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水质检测准确性与稳定性的方法分析

2019-02-28 06:41韩传京
云南化工 2019年3期
关键词:仪器设备准确性稳定性

韩传京

(右江水务股份有限公司,广西 百色 533000)

关键字:水质检测;准确性;稳定性

水质检测的目的是为了明确水体中的污染物种类及浓度和变化趋势,也可以将其理解为评价水质状况的持续性过程。为了尽可能提升评价质量,水质检测的准确性与稳定性必须得到较好控制,由此可见,本文研究具备较高的现实意义。

1 影响水质检测准确性与稳定性的因素

1.1 基本因素

人为因素、随机因素、系统因素属于影响水质检测准确性与稳定性的最基本因素,具体内容如下:

1)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会直接影响水质检测的准确性与稳定性,这里的人为因素主要指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业务能力,检测人员的仪器设备熟练操作程度、检测工作的经验丰富程度、检测数据的分析及处理能力均会对水质检测结果造成直接影响。此外,水质检测中使用的仪器设备也会直接影响检测的准确性与稳定性,这种影响源于仪器设备的维护与保养情况、精度误差水平,由于仪器设备的控制属于检测人员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也可以将其纳入人为因素范畴。

2)随机因素。随机因素指的是直接影响水质检测准确性与稳定性的不确定因素,结合相关研究不难发现,这类不确定因素通畅指检测过程中的气压、气温、风速、光照等环境因子,虽然这类环境因子引起的误差可通过多次检测实现淡化,但由于环境因子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机制不确定,因此水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稳定性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一定影响。

3)系统因素。系统因素同样能够对水质检测准确性与稳定性造成影响,如水质检测方法的选择不当、试剂材料纯度不足、检验仪器精密度较低、具体的检验过程出现误操作等,这类系统因素对水质检测准确性与稳定性造成的影响较为容易控制[1]。

1.2 其他因素

水质检测方法、水质来源同样会直接影响水质检测准确性与稳定性,具体影响如下:

1)水质检测方法。对于不同的水质,需选择不同的水质检测方法,如水质检测方法选择不当,水质检测结果往往会最终受到直接影响。以地面水质为例,水体的流向、流速、水位、水量等情况必须得到明确,水体沿岸城市分布、城市给排水情况、工业布局、排污情况等也需要得到重视,由此才能够针对性进行水质采集。而对于地下水质的采集来说,水质区域内的土地利用、工业分布、城市发展等情况同样需要得到重视,如果无法较好区别各类水质的差别,水质检测的质量便会受到直接影响。

2)水质来源。如出现工作人员混淆水质来源情况,水质检测的质量往往会受到较为严重影响,水质检测的准确性与稳定性也无从提起。如某个地区的水质受到污染,大体存在城市污水与工业废水两种污染源,而围绕这类废水开展的水质检测便需要合理选择采样地点,如工业废水可在废水排放口设置采样点、城市污水可在总排污口设置采样点,而城市生活水质检测则需要在污水处理厂的污水进出口设置采样点,如采样点设置不当,水质检测的准确性与稳定性同样会受到较为深远影响[2]。

2 提高水质检测准确性与稳定性的方法

2.1 基本方法

2.1.1 降低各类因素影响

为提高水质检测准确性与稳定性,必须尽可能降低人为因素、随机因素以及系统因素带来的影响,具体方法如下:1) 降低人为因素影响。通过定期维护和保养检测用仪器设备,加强检测人员日常管理、定期召开业务培训、落实完善的奖惩措施,即可有效降低人为因素影响。2)降低随机因素影响。可采用多次检测求取平均值、基于总标准差确定随机误差等方法降低随机因素影响,采用多种不同方法进行检测并最终对比检测结果也能够进一步提高水质检测准确性与稳定性。3)降低系统因素影响。通过在水质检测前检查仪器设备状态、基于标准物明确检测方法误差、开展加标回收率试验、设置空白对照组进行检测结果对比,即可更好保障水质检测质量。

2.1.2 统一分析方法

虽然水质检测涉及的项目较多,且不同检测项目对检测的精度及要求存在较大差异,但为了保证水质检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分析方法的统一必须得到重视,这种统一需保证同一检测项目使用的仪器设备、检测方法完全一致,由此检测结果的可比性要求即可得到满足,相关误差自然可得到较好控制。

2.1.3 加强仪器设备校正

仪器设备的校正同样直接影响水质检测精度,但为了有效提升水质检测的准确性与稳定性,检测人员不仅需要关注仪器设备的校正,样品与标准物的检测同样需要得到重视,由此即可在仪器设备出现检测误差后快速辨别其准确性,如真实值与检测结果的相差处于误差范围内,即可说明仪器设备的测量精度较高,否则便需要针对性开展仪器校正[3]。

2.1.4 明确相对标准差值

相对误差值的明确也能够为水质检测准确性与稳定性的提升提供支持,具体来说,可在水质检测中随机抽取10%~20%的样品进行平行双样测定,如样品数量较少,则需要适当增加该测定的比例,由此明确相对标准差值,各类误差因素对水质检测结果带来的影响即可得到较好抑制。

2.2 针对性控制方法

2.2.1 针对性的水质采样点选择

为提高水质检测的准确性,水质采样点的合理选择必须得到重视,具体选择需结合区域水化学特征、地下水开采情况、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以此合理选择采样点。以渗井、渗坑等污染物在含水层渗透性较大地区为例,由于这类地区较为容易出现条带状污染,水质采样点应设置于地下水流向的平行方向上,由此水质检测的准确性可得到保障,检测结果也能够较好服务于污染物的扩散程度明确。

2.2.2 实现科学的检测与管理

水质检测的准确性提升离不开先进的检测方法支持,因此检测用设备仪器的按时送检、基于仪器与试验需求的环境管理工作开展、监督机制的强化同样需要得到重视。以监督机制的强化为例,相应的监督约束机制建立属于其中关键,水质检测结果评价也需要与该机制实现较为紧密融合。

2.2.3 采样时间与频率的控制

为保证水质检测的稳定性,水样采集的规律性必须得到保障,基于枯水期与丰水期的针对性水样采集便属于这种规律性的典型表现。水质检测采样时间与频率的控制需结合具体检测项目,如地表水水质检测便需要结合地区水体污染物特点,以此设置不同的采样与检测频率。而在饮用水水源的水质检测中,一般需做到每个采样期采样检测两次,且间隔至少为10d,必要时可适当增加检测次数。此外,基于四季变化的采样时间与频率控制也能够较好服务于水质检测稳定性提升。

2.2.4 水体采样点的稳定布设

水体采样点布设的稳定性会直接影响水质检测的稳定性,因此采样点的稳定布设必须得到重点关注。以河流水质检测为例,需结合河流的深度与宽度合理确定采样点,一般来说一条垂线适合水面宽在50m以下河流,两条垂线(左、右)适合水面宽在50~100m区间的河流,三条垂线(左、中、右)适用于100~1000m宽的河流,五条等距离垂线则适合服务于1500m以上宽度的河流;而在采样点的深度选择中,水的深度与温度以及微生物、藻类、溶解氧的分布必须得到重视,一般在垂线上分别进行表层、中层及深层水样的采集便能够满足水质检测的稳定性控制需要。

3 结语

综上所述,水质检测准确性与稳定性的提升存在较高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本文涉及的降低各类因素影响、统一分析方法、加强仪器设备校正、明确相对标准差值、针对性的水质采样点选择、实现科学的检测与管理、采样时间与频率的控制、水体采样点的稳定布设等内容,则提供了可行性较高的水质检测路径,而为了进一步提高水质检测水平,水质评价方法的完善、针对性的检测项目选取同样需要得到重视。

猜你喜欢
仪器设备准确性稳定性
一类k-Hessian方程解的存在性和渐近稳定性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讨
浅谈如何提高建筑安装工程预算的准确性
理解语境与名句的关系,提高默写的准确性
上海航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原子荧光分析中应注意问题及其仪器设备维护
为桥梁领域的示值准确性护航
作战体系结构稳定性突变分析
影响紫外在线监测系统准确性因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