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丽娜 王晓琴 张万金 李瑞霞
金草鱼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草鱼属。我国1996年从俄罗斯引进,体呈金黄色或黄白色,偶鳍微黄色,故又名“俄罗斯金草鱼”。金草鱼是目前较优秀的草鱼养殖品种,具有生长快、抗病力强、个体大、肉质肥嫩、味鲜美、颜色吸引人等特点。为调整定西市水产养殖结构,提高渔民收入。2018年2月25日~10月25日,笔者引进金草鱼在临洮润祥养殖专业合作社进行了金草鱼搭配鲢鱼池塘鱼菜生态循环养殖试验,取得较好的效果。
池塘面积0.4hm,水深2m,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池底淤泥25cm左右,水质符合无公害淡水鱼产地标准,池塘配备自动投饵机一台。
试验所用鱼种全部来源于广州一公司。2018年2月25日对鱼种进行了投放。共投放金草鱼鱼种10000尾,平均规格0.050kg/尾,搭配投放鲢鱼600尾,平均规格为0.050kg/尾,总重约530kg。鱼种入池前用3%食盐水进行了消毒(鱼种投放情况详见表1),并在投放前进行试水,确认池水安全后下塘。
表1 鱼种放养情况
本试验投喂的颗粒饲料为配合饲料,并在整个养殖过程中辅以养殖场种植收获的青饲料。
投喂做到“四定”原则(即:定质、定量、定时、定位),投喂时设置饲料台,固定在饲料台上进行颗粒饲料投喂,颗粒饲料一般每天投喂3次(即:上午9∶00时1次,中午13∶00时一次,下午17∶00时1次),投饵量一般占鱼体重的2%~3%左右。青饲料一般每天投喂2次(即:下午10∶00时1次,下午6∶00时1次)。
坚持每天早晨巡塘1次,观察水色和鱼的动态,特别是浮头情况,下午结合投饲时再次巡视池塘。定期注入新水,改善水质,高温季节每10d~15d换水25cm左右,一般在夜间进行冲注水。同时加强阴天下雨和高温季节的夜间管理,及时开动增氧机防止浮头,并认真做好生产记录。
池塘鱼菜生态循环养殖技术,是一种集蔬菜栽培与养鱼为一体的生态系统,鱼产生的排泄废物作为菜生长提供富足的营养,经菜净化吸收的水返回。有净水、增氧、提高水产品品质、收获蔬菜、美化环境等优点。
实施池塘鱼菜生态循环养殖技术:
1.P V C管浮床制作方法:用75cmPVC管制作浮床,上下两层各有疏、密两种聚乙烯网片分别隔断吃草性类鱼和控制茎叶生长方向,表层疏网:2cm~4cm聚乙烯网片制作。底层密网:用小于0.5cm的聚乙烯网片制作。用PVC管弯头和粘胶将其首尾相连,形成密闭、具有一定浮力的框架。
2.栽培方式:育苗移植为最佳方式。直接将植物茎秆按20cm~30cm株距插入下层较密网目。
3.种植时间:以6月15日左右为宜,水温达到20℃以上。
4.栽培品种:空心菜N、P需求量较大,根系发达和再生能力强,比较适宜本地水质。
5.采摘:空心菜当株高25cm~30cm时就可采收,一般15天~20天采收一次。从茎基部2节~3节处用剪刀剪下或锋利的小刀采下即可。
6.收获:株高在20cm~30cm时收割,每平方米收获5kg,市场批发价1元/kg,20元/m2。每年采摘3茬(20日~30日采摘一次),收入60元/m2。
7.成本:51元/m2,其中浮床40元/m2,育苗费11元/m2(36株×0.3元)
8.利润:9元/m2×300=2700元。
该试验坚持“无病早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原则,每半月用一次生石灰消毒1次,每次使用新鲜生石灰300kg,化水全池泼洒,金草鱼的抗病能力极强,在试验养殖期间没有发病。
经过近8个月的饲养,于2018年10月25日起捕,收获鲜鱼7381kg,其中:金草鱼7120kg、鲢鱼261kg,平均亩产鲜鱼1230.2kg(收获情况详见表2)。
表2 养殖收获情况表(单位:kg)
金草鱼 鲢鱼 总产量 亩产 饵料用量 饵料系数产量 成活率(%) 产量 7381 1230.2 11646.7 1.7 7120 89% 261
总产值为233688元,总支出177743元,饲料系数为1.7,纯收入55945元,每公顷纯收入139862.5元(经济效益分析参见表3~4)。
表3 收入情况表
表4 支出情况表(单位:元)
通过试验示范,金草鱼完全适宜在黄土高原沟壑区山区池塘进行养殖,且具有生长速度快、养殖技术易掌握、售价高、高产高效等特点。
在金草鱼养殖的池塘实施鱼菜生态循环技术是可行的,放养50g左右的鱼种,到年底均可养成800g以上的商品鱼,每公顷产量达18453kg,每公顷纯收入139862.5元,给养殖户带来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
金草鱼抗病能力强,从试验示范的情况看,金草鱼不易发病,同时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体色艳丽,是发展观赏渔业的好品种。
池塘养殖实施鱼菜生态循环技术,调节了水质,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增加了池塘综合生产效益,增加了渔民的收入,符合黄土高原沟壑区池塘的养殖实际,值得大力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