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想给大家解释一下什么是新实验文学。新实验文学是一种有哲学底蕴的文学,以自我来做实验的活动就是这种文学活动。但此处的自我,并不是西方人观念中的自我。这个自我既不是纯精神的,也不是心理的。它是灵与肉、精神与物质相互交融、各自分裂,而又在连接中的矛盾的互动,一种异质的分裂中的统一、统一中的分裂的互动的矛盾。所以新实验文学的自我矛盾运动强调肉体与物质的存在与功能,这种文学将肉体提升到与精神平起平坐的高度,将其设立为矛盾运动中的基质,动能中的那个“体”。自我矛盾运动即自由运动。什么是自由?关于这一点残雪具有同西方哲学完全不同的观点。新实验文学演绎出一种中西文化交融的自由模式。在这里,由于人的肉体的觉醒,自由不再是黑格尔与卡尔维诺所描述过的那种高高在上、纯而又纯的轻灵事物的运动,也不是马克思、萨特或胡塞尔等人所宣称的片面一元论定义,它成了多姿多彩、混沌有力、席卷一切、宇宙中大地与苍天之间的交融互动。也许这个大写的自由人就是既将到来的我们时代的新型的自由模式。在残雪的自然观中,人即自然,天地万物都是主观性的产物,而一切主观性事
物,又是客观性的产物。主客双方在矛盾中互为本质。
以上世界观与自我观落实到创作活动中便形成了一种追求。既然一切都由自我来决定,那么文学创造就成了一场无中生有、有中含无的自我发动、自我革命。肉体在分裂活动中嬗变出从未有过的新奇图型;精神则以其理想的铁腕主导着分裂物的铸型。矛盾中的两方一方是丰富万变的基质,一方是透明专一的形式,世纪的好戏就在这当中上演。残雪围绕这同一个哲学主题,迄今为止已写下了几百万字的小说、评论等等。这样的文学既需要坚强的冷静的意识控制,又需要狂放、敏锐、灵活的肉体性创造力,二者缺一不可。在这种从根源机制发动的创造活动中,作者,这个灵肉合一的矛盾体成了大自然的化身——小自然。于是一切角色背景的设定,一切表演的发挥,都是出自那种核心的意志。如果问艺术家:你在做什么样的实验?那么回答便是:我在建构我自己,我在拓展我的自然的疆域。残雪的每一个角色,她创造的每一个场景都在为此努力发挥。因为自我就是小自然啊!这个小自然与大自然同构同体,二者都是物质性的精神,精神性的物质。所以建构就是肉体的创造力的发挥(这也是为什么我将残雪的小说创作比喻成美国舞蹈家依莎贝尔·邓肯的表演),自然的自由运动出自肉体自身的要求,你表演,你就建构了自然,你停下来,建构就停止了。这就是新实验文学创作的写照。交融的肉体与精神在创作运动中相互依仗,相互促进,浑然一体。这里面就有东方文化的神韵,它区别于西方那种重主观轻客观、重精神轻物质的理性主义哲学,它以自己的自然恢宏的演出,启发读者进入哲学与文学的核心,以暗示性的对比披露出了西方经典哲学中那种机械区分的致命缺陷。经典哲学所建构的自我大都是有缺陷的,残雪在几十年里头通过新实验文学的实践活动,一直致力于改造这个西方的自我或宇宙的观念,而这种努力于无形中已建构起了她自己的哲学观和世界观。这也是为什么不少西方的读者初次读到残雪的作品便眼前一亮,从此与她的新实验文学结缘的深层原因。她所宣扬的是一种生命的审美,肉体自身的审美,而不仅是纯精神的审美。肉体不说话,但这个不说话的肉体是我们的大地母亲,是她在几千年里头主宰着我们的精神史,她是遮蔽不了的,她将在新世纪里现身。
残雪这种以自我来做实验的文学活动已持续了三十多年,至今仍然作品很多,灵感喷涌。我认为这同作品与世界思想潮流和时代精神发展的大趋势是一致的有关。肉体或物质的地位必须伸张,东西方文化必须融合,这桩紧迫的属于全人类的事业再也不能拖延了。我们从西方学到了理性的区分辨别,作为成果,我们奉献给世界灵肉合一的、矛盾论的建构自然的新方法。这种新思想不是抛弃西方的一元论哲学,而是将西方思想加以全面的提升,以真正的辩证区分来替代以往的机械区分。当我们在文学创造和阅读中采取这种立场时,我们会发现处在对立中的肉体与精神,只有在矛盾中才能区分开来,因为二者是互为本质的同一个事物,也是势不两立的不同的异质事物。在初接触残雪作品时,绝大部分读者受西方一元论思潮的影响,很难进入残雪作品的境界,因为以那种思维的定势是无法区分作品中的层次的。今天来看,在这一类新实验文学中,所有的角色的分配、背景的安排、情节的展开、引起人物对话的激情等等,无不演绎着同一个中心主题,这就是人对自由境界的向往与追求。在创作中,这些作者们为强烈的好奇心和不安于现状的冲动所驱使,想要看看自己这个灵肉矛盾的自我的张力究竟有多大,能够以奇思异想构造出什么样的美妙的图案。在这种实践中,人不仅仅是用大脑写作,而且也是用整个身体写作,并且在过程中肉体的嬗变、迸发,打破和重构的能力是最重要的。这种混沌之力与脑力之间的抗衡运动,没完没了的扭斗、阴谋、杀戮、超越和升华的演出就诞生了现在人们所看到的各式各样的奇异的、有陌生化气息的作品。所以将这种创作称之为“新实验”还是比较贴切的。它的“新”,新在让从未发声过的肉体开口说话,新在将残缺的一元化的宇宙改造成混沌有力的、生机勃勃的、内部有机制因而可以不断生长的矛盾的大自然。只有矛盾的方法论,才能在作品中达到既有分裂的极致之美,又有强力成形的整体庄严之美的至高境界。缺少二力抗衡的作品总免不了流于苍白和浅薄,分裂的冲力越大,创新的层次就越高。
新实验写作并非某些个人的突發奇想,它是有其历史根源的。这种文学的主要元素从古代就产生了。相对于哲学,文学艺术对于终极矛盾的体验层次往往更深。所以从古老的“圣经”开始,传承下来的最优秀的文学、绘画、音乐等艺术门类中,我们都可以发现新实验写作的萌芽,和那个古老永恒的终极原型。这个原型也是历代艺术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不断加以新的阐释的对象。只要细心深入地研究经典,就会发现文学艺术的终极设定的图形同哲学的图式,以及二者各自的历史轨迹都并不一样,很多时候双方甚至是对立的。而文学艺术,由于其本身作为矛盾中的基质的表达,所具有的那种朦胧、丰富与黑暗的特征,在历史的长河中始终未能得到人们的重视。对于文学艺术,人们欣赏了就欣赏了,很少有人能从终极世界观去探讨它。又由于研究者往往采取一元论的偏颇立场,粗暴简单地将肉体(物质)定位为感性产物,将精神定位为理性产物,导致我们的美学观和文学艺术观的流于平面化,所以更谈不上层次的区分了。而从新实验写作的立场出发,肉体并非等于感性,精神也并非是以理性为主、感性为副之事物——此种过时的划分解释不了我们的文学。在我们的实践中,矛盾中的异质的统一和分裂是通过多重的反思来进行的。分割开来看不能发声也不能展示自身的肉体,正好是通过精神来发声与展示自身的。而这个展示出来的精神化了的肉体,又是精神自身的异质的存在。也就是说,在交融分裂的实践活动中,如果缺少了在其间瞬息万变的质料体,精神就连一口气,一缕烟都不是。所以按照这种新型区分,肉体既是感性的,也是理性的,它里头深藏着历史中的狡计。正如每一篇实验写作所呈现的那样,读者只有找出了终极图形,人物的表演、背景的设置、情节的推动等才会变得生动起来。而要在欣赏上做到这一点,光是依仗头脑的推理是不行的,每位读者都要发动自己的肉体,将自我参与到作品中,去革命(主动地发挥想像),去逐步建构,才能最终破解这类艺术之谜。
机械的二分法,不论是出自唯心论还是唯物论,都解释不了新实验文学,同样也解释不了宇宙和宇宙间的一切事物。与此相反,由新实验文学和其他尖端艺术所建构起来的哲学观,却能更合理地解释自我与世界,并且能让哲学摆脱循环自证的窘境,在创造与突破中不断建构新宇宙。我们是通过实践而获得这种能力的。新实验文学的哲学观就是实践的哲学观,整个大自然都是依仗人的实践建构起来的。这种建构又是种矛盾运动,出自主体与客体(即精神与肉体)双方的意志的运动。所以对于初入门的读者来说,会产生强烈的陌生感,会发现作品中的角色和道具以及背景的后面有阴影,有令人困惑的暧昧的深层含义。在这样的阅读的情境中,好的读者要学会抓住这种陌生的感觉,并运用理性与感性的互动去厘清它,而不是放过它。因为那不说话的阴影,那暧昧的表演,就是我们的肉体的本质性的活动。我们要追随作品,也要自我投入,以同作品中类似的那种自相矛盾的方法,激发自己产生与作品的互动。这种新型的阅读同以往我们阅读经典文学和哲学都会有很大的区别,它同技巧无关,却同个人的自我意识的高度和人的素质有关。我认为要想训练自己成为第一流的读者,就只能到大海中去学习游泳,即,大量阅读那些有现代意识的经典文学和经典哲学,不但读,还要将读后感写下来,最好自己也尝试创作。总之,要想进入这种高难度的文学领域,只有通过实践的操练。开始时也许很难,但学会在矛盾中,用矛盾的辩证法来分析自我,推动自我发展,不正是努力做一个现代人的必修课吗?你不弄清你的身体的欲求,不通过身体的发动去同周围世界(另一个自己)进行辩证互动型的交流沟通,又如何能追求到那种灵肉合一的自由?并且新实验文学的灵肉合一又是灵肉间势不两立的永恒的搏斗,以搏斗来达到分裂的极境,这种境界就更难达到了。因为作为读者必须也自我分裂,在自我矛盾双方之间发起战争,常常灵与肉双方都要在极地反击中获得统一与升华,而这个统一又是新一轮分裂的前提。光与暗影同在,肉体永远伴随精神——这就是不同于经典哲学区分的新实验文学的区分。这种区分的好处在于自由度的提高,在这种境界中人不但大脑是自由的,身体也会获得空前的活力,因为动力就在日常生活中。
新实验文学还有一个最大的特征,就是每一次创作,每一次阅读都应该是即兴的自我发动。简单地来说就是表演灵魂出窍和肉体重构。当作者与读者自己都成了小自然时,自我是否能在自相矛盾中发动,以及如何发动就成了关键。这种实践要求实践者掌握飞越鸿沟的本领,这种本领是由具有高度自我感觉和自我意识的操练而逐渐获得的,它是人的创造功能的体现。不论写作还是阅读,如果你要从事这种文学,你就只能激发你的创造力去拚搏,在表演中不能有一刻松懈,因为它只能是矛盾张力中的产物。凡是有幸进行过这种操练的个人,都会懂得我这里说的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况。你发动自我革命,你的创造性的境界就显现和存在,你松懈下来,那个境界就隐没。所以也许可以说,这种实践需要实践者的个性方面具备凌厉和严酷的因素,这类人对真理的热爱超过了一切,而且是那种一条道走到黑的类型。有些人即使具有这种个性的某个方面,但由于在耐力方面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最终败下阵来;还有些人,缺少极为坚强的精神上和肉体上的操控力,写了一段时间或读了一段之后,就再也达不到那种极限的张力了。这就可见这种文学的难度有多么高。也许有些人一生中只能有很短的时间去从事这种实践。我个人认为,即使如此,新实验文学的创造也代表了人类建构宇宙和追求自由的最高成果。而且它的方法和模式,是当今时代最能体现自由的,也是最有生命力和普遍性的。我将它称为实践的哲学,因为它弥补了以往经典哲学的缺陷,指出了一条新时代的艺术与哲学合流的道路。哲学不应该再仅仅是书斋中的推理,身体的运动一定要加入到实践中,因为身体是创造的源泉,也因为意识与肉体本来就是一体化的分裂和分裂的一体化,人只能在矛盾中和以矛盾的张力去区分与发挥二者。什么是即兴创作?即兴创作就是矛盾机制的启动,就是这种出自根源的高超技艺的展示——我看到了自我的真相,我要在朦胧的感应中朝着自我完善的目标不断爆发。每一次爆发都是一次灵肉新生的版本,这种运动没有退路,如果你不能继续突破,你的艺术生命也就完结了,至少暂时停止了。
一旦身体在宇宙中真实地显现,世界的图形就发生了根本的颠覆性的变化。自我不再是不可捉摸的高深事物,它就是人的日常生活。所以日常性、物质性贯穿着我们的实践,成为自由生命的基底、最重要的核心、自由的质。只有新实验文学能够将日常的物质性生活(饮酒吃饭之类)提到终极的哲学高度来加以歌颂。在这类文学中没有“坏人”,因为好与坏、善与恶的机械区分的界限已经消失了,我们描写的是大地上的人们的本质生活,是自我的美的展示。在这里,善恶通过内在化,获得了更为深刻的含义。而现实生活中的肉体之美,正是我们每时每刻在追求着的理想——美就是人的动态与塑形,就是大自然自由意志的展示。美用不着移情,因为情就在其中。新实验文学用这个具有肉体之美的自我来做实验,让有重量的肉体不断进行版本翻新的自由表演,以此来建构我们的这个美妙的大自然。轻灵之美出自于沉甸甸的肉体,黑暗的肉体之美的图形却一直在历史上受到遮蔽,这也是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间的隔阂和在世界舞台上的不对称的展示所造成的。新实验文学倡导的是物质的崛起。这里所说的物质所指的,就是我们人的日常活动,这些活动中饱含着精神,值得我们大歌大颂。所以新实验文学也是小人物的文学,在它里面表演了每一个生活中的普通人的可能性与现实性。在这个方面它是最为平民化的文学。它也是不需要宗教,提倡自然生活,发挥自然能力的文学。在自然的更广阔的层面上,它已将宗教意识大大提升了,包含在内了。不少人都认为物质与精神是区分不开的,物质只能是次级事物。新实验文学正是在这点上有独特的世界观。那种认为区分不开的观点大都是受一元论思潮的影响,如果将终极设定看作矛盾,用矛盾论的方法来区分就不成问题了。这种终极设定凸现了被遮蔽的物质,让矛盾的双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却又你我独立自主,在灵活的嬗变图形中相继朝着理想的建构上升。黑格爾那种以太中的单一的精神运动图型无疑早就过时了,萨特的纯洁的目的性终极设定也因其苍白而没有说服力;胡塞尔的建构努力则因先天的缺陷而不能完成。在新世纪到来之时,我们面临着哲学思想的大转向,东西两大文化交融的前景。“活,还是不活”,这个哈姆雷特王子的古老的问题又一次摆在思想界面前。新实验文学正以它的绝境中的表演回答着这一世纪的提问,也建构着一种新型宇宙。
最后,新实验文学对于“人是什么?”这个终极问题的回答是,人是使宇宙显现,并建构着它的那种灵物。人在令宇宙显现并建构它的同时也显现和建构了自己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