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大学药学与化学学院/云南省昆虫生物医药研发重点实验室,云南 大理 671000
傣药黑蚂蚁属昆虫纲膜翅目蚁科昆虫双齿多刺蚁(PolyrhachisdivesSmith),又称拟黑多刺蚁、鼎突多刺蚁,主要产自云南、广西、广东等省,在我国为食药两用昆虫。《本草纲目》记载蚂蚁为“玄驹”,并有“独脚蚁治疗肿疽毒,捣涂之”。傣药称之为“摸郎”,有扶正固本、补肾壮阳、祛瘀通络之功效[1]。因富含氨基酸,锌、钙、镁、铁、锰等多种微量元素,D、B2、B12、C、E等多种维生素,及大量的糖类物质和高能物质三磷酸腺苷,民间常将黑蚁制成蚁粉或蚁酒服用,以健身防病[2-3]。现代研究发现黑蚁的醇提物有抗风湿、抗炎、抗抑郁、增强性功能、调节人体免疫功能、调节血糖和血脂、抗衰老和护肝等药理作用[3-5]。临床上以黑蚁为主药,治疗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肝炎、失眠、阳痿等疾病[2-3]。笔者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采用GC-MS法研究分析黑蚁的物质基础,探讨黑蚁脂溶性成分及挥发油的成分和组成,为科学合理利用傣药黑蚁提供实验依据。
黑蚂蚁购自大理金贝药材市场,经大理大学杨自忠教授鉴定为昆虫纲膜翅目蚁科双齿多刺蚁(PolyrhachisdivesSmith)。HP7890A/5975C型GC-MS联用仪(Agilent公司)。试剂均为国产AR。
2.1 挥发油的制备 称取100 g黑蚂蚁粉末(过2号筛)于圆底烧瓶中,加蒸馏水500 mL,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2204”挥发油测定法甲法提取[6],至挥发油体积不再增加,冷却分层后分离挥发油,并用无水Na2SO4干燥[7],得浅黄色油状物,冷藏备用。
2.2 脂溶性成分的制备 称取黑蚂蚁粉末20 g,用95%乙醇索式提取1 h,将提取液减压浓缩至小体积,用石油醚萃取3次,萃取液浓缩干,得浅黄色油状提取物,冷藏备用。
2.3 脂溶性成分GC-MS分析条件 气相色谱条件:HP-5MS石英毛细管柱(30 m × 250 μm × 0.25 μm),高纯氦为载气,1 mL/min恒流,分流比10∶1,进样量1 μL,进样口温度250 ℃;柱升温程序为起始80 ℃,按10 ℃/min升温至190 ℃,再以5 ℃·min-1升温至290 ℃,保留6 min。质谱条件:EI离子源,离子源温度230 ℃,电子能量70 eV,溶剂延迟3 min,质量扫描范围m/z12~550。
2.4 挥发油GC-MS分析条件 气相色谱条件:同2.3项下;柱升温程序为起始120 ℃,按10 ℃/min升温至200 ℃,再以5 ℃/min升温至220 ℃,保留5 min,后以2.5 ℃/min升温至290 ℃,保留10 min。质谱条件:同2.3项下。
2.5 黑蚂蚁脂溶性成分和挥发油分析结果 黑蚂蚁脂溶性成分和挥发油分别按上述检测条件进行GC-MS分析,得总离子流图,如图1所示。经NIST11.L质谱库检索,取相似度90%以上成分,采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相对含量。从黑蚂蚁脂溶性成分中分离出51个色谱峰,检测鉴定出39个化合物,相对含量占总量85.16%,结果见表1;从挥发油中分离出59个色谱峰,并鉴定出41个化合物,占总量61.11%。结果见表2。
表1 黑蚂蚁脂溶性成分分析
序号保留时间/min化合物名称 分子式 相对含量/%15.03辛酸octanoic acidC8H16O20.5825.34十五烷pentadecaneC15H320.1239.232,4-二叔丁基苯酚2,4-bis(1,1-dimethylethyl)-phenolC14H22O0.0349.84月桂酸dodecanoic acidC12H24O20.09510.18鲸蜡烷hexadecaneC16H340.07611.011,11-十二碳二烯1,11-dodecadieneC12H220.12711.33十七烷heptadecaneC17H361.16812.11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C14H28O20.16912.32棕榈酸甲酯hexadecanoic acid, methyl esterC17H34O20.151012.85顺-10-十六碳烯酸cis-10-hexadecenoic acidC16H30O30.141113.161-十九碳烯1-nonadeceneC19H380.021213.47十八烷octadecaneC18H380.981314.48棕榈油酸palmitoleic acidC16H30O21.951414.81棕榈酸palmitic acidC16H32O27.761515.71油酸甲酯9-octadecenoic acid, methyl esterC19H36O20.661616.89油酸 oleic acidC18H34O225.11717.12顺-13-十八碳烯酸cis-13-octadecenoic acidC18H34O21.17
续表1
表1 黑蚂蚁脂溶性成分分析
研究从黑蚂蚁脂溶性成分中鉴定39个化合物,相对含量占总量85.16%,主要成分类型有脂肪酸,烷烃,甾类和脂肪醇。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占47.03%,仅油酸和6-十八碳烯酸各占25.1%,17.93%;烷烃检出数目最多,有12个,占15.42%,其中二十七烷(2.51%),9-甲基十九烷(3.67%),三十一烷(3.44%)含量较高;另外检出胆固醇(3.72%),胆甾-3,5-二烯(0.15%),胆甾-4-烯-3-酮(0.26%)和β-谷甾醇(0.36%)4个甾类成分;还检出少量卤代烃1-氯二十烷(0.86%)和1-氯二十七烷(1.61%)。从挥发油中鉴定41个成分,相对含量占总量61.11%,主要成分类型为烷烃,烯烃,脂肪醇和卤代烃。共检出烷烃19个,其数目和含量均最高,占38.3%,其中十七烷(3.67%),二十五烷(5.85%),二十六烷(5.05%),二十三烷(3.8%),二十八烷(3.03%)二十四烷(4.93%),二十九烷(2.62%)含量较高;检出10个烯烃,占4.35%;另外检出油酸(6.15%),2个卤代烃成分1-碘代十八烷(4.93%)和1-氯二十七烷(1.73%)。本研究首次从黑蚁中发现胆甾-4-烯-3-酮、1-氯二十烷、1-氯二十七烷、1-碘代十八烷及多个烃类成分。
表2 黑蚂蚁挥发油成分分析
续表2
表2 黑蚂蚁挥发油成分分析
脂溶性成分和挥发油中检出18个共有成分,主要为烷烃,脂肪醇,脂肪酸及其酯,其中烷烃数目较多有10个,但含量差异大;均检出棕榈酸甲酯、棕榈酸和油酸,以棕榈酸和油酸在脂溶性成分中含量较高;均检出1-氯二十七烷,其含量相当。黑蚁的脂溶性成分以脂肪酸类为主,并发现4个甾体类成分;而挥发油则以烃类物质为主。油酸(OA)和棕榈酸(PA)是最常见的膳食脂肪酸。OA刺激肝癌HepG2细胞可引起自噬并促进凋亡[8];PA则刺激引起自噬抗凋亡,提示这两种膳食脂肪酸引起的自噬所发挥的生物学作用可能不同[9]。烃类化学成分是昆虫信息素的活性成分,对昆虫的行为活动起作用[10-11]。
多位学者对黑蚁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报道。沈立荣等[12]采用超临界CO2萃取蚁油经GC-MS分析出24个化合物,包含脂肪酸、烃类、甾体、硫醇等类型,主要成分为9-十八碳烯酸、油酸、亚油酸及其酯、胆甾醇和3,5-胆甾二烯等物质;韦桂宁等[13]从黑蚁石油醚部位甲酯化产物中鉴定出13个脂肪酸,其中棕榈酸和油酸含量较高;郑巍等[14]用系统分离方法从黑蚁氯仿部位分离到7个化合物;王婧等[15]发现黑蚁的水提液风味物质主要为胺类、杂环、醇、醛、酮等大极性物质。本研究的黑蚁脂溶性成分与文献[12]均检出油酸、棕榈酸、9-甲基十九烷、二十二碳烯、胆甾醇和3,5-胆甾二烯;与文献[13]有6个相同成分,为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棕榈油酸、硬脂酸和油酸,其含量均为油酸较高;与文献[14]有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和β-谷甾醇4个共有成分。可见油酸、棕榈酸、棕榈油酸、硬脂酸、胆甾醇和3,5-胆甾二烯等为黑蚁药材中稳定存在的特征性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