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晓敏
“啪、啪、啪……”喧闹的鞭炮声吵醒了这个山边的小镇。
瞧,男人们穿戴齐整,纷纷走上大街,谈天说地;女人们系上围裙,走进厨房,与案板上的食材斗智斗勇,忙得脚不沾地;孩子们呼朋引伴,追打嬉闹,玩得不亦乐乎。倚在门边的爷爷,敲了敲手中的烟斗,笑着对我说:“好孩子,育溪的元宵节开始喽……”
厨房大铁锅里的汤圆冒着热气儿,水热腾腾地翻着小浪花,妈妈给我盛上一大碗,让我赶紧吃,吃了过桥有力气。
吃完汤圆,我就开始在门口张望,看着大河桥上面的人越来越多,我的心里也欢腾起来,拉着妈妈赶紧去过桥。
过桥是我们镇上的风俗,老人说,十五那天过了桥,一年都不会腰疼。于是这个风俗就一年一年地传承下来,每年元宵节吃完午饭,镇上的人们都会全家出动去过桥。
今年的元宵节天气格外好,蓝蓝的天空纯净得连一丝杂质也没有,往日凛冽的寒风好像也被今日的热闹给冲散了,变得温暖和煦。在美好天气的鼓舞下,镇上的人几乎倾巢而出,纷纷涌上大河桥。你看,大河桥上人头攒动,年逾古稀的老人在小辈的搀扶下从桥头走向桥尾,我想他们是在祈求来年不腰疼吧。还有许多手牵手的年轻男女在桥上漫步,我想那是在祈求爱情长久吧。还有那些大桥上的 “美食家”,他们有甜甜的甘蔗,他们有七彩缤纷的棉花糖,他们还有甜甜辣辣的辣条,这时,我总是从甘蔗摊窜到零食摊,再从零食摊窜到糖铺,把自己的肚子塞得鼓鼓的。待我满足了口腹之欲,妈妈便拉着我从桥的这头走到桥的那头,并拍拍我的头说:“敏敏,今年不会腰疼了。”
过桥还有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许愿。 妈妈说她小时候,也会和朋友一起来过桥,过完桥就趴在栏杆边,将手里的硬币丢进河里,然后闭上眼睛许愿,心里越虔诚,心愿就越容易实现。所以,镇上的人们都非常虔诚地对着小河许下自己的愿望。而这些愿望也会如那些硬币一样随着潺潺流水,越流越远。如今,人们也一样许愿,但是,却不比以前虔诚了,因为有丢硬币的,也有捡硬币的。这不,桥下走来一个壮年男人,身穿黑色的胶皮水裤,手里拿着渔网,一步一步地向河中心走去,这时候,就有一些调皮的孩子拿刚买的鞭炮,刮燃了往下扔。由于距离太远,鞭炮就会在半空中炸响,男人被吓得一惊,赶紧抬头瞪了孩子们一眼,又接着往前走。突然,“啪”,又一声鞭响在男人的头顶炸响,男人便怒了,瞪着滚圆的眼睛,拿着渔网的手高高地举起,指着这群孩子骂:“你们这群小家伙,再炸,我就揍你们了。”听了男人的话,孩子们就一哄而散了。没了干扰,男人更加迅速地向河中心移动着,不一会儿就到了。只见他拿出渔网,像捕魚一样,把散落在河里的硬币捞了起来。没到十分钟,他的手里就收获了一大把硬币,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银光,可是他并不满足,还在继续打捞。看着他不断重复的动作,我有了疑问:“他会不会把我的愿望舀走呢?没有了硬币,我们的愿望还会实现吗?”带着这个疑问,我和妈妈离开了大河桥。
过完桥,已是黄昏时分了,回到小镇,每家每户都挂起了大红灯笼。这时男人、女人、孩子纷纷走上街头,手拿灯笼,赏灯游玩。看着这般热闹的景象,就仿若回到了火树银花的长安街头,看着香车宝马穿城走巷,看着才子佳人相约黄昏……
【简评】
本文以“过桥”为题,以时间为序,开篇渲染节日气氛,颇有新意。文章抓住“我”的家乡——育溪的元宵节,主要截取了吃元宵、过桥、观花灯三个场景,其中以“过桥”为写作重点,内容丰富,语言既质朴,又颇具童真童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