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氯胺酮全身静脉麻醉对子宫肌瘤术后镇痛的效果分析

2019-02-28 11:44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35期
关键词:去甲氯胺酮肌瘤

王 闯

(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141)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1],通常由平滑肌结缔组织共同组成,其好发年龄在30~50岁妇女,20岁以下年轻女性很少见。根据相关统计学统计我国目前育龄妇女中至少20%妇女存在子宫肌瘤,患者常无明显临床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经期血量增多,经期相对延长,下腹部肿胀或存在包块,白带增多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且目前在临床上诱发子宫肌瘤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临床研究人员通常认为子宫肌瘤是一种通过雌激素诱导产生的相关依赖性肿瘤,与患者基因突变、环境因素、体内雌孕激素不同分泌水平等均有关联,由于子宫肌瘤生长速度较快,当肌瘤出现供血不足时,可导致肌瘤出现不同类型的变性改变,而采用药物进行子宫肌瘤治疗时,可出现停药复发等不良反应症状[2],因此目前对于子宫肌瘤治疗最有效的是进行手术治疗,目前临床上常采用的麻醉药物为利多卡因,但需要麻醉剂量较大,在注射过程中可刺激脊髓神经等导致术中不能有效发挥镇痛效果,因此本研究针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镇痛效果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共40例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此次研究和治疗的40例子宫肌瘤患者,都是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就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年龄为33~75岁,平均年龄(59±4.7)岁,病程持续1个月~5年。实验组20例患者中患者年龄为35~72岁,平均年龄(58±5.6)岁,病程持续1个月~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构成比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患者麻醉后1 h、2 h、4 h、8 h、12 h、24 h、48 h疼痛情况比较()

表1 两组患者麻醉后1 h、2 h、4 h、8 h、12 h、24 h、48 h疼痛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患者去甲肾上腺素(NE)及肾上腺素(E)比较()

表2 两组患者去甲肾上腺素(NE)及肾上腺素(E)比较()

1.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①所选患者均符合肿瘤内科对于子宫肌瘤疾病诊断后确诊患者[3]。②入选患者无其他系统性疾病,无重要脏器、器官、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代谢异常等病史。③无异常药物过敏史与药物变态反应病史。④参与实验的患者治疗前未进行任何关于子宫肌瘤疾病手术。⑤患者全身无伴发重症感染除宫颈意外的恶性肿瘤等问题。⑥参与实验的患者均知情此次试验,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干预措施: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利多卡因麻醉方法,实验组患者在切皮操作前30 min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小剂量氯胺酮全身静脉麻醉方法。

1.4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在术前8 h均进行禁食,4 h禁水后进行麻醉操作,对照组患者采用2%利多卡因3~4 mL进行注射,待平面确定后再注入4~5 mL,注射5 min后再注入利多卡因5 mL,实验组患者在切皮操作前30 min进行利多卡因联合0.6 mL/kg氯胺酮注射[4]。

1.5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后1 h、2 h、4 h、8 h、12 h、24 h、48 h疼痛情况及患者在进行手术室前、手术室后及术后24 h、术后48 h的去甲肾上腺素(NE)及肾上腺素(E)的变化。

1.6 疗效评定:麻醉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VAS评分标准:分为0~10分,无痛未0分,0~3分为轻微疼痛可以忍受,4~6分为中度疼痛,且疼痛影响患者睡眠,但可以忍受,7~10分为重度疼痛,患者疼痛无法忍受[5]。

1.7 研究方法:数据用SPSS 20.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麻醉后1 h、2 h、4 h、8 h、12 h、24 h、48 h疼痛情况比较:根据实验数据可知,实验组患者麻醉后1 h(2.88±1.03)、2 h(2.98±1.21)、4 h(3.25±1.31)、8 h(3.36±1.21)、12 h(3.56±1.31)疼痛情况均不同程度较对照组患者麻醉后1 h(4.25±1.23)、2 h(4.45±1.55)、4 h(5.23±1.55)、8 h(5.45±1.68)、12 h(4.15±1.31)疼痛情况有所改善,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24 h、48 h两组患者疼痛情况相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手术室前、手术室后及术后24 h、48 h的去甲肾上腺素(NE)及肾上腺素(E)比较:根据实验数据可知,实验组患者术后两项数据均不同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子宫肌瘤又称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器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大多数为良性,子宫肌瘤的发生多数由患者本身雌激素分泌水平、生长因子及遗传基因等因素导致,子宫肌瘤按照发病部位的不同临床上将其分为:宫颈肌瘤、肌壁间肌瘤、阔韧带肌瘤、浆膜下肌瘤及黏膜下肌瘤等,当患者存在子宫肌瘤时,患者相应出现下腹部肿胀、下腹疼痛、月经紊乱、经期延长、排便排尿异常、阴道不规则流血及出现脓性白带等症状[6],在临床上,子宫肌瘤发病概率较高,现已成为威胁广大女性安全健康的第一疾病[7]。目前临床常采用手术进行治疗,手术创伤和术后疼痛可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的应激反应,导致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和脚杆-肾上腺髓质系统分泌的儿茶酚胺、皮质醇等激素。在麻醉后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与肾上腺素分泌增加[8]。

根据本研究实验数据可知:根据实验数据可知,实验组患者麻醉后1 h(2.88±1.03)、2 h(2.98±1.21)、4 h(3.25±1.31)、8 h(3.36±1.21)、12 h(3.56±1.31)疼痛情况均不同程度较对照组患者麻醉后1 h(4.25±1.23)、2 h(4.45±1.55)、4 h(5.23±1.55)、8 h(5.45±1.68)、12 h(4.15±1.31)疼痛情况有所改善,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24 h、48 h两组患者疼痛情况相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去甲肾上腺素(NE)及肾上腺素(E)数据均不同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患者。表明采用小剂量氯胺酮进行静脉麻醉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VAS疼痛程度,明显改善患者去甲肾上腺素与肾上腺素的分泌情况。

综上所述,采用小剂量氯胺酮全身麻醉对子宫肌瘤术后患者镇痛具有明显效果,可明显降低患者后VAS疼痛程度,明显改善患者去甲肾上腺素与肾上腺素的分泌情况,大大降低患者术后的疼痛感,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增加患者预后成功率。

猜你喜欢
去甲氯胺酮肌瘤
S(+)-氯胺酮用于临床麻醉镇痛的研究进展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氯胺酮的快速抗抑郁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海扶刀对比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米非司酮联合肌瘤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分析
R 氯胺酮国内外药品研究资料文献综述
高效液相法测定去甲斑蝥素脂质体的包封率
去甲斑蝥酸钠脂质微球注射液对荷人肺癌A549移植瘤裸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