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春莉
(四川省三台县人民医院 四川 绵阳 621100)
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属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血管并发症,对患者生活质量有较大影响。在糖尿病患者当中,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病率是正常人的5~6倍。临床表现为下肢发冷、静息痛以及间歇性的跛行。严重时会导致患者的下肢血管闭塞,患者的下肢出现严重的缺血症状,最终导致截肢,危及患者生命安全。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膳食营养摄入上出现了严重的不均衡问题,且生活习惯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直接造成了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在该背景下并发下肢血管病变的几率也在逐年增加。为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下肢血管病变对患者的危害,应该遵循早发现早干预的原则,故有必要寻找出有效的临床诊断手段。目前超声技术在糖尿病患者的检测当中的应用还比较少。故,本次研究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糖尿病患者检验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选择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诊治糖尿病患者84例为实验组,另取同期体检人群84例为对照组。实验组中男45例,女39例,年龄54~76岁,均数(63.1±5.4)岁,病程3~11年,均数(5.2±2.7)年。对照组中男44例,女40例,年龄53~77岁,均数(64.2±5.1)岁。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本次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并签订了知情同意书。
本次所选择实验组患者均满足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且所有受检者年龄处于50~80岁区间,两组患者均无重大心肾疾病与精神疾病,认知功能较好,受检配合度较高,且临床资料完善,愿意全程参与研究。
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受检者均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查时所有患者体位均为平卧位,由从业5年以上医师观察患者的足背动脉、胫后动脉、腘动脉、股动脉血管内径、血管厚度、血液流速以及斑块等。选用德国西门子Acuson S2000,频率设置在8.0~11.5MHZ范围内,取样容积为1.8mm,夹角控制在45°左右。直径检验时,以横断面检测,厚度检验时,以纵切面检测,在流速与斑块检查时,将超声调为二维模式完成检验。
(1)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管内劲、血液流速、中膜厚度。(2)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下肢血管病变部位。(3)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类型。
所有数据资料均以SPSS21.0软件包进行处理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卡方检验,设定P<0.05,差异具备统计意义。
实验组血管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中膜厚度大于对照组,血液流速以及血流流量低于对照组,P<0.05,详细结果见表1。
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验下,实验组总发病率与单项发病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细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下肢血管病变情况组间对比表[n(%)]
下肢血管病变类型包括混合性斑块、纤维性斑块、狭窄、闭塞三类,其详细分布情况参考表3。
表3 两组下肢血管病变及分布对比表[n(%)]
实验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以及加速度(Acc)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详细结果见表4。
表1 两组血管内径、厚度及流速组间对比表(±s)
表1 两组血管内径、厚度及流速组间对比表(±s)
足背动脉 血管内径(mm) 2.54±0.09 2.01±0.07 42.6034 0.0000中膜厚度(mm) 0.45±0.03 0.56±0.02 4.9851 0.0000血液流速(cm/s) 42.00±5.78 39.88±5.43 2.4500 0.0153血流流量(ml/min) 50.32±4.87 35.28±4.78 4.6692 0.0123胫后动脉 血管内径(mm) 3.59±0.04 3.27±0.07 36.3775 0.0000中膜厚度(mm) 0.64±0.03 0.79±0.02 38.1293 0.0000血液流速(cm/s) 47.12±2.67 42.58±3.64 9.2174 0.0000血流流量(ml/min) 55.38±3.78 45.19±3.46 6.8920 0.0112腘动脉 血管内径(mm) 5.71±0.15 5.24±0.14 20.9941 0.0000中膜厚度(mm) 0.85±0.02 0.89±0.03 10.1678 0.0000血液流速(cm/s) 62.41±9.54 50.43±8.76 8.4775 0.0000血流流量(ml/min) 67.38±8.29 45±4.58 3.9817 0.0182股动脉 血管内径(mm) 8.01±0.09 7.65±0.10 24.5247 0.0000中膜厚度(mm) 1.18±0.13 1.34±0.15 7.3877 0.0000血液流速(cm/s) 61.78±12.57 55.43±11.84 3.3703 0.0009血流流量(ml/min) 65.29±5.97 50.29±3.56 4.0091 0.0102
表4 两组PSV及Acc对比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病情严重,为临床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就其病机来看,主要是由于血糖长时间超标,引发人体代谢紊乱,脂肪大量堆积而引发的血管内壁增加、内径减少以及血液流速降低等问题,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与病程的推进,下肢血管病变问题将越发严重,将直接制约平滑肌功能的正常发挥[1]。且在血液中脂质大量堆积的情况下,血管弹性将大幅度降低,进而引发血管病变。在糖尿病患者发病初期,由于胰岛素分泌进程受阻,下肢血管中的蛋白质、糖化产物量也会逐渐增加,容易引发血管内膜的破坏,再加上血小板以及红细胞等的大量堆积,容易造成血管直径无规律减少,进而出现血管狭窄等问题。随着糖尿病的不断发展,容易形成多样的硬化斑块,逐渐可形成血栓,引发血管闭塞,如不及时干预,很容易造成患者下肢供血不足[2]。在血氧供应不够充足时,下肢微循环将进一步受阻,进而可引发溃疡、坏疽等。另外,糖尿病患者由于管壁血栓,容易造成动脉硬化的提前发作,在溃疡坏疽未得到及时治疗的情况下,可造成截肢。下肢血管病变具有极高的致残率,严重时可造成患者死亡,且对患者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故有必要做好早期诊断与治疗工作,尽早实现对患者病情发展的遏制,以提高临床疗效。在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临床检验中,传统手段多以血管造影技术为基础,实现对患者血管畅通水平的有效检测,但由于血管造影具有创伤性,且需要注射造影剂,故不少患者的检验依从度并不高,为此有必要进一步做好全新检验手段的开发。
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无创、高效、精准等优势,目前在临床检验中已经有了极为广泛的应用,且在检查时可多次操作,能够实现对病灶部位的多次检查,具有动态化特征,患者接受度较高,已经成为了临床疾病检验的主要手段之一,可实现多各类复杂疾病的的有效检出与诊断,且分辨率高、清晰度好,尤其以腹部B超中使用最广,在肿瘤、妇科疾病等的检验与诊断上效果极佳,也可完成对血流动力学的有效评估[3]。在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验下肢血管病变时,其可通过回声、频谱等属性的判定实现对患者血管内部斑块性状的有效辨别,且可做好病灶定位,另外依托于其血流动力学评估作用,也可实现对血管直径、管中厚度以及血液流速的有效测定,这对于下肢血管病变的有效检出是极为有利的,且可通过超声检测结果,对血管病变程度等作出判定,进而能够为临床诊断与治疗工作的有效开展给以可靠的支持,并通过针对性的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
何明海,杨文翔等研究表明[4],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的下肢血管病变的检出率,可实现对并发血管病变程度的有效测评,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本次研究结果中,实验组血管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中膜厚度大于对照组,血液流速低于对照组,P<0.05,总发病率与单项发病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证实糖尿病患者相较于健康人群并发下肢血管病变的几率更高,且也证实了采用多普勒能够实现对血管内径、厚度及流速及病灶发生位置。且本次检出结果中,下肢血管病变类型包括斑块、狭窄、闭塞三类,斑块与狭窄的并发率较高。另外,结果也证实下肢血管病变主要发生于患者的足动脉以及胫后动脉,与上述研究中一致,这也进一步证实了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价值。另外,下肢动脉有着数量庞大的侧支循环,及时主动脉闭塞,缺血临床表现也并不会特别清晰,只有在闭塞出现坏疽的情况下,才会引起患者重视。但该阶段由于病情已进入到了晚期,故常规治疗手段通常已经不再实用,溶栓或支架的条件已经不再满足,进而不可避免的会造成患者截肢,为此必须坚持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做好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筛查与诊断工作。
综上所述,对病程较长、年龄较大且伴有高血脂等的糖尿病患者,有必要做好临床筛查工作,做好下肢血管病变的预防与控制。在临床检验的过程中,可合理采用多普勒超声,完成对患者血管情况的检查,当发现存在异常时,需要结合诊断结果有针对性的用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防止由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而引发残疾。需要注意的时,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与临床医师的检验操作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为此有必要做好检验科医师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其职业技能水平,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度,避免出现误诊与漏诊而延误最佳治疗时间。此外,本次研究结果也表明,健康体检人群中也存在发生下肢血管病变的几率,故在对健康人群体检的过程中,有必要做好下肢血管病变的筛查工作。且在临床检验中,有必要重点针对存在下肢血管病变高危因素的患者进行重点检查,以提高检验的针对性,并通过及时的干预措施实现对下肢血管病变的有效诊断与治疗,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