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清辉
历经12年编制,中国长城保护迎来总体规划。
1月22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长城保护总体规划》(下称“规划”),明确以秦汉长城和明长城为保护重点,遵循“原址保护、原状保护”的总体策略。“该规划为建立长城保护传承利用长效工作机制提供了重要遵循。”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国家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玉珠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是我国现存体量最大、分布最广的文化遗产,以其上下两千年、纵横数万里的时空跨度,成为人类历史上宏伟壮丽的建筑奇迹和无与伦比的历史文化景观。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长城保护,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长城保护作出重要指示,国务院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长城保护工作。
长城保护迫在眉睫。当下,长城面临着相当严重的人为和自然破坏的威胁,尤其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步伐加快,旅游和建设的侵扰使长城承担的压力和风险不断加大。点多、量大、人少、钱乏,作为我国规模最大的文化遗产,长城保护遇到的难题之多、情况之复杂绝无仅有,如何在最大限度保留长城原始风貌的前提下,对长城进行更好的保护?
传承
规划核心是长城价值的保护展示,规划目标是长城精神、抗战精神、长征精神的传承弘扬。
《财经国家周刊》:规划出台有何背景?
刘玉珠: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志也提出明确要求,国务院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长城保护工作,要求尽快建立“长城保护总体规划制度”。
国家文物局2006年启动规划编制前期工作,陆续于2010年完成资源调查,2012年完成长城认定,2015年完成信息系统,2016年完成省级规划。在此基础上,国家文物局主持编制《长城保护总体规划》,在征求各地各部门意见并反复完善后,于2018年底报送国务院。2019年1月7日,经国务院同意。1月22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该规划。
《长城保护总体规划》的出台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实施《长城保护条例》的重要进展,是国家统一部署、多方鼎力协作的重要成果。规划为建立长城保护传承利用长效工作机制,督促各省(区、市)将长城保护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持之以恒地抓下去,提供了重要遵循。
《财经国家周刊》:在保护长城的过程中,有哪些重要原则?
刘玉珠:规划强调协调处理好四种关系。一是全面保存与重点保护的关系。规划提出原址保护、原状保护的总体策略。对于绝大多数长城点段,重点做好日常养护、局部抢险和标识说明。对于价值突出的点段,在开展考古研究的基础上,按照最低程度干预和真实性原则,实施局部修缮加固,设置展示服务设施,展示长城文化景观。
二是分級管理与分类保护的关系。规划规定国家文物局负责抓好顶层设计,制定相关标准规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为各地提供业务指导。地方各级政府切实履行属地管理责任,提供长城保护制度和经费保障,加强日常管理、保护维修,提升开放展示水平。
三是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的关系。规划强调在落实政府主导的基础上,完善社会力量参与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各地探索设立长城保护员公益岗位,鼓励志愿者、社会团体参与长城公益服务,鼓励企事业单位参与,不断拓宽经费渠道,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
四是遗产保护与传承弘扬的关系。规划要求各地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提炼长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加强重要点段展示阐释,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宣传长城文化、长城精神,使长城成为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
《财经国家周刊》:长城保护规划的核心和重点是什么?
刘玉珠:第一,规划阐释了长城价值和长城精神,强调了长城文化景观的特性,提出规划核心是长城价值的保护展示,规划目标是长城精神、抗战精神、长征精神的传承弘扬。规划明确了长城保护传承利用相关工作原则、目标、内容及管理要求。
第二,规划明确了长城保护的重点是秦汉长城和明长城。其中,部分明长城作为“长城抗战”物质见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规划提出了长城重要点段遴选标准,提出开展长城遗产线路建设、大力促进中外人文交流等工作设想。
《财经国家周刊》:如何理解长城价值和长城精神?
刘玉珠: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建筑奇迹。长城为农耕文明、游牧文明的发展创造了长期的和平稳定环境。长城的关隘为两种文明互市、交流提供了场所,保障了我国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相互依存,形成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是维护我们国家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保障,也是构成中华民族的民族记忆、国家记忆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遗产。然而,古人对长城的理解与我们今天将长城视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的观点还是有所不同的。
2018 年十一黄金周假期,北京八达岭长城景区吸引了大量游客。
到了近现代,在中华民族面临空前危机的时刻,长城体现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心血和智慧,以及长城反映出的我国古代强大国力,使大家对长城的理解发生了转变。而长城价值发生根本性转变,我觉得主要体现在两个历史事件中。
一是抗日战争期间,1933年我国军民在山海关至八达岭明长城一线的义院口、冷口、喜峰口、古北口、南口长城等战略要冲之地英勇抗击侵华日军。这是“九一八”事变以后,我国军队在华北地区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抗战。“长城抗战”极大地激发了全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为最终取得全民族抗战伟大胜利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是红军长征期间,1935年9月,党中央在榜罗镇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后,红军越过“六盘山”并于1936年10月实现三大主力会师。红军在陕甘长城沿线也留下了无数战斗足迹和英勇事迹。大家都知道,毛主席写下了《清平乐·六盘山》,使长城成为反映中国共产党人坚定革命信仰的重要文物载体。
在编制《长城保护总体规划》的过程中,我们对长城内涵、长城价值进行了重新认识,对长城精神进行了梳理总结。我们认为长城最突出、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它所承载的伟大精神,这种精神包括团结统一、众志成城的爱国精神;坚韧不屈、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守望和平、开放包容的时代精神。这三大精神历经岁月锤炼,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财经国家周刊》:保护长城需要投入的费用如何?来源和使用情况是什么样的?
刘玉珠:从中央财政到地方财政,这几年对长城保护经费上的支持力度在逐年提高和加大,尤其是中央财政的支持。
长城保护的资金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中央财政。近几年每年拿出1个亿左右的补助经费,来支持各地长城保护。二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三是社会资金,包括所谓开发性资金。
中央财政资金主要用在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长城重要点段保护。地方各级政府资金,用在长城本体上的比较少,更多地用在长城周边环境的保护。社会、旅游等方面的资金主要用在长城的旅游开发上。三个方面的资金有不同的渠道,但从管理角度讲,国家文物局要求这些项目一是要有规划,二是要进行专家论证。
我相信随着规划的发布实施,各地关于长城的修缮、维护和展示宣传方面的支持力度会越来越大。如果确有需要,比如某一段长城需要进行保护修缮,除了地方财政之外,中央财政在这方面的支持还是基本能够得到保证的。
《财经国家周刊》:长城分布范围广,多数都处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长城保护有怎样的规划和考量?
刘玉珠:因為长城的分布范围很广,保存的环境特别复杂,而且多数位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这是长城保护面临的一个特别突出的问题。单靠文物部门一家的力量无法有效解决长城保护和管理方面的诸多问题,势必要引进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
长城多数分布在交通条件比较差、自然环境比较恶劣、人迹罕至的山区、戈壁、草原等区域,在管理巡查维护上难度非常大。按照《长城保护条例》第16条规定,国家文物局出台了《长城保护员管理办法》,督促指导地处偏远、没有利用单位的长城段落所在的当地政府或者其他文物主管部门要聘请当地群众担任长城保护员,对长城进行巡查看护,并对长城保护员给予适当的补助。经过统计,目前全国已有长城保护员超过3000人,各省长城基本实现了保护员全覆盖。国家文物局近年拨专款为长城保护员提供巡查设备和标识等,北京等省市也将长城保护员补助经费纳入到地方财政,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基层文物工作者严重缺乏的问题。
但从总体上看,由于未能得到地方财政的足够支持,兼职的长城保护员队伍建设和经费保障问题特别突出。与此同时,推动全民参与保护长城,也是提升长城保护水平和效果的重要途径,国家文物局非常支持各类社会力量参与长城的保护。
近几年,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长城小站”等社会组织也在引导公众参与、宣传保护理念、开展青少年教育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尝试,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6年开始,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发起“保护长城加我一个”全民公募项目,这是中国国内首个利用社会力量和社会资金用于长城文物本体保护维修的公募项目,目前已经启动的明长城箭扣段、喜峰口段保护维修所需要的资金,全部来源于社会的募集。此外,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还联合腾讯、英特尔等科技企业,北京大学等高等院校以及部分民间组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了维修理念、管理机制、宣传推广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探索和创新。
为了进一步加强长城保护,共享长城保护研究和利用成果,促进长城文化传播,提升长城旅游品质,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和指导下,2018年6月,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与八达岭长城、慕田峪长城、黄崖关长城、金山岭长城以及居庸关、山海关、嘉峪关等长城沿线保护管理机构和相关专业研究机构,共同发起成立了长城保护联盟,并发布了联盟的章程。下一步,长城保护联盟将在长城统一标识、统一解说、统一宣传以及长城保护管理相关的理念、经验、技术交流方面进行尝试和探索。国家文物局积极支持、鼓励社会各个方面力量参与长城的保护、展示和社会教育等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