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倍增阅读”实施策略

2019-03-01 02:33张桂琴
中国教师 2019年1期

张桂琴

【摘 要】“倍增阅读”指以课堂教学为依托,以拓展阅读维度为途径,达到在阅读量、阅读内容和价值影响的三重倍增的阅读目标的基础上,实现阅读能力、阅读习惯以及综合素养全面提升的教育目标。在保证阅读价值的前提下,阅读维度的拓展侧重“两优先”,方案实施上坚持“两结合”原则。

【关键词】 多维拓展 三重倍增 价值影响

笔者根据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提出了“倍增阅读”这一概念,通过阅读数量、阅读内容和价值影响的三重倍增,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倍增阅读”指以课堂教学为依托,以拓展阅读维度为途径,达到在阅读量、阅读内容和价值影响的三重倍增的阅读目标的基础上,实现阅读能力、阅读习惯以及综合素养全面提升的教育目标。

一、“倍增阅读”的选文原则

小学生的阅读主要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把握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不同选文原则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1.课内补充阅读的选文原则

一是基于学生的阅读视角,选择可读性强的读物。

选择课内补充阅读文本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阅读视角,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文本。比如,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主题是“声音”,结合教材中的文本,我给学生选择了这几篇小文章:《人为什么能听见声音》《大自然的声音》《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掌声》《动物和音乐的故事》《动物对音乐的反应》。这些文本对教材中的文章起到了拓展和补充的作用。

二是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针对性强的读物。

有些选文是要补充学生认知的。比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十二单元“小英雄”时,我就选择了《刘胡兰》《木兰从军》《我的弟弟“小萝卜头”》这几篇文章。因为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这些二年级学生来说,他们无法了解当年像王二小这样的小英雄为什么宁愿牺牲自己的性命也要保卫自己的国家。这几篇补充阅读文章丰富了学生对那个时代的认知,使他们的小脑袋里有了对“爱国”这一意识的基本理解,为教学打下了基础。

有些补充的文章是要学生在比较阅读中主动去发现、思考和探讨,丰富学生对某事物的多元理解。比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快与慢”时,我就选择了朱自清的《匆匆》《时间》《磨刀不误砍柴工》这几篇文章,使学生们通过阅读,对时间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时间中,如何对待时间,实际上就是如何对待生命,告诉学生们一定要珍惜时间里的事物,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好更多的事。

补充同一作家的不同文章,让学生对著名的作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比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春潮”时,刘湛秋先生的《三月桃花水》,让我们认識到了如竖琴、似明镜一般的春水,那四季的雨在他眼中是什么样呢?我就又为学生们推荐了他写的这篇《雨的四季》。

补充与文本结构相同的文章。比如,《翠鸟》这篇文章在描写翠鸟的外形时采用了总分结构,教学时我就给学生们补充了《秋天的雨》《小镇的早晨》《美丽的西双版纳》。这几篇文章都有总分结构的段落,通过补充阅读使学生对总分结构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再将读写结合起来,学生采用总分结构写小练笔就容易多了。

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让学生体会写作手法的作用,可以根据教材文本的写作手法补充相应的文章。比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落花生》一课时,我给学生们补充了《白杨》《石灰吟》,这些文章采用的都是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学生们通过阅读,对这种写作手法有了更充分的了解。

2.课外阅读的选文原则

一是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趣味性强的读物。

小学阶段年龄跨度大,一至六年级的学生从心理到认知水平都会有很大的变化。由于一、二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走进校园,是学习阅读的阶段,识字量有限,喜欢看有图画的书籍,所以给他们推荐的书目就以画面多、文字少的绘本读物或带拼音的书籍为主。三、四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汉字储备,进入积累词语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一定要让他们阅读故事性强的书籍。五、六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得到发展,能从不同方面分析、看待问题,推荐的图书要能满足他们对知识的需求,对历史的认知,对未来的探索,所以这个阶段要给学生推荐一些关于历史、科幻、推理、文学性强的书籍。

二是基于学生的个性特点,选择差异性强的读物。

读书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有的学生把曹文轩的书一本不落的全部读完,也有学生特别喜欢“可怕的科学”系列图书,还有的学生已经读完了《吴姐姐讲历史故事》。所以,教师在推荐图书时要尊重学生们的个性差异,推荐书目时增加选读书目的数量,给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

推荐书目的阅读者是学生,他们在阅读了这些书籍后会有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我们每年都会对学生进行调查,把他们普遍反映好的书保留下来,对反应一般的书籍进行更新,更新的图书从选读书目中挑选或者从学生们推荐的图书中挑选,保证了推荐书目是学生们喜爱的图书。

三是根据学生的学情特点,选择经典读物。

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是因为其经久不衰的魅力和无穷尽的张力,不同时期阅读会有不同的感悟。“经典作品”是经过时间考验、经过历史选择的作品。这样的书籍无论在何时都散发着魅力。

教师可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认知能力与知识结构,结合教学大纲推荐合适的文学经典篇目,如《绿野仙踪》《伊索寓言》《会飞的教室》等。这些书籍想象力丰富,非常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二、“倍增阅读”的实施途径

1.开发校本课程读物

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解决“读什么”的问题。各科教师根据推荐阅读篇目的目录及文本(文本内容是和单元主题、学科内容相关的经典美文、知识补充和拓展等),形成一套必读书目,家长根据推荐书目单自行购买相关书籍,供学生在阅读课堂上、在科任老师带领下开展阅读活动。

语文课堂倍增阅读方面,一年级重在阅读中识字、在识字中阅读,二、三年级重诵读、积累,四至六年级重经典美文读诵,在阅读中实践阅读方法。其他科目重知识补充和拓展,拓宽学科知识面,提高学科素养。

可以通过探索“课堂拓展阅读篇目”选文的策略、方法,适度改变课堂教学形式,探索出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倍增阅读的策略、方法;通过拓展阅读文本達到学科之间的融合,相互借力,实现提高学生阅读兴趣、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科素养的目的。

2.开设阅读指导课

任课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可带入阅览馆,也可在班里)。积极倡导各种形式的读前推荐、读中指导和读后交流。可以交流读书体会,畅谈读书感受;可以是 “同读一本书”后的专题讨论,也可以是“各读各的书”后的大杂谈;内容可以是说说书中的主要内容、印象最深的情节等,也可以讲讲自己读书的收获。还可以在阅读的基础上开展诗王争霸赛、诗歌朗诵比赛、成语擂台赛、词语接龙赛、歇后语比赛、读书笔记展评、素材积累展评、讲故事比赛、编演剧本、亲子读书会、新闻发布会、百科知识竞赛、辩论赛、演讲赛、“我心中的好书”手抄报比赛、“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征文及“我喜欢的一句读书名言”征集展示活动、“我与好书交朋友”现场绘画赛、中高年级自制书签展示等活动。

以阅读指导课为核心向课后阅读、亲子阅读扩展、发散。利用学校支持和学生捐赠等方式,根据推荐选读目录建立班级图书角,扩大学生的图书来源,为学生阅读提供资源支持。鼓励家长和孩子进行亲子共读。

3.营造书香校园环境

要进一步完善学校图书馆建设,定期购书,并开放图书馆、阅览室;开展图书交流贸易会,多渠道、趣味化扩大书籍来源,为学生阅读和交流创造良好氛围;在校园之星评选中,设读书明星;在周一国旗下讲话时可以增设阅读班级和“读书明星”的读书事迹、读书体会、好书推荐等相关内容展示。以教师阅读带动学生阅读。强化阅读氛围,营造书香校园,每个教师都要做学生读书的指导者,各科教师要结合自己所教学科指导学生读好书、好读书、共读书。

在班级中设立图书角,方便学生交流图书,互通有无;利用黑板报开辟“班级书香”栏,为学生展示读书成果、交流思想搭建平台;读说写结合,语文课前开展“谈天说地三分钟”活动,学生轮流上台与大家交流读书中的收获;同伴共读,以学生之间成立读书小组等形式开展阅读活动。

4.加强亲子共读

孩子是最伟大的观察家,父母在家庭中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父母自身的教养和仪表示范,比任何美丽的格言更能够对孩子产生影响。因此,教师要引导家长与学生共同阅读,推荐课外阅读选文时,要选择一些适合家长和学生共同阅读的书籍,让鼓励、奖励、赏识谈话成为家庭阅读的常态,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将课外阅读进行到底。

5.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要避免因追求形式加重学生负担,避免因片面追求数量挫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避免因方式不当造成学生恶性竞争。重视学生阅读兴趣评价、阅读效果评价、阅读方法评价等,建议通过如下形式开展。

第一,活动评价法。让学生在上述各种形式的活动中展示自己,重视质的评价,突出阅读的愉悦感、交流阅读体会的满足感。

第二,读写结合法。利用自媒体时代的优势,鼓励学生和家长利用各种形式的自媒体平台发表文章,学生、班级之间互相关注,相互评点和留言,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文学社,积极向校信通博客发文章,以读促写,以写评读。

第三,书面笔试法。期末考试加一项阅读测试卷,范围为学科推荐篇目和推荐必读书目,题目设计范围以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为重心,以突出阅读经历测试为主,杜绝背诵和分析等类型题目的出现。

本文系2016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立项课题“开展倍增阅读,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研究”(课题编号:JCJYC16020768)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河南省新乡市第二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肖佳晓

xiaojx@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