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文 由志军 王 剑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安全环境监督中心)
HSE教育培训是石油行业HSE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扎实开展有效的HSE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员工的HSE素质,是从根本上预防各类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是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的必由之路[1]。生产现场的大多数隐患在于管理上的缺陷,而导致管理缺陷的主因在管理干部,只有HSE管理干部“四个能力”,即发现HSE方面存在问题的能力、追溯管理存在不足的能力、HSE知识传播的能力、提供决策建议的能力得到提升,才能促进企业HSE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HSE管理干部实训的宗旨则是提升管理干部“四个能力”,将所学用于HSE管理工作,并带动和影响身边更多的人,从而促进企业HSE管理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本文就如何开展HSE管理干部实训,高效培养出HSE管理和监督人才,提升HSE管理干部“四个能力”,增强基层骨干HSE管理和监督队伍的整体素质进行了探析。
《安全生产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将HSE教育培训工作列为了生产经营单位的一项强制要求[2],也对生产经营单位规范HSE教育培训提出了具体要求,但很多企业在HSE教育培训上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员工的意识、HSE技能仍然没有明显提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在管理模式以及整个培训理念上,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HSE教育培训体系和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HSE教育培训尚未建立系统化的工作机制
部分企业HSE教育培训处于一种无序状态,即HSE教育和培训工作大多数情况下处于被动和应付阶段。企业在国家或上级有HSE方面的文件和规定发布时,在发生事故以及新员工上岗前一般会开展HSE教育培训,但未能把教育培训作为HSE管理系统工程的一部分进行统筹规划,更缺乏对员工和岗位系统、循序渐进的HSE教育培训计划、规划,这种做法不符合教育培训工作本身的内在规律,自然不可能达到相应的效果[3]。
2)HSE教育培训需求缺少分析
员工之所以进行HSE教育培训,是因为其可能在HSE技术、法规、意识等方面存在问题,培训时应分清具体情况,对症下药。但当前许多企业在对员工进行培训时并不进行需求分析,也不分具体情况,把所有员工放在一起培训,难以确保HSE教育培训的效果。
3)HSE教育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
从HSE教育培训的针对性来看,部分企业的培训看似规模大,实际上缺乏因人(层次)施教、因岗施教等细化、有针对性的方案和手段。学习内容大多是传达上级关于安全生产的指示精神或事故讨论,多数是不分岗位的混学,甚至沿用一年甚至几年前的课程。这样的照本宣科,学员自然兴趣索然,学无所得。再者,学员之间文化程度、工作经历、社会阅历差异较大,素质参差不齐,培训效果也就存在较大差别[4]。
4)HSE教育培训的方法单调乏味
就当前而言,多数企业都能做到对员工进行岗前、岗中及专项HSE教育和培训,但教育培训的方法基本停留在照本宣科的课堂教育形式,方法单一,员工普遍感到枯燥乏味,无法产生共鸣,极易造成厌学情绪。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逐步精细的今天,单一的理论培训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和员工对本质安全的要求和对生命的重视。因此,大力提倡安全实训,帮助员工牢固掌握HSE管理、监督和操作技能,探索和建立HSE实训基地得到更多学员和受训单位的认同。
5)HSE教育培训环境较为局限
由于认知上的原因,多数单位HSE教育培训一般只在教室里进行,缺乏实训的环境和条件。即使有实训环境,也受平台限制,无法实现突破[5]。石油企业HSE教育培训必须结合石油企业安全生产的特点,与生产现场工艺、设备和设施相结合,才能较好地达到HSE教育培训目的。
6)HSE教育培训效果评估方式单一
HSE教育培训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取得培训合格证,而是使员工掌握发现和解决影响企业安全生产问题的能力。一些企业培训效果评估工作仅停留在培训过后的一次简单考试上,事后不再对学员的培训内容掌握及运用情况做跟踪调查。事实上,培训效果的好坏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培训后员工在实际工作中对培训内容的运用情况,并非是否拿到了培训合格证,是否通过考试。
7)HSE教育培训延展性不足
培训是一项连续性的工作,当前的教育培训更多的是“授人以鱼”,学员培训完该项工作就告一段落了,未能延续下去,如此只是学员本人提高了,对其身边的人影响不大。如果培训过程中能更多的让学员学成后带动身边的人共同提高,HSE教育培训的效果将得以提升。
鉴于以上原因分析,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HSE教育培训体系和方法,高效地培养出一大批HSE管理和监督人才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44号发布,80号修正)第十三条规定“国家鼓励生产经营单位实行师傅带徒弟制度。”《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3号发布,80号修正)第十九条规定“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金属冶炼等生产经营单位还应当完善和落实师傅带徒弟制度。”以上两个文件均提出“师傅带徒弟”,因此,对HSE管理干部实训方法的探析既是解决HSE培训效果不佳的途径之一,也是对国家相关要求的落实。
HSE管理干部实训强调针对生产现场存在的问题,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因素等多方面入手,确定实训项目、策划培训内容、设计培训方式,做到适应现场实际,增加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好地满足“个性化”培训需求。
1)上报培训需求
一直以来,HSE教育培训大多是由上级下达指令和任务,下级员工被动接受,难免出现不情愿、应付差事的现象。培训需求的确定是提高培训效果的前提,其需考虑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单位需要学员掌握什么内容,要将该学员朝哪方面培养;二是培训学员结合自身的岗位,本身想学什么,希望在哪方面有所突破。要提高学员学习积极性,提高培训质量,必须使HSE培训内容和培训学员的需求一致,而达到一致的方法只有征求学员所在单位安全主管领导及其自身的意见,如此才能做到在培训教学中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实际上也就是按需施教,按需培训,体现在现场用什么教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指导思想。如此,培训才能与生产实际结合得更紧,实现理论知识和现场实践知识的有机结合,使学员从理论上更具体、更详细、更完整地掌握理论知识,从实践上熟悉自己本岗位操作技能标准和要求,具备更强的应变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2)学前汇报、考试摸底
HSE教育培训时要通过调查研究,真正弄清学员短板所在,需求所在,从而有的放矢[6]。在学员正式学习之前,先要完成一次多媒体形式的学前汇报,并参加学前考试。学前汇报由培训单位和学员所在单位安全主管领导、人事(组织)部门人员参加,一是客观的对学员实训前的能力和HSE管理水平有客观的评价,便于实训结束后进行效果评估;二是通过汇报、考试弄清学员短板和需求所在,便于后期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及确定培训方式。
3)制定实训计划并实施
“有计划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适用的计划是顺利开展实训的前提,学员到培训单位(部门)后需根据实训计划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在实训的实施过程中,师傅对学员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对实训效果进行评估,检查评估的内容一般应包括:HSE培训计划的实施程度(计划目标完成情况,未按计划完成的原因);完成的效果(与培训前比较,与安全培训目标比较)。通过检查评估发现不足,进而调整培训计划,形成良性循环。实训过程中,学员需分阶段完成实训小结,师傅分阶段给出阶段评价,最终将考绩表整理存档,也作为实训效果鉴定的参考之一。
4)实训效果鉴定
通常,培训结束后都会对学员进行考试,甚至颁发合格证书。但HSE管理干部实训并不采取该种传统方式,实训效果好不好,并不由师傅决定,而是由学员所在单位决定。实训期满时,培训单位(部门)对学员进行结业考试并出具个人学习鉴定材料,但并不通过考试成绩判断学员是否合格,仅仅将考试成绩作为验证培训效果的一种参考手段。评估学员实训效果的最主要方式为邀请学员所在单位安全主管领导、人事(组织)部门人员参加实训学员的结业汇报(PPT形式),由以上人员对照学员学前汇报情况对学员实训效果进行客观评价。
1)坚持按需施教、务求实效的原则
由于不同单位选派人员学历、工作岗位、工作经历都有很大差异,培训需求也有所不同。“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情况显然不可行,培训单位(部门)坚持按需施教、务求实效的原则,根据各单位提出的实训需求及学员本身掌握的知识情况,分层次、分类别地开展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实训,让其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例如:针对现场的某处违章,既要让学员知道其违反了法律法规或标准规范的哪项条款,还要能分析出可能产生的后果,能提出整改措施。
2)坚持自主实训为主,课堂培训为辅的原则
按照“一人一案”的原则,在实训形式上,培训单位(部门)结合油气田生产实际,因人制宜,内训与外训相结合,坚持自主实训为主,安排学员参加课堂培训为辅的原则。实训主要由授课、研讨、现场观摩学习等方法相互结合,采取实训汇报、图例考试形式进行考核。培训地点不再局限于教室,而是以油气田生产和施工现场为主,以确保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提升其发现问题的能力,进而通过发现的问题追溯管理上的不足。例如:现场发现某单位应急物资存在缺陷,要追溯管理上的原因,就需要考虑该物资什么情况下使用(查应急预案),涉及应急员工会不会使用(查操作规程及人员培训情况),日常是否有制度要求多长时间检查一次(查管理制度),是否明确由谁检查,有哪些具体检查要求(查检查表),责任人是否掌握检查要求,是否经过培训,该单位有无培训计划,培训后是否进行培训效果评估等。
通过以上例子可看出,实训的目的是使学员通过现场某个“点”上的问题,顺着“线”进行追溯,查找管理上的原因,从根源上使问题得到解决。
3)坚持师徒结对子,一对一开展实训的形式
HSE实训也一样要建立一支品德优良,结构合理,专业理论基础扎实,专业操作技能娴熟,具有丰富教学培训经验的培训教师队伍。实训开始前,师徒进行结对子签字仪式,按照“谁作师傅、谁实训”的培训原则组织实训。师徒结对子的形式确保了实训的针对性,“一对一”的实训方式有利于师傅对徒弟学习情况的掌握和判断,也便于师徒二人交流、探讨,及时调整实训方式,提高培训效果。
结合对油气田企业HSE教育培训现状和原因分析,总结HSE管理干部实训探索和实践经验,对今后油气田企业HSE管理干部实训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1)形成一套系统的HSE实训工作机制
一套系统的HSE实训工作机制是保障实训工作不断延续、完善、提高的前提。制定固定的实训工作流程,明确实训原则和实训形式,落实实训师资、实训费用,可避免HSE教育培训处于无序状态,使HSE管理干部实训工作实现良性循环。
2)充分调研培训需求,提高实训针对性
充分调研培训需求是提高实训效率和提升实训效果的关键。只有所提供的实训资源和内容是受训单位及学员所需,才能体现“好钢用在刀刃上”,用有限的时间提供或获取更有价值的实训内容。充分调研受训学员所需,有针对性的开展实训工作,才能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实训效果。
3)更高一层次的学习平台,开阔学员视野
传统的教学模式多为把老师请进来,或者把学员送出去,组织培训班进行讲课,以课堂学习为主,教学环境受到局限。而将HSE管理干部放到更高一层次的学习平台进行学习,站在更高的层面观察和思考问题,可以大幅开阔学员视野,使其接触到在原单位接触不到的工艺、理念和管理方法。这种实训平台和环境便于HSE管理和监督理念的传播,有助于整体HSE管理和监督水平的提升。
4)坚持现场为主,多种教学方式结合
既然叫实训,重点自然需落在“实”上。师傅现场讲解隐患排查思路、要点、对风险进行分析,学员记录问题,编制检查报告,对标学习,既学习怎么监督检查,明白该问题违反了什么标准,有可能造成什么后果,还能追溯管理原因,提出现场整改和管理改进意见,如此才能真正凸显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除此之外,还可安排学员参加集中式的培训班,在注重实践的同时,也不忽视对理论知识的补充;鼓励其参加HSE审核,制作课件授课,根据实训所学发表HSE相关论文等,以达到锻炼学员实训总结、提升等综合能力。
5)注重培养讲课型人才,将其培养成培训师
受师资力量及实训方式的制约,能到更高层次参加实训的HSE管理干部毕竟是少数,因此要让这少部分人具备带动和影响身边更多人的能力。能快速实现这个目标的方法就是培养学员HSE知识传播的能力,注重将受训学员培养成为培训师,让其回到原单位后能通过授课甚至是成为师傅,带动徒弟,将上级或其他单位好的HSE管理和监督理念、方式方法传给更多的人。
HSE管理干部实训采用“学员所在单位申报培训需求→学前培训、考试摸底→制定实训计划并实施→实训效果鉴定”的流程,采取“一人一案”、按需施教的方式,可避免培训需求缺少分析、培训不具有针对性等问题;实训方式多种多样,以生产现场为主,可避免培训内容单调乏味、培训环境受局限等问题;培训效果评估不再采用传统考试模式,而是由实训学员派遣单位做出客观评价,可避免“以考试成绩论成败”。以上培训流程和方式的确定对以往HSE培训工作中的弊端可起到一定改善作用,可供油气田生产企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