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十字路口的世界新闻业:路透2019年数字新闻报告解读

2019-02-28 11:52苏涛白冰
新媒体研究 2019年24期

苏涛 白冰

摘  要  牛津大学路透新闻研究所在2019年连续第8次发布了数字新闻报告。今年的报告主要涉及新闻信任、新闻付费、新闻分发、智能语音、年轻一代的新闻消费等问题。文章主要通过对以上几个方面的解读,加深我们对当下乃至未来世界新闻业的发展态势的了解。

关键词  数字新闻;新闻信任危机;新闻付费;新闻分发;智能语音

中图分类号  G2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24-0085-03

2019年6月,牛津大学下属的“路透新闻研究所”(Reuters Institute)发布了一年一度的《2019数字新闻报告》(Reuters Institute Digital News Report 2019)[1]。报告在对全球38个国家的75 000多名在线新闻消费者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描绘了全球新闻业数字化发展的最新特征及趋势。

今年的报告重点关注了新闻付费的商业模式、民粹主义与新闻信任危机、播客的兴起与年轻一代的新闻消费变化、智能音箱的发展等诸多方面。鉴于该报告已成为我们观察新闻业数字化发展的重要风向标[2],本文将围绕上述报告的主要内容展开解读,以加深我们对世界新闻业最新发展态势的把握和了解。

1  民粹主义背景下的新闻信任危机

今年的报告是在各国民粹主义运动持续发

展[3]、全球政治和经济波动以及人们对巨型科技公司及其平台责任的担忧、诘问升级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而在这种背景下,新闻业受到的质疑和冲击也在进一步加剧。

首要问题是人们对新闻信任度的普遍下降。报告显示,尽管大型网络平台和媒体都在努力树立公众对新闻的信心,但用户对互联网上新闻信息的信任度依然不高。例如,在巴西,高达85%的受访者担心会在互联网上看到假新闻和虚假信息,而在英国和美国,这种担忧程度也很高,比例分别为70%和67%。

人们对新闻的平均信任度与去年相比,总体下降了2个百分点,降至42%;仅有不足一半的人仍然信任自己所使用的新闻媒体。虽然用户对通过搜索和社交媒体获取新闻的信任度仍然保持相对稳定,但其整体信任度极低,分别为33%和23%。此外,人们对不同的新闻报道形式也持有不同的信任度。例如,近2/3的人(62%)认为,尽管媒体善于让人们了解最新情况,但在帮助人们理解新闻方面却做得不够好。

报告认为,政治上的两极分化促使互联网上有关党派纷争的议程增多,而这些议程连同“点击诱饵”(clickbait)和各种形式的虚假信息进一步破坏人们对媒体的信任——引发了如何在数字时代提供平衡和公平报道的新问题。例如,去年法国媒体由于对“黄马甲运动”的报道而受到了抨击,其信任水平已经下降到24%(与同期相比下降了11%)。人们对新闻信任度的下降,甚至使得一些人开始怀疑:新闻媒体是否仍在履行自己“帮助观众了解他们周围的世界,并让那些有权势的人承担起其相应的责任”的基本使命?

民粹主义的风行,令世界范围内的新闻信任危机雪上加霜——人们对传统新闻媒体和新媒体的信任度都很低,这显然对整个新闻业的发展非常不利。不过,在这种背景下,或许可以让新闻人稍感宽慰是,报告显示人们对于信息质量的普遍担忧对于那些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新闻品牌而言反而有利:超过1/4(26%)的国家表示,他们已经开始依赖可信度更高的新闻品牌(在美国这个比例为40%);另有近1/4(24%)的受访者表示,从去年开始他们就已经不再使用那些低信誉的新闻来源。

2  全球新闻付费增长稳定,但稳中有忧

自2011年3月《纽约时报》率先提出“付费墙”(paywall)概念之后,新闻付费已成为新闻业一种积极应对收入下滑和经营危机的自救实践。然而,尽管新闻行业做出了种种努力,今年新闻付费(包括订阅、会员资格购买和捐赠)的人数只出现了小幅增长,而且这种增长仅限于挪威(34%)、瑞典(27%)等少數几个北欧国家。

虽然整体来看,今年全球的新闻付费用户数量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但这种增长的背后却也存在着诸多隐忧。

首先,即使在那些新闻付费水平较高的国家,绝大多数用户也只有一次在线订阅行为——这也表明“赢家通吃”可能很重要。换言之,现有的新闻付费模式并不适用于大多数媒体。尽管调查显示,《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共吸引了超过一半的美国新闻订阅者,但实际上目前很少有人愿意为一个以上的新闻媒体订阅付费。例如,德国70%的付费用户仅有一个订阅,而只有10%的付费用户愿意支付三笔或更多笔的新闻订阅费用。这也意味着,尽管一些大型媒体已经在新闻付费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这种成功并不具有复制性——用户很难再继续订阅其他媒体。这就能够解释为什么至今很少有国家或地区声称其新闻付费模式已经取得了

成功。

其次,新闻的订阅疲劳也开始在一些国家出现,导致大多数人更愿意把有限的预算花在娱乐(如Netflix、Spotify等)而不是新闻上。由于许多人认为阅读新闻是一件“苦差事”,新闻媒体很难再大幅增加“单项”订阅的市场价格。与此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体推出付费模式,各种不同的在线新闻服务都要求用户单独付费使用,这也让用户感到十分疲惫和沮丧。美国50%的被调查者和挪威70%的被调查者声称,其每周在阅读在线新闻时,都会遇到至少一个由不同的新闻付费项目设置而引发的阅读障碍。而研究表明,如果这种订阅疲劳普遍存在,新闻付费市场将会受到严重影响。

报告还显示,若是人们未来一年只能选择在一个在线付费订阅,将有28%的人选择接受像Netflix这样的网络视频点播订阅服务,而只有12%的人表示他们会选择新闻付费订阅(另有31%的人表示他们什么也不会订阅)。这就意味着,目前在那些为在线新闻付费的用户中,将有76%的人未来会停止继续支付。

概括而言,新闻付费虽然在美国和北欧国家显示巨大增长潜力,但由于新闻(媒体)在这些富裕国家历来就具有很高的声誉和价值,因而其成功的付费模式可能无法在其他地方进行有效复制。而对于其他国家或地区而言,需要尽早研究新闻付费的替代模式,或者至少应将在线数字订阅作为其多元化收入策略之一,而不是全部。

3  播客的再度兴起与年轻一代的新闻消费

变化

得益于智能手机与蓝牙技术的普及,诞生于2004年的播客(Podcast)近年来再度兴起,并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报告显示,超过1/3(36%)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在过去一个月中至少消费了一个播客,而对于35岁以下的人群,这一比例更高达50%。可见,年轻人已经成为播客消费的绝对主力军。

播客的核心吸引力在于它使用起来非常便捷,当人们做其他的事情时也能收听。大部分人在家里(58%)使用播客,此外人们还在上下班乘坐公共交通(24%)、开车或骑自行车(20%)、外出或散步(18%)、锻炼(16%)等时间或场合收听播客。

在这种状况下,播客已成为了一个日益受到瞩目的媒体形态。报告显示,国外新闻媒体已开始通过播客持续发力,试图寻找新的赢利点和增长点。一些世界知名的传统媒体,如《卫报》《华盛顿邮报》《经济学人》《金融时报》等,都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每日播客。而在此之前,《纽约时报》的播客《每日新闻》已取得了巨大成功——不仅每天保持500万的听众量,并且已在公共广播电台进行转播。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演进,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播客,正在不断探索和开发更多的商业模式。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播客将呈现出更加繁荣的市场情景,并迎来其真正的全盛时期。

年轻一代(即报告定义的35岁以下人群)不仅是新闻消费的主要群体,其新闻消费的态度和行为也往往捉摸不定、难以把握,因此始终为全球新闻业界所特别关注。报告显示,年轻一代非常依赖智能手机,花费大量时间在各种不同的社交媒体/网络上进行互动,并且其中大多数人(占69%)将智能手机作为其获取新闻的主要设备。而与35岁以上的人(他们更多是通过新闻App或移动浏览器获取新闻)相比,年轻一代更多是通过智能手机上的社交媒体和即时通讯工具来获取新闻。

此外,新闻的形式、风格和议程也成为影响年轻人新闻消费的因素。虽然播客在年轻受访者中非常受欢迎,但是视频新闻的吸引力却水平不一。在18~24岁的年轻人中,大多数人(58%)更喜欢文本而不是视频,因为文本也具备可控性和灵活性。可见,尽管研究发现Instagram在视频新闻的普及中扮演着核心角色,但视频并不是让年轻人参与新闻消费的唯一方式,而是可以参与的多种形式之一。

整体来看,年轻一代更倾向于使用智能手机,对社交媒体和算法驱动的新闻服务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年轻消费者不重视传统新闻品牌、不想为他们所接受新闻品质的提升而努力。今年的研究表明,大多数人都存在着对某一传统新闻品牌的锚定效应:当一个重要的新闻需要验证时,他们就会转向被自己锚定的那个新闻品牌(这种品牌的选择通常受其父母的影响很大)。根据调查,典型的锚定新闻品牌(anchor news brand)有英国的BBC或《卫报》,美国的CNN或《纽约

时报》。显然,虽然年轻一代都希望新闻访问变得轻松有趣,但他们也希望新闻报道具有真实性、公正性和意义。

4  智能音箱:下一代新闻界面

今年的报告发现,用户对智能音箱(如亚马逊的Echo、谷歌的Home等)的使用率已经翻番:从去年的7%上升到今年的14%。其中,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智能音箱使用量都有了明显增加,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智能音箱的发展,也引发了研究者对于智能语音界面是否会成为下一个重要的信息交流平台[4],甚至是否代表了一种全球传媒业“音频转向”[5]的探讨。

在过去的一年中,谷歌和亚马逊不仅分别包揽了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市场,而且也都在包括印度、西班牙、墨西哥和许多北欧国家在内的一系列新市场中推出了自己的产品。它们以语音方式提供更多综合新闻服务能吸引用户,给人们带来一种全新的新闻体验,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新闻内容的升级。

然而,与此同时,报告也显示:随着年轻一代主流用户的涌入,使用智能音箱获取新闻的用户比例正在下降。在美国,平均每周只有35%的人通过他们的设备获取新闻,而在英国、德国和韩国占比更小,分别是39%、27%和25%。由此可见,尽管智能音箱的使用率在上升,但用户通过其进行新闻消费的行为并不多见。换言之,新闻在智能音箱市场的占有率仍然很低。

尽管报告乐观地预测,明年谷歌和亚马逊将提供更多的语音综合新闻服务。但传统新闻媒体组织在智能音箱领域的盈利模式、叙事模式和新闻产品创新等方面都需要继续进行积极地探索。总之,逐渐崛起的智能语音平台是否能够推动新闻服务升级,并对传媒产业的发展的态势产生深度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观察。

5  小结

未来已来,而新闻业却身处十字路口。一方面,世界各地的媒体都在积极进行着数字化转型,世界各地的媒体用户也继续涌向数字网站和平台,在线上和线下参与各种新闻互动;而另一方面,民粹主义的兴起、政治的两极化,以及假新闻的泛滥,加重了世界范围内的新闻信任危机。

为应对危机,媒体组织正努力将高质量的新闻与网络上的海量信息区分开来,以提升自己在与科技平台和网络媒体竞争时的优势。但显然,它们正在经历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冲击。在知识付费浪潮的带动下,“为有价值的内容付费”的用户观念也已初步形成,但稳定增长的用户总量,却无法让新闻付费模式成为整体新闻业的“救命稻草”。

處在困难重重之中的世界新闻业,也出现了一些令人鼓舞的变化。今年,大规模的媒介融合开始显现,各种基于数字订阅的捆绑模式现身新闻市场,社交媒体平台的私人消息传递、移动新闻聚合和智能语音系统正在逐步对新闻业产生重要影响,而这些都将成为未来新闻业价值提升和模式创新的新

领域。

参考文献

[1]Nic Newman:Digital News Report 2019[EB/OL].[2019-09-27].https://reutersinstitute.politics.ox.ac.uk/sites/default/files/2019-06/DNR_2019_FINAL_0.pdf.

[2]张建中.困境中的曙光:2017年牛津路透数字新闻报告解读[J].新闻界,2017(10):95-102.

[3]Kenneth Roth.The Dangerous Rise of Populism[EB/OL].[2017-03-26].https://www.hrw.org/zh-hans/world-report/2017/country-chapters/298863.

[4]张建中.声音作为下一个平台:智能语音新闻报道的创新与实践[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8(1).

[5]史安斌,薛瑾.播客的兴盛与传媒业的音频转向[J].青年记者,2018(1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