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西风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银川 750021
牛病毒性腹泻会造成牛只黏膜发炎、糜烂甚至坏死,所以又被称作为黏膜炎。牛病毒性腹泻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感染所引起,该病毒属于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pH值超出5.7~9.3后,病毒的生命力与感染力迅速下降,对乙醚和氯仿等溶解剂极为敏感。当牛病毒性腹泻病毒侵入牛体内后,会迅速进入牛的组织与血液中,并且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患病牛的表现分为隐性感染、轻度症状以及急性症状3种,其中大多数为隐性感染与轻度症状,急性发病临床症状较为明显,会造成牛整体性症状,体温升高、精神萎靡、食欲不振、间歇性咳嗽、腹泻等症状,其中以黏膜发炎、糜烂、坏死为该病的主要症状[1]。
患病牛在患病初期表现为发热、腹泻等症状,养殖人员并没有对这些症状当作患病处理,没有兽医进行治疗,更没有更换饲料配比以及控制饮水,造成了病情的恶化,患病牛也因此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当发现病情恶化,请兽医进行治疗时,患病牛已经发病5 d,总体表现为体表发热、精神萎靡、绝食以及腹泻,经仔细检测发现患病牛鼻镜有糜烂,眼内分泌物增多,趾间皮肤有糜烂现象,齿内有牙龈炎等多种并发症。
患病牛通常突然发病,体温上升至40℃,持续2 d的高温症状后体温开始下降。患病牛精神萎靡不振,食欲减退甚至废绝,有鼻漏的症状,鼻镜干燥,同时伴随溃烂病变。停止反刍,体重逐渐下降,流口水,呼吸时有恶臭的气味,口腔内黏膜损伤,齿龈发炎,蹄叶炎,趾间皮肤发生糜烂坏死,因此会出现跛行的症状。有腹泻的症状,稀便不断排出,由水样腹泻转变为含有粘液和血液的粪便。隐性感染与轻微感染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
对于牛病毒性腹泻的诊断,根据对发病特点、发病历史、临床医学症状以及病理变化等进行观察分析能够初步诊断,但是患有该病的牛有大概50%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多数表现为隐性感染或轻微感染,此时需要利用病例分离鉴定以及血清学检查技术进行诊断[2]。
在自然感染的情况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经过口、鼻侵入到健康牛体内,病毒侵入机体后首先在甲状腺腺窝上皮细胞中生存繁殖,随后逐渐转移至导管淋巴细胞。感染病毒后2~4 d,可以在血液中检查到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存在,感染病毒后2~3周,患病牛体内的抗体水平能够达到较高的程度,当抗体出现的11 d后,对机体的感染力主要在白细胞,感染牛通过排泄物和分泌物将病毒排出到体外,患病公牛的精液中也含有病毒,此外,通过胎盘垂直传播能够导致胎儿感染。
使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治疗患病牛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配合使用中药,有利于患病牛快速恢复健康。对于本次发病的患病牛,使用安徽天安药业生产的天安一号,采取静脉注射的方式,使用剂量为15~25 mg/kg;河南亚卫药业生产的生命一号,采取静脉注射的方式,使用剂量为0.1~0.2 mL/kg。每天上午注射药物,下午静脉注射5%葡萄糖、维生素B1、维生素C、500 mL碳酸氢钠,连续注射治疗3 d。同时灌服以下配方的中药方剂:50 g金银花、50 g连翘、40 g柴胡、40 g黄连、40 g黄柏、50 g白头翁、50 g厚朴、50 g白术、40 g陈皮、60 g党参、50 g黄芪、30 g甘草,粉碎均匀后水煎服用,连续服用2 d,第3天时喂服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帮助其恢复正常的微生态平衡。经过以上药物治疗3 d,患病牛的临床症状逐渐消失,体温恢复正常,食欲增强[3]。
在治疗的过程中,应该给予患病牛充足、干净的饮水,并且在饮水中添加适量的盐和糖,防止腹泻引起的脱水。在患病期间需要更换容易消化的饲料,同时加强对患病牛的饲养管理,保证牛舍干净、清洁,环境温湿度适宜,使用消毒药物消毒牛场以及运动场等区域;待患病牛康复后,再使用原饲料饲喂。
病毒性腹泻是因为病毒感染而发生的腹泻,所以保证环境卫生清洁,避免病毒的滋生是预防该病的基础措施。养殖场要有适合自身的生物安全体系,首先在选址上,要科学合理,地点选择在远离居民区以及其他养殖场的地点,并进行合理的规划,场内的生活区、生产区和消毒区要相互隔离。在引种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各项消毒制度,防止引种导致的病毒性腹泻。适时进行消毒,根据季节和疫病的流行特点调整牛场的消毒次数以及消毒药物的使用量。通常每天消毒1次,当牛场中发生疫情时,增加消毒的频率。
疫苗免疫能够有效预防牛病毒性腹泻,牛病毒性腹泻弱毒疫苗或灭活苗在预防同源毒株感染或抗原差异小的毒株时有着良好的效果,但如果病毒发生变异,免疫效果不理想。对于牛病毒性腹泻疫苗的研究始终在进行,目前学者们在高效、安全的新型疫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包括重组活载体疫苗、亚单位疫苗以及含有多种抗原的传统疫苗等。疫苗的免疫效果受免疫程序的影响,养殖场应该根据牛病毒性腹泻的流行情况,以及其他疾病的免疫程序,制定合理的病毒性腹泻疫苗免疫程序,以使疫苗能够更好地保护牛群。
加强营养供应,保证饲料中的各种营养物质均衡,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在日常疾病的治疗中,尽可能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量,抗生素对牛自身肠道菌群的平衡有较大的影响,还会导致牛肝肾功能衰退,细菌耐药性增强,进而使牛机体的抵抗力降低,容易被病毒所侵袭,长此以往,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在饲料中添加益生菌和免疫增强剂,能够提高牛群的抵抗力。此外,运动和环境因素也是影响牛群抵抗力的主要因素,要增加牛群的运动量和适当的光照,保证运动场有足够的活动空间,牛舍内的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要有保证,冬季注意防寒保暖,防止贼风侵袭,同时在保证舍内温度的同时做好通风管理。
牛病毒性腹泻的主要传播途径是呼吸道和消化道,也能够通过胎盘进行垂直传播。在自然条件下,6~18月龄的牛最容易被感染。患病牛以及带毒牛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病毒能够存在于患病牛的血液、脾脏、骨髓、分泌物、粪便以及乳汁中,且发病不分季节。牛病毒性腹泻是养牛生产中危害严重的常见病之一,需要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发现牛出现腹泻症状时要先停喂,或提供营养充足、易消化的优质青草、干草等。在诊断的过程中需要查找致病原因,及时给予治疗,以防耽误病情,增加治疗难度。对于牛病毒性腹泻,定期检测、鉴定,并淘汰持续感染的患病牛,能够降低牛场的发病率。有条件的牛场尽可能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需要进行引种的要加强引种检疫。免疫接种能够有效预防牛病毒性腹泻,通常需要接种2次疫苗,时间间隔为30 d,能够使牛获得足够的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