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CU早产儿及老年人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分析

2019-03-01 00:58:02聂庆东吉彤珍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烯类麦芽致病菌

高 阳,聂庆东,吉彤珍,刘 然,刘 晶*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检验科,北京100026;2.清华大学医院 检验科,北京100084)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土壤、污水和植物中,也可以在正常人体的咽部、口腔、痰、粪便中检出,为条件致病菌,也是环境中常见的微生物,能引起医院感染和医源性败血症、肺炎,它是一种革兰阴性的需氧非发酵低毒力杆菌,是院内感染的条件致病菌之一[1,2]。SMA不仅可以定植在人和动物的皮肤表面、呼吸道、伤口等部位,还可以在医疗辅助设备如气管插管、人工呼气器、雾化器等装置中出现,成为院内感染的条件致病菌,比较容易引起免疫力低下患者的感染。早年由于SMA的感染率较低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介入性治疗和抗生素特别是碳青酶烯类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使得医院的感染率有所上升,在非发酵菌中检出率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3]。本文分别对2015-2017年两所医院的早产儿和老人感染SMA的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和预防院内感染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NICU组早产儿15 例(胎龄均小于37周, 出生体重 820g-2 500 g),出生即转入NICU。其中3例患儿感染前使用过呼吸机辅助通气、进行有创气管插管,给予肺泡表面活性剂促肺成熟;5例均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其中3例使用过美洛培南抗感染治疗。老年患者24例,来自于呼吸内科,年龄在60-96之间,平均年龄为87岁,男性19例,女性5例。老年患者均合并基础疾病并且使用过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1.2菌株来源

1.2.1试验菌株 分别收集2015-2017年两个医院NICU和呼吸内科的标本。NICU早产儿分离出的15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分离出的24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标本分别来自于咽分泌物、痰和气管插管断端(剔除同一患者相同部位的重复菌株)。 送检标本严格依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接种。

1.2.2质控菌株 大肠埃希菌ATCC25922及铜绿假单孢菌ATCC27853。质控菌株购自国家菌毒种中心。

1.3培养及鉴定药敏

1.3.1培养基和药敏纸片均使用英国OXIOD产品,其中包括哥伦比亚血琼脂平板、3号麦康凯琼脂平板和万古霉素巧克力琼脂平板;

1.3.2细菌鉴定和药敏通过菌落形态识别、涂片染色、氧化酶初筛等实验将分离后的菌株在西门子Microscan WalkAway40和迪尔DL-96Ⅱ微生物鉴定上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根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2015 年版标准判定。

1.4统计学分析

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形式表示,使用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在早产儿组中,15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替卡西林和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分别为13.33%和6.67%;对左氧氟沙星和复方新诺明SXT的耐药率为0,见表1。

表1 15株NICU早产儿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n.%)

2.2在老年组中,24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替卡西林和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分别为29.17%和58.33%;对复方新诺明SXT的耐药率最低为29.17%,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0,见表2。

表2 24株老年患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n.%)

2.3老年组对头孢他啶、替卡西林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均高于早产儿组。两组对左氧氟沙星完全敏感。两组对替卡西林耐药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头孢他啶、复方新诺明SXT的耐药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早产儿组和老年组中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率(%)

2.4环境样本中细菌学监测 发现患者体内培养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后,立即对病房环境进行采样,采样内容包括医护人员手、呼吸机管道、暖床、暖箱水,湿化瓶、奶瓶等等。结果所有样本均未检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2.5经过严格的消毒和隔离措施后,患者的感染均得到控制。之后在病房未再分离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3 讨论

随着各种特殊的生命支持手段和诊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早产儿和老年患者的存活率明显提高。但由于其免疫防御功能差,住院时间长,各种侵袭性操作多,如气管插管、吸痰、静脉穿刺等,又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使得医院获得性感染增加[4]。本研究NICU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患儿,都是早产儿,极低体重儿较多,且多数经口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并于感染发生前应用过广谱抗生素。赵苏英等[5]提到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作为重要的医院感染病原菌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应用增多有关[6]。因该类药物的应用使敏感菌受到抑制,而对其天然耐药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得以生长繁殖,成为新生儿、老年人这类免疫功能减低者的致病菌。老年患者由于长期接受治疗且患有基础疾病,使得自身免疫力下降,经过侵入性操作后可能增加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风险。SMA是条件致病菌,可致心内膜炎、菌血症、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等[7,8],广谱抗生素特别是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治疗后容易导致患者自身菌群失调[9,10],使条件致病菌得以侵入,增加感染风险。另外该菌可产生L1 、 L2 型两种β-内酰胺酶,其中L1 型是锌依赖性金属β- 内 酰 胺 酶,能够水解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11],所以对此类抗菌药物高度耐药。有报道[12]SMA主要来分离自ICU、呼吸内科等患者的标本中,这与两所医院分离的标本来源相符。由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天然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有报道称[13]其耐药性的产生与细胞外膜的低渗透性等有关。根据CLSI有判断折点的药物很少,同时新生儿用药受限,虽然对左氧氟沙星不耐药但也不能作为一线用药,所以治疗NICU内该菌的感染显得尤为棘手,因此要求临床注意病房及医护人员手的清洗、消毒,尽量减少创伤性操作,对气管插管患者,呼吸改善后应尽早拔管,吸痰时吸净套囊旁间隙,同时吸痰器定期清洗,消毒,每次消毒后进行细菌学监测以保证消毒效果,尽量避免呼吸机,吸痰器引起病房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感染。同样对检出率较高的老年患者[14]也要控制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使用,提高患者免疫力,合理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做好设备、医护人员、环境的消毒工作,预防院内感染。

作者简介:高阳 (1977-),女,蒙古族,辽宁人,主管技师,大学本科,从事检验工作;刘晶,女,硕士,副主任医师。

猜你喜欢
烯类麦芽致病菌
1起ICU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传染病信息(2022年2期)2022-07-15 08:54:08
异麦芽酮糖醇在卷烟增香保润中的应用
云南化工(2021年6期)2021-12-21 07:31:04
吃心情的麦芽精
生麦芽鸡内金茶
特别健康(2018年3期)2018-07-20 00:24:54
张云鸿:对待麦芽,就像对待自己的作品
商周刊(2017年10期)2017-08-23 13:30:41
SSEL结合多重PCR同时快速检测生菜中4种食源性致病菌
食品中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的探讨
现代食品(2016年24期)2016-04-28 08:11:58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猕猴桃采后致病菌的分离及中草药提取物对其抑菌效果初探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29921—2013)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