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云
(辽宁省建昌新区医院,辽宁 建昌 125300)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病变累及支气管黏膜,发病后出现咳痰、咳嗽、喘息等症状,病情反复发作,且持续时间较长,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状况[1]。针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临床常规治疗以平喘、解痉、止咳为主,多采取西药治疗方式,但耐药性问题较为严重,长期效果不理想,近年来临床重视中医治疗探究,但方剂可选择性较高,尚未确定高效统一方案,值得进一步探究。本文分析了咳喘益肺补肾汤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效果,做出如下报道。
1.1 一般资料:以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为研究时段,选取此期间本院收治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研究,共计94例,将患者随机编号,采取抽签法分对照组、试验组,各47例。对照组男27例,女20例,年龄65~85岁,平均(75.23±4.91)岁,病程2~11年,平均(6.54±1.21)年;试验组男28例,女19例,年龄66~85岁,平均(75.77±4.83)岁,病程3~11年,平均(6.11±1.44)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组间差异对结果影响较小,可比较。
纳入标准:①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慢性支气管哮喘患者;②对研究知情、自愿参与患者;③语言沟通能力正常患者;排除标准:①心肺其他疾病引起的咳嗽患者;②合并肺源性心脏病、阻塞性肺气肿患者;③中途死亡患者。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采取解痉平喘、抗菌消炎措施,配合低流量持续吸氧,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试验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咳喘益肺补肾汤治疗,方剂:山药30 g、代赭石30 g、生黄芪15 g、补骨脂15 g、五味子12 g、百合10 g、麦冬10 g、陈皮10 g、太子参10 g、茯苓10 g、山萸肉10 g,肺热较重患者加黄岑10 g、桑白皮15 g。外感明显患者加杏仁10 g、紫苏10 g,肺阴虚患者可增加阿胶10 g,胸闷严重患者加炙麻黄6 g,药物混合后清水熬煮,收汁300 mL,1剂/天,分2次服用,持续给药4周。
1.3 观察指标:临床治疗效果评估比较,参照全国慢性支气管炎临床专业会议修订的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诊断与疗效标准,分3个等级:显效:患者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肺部哮鸣音明显减轻,3个月内未出现复发情况;有效:治疗后患者咳嗽、痰多、喘息情况明显好转,肺部哮鸣音减轻;无效:不符合上述标准甚至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3]。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处理使用SPSS24.0软件,计数资料,表示为[n(%)],χ2值进行检验,统计学意义指标:P<0.05。
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75%,高于对照组82.98%,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慢性支气管炎临床发病率较高,多发于老年群体,病程长且反复发作,严重影响老年患者日常生活,严重时甚至会发展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或肺源性心脏病,危害较为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临床必需尽早诊断、及时治疗。目前常规治疗以抗菌消炎、止咳平喘为主,但多采取西药治疗方式,耐药性问题较为严峻,长期疗效欠佳,因此应积极探索,找寻更为高效且安全的治疗方式。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75%,高于对照组82.98%,P<0.05。具体原因分析如下:中医理论认为,慢性支气管炎属“喘证”“肺胀”范畴,患者多存在久病肺虚情况,痰浊积滞,导致出现气道阻塞情况,或者伴有阳虚阴盛情况,气难化津,聚集于上焦,对肺部造成压迫,引发咳嗽情况,而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元气渐衰,脾肾存在亏虚情况,易滋生脓痰,并容易遭受外邪侵袭,加重肺虚,引发慢性支气管炎。同时患者咳嗽不止,会对肺部造成进一步伤害,肺气渐弱,病情由肺部传入肾脏,导致肾虚水犯,上阻于肺,再次加重咳嗽,最终导致肺肾皆虚,临床治疗应用补肾壮阳、止咳润肺为主。本次研究试验组应用咳喘益肺补肾汤治疗,其中麦冬、太子参、黄芪能够补肺益气,山萸肉和山药能够滋肾阴,补骨脂能够温肾阳,实现肾阳化肾阴,以促进肾气生成,肾气足而其自纳归于下,陈皮和茯苓等狗健脾化湿,培土生金,五味子可敛肺止咳,百合具有润肺止咳功效,主要配伍共奏补肾壮阳、止咳润肺功效,正中患者病机。
综上,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护理中,咳喘益肺补肾汤能够促进患者病情恢复,改善患者肺部功能状态,较常规治疗效果突出,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