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知识的日新月异、技术的快速更新,使得过去的经验在很多时候反而成了束缚,人们必须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方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学习能力因此成了许多企业在用人时的第一标准。不仅处于科技前沿的Sun公司这样,传统零售企业国美也是如此。那么,管理者和员工应当如何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美国教育工作者萨加·布里格斯最近总结了关于学习的15个惊人发现,本文精选其中的8个与读者分享,或许能令你脑洞大开,助你当上企业“学霸”。
关于学习,都有哪些令人鼓舞的已知事实?从散步到学习一门新语言,我们可以采取无数种方法来改善学习方式。以下列举的8种方法,能让你拥有一个“更强大脑”。
1. 欢笑能强化脑功能
作家、演講家帕姆·席勒和克拉丽莎·威利斯指出,欢笑不仅能让人牢记幽默轶事,还能给人安全感和满足感,这两种感觉均能增进人的学习和记忆能力。
2.个性比智力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更大
格里菲斯大学近期研究发现,个性对于学业成功所起的作用比智力更重要。该校应用心理学院的阿瑟·波罗帕特博士完成了一项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针对个性与学业成绩的考察。这项考察基于认真性、开放性、亲切性、情绪稳定性和外向性这几种基本个性因素,结果发现,认真性和开放性对学业成功的影响最大。还有一个好消息是:与学业成功关联性最强的几种个性是可以后天培养的。
个性的确可以改变。一些教育工作者已经有意识地针对学生的认真性和开放性加以训练,结果增强了他们的学习能力。
3. 多次短时训练可增强记忆力
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几位神经生物学家告诉我们:有一种学习技巧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大脑制造和存储记忆的能力。
克里斯汀·加尔、加里·林奇及其同事们发现,分3次对小鼠进行时长较短、内容重复的训练,每次间隔一小时,小鼠在记忆测试中的表现最好。而接受长时间单次训练的小鼠在记忆测试中表现很差。
19世纪的教育心理学研究早已告诉我们,多次短时训练的学习效果优于单次长时间训练。两年前,加尔和林奇主持的这项实验室研究揭开了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他们发现了一种生理机制,正是这种机制导致了间隔式训练的学习效果增强:以一小时的间隔多次短暂刺激,能够激活多组脑神经突触,从而大幅提升海马体中突触的记忆编码功能。而长时间的“填鸭式”学习效率之所以低下,是因为只有一组突触参与工作。
4. 选择复杂的职业能在今后保护你的大脑
一项发表于《神经学》杂志的研究成果显示:与工作复杂性较低的人相比,那些出于职业需要与他人进行复杂交往的人(如社会工作者或律师)以及进行复杂数据处理的人(如建筑师或平面设计师),日后可能拥有更持久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研究表明,更具刺激性的工作环境可能有助于人们保持思维能力,这种影响在他们退休多年后仍然可以被观察到。管理岗位工作者就属于工作复杂程度较高的人,他们在记忆和思维能力测试中得分较高。
5. 散步可提高创造力
美国心理学协会公布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当你手头的工作需要借助一点想象力时,去散散步要比一味枯坐更能激发创意思维。
在斯坦福大学教育学研究生院,玛丽莉·奥佩佐与丹尼尔·施瓦茨博士合作开展的研究显示,与静坐室内或在户外被人用轮椅推行的人相比,室内和室外的步行者所给出的答案均更有创意。这意味着行走本身对提升创造力有明确的助益。
6. 先天重要还是后天重要完全取决于你的信念
像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和列奥纳多·达·芬奇那样的人物究竟是天降奇才还是经过后天努力而获得超群才智的,没有人知道确切的答案。然而,密歇根州立大学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如果你向人灌输后一种答案——后天努力可以胜过基因,就能让接受者的大脑活动即刻产生变化,使之更愿意为成功而奋斗。
这一发现表明,人类的头脑更乐于接受“才智来自环境”的信息,无论它是对还是错。因此,只要给予人们鼓励学习和上进的信息,就可促进其更高效的表现。
7.天才般的创意需要苦干而不是天赋
来自匹兹堡大学的乔尔·陈和克里斯蒂安·申恩利用某专业工程团队多个小时的“头脑风暴”会议记录,系统地分解了其中的对话,寻找一个思路转换为另一思路,最终形成突破性思路的思维路径。
通过对会议记录的研究,他们发现,新思路并不是继大规模认知飞跃之后以完美无缺的形式跳出来的。创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中,一个思路会催生另一个新的但与之密切相关的思路,后者又促成另一个渐进的脚步。有时候,群体环境中这种连锁式小步推进的思维进展最终会结出创新硕果。
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一条经验:如果你在创意方面迟迟没有进展,不要干等灵感突降,最好和同僚们保持沟通,不断地苦干。
8.预期分享知识有助于增强学习效果
“和预期参加考试的学习者相比,预期向他人传授知识的学习者能够更准确地回忆起所学内容,并且更高效地组织表达,对重点信息记得尤其扎实。”现为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文理学院博士后研究员的约翰·奈斯托济科指出。
这项研究基于一系列的阅读和记忆实验。在实验中,一组学生被告知,组织者将选取书面材料中的部分内容对他们进行考试,而另一组学生被引导相信,自己是在备课,准备将段落讲授给其他同学。实际上,最后全体参与者都接受了考试,没有一个人被安排讲课。
研究结果表明,只消告诉学习者他们学完后要给别人当老师,这样一个简单的刺激就足以大大改变他们的心态,促使他们的学习方式变得更高效,超过那些只抱着考试预期的同学。这是因为“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往往会寻找关键点,并将各种信息组织成一个连贯的结构。当学生抱有授课预期时,就会转而采用此类高效的学习策略”。
(摘自《商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