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聚合与分流:网络媒介空间对社会思潮的多维影响

2019-02-28 11:52闫乃之
新媒体研究 2019年24期
关键词:社会思潮分流建构

闫乃之

摘  要  随着越来越多信息、观点通过网络实现传播与获取,网络媒介空间已成为影响社会思潮的重要因素。文章认为网络信息环境的熏陶培养了受众认知,经过网络治理促成对某种社会思潮的建构;在网络“意见领袖”和“情感自觉”的引导下,社会思潮的共性部分会得以聚合;而利益多元化又促进“利己观点”的生成,它们在网络媒介空间的碰撞与交锋,对社会思潮产生分流作用。

关键词  建构;聚合;分流;网络媒介空间;社会思潮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24-0107-03

1  引言

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02亿,较2017年末增加3.8%①。越来越多的人进入网络信息世界,让当前的媒介生态、传播机制、受众群像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也使得舆论环境与以往相比更具复杂性,“话语”依托不同平台从宏观上形成“两个场域”,即传统媒体生成的舆论场和新兴媒体生成的舆论场②。

而随着传统媒体的式微和网络平台的普及,“新兴媒体生成的舆论场”正越来越成为信息获取与传播、观念表达与形成的主渠道之一。这种借助互联网营造的网络媒介空间,变为影响舆论环境、社会思潮的重要因素。

所谓社会思潮,是指在较长时期内得到广泛传播并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产生较大影响的某种社会意识、思想观念所形成的思想趋势和潮流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社会思潮处于意识形态形成的“前一步”或“前一个阶段”,其倾向或趋势的确立、发展,则关系到国家意识形态的安全与稳固。

当前网络媒介空间正在被规范、治理,但也在面对分化、窄化、时有冲突的现实,这种复杂的“社会存在”正决定与之相应的社会思潮并不是“平静如水”。因此,准确把握网络媒介空间对社会思潮的形成、动因、变化等情况,不仅有利于更深入了解网络环境下信息传播的規律,预判意识形态将出现的可能性,还有利于更好地深入引导、有效塑造符合社会发展及现实需要的价值导向。

2  建构:“认知熏陶”与治理的结合

人们对网络媒介空间的选择具有主动性,但同时也应看到网络媒介空间通过长期熏陶,客观上也起到进一步培养人们在网络汇聚观点、交流思想的作用,最终使其形成一定认知并促进社会思潮的建构。就像近些年“网约车”平台早期通过“烧钱”补贴用户,最终培养其养成了使用软件打车的习惯一样,这就是一种“认知熏陶”。

这样的“认知熏陶”需要具有量的优势和持久性,因为网络媒介空间的社会思潮形成需要一定的条件:它是对网络信息世界“思想状态”的集中表达,持某一观点或思想的网民人数需达到一定规模,并足以对人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产生影响,所以网络媒介空间的社会思潮并不是某种社会意识、思想观念在数量上的“单兵作战”和时间上的“昙花一现”。

20世纪90年代当互联网在中国兴起时,第一次调查的网民人数只有62万④。虽然数量不多,但是绝大多数人使用互联网都是从获取信息的需求开始的,比如社交信息、商贸信息、娱乐信息等。这些提供信息的平台是网络媒介空间的初始状态,其中的观点表达渠道、互动方式相对缺乏,参与人数并不能达到一定规模,所以难以形成社会思潮。在这20多年间,中国网民数量突破8亿,社会思潮的形成有了巨大的数量基础。网络媒介空间的信息向海量发展、观点向多元过渡、互动正愈加频繁,让人们越来越依赖通过此途径获取信息、表达思想,并形成“用户习惯”。而为进一步获取流量或增强用户黏性,网络媒介空间的运营主体也在继续加强新技术、新手段的研发,以提高用户体验,这进一步加剧了用户对于网络媒介空间的依赖。这样的循环互动,使网络媒介空间与人们形成“约定效应”,即越来越多的信息发布、观点表达习惯于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完成,这样的认知选择,成为建构社会思潮的基础。

网络媒介空间中的社会思潮并非任其自行生长,在网络公共领域尚不成熟的今天,如果没有政府的全力保护和支持,网络公共领域就会失去发展的正确方向和目标⑤,这也将进一步影响社会思潮发生偏差和失准的可能性,所以在建构层面,通过规范与治理使网络媒介空间对社会思潮的影响保持在正确的“轨道”,是世界多国普遍通用的方式。

随着网络媒介平台越来越成为社会思潮建构的“根据地”,我国在保障公民言论自由的基础上对网络公共领域在实际运行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监管、引导、追究等行为⑥,运用框架约束、机构监管、法治完善等方式实现对网络媒介平台的治理,引导其中社会思潮的建构向有助于凝聚社会共识、共建思想基础的方向发展。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国家颁布一系列法律法规加强互联网治理,依法保障公民网络言论自由,为整治含有不恰当社会思潮的网络问题提供法律依据。同时,“从事新闻、文化、出版、视听节目、教育等互联网信息服务”须经有关主管部门许可。国家监督管理、执法部门采用依法治理、技术防范等方式,严禁传播含有危害国家安全、宣扬邪教以及淫秽、暴力等内容的信息影响社会思潮的走向,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3  聚合:“意见领袖”与“情感自觉”相融

在认知与法制的基础上,网络媒介平台建构起某种社会思潮的基本形态,并通过汇集信息、观点达到一定规模的“聚合效应”,影响社会思潮的发展与走向。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一个量的积累引起质变的过程。而网络平台的“聚合效应”,主要是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的。

3.1  场域聚合

由于网络媒介空间的容量巨大,可够跨时空、跨地域地凝合人们注意力,这就打破了以往必须“亲身所处、亲眼所见”的地理空间要求,能够以网络媒介平台的流量入口聚合信息与观点,形成一个开放无界限的、观点可流通的场域,成为培养社会思潮萌发的网络环境。

猜你喜欢
社会思潮分流建构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说泾渭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长江河口南北槽分流口工程及瑞丰沙地形变化对分流比的影响
建构游戏玩不够
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探析
直面“真问题”,廓清中国方向
浅析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改革
多元化社会思潮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