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背景下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与教学关系的实证研究

2019-02-28 23:52王金妍
现代营销·信息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技能竞赛专业教学物流管理

摘 要:技能竞赛是检验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平台,也是提升职业学校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的重要抓手。它不仅可以提高职业学校学生学习技能的积极性,也能促使职业学校更加注重“双师型”教师、学校课程和实训基地等的建设。同时使我们的学生通过大赛的磨砺,增强了他们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团队合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关键词:技能竞赛;专业教学;物流管理

当前高职教育进入质量提升阶段,其中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是关键,而课程建设又是核心;物流管理专业是二十一世纪的朝阳产业,如何办好这个行业,如何进行课程建设也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做好物流管理工作不仅需要较深的专业知识做支撑,同时也需要具备一定的职业资格条件,而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作用就越来越大,国家职业技能大赛举办的如火如荼,如何在国家级的技能大赛中处于有利的地位,要来源于我们的专业建设,课程内容选取,教学改革,尤其是把竞赛的内容融入我们的日常教学中,让我们的学生在大一时就参与竞赛,大一时全面普及,作为我们物流管理专业入学的第一项基本竟能,就是在不同的课上,将技能竞赛的流程、竞赛方案的完成,都在日常的教学中完成,等学生到了大二学年,将我们的学生进行多次考评,最后确定好的学生参赛,这样既完成了竞赛技能的普及学习,也完成了在全国大赛中处于不败之地的地位。

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决定了高职是面向就业的教育,是为一线工作岗位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教育。因而,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价值取向必须以现实职业环境中的工作岗位需要为基本依据进行设置与实施。然而,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设置的课程,无论是内容还是教学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已背离了高职教育发展的目标,尤其是与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密切相关的高职专业课程的设置,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感”突出,表现为高职院校所教授的专业技能知识与高职学生“明日”将要从事的工作岗位之间的匹配程度低、关联性弱。这种专业课程内容设置的偏差是造成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难,同时劳动力市场又严重缺乏高端技术人才的重要原因之一。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进行了一系列专业教学改革,具体如下:

1.有效解决了校企合作的“瓶颈”问题

校企合作的难点问题是“企业缺乏合作的动力”,不能有效参与专业建设。通过课题研究,使企业了解教学、了解学生,以人才储备为合作基础,专业成立了校企合作董事会,成员单位共同制定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满足企业对员工数量、质量方面的需求,以企业需求、企业实践纠偏理论教学,使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长,真正实现了学生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促进校企合作良性发展。专业在与京东、德邦、海尔、顺丰等多家物流公司的合作中,由我们原来的“跪求企业”转变为“坐等企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受到了物流公司的一致认可,部分学生在实习中就被公司正式录取。

2.有效解决了课程与岗位能力对接的问题

以学生实习、就业的岗位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根据社会对岗位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等方面要求、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内容及国家职业技能大赛的评定标准来调整教学内容,将专业课程及内容一一对应,将传统的学科教学转化为对学生岗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效完成了课程与岗位能力对接的问题。

3.有效解决了理论学习与技能大赛对接的问题

高职学生技能大赛具有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以赛促合等意义,在技能竞赛常态化、比赛过程公开化的前提下,课题组确立了教学内容在选取过程中与国家物流技能大赛的标准相适应的原则。此原则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理解技能大赛理论知识、掌握了大赛的实践操作流程与技术规范。我专业学生获得2015、2016年度黑龙江省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二等奖;承辦2017年度黑龙江省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并获一等奖。

4.有效解决了学生能力与职业资格对接的问题

高职教材是体现职业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重要载体,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集中表现,也是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重要抓手。2013年以来,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相继出版了《仓储业务管理》、《物流信息系统管理》等教材5部、配套教学指导书12部,教材的出版与使用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力的规范与资格证书的获取率。物流管理专业2014~2016级342名在校生,其中参加“国际货运代理行业从业人员”证书考试的有289人,通过275人,通过率达95.1%;助理物流师通过率也由69%增长为82%;条码技术资格证书参加考证的学生上涨了26.5%,体现了“技能竞赛与专业教学”衔接的教学效果。具体体现在:

(1)探索了“行企校合作,四阶段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

课题组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标准、内容以及评价机制,建成“行企校合作,四阶段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将学生在校三年分为四个培养阶段,即按照职业素质养成、岗位基本能力、岗位核心能力和岗位综合能力的能力递进模式全面培养学生。此培养模式获得国家骨干院校建设项目验收。

(2)构建了“岗证课赛”相衔接的课程体系

确定了运输、仓储、配送、信息等核心岗位,汇总提炼了核心岗位能力要求,有机融入物流技术标准(含德国物流标准)、物流企业岗位标准、助理物流师等资格证书考点和高职全国学生技能大赛竞赛标准,依据能力递进、素养贯穿始终的原则,构建了“岗证课赛”相衔接的课程体系,配套开发、完成课程标准、教材、实施方案、课程考核标准、实训装备的使用与维护手册等教学资源。

(3)实施了工学交替、理实一体的课程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按照“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方法,与哈尔滨龙运物流园区合作,借助园区的企业资源,实施了校内校外教学环境变换、企业岗位轮替、学校系统学习、能力逐级提升的课程教学,突出专业技能、方法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总之,高职专业的课程体系研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高职教育的职业特性要求专业建设必须是开门办学,必须加强与行业、企业的紧密联系;课程体系研究是一个多方位多层次的研究活动,涉及课程内容的选取、教学方法的选择、教材的编撰、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室建设与应用管理、人才培养与产业融合等多方面内容,都需要在技能大赛和教学的实践中进一步深入探索与研究。

作者简介:

王金妍,1974年12月,黑龙江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猜你喜欢
技能竞赛专业教学物流管理
增强现实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技能竞赛与常规教学融通的研究与实践
职业技能竞赛促专业教学考核体系的构建
“创客+竞赛”视野下中职《电子线路》实验设计
基于电子商务理念下的物流管理优化新策略
新课程理念下中职机械专业教学探索
参与式教学在学前双语专业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