构上,要求范围广泛、层次多样,尽量做到评议专家的专业能力能够覆盖科学研究的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评议专家能够互补。专家库建成后不是一成不变,对专家个人信息、学科动态应该做到实时更新。这就要求管理部门要将专家库的管理作为经常性工作来做,安排专人进行维护和管理,而不是只建不管。在大数据时代,各个部门的专家库应当建立共享机制,从专家数量、结构、层次上各为互补,相互完善,将专家库建设成兼具开放性、科学性、动态性与应用性。

4.2 对专家进行全面评估

日常中往往重视项目本身的评估,许多项目立项时要经过多轮评议、立项后要进行中期检查、结题后还要进行后评估,这样做无非是为了在保证项目顺利进行的同时证明资助的必要性和科学性。同样,如果我们对专家这一群体也应有必要的考察和监督,对保持专家队伍的公正、纯洁是有很大的意义。

在组织专家队伍时,首先做到除了考察专家在领域内的学术水平之外,同时要对其道德层面上的东西有所要求;其次在项目评审当中,组织评审的机构对专家要有评审原则的要求,并在评审过程中了解掌握各种违规情况;再者对所选专家进行后评估,根据评审当时专家的评审意见比对项目立项后的执行情况,从而对专家有一个综合全面的评价。对于在评议活动中有不端行为的专家可以列入“黑名单”,从专家库中删除,其行为记入诚信要案,本人不但不能再作为评审专家,其以后的科研活动等都将受到影响。这样可以使专家队伍得到净化,逐渐形成风清气正的评审环境。

4.3 严防学术不端、规范评审环节

学术不端在科学研究的活动中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在同行评议中也同样存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付向东教授认为,部分中国特色的学术不端,反映的是深层次的文化问题,很多专家在参加评审前往往会接到各种电话、信息,被请求关照,我们不妨反过来想一下,评审专家名单从何而来?组织评审的机构是不是同样存在不端行为,这对于没有“消息渠道”的申请人来说是不是不公平,并且会形成一种大家都削尖脑袋地去寻找各种关系,寻求各种关照的不良风气。因此要保证同行评议的公正性,除了要保证同行专家的公正性,同时还要保证评审机构工作人员的廉洁性,大家都应该具有起码的职业道德。在评议活动中,组织机构的工作人员要有严格的工作要求、严明的工作纪律、严肃的工作态度,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每一位申请人负责的态度对待评审的每一个环节,做到科学、合理、规范,公平、公正。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在同行评议中因为利益关系而产生的不公正,对于提高科技管理工作效益以及防治学术不端都是十分必要的。

同行评议在当前科技管理中是相对较好的机制,如果运用得不好将会对科技政策的制订、科技管理的规范、公正等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客观地分析其利弊,让其更好地为科技管理服务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猜你喜欢
专家库评议公正
强化述职评议 落实主体责任
公正赔偿
专家库
创新评议形式 提高评议实效
对“自度曲”本原义与演化义的追溯与评议
同行评议过程中专家的回报模式分析
吕坤公正观浅析
云南省综合评标专家库系统搭建
公正俄罗斯党往何处去?
公正俄罗斯党如何准备杜马选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