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水扩张后肝素、碱化利多卡因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疗效观察

2019-02-28 11:44:30王海波刘建光姜兴金杨进益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35期
关键词:利多卡因尿管肝素

王海波 刘建光 魏 伟 姜兴金 杨进益

(大连市友谊医院泌尿外科,辽宁 大连 116001)

间质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IC)是泌尿外科的疑难疾病之一,其病因复杂,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泌尿外科临床中较棘手的难题之一[1]。IC治愈非常困难,目前治疗目的只是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我们应用麻醉下膀胱水扩张加灌注肝素、碱化利多卡因治疗IC 21例,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2l例。女19例,男2例。年龄18~74 岁,中位年龄50岁。病程12个月~6年,中位时间 32个月。典型症状为储尿期会阴及盆腔疼痛或不适。均伴有尿急、尿频,间断发作不同程度的肉眼血尿。患者均有多个疗程的抗生素应用史及对症止痛治疗史。人院后常规行尿常规、尿培养、尿脱落细胞及尿抗酸杆菌等实验室检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包括残余尿量测定,必要时行CT、IVU或MR水成像等检查,麻醉下行膀胱镜及膀胱黏膜活检,排除泌尿系感染、结核、结石、肿瘤等疾病。

表1 21例IC患者膀水扩张后透明质酸钠粮注前后临床症状及评分比较()

表1 21例IC患者膀水扩张后透明质酸钠粮注前后临床症状及评分比较()

1.2 治疗方法:联合阻滞或静脉麻醉后膀胱镜下测定残余尿量,常规膀胱镜检查,若有可疑即行膀胱黏膜多处活检,测定膀胱容量,常规压力(一般为60 cm H2O,1 cm H2O=0.098 kPa)下持续扩张膀胱2 min,观察膀胱黏膜出血点,退镜插入三腔 Foley尿管。提高冲洗液高度于膀胱平面以上100 cm,膀胱灌注速度明显减慢至膀胱充盈时计时10 min,计时过程中仍开放灌注,可见随呼吸仍有冲洗液滴人膀胱。10 min时停止灌注,放出冲洗液,测量扩张后膀胱容量[2]。利用三腔尿管冲洗膀胱至无明显活动性出血,灌注肝素5万U+5%碳酸氢钠10 mL+2%利多卡因10 mL+0.9%氯化钠溶液10 mL的混合液,保留1 h后放出。尿管留置24 h后拔除。以后每周灌注1次,4~6次为1个疗程。对活检患者排除其他诊断1周后再进行上述操作。

1.3 监测指标:临床症状评分采用治疗前和治疗后l周、2周、5周、3个月、6个月排尿日记评价,排尿日记连续记录3 d;疼痛程度评价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尺,并进行O'Leary.Sant IC问卷表评分,BPH QOL表对生活质量进行评分[4]。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3.0软件数据处理系统,数据以()表示,连续性变量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膀胱镜检查发现典型充血样红斑及小球状出血点15例,同时发现散在细小的活动性出血8例及典型的Hunner溃疡4例。80 cm H2O压力下诊断性扩张膀胱2 min,再次观察发现典型重度充血样红斑及小球状出血点12例。麻醉下测得的膀胱容量为(181.6±78.7)mL,100 cm H2O下扩张10 min后测得膀胱容量为(325.3±76.8)mL,扩张前后膀胱容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54,P=0.000)。开放尿管放出灌注液,灌注肝素5万U+5%碳酸氢钠10 mL+2%利多卡因10 mL+0.9%氯化钠溶液10 mL的混合液,保留1 h。在扩张10 min后均有明显的肉眼血尿。治疗后24 h拔除尿管17例,4例因血尿延至72 h拔除。拔除尿管当天疼痛程度即明显减轻,最大排尿量有所增加。至第2次灌注前1天,排尿次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最大排尿量提高,疼痛程度减轻。至第3次灌注时症状继续改善,至第5周第6次灌注时效果达到最佳,至第6个月时症状有所反复,但与术前相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见表1。患者治疗后O'Leary-Sant IC问卷表评分和QOL 评分明显下降(P=0.000),至第5周第6次灌注时评分最低,至6个月时评分也有反复,但与术前相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00)。

3 讨 论

IC是一种慢性、非感染性的累及膀胱全层的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夜尿和(或)严重的下腹部或会阴部疼痛,常反复发作,以女性多见[1]。国际尿控协会(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ICS)定义为:与膀胱充盈相关的耻骨上区的疼痛,伴随着其他症状,例如白天和晚上加重的尿频症状,但没有尿路感染或其他明显的病变证据。本组21例患者,主诉为疼痛,也是患者反复就诊的主要原因。

目前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治疗的目的在于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大部分患者经非手术治疗可以控制症状。由于IC是由多病因造成的,因此多种药物和方法联合应用效果更好。膀胱水扩张是目前临床应用较广泛的一种治疗方法,其有效性源于扩张后引起膀胱壁内感觉神经的缺血坏死。膀胱水扩张压力一般设为80 cm H2O以下,诊断性扩张2~3 min,治疗性扩张8 min。我们按此方法扩张3例,效果不满意,后将压力提高至100 cm H2O,持续10 min,效果较好。灌注水流明显减慢时开始计时,计时后仍开放灌注,可以收到最大扩张容量[3]。单纯膀胱扩张可以达到立即止痛的效果,但长期效果不理想,对尿频也无明显的缓解[3]。IC是通过多种途径导致的综合征,其中尿路上皮黏膜表层的GAG层缺陷可导致钾离子渗入膀胱间质而发病是目前比较认可的学说,而GAG可以调节膀胱黏膜的通透性,阻止细菌与尿路上皮接触黏附,任何原因破坏尿路上皮的GAG层,可导致膀胱黏膜通透性增高,化学物质渗透至黏膜下层,产生接触性损伤和炎症,刺激感觉神经,产生疼痛症状[4]。肝素是一种黏多糖硫酸脂,本身存在于GAG层,是典型的GAG层替代物,其抑制细胞增殖、抗炎症性递质、抗黏附作用能有效阻止化学物质透过GAG层刺激膀胱间质组织,有效修复GAG层的缺损,从而减轻IC患者的疼痛症状。但肝素对GAG层的修复过程需要较长时间,治疗早期症状缓解往往不明显。利多卡因作为最常用的麻醉药物,也被用于IC的治疗。利多卡因膀胱内灌注可通过其表面麻醉作用降低膀胱的高反应性,迅速缓解患者的膀胱区疼痛及尿频症状。但有学者认为利多卡因在酸性环境下是难以通过脂质膜,而在碱性环境中,其极易通过膀胱黏膜上皮作用于感觉神经,起到减轻症状的作用[5]。

通过临床观察发现麻醉下膀胱水扩张联合肝素、碱化利多卡因膀胱灌注是治疗IC是一种简便易行、创伤小、临床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疗效维持时间较长,且改善效果与治疗持续时间呈正相关,二者结合治疗的近期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利多卡因尿管肝素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利多卡因分子结构研究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云南医药(2021年3期)2021-07-21 05:40:54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当代水产(2019年7期)2019-09-03 01:02:24
介绍1种预防留置尿管堵塞的方法
剖宫产术后患者拔除尿管时机的探讨
地塞米松加利多卡因局部封闭治疗约诊间疼痛和预防肿胀中的作用
中外医疗(2015年5期)2016-01-04 03:58:02
肝素联合盐酸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河北医药(2015年13期)2015-11-13 06:15:34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地西泮联合利多卡因在人工流产镇痛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