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姿百态话贝壳

2019-03-01 02:08刘少才
中国水产 2019年2期
关键词:扇贝贝类海螺

文·图/刘少才

贝类——海洋大家庭的一员

贝类是海洋大家族的一员,主要分类有无板纲、单板纲、多板纲、瓣鳃纲、掘足纲、腹足纲、头足纲等。专家指出,现存贝的种类高达1.1万种左右,其中80%生活于海洋中。

水中软体动物的外套膜,具有一种特殊的腺细胞,其分泌物可形成保护身体柔软部分的钙化物,称为贝壳。当贝类活动时,头、足伸出壳外,一遇险境便缩入壳内,由此可知,贝壳是一种器官。多数市民买到家的贝类都是食之肉,壳弃之,却忽视了有些贝壳会有药用价值、收藏价值等。

贝壳的种类很多,收集在一起,就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贝类种类不同,贝壳的形状各异,掘足类多具有一个贝壳,似牛角、象牙;腹足类也多具有一个贝壳,呈螺旋形扭转;瓣鳃类有两个贝壳,呈瓣状;多板类的贝壳多达8块,称壳板;头足类少数有外壳,大多数则将外壳包入外套膜内形成内壳,或者已退化消失;无板类没有贝壳,体如蠕虫,但外套膜十分发达,表面具角质层和各种石灰质的针骨。

贝壳扎堆的地方——贝壳堤

贝壳堤是由海生贝壳及其碎片和细砂、粉砂、泥炭、淤泥质粘土薄层组成的,与海岸大致平行或交角很小的堤状地貌堆积体。形成于高潮线附近,为古海岸在地貌上的可靠标志。

世界上著名的贝壳堤共有三处,分别是中国天津贝壳堤、美国路易斯安那州贝壳堤和南美苏里南贝壳堤,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天津贝壳堤。

天津贝壳堤位于天津东部的津南、大港、塘沽等地,是“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整个保护区由贝壳堤、牡蛎滩和七里海湿地生态系统组成,是古海岸变迁极其珍贵的海洋遗迹。

贝壳堤高0.5米~5米,宽几十至几百米,长数十米、上百米或延伸百余公里。其横剖面顶部上凸,两翼减薄到尖灭。天津古海岸与湿地自然保护区内的贝壳堤、牡蛎礁具有规模大、出露好、连续性强、序列清晰等特点,在中国东部沿海最为典型,甚至在西太平洋沿岸也属罕见。

贝壳上品——晶莹夺目的虎斑贝

虎斑贝壳呈卵圆型,表面光滑,壳质坚硬,色泽的深浅与栖息环境有关,一般呈白色或浅黄色,上面有许多大小不同的褐色或黑褐色斑点,很像虎豹身上的斑点,故而得名。由于其壳面珐琅层很厚,只要不受阳光曝晒,可以保存多年而色泽不变。虎斑贝壳具有非常美丽的光泽和图案,是珍贵的观赏贝类。

贝类之王——砗磲

砗磲[ch ē qú]是海洋中最大的双壳贝类,被称为“贝王”,最大体长可达1米以上,重量达到300千克以上。壳质厚重,壳缘如齿,两壳大小相当,内壳洁白光润,白皙如玉。

砗磲不仅是“贝类之王”,而且还是海洋生物中的老寿星,据有关资料记载,它的寿命可长达80年~100年之久。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壳还可以用药。《本草纲目》记载:“砗磲壳气味甘咸,大寒,无毒。主安神镇诧,解诸毒及虫蜇。同玳瑁等分,磨人乳服之极其重要验”。

最小的海螺——有吉尼斯世界纪录证书

有最大就有最小,海螺属软体动物腹足类,贝类里的一种。世界上最小的海螺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微型海螺”,它是螺体直径仅为0.31毫米,只有借助高倍显微镜才能看清它的“庐山真面目”。

“微型海螺”是贝类收藏家郑根海无意中发现的,经专家审定、电子显微镜扫描测量,终于确认了这一奇迹。1993年,郑根海收到了英国伦敦吉尼斯总部颁发的“微型海螺”吉尼斯世界纪录证书,从而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小海螺的拥有者。同时,他也成为中国收藏界第一个荣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者。

餐桌上常见贝类——扇贝

扇贝是扇贝属的双壳类软体动物的代称,约有400余种。该科的60余种是世界各地重要的海洋渔业资源之一。壳、肉、珍珠层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很多扇贝作为美食食用。颜色鲜艳呈辐射状花纹的扇贝受收藏者喜爱,花纹被采纳为艺术品的图案。

扇贝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与海参、鲍鱼齐名,并列为海味中的三大珍品。扇贝的闭壳肌很发达,是用来制作干贝的主要原料。我国自70年代以来,先后在山东、辽宁沿海地区人工养殖扇贝。人工养殖扇贝,可缩短扇贝的成熟期,产量高,收获也比较方便。

因为贝壳有极高的观赏性,近十几年来,贝壳的身价一直呈攀升之势,不仅可以收藏,还可以做各类饰品、摆件佩件等。

猜你喜欢
扇贝贝类海螺
海螺
“长”出来的珍宝
海螺
扇贝的眼睛在哪里
鲜美贝类可能暗藏毒素
数学中的“小海螺”
扇贝的眼睛“排排站”
烤扇贝:贝壳反复利用,壳比肉还贵
认识麻痹性贝类毒素
吃扇贝要去肠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