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佛系青年”文化现象及其背后折射的青年思想动向研究

2019-02-27 09:07耿海霞
时代人物 2019年1期
关键词:佛系理想信念

耿海霞

“佛系”一词自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便迅速走红,成为网络流行语,由此衍生出一系列“佛系”语言文风:“佛系追星”、“佛系学生”、“佛系买家”、“佛系青年”等。“佛系”一词来源于日本2014年的一本杂志,该杂志上把喜欢独处、只关注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生活节奏,对异性不感兴趣,不想花时间谈恋爱的男性称为“佛系男子”。2017年12月一个名为“新世相”的微信公众号发文《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了》,该推文将“佛系”文化推向高潮。随后,借助互联网的力量,“佛系”队伍迅速壮大,“佛系青年”“佛系职员”、“佛系学生”“佛系乘客”、“佛系买家”等词风靡社交网络。“佛系青年”这一词条引发大量青年群体心灵共鸣。“佛系”一时成为无数青年的口头禅,成为无数青年刷爆朋友圈的热词。“佛系青年”跟宗教无关,只是借鉴佛教讲求超脱世俗的人生态度,借此表现一种什么都行、随意、“一切随缘”、无所谓、得过且过的生活态度。“佛系青年”在高校普遍存在,他们在校期间是这样一个缺乏参与热情和创新活力的群体:上课时他们不愿与老师、同学互动,课堂上一言不发,课后又没有热情参加班级以及校园的文化活动,对学校的规章制度熟视无睹,对老师和家长的劝说充耳不闻,不在乎个人学习成绩好坏,也不关心评奖评优。他们不悲也不喜,不哭也不闹,不争也不抢,对一切漠不关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既不懂得珍惜,也不存在紧迫感,好似遁入空门,看淡一切,成为所谓的“佛系青年”。

1高校“佛系青年”文化现象的表现

1)高校“佛系青年”用语特点

语言的使用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采用的最为重要的表达方式。语言风格能够反映语言使用者的行为态度,往往是不同文化之间最显著的区分点。“佛系青年”的惯用语是“都可以”、“怎么都行”、“随它去”、“我随意”、“没关系”、“无所谓”,可以说凡事不争是“佛系青年”的语言表达,而语言功能表达的背后往往并非是语言使用者的主观意识的“不争”,而是在社会生活实际中争不过的语言功用表达。

语言形式由其社会功能决定了其结构方面的不同,可以反映出一系列的“佛系”生活方式:传播爱心、随缘点赞的“佛系朋友圈”,轻轻松松、不求效果的“佛系健身”、相互迁就的“佛系恋爱”,不想工作、不想恋爱、不想结婚,以低欲望相标榜……这种用“佛系”来应对各种问题的生活态度,透露出一种颓废、不思进取的心态。以“佛系”为口头禅的高校青年,言语中流露出“无所谓的”的一种消极、逃避的态度。

2)高校“佛系青年”行为特点

行为上,这部分学生对学业成绩好坏表现出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对荣誉的表现出一种漠不关心的态度。这部分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很低就是鲜明例证。课堂上,他们不愿与老师、同学互动,课后,他们又拒绝参加班级、校园、社会实践等活动,另外,还有研究表明,这类学生占比与高校的水平和层次呈现负相关关系,且每个层次的高校中这一群体占比都在逐年上升。然而,他们却活跃于网络,深谙网络文化。互不相识的网友之间一个点赞、一个“互粉”让他们瞬间有了莫名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没有时空限制的的网络空间让他们广结好友,以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符号等方式尽情释放情感。“佛系青年”有一些比较自我的现象,不怎么关心其他事情,只关心自我;有一些与世无争的状态,随遇而安,什么都可以。还有一部分“佛系青年”沉迷于游戏、娱乐、聊天,专注享乐,表现出慵懒、颓废的姿态。

2“佛系青年”背后折射的青年思想动向

“佛系青年”已成为青年亚文化的重要表征,这背后折射出青年一代复杂的心理状态。

1)折射出高校青年易受外界环境影响,随波逐流

“佛系青年”很明显的特征就是受网络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很大。网络环境让青年受到同化影响、产生从众心理的几率增大,新媒体的发展与便携式智能设备的普及,为“佛系”文化广泛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通过调查发现,有些同学之所以以“佛系青年”自居,是因为“佛系”很流行,大家都纷纷表示自己很“佛系”,受同辈群体的影响较大。“佛系青年”理性思考辨析能力下降,没有自己的主见,人云亦云,他们不追求完整的理性思考,仅靠碎片信息的传播就盲目随大流,这样很容易被流行文化牵着走,很容易随波逐流,迷失自我,进而产生偏颇思想和偏激社会情绪。

2)折射出高校青年目标不明确,价值观扭曲

“佛系青年”,往往缺少明确的人生目标,对未来缺少规划和进取,不思进取,沉迷于游戏和享乐,不愿工作、不想恋爱、不想结婚,以低欲望相标榜。“佛系青年”实际是慵懒、颓废、迷茫的一类“90后”、“00后”群体。这样的情况,很容易出现价值虚无主义。它由此带来了人的理想信念的失落,对人生意义、价值的怀疑以及对崇高的消解和回避,造成了人的精神世界的坍塌、人的精神家园的颓废和荒芜。在价值虚无主义的支配下,人走向了歧途,成了一具没有灵魂的躯壳,从而在迷失自我、毫无目的中随波逐流地虚度此生。就“佛系青年”而言,在虚无主义精神的支配下,世界万物在其眼里一切皆空,不存在所谓的永恒。既然如此,奋斗、拼搏、努力在他们身上也就丧失了意义。它摧毁了人的斗志,也削弱了人的主体性。由这种万事虚无的世界观决定了他们与世无争的人生观。在他们看来,人生苦短,实在没有必要为所谓的事业、功名、利禄和社会地位等身外之物而苦苦挣扎,不争、不恼、不苦、不累,就是最好的人生状态。在上述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支配下,自然造就了以追求自我为目标的价值观。他们一切以自我兴趣爱好为行事原则,自我感觉怎么舒适就怎么來,遗忘了社会、家庭所赋予的责任。在人生价值上呈现出重自我价值而轻社会价值的倾向。

3)折射出一部分青年内心焦虑和消极逃避心态

绝大多数宣称“佛系”的是“90后”的青年人,这一代人最大的特征是他们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90后”的年轻人在享受丰厚物质条件和良好教育条件的同时,作为家庭中几代人的焦点,承载了来自父母和家族寄于的厚望。而当下的他们,享受着衣食无忧生活的同时,面对诸多的烦恼、压力、艰辛与挫折。他们很难与父母长辈倾心交流,甚至不敢将内心的迷茫与无奈表现出来。当今的社会生活节奏快,人们对成功的预期高,对事业的追求高,精神压力较大。对“90后”、“00后”的青年一代而言,在应对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的不确定性和对时间产生的焦虑时,“随性”“随意”“随心”成为他们最愿意选择的精神应对之法。“佛系”现象的流行,无疑折射出了高校青年一种普遍存在的焦虑感:对生活的重重焦虑。“佛系青年”外显为对丰满责任的消极回避,其内隐的社会心态却源自对骨感现实的无奈接受,一定意义上也是其面对风险时的自我保护行为,与世无争仅是一种表象而已。其实,它是当前部分学生目标缺失时的自我掩饰;是处在心理断乳期无法完全自立时的迷茫;是努力了却未达到预期目标时的失望;是对专业学习和大学生活不满意时的无奈;是在人生转折时期未能得到科学合理引导时的失落。“佛系”话语的人际功能体现在当话语使用者自身处于充满压力、不易取得成功的社会环境中时,“已是佛系”的宣称让自己在失败之时依然能潇洒从容。此时的话语宣称为自己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缓解了诸多来自家人、朋友和同学的压力,以及自己对是否会取得预期成功的焦虑。“佛系”话语的出现让他们能够避免尴尬、难堪,“佛系”很自然的成为他们逃避现实、逃避责任的遁词。

3如何引导“佛系青年”入世

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是灯塔,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和目标的人容易迷失方向、丧失动力、得过且过,从而导致道德观念的“矮化”和精神世界的“沙化”。要使“佛系青年”摆脱无所谓的消极态度,充满热情和活力地面对机遇与挑战,既不能将理想弃若敝屣,也不能将崇高束之高阁,而要引导他们树立理想信念,制定切实的学习与生活目标,同时要注重两者的结合。因为理想信念是实践主体观念体系的最高层面,具有极高的抽象性和长远性,因而与现实有着较大的距离。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容易产生困惑和迷茫,会在一定程度上消解理想信念的激励效应。为此,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应该延伸或下沉到学生个体层面,将理想信念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转化为具体的现实的目标体系,让学生明确当下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从而为他们的现实实践提供具体指引及价值衡量标准。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勤劳勇敢进取,习近平总书记也寄语青年人是“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的一代,“佛系青年”得过且过的生活态度显然与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挥洒青春汗水的历史使命不相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了社会认知的最大公约数,符合人民与国家的共同利益,是全面引领积极向上的青年社会心态的重要调节机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建立正面的价值观念体系,促进他们健康地成长。我们要号召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2)增加社会体验,培养“佛系青年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高校辅导员要宣传好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要引导青年大学生科学地认识新时代、新特征,充分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进程和发展召喚,让大学生提升关于历史责任的自我认同,让广大青年学子认识到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宏大时代背景和人生价值追求。同时,增加大学生体验社会的各类活动,充分利用党性教育基地、情景党课、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社会考察、实践调查等活动资源,增加学生的体验经历,提高其对社会的认知能力,特别是通过广泛的社会实践让大学生看到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并在参与付出中收获人生价值。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高校青年,作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肩上担负着沉甸甸的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感本质上是一种主观情感,属于个人的道德品质与精神修养。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核心在于实现社会责任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也就是要将社会责任感的基本要求涵养于个人的内心信仰与情感,并在现实情境中表现出来,实现“知、情、意、信、行”的有效转化。

3)为青年一代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佛系青年”一词的迅速走红,与其产生和传播的媒介环境之间有着重要的关系,社交网络为“佛系”文化的传播,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自媒体时代,人人皆是信息的受众,同时也是信息的传播者。青年一代,很容易受到不良网络文化的影响。因此,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从“佛系”现象和它在青年中的传播来看,它们源自青年人群对社会竞争激烈、个人能力不足的担忧与焦虑。因而,社会要尽可能地为青年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更宽松的环境和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当下,影响就业公平的障碍有待进一步破除;鼓励青年创新创业的政策和社会环境需要不断优化;人口结构的调整和变化,也使得青年一代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不断增大,在婚恋、社会保障等方面需要获得更多的关怀和帮助等。创造良好的的社会环境,需要完善青年创业服务体系,为青年创新创业提供扶植政策;保障青年就业权利,维护青年的薪资待遇、劳动保护、社会保险等合法权益;注重青年心理健康和情感健康教育,强化青年对情感生活与婚恋关系的责任意识;积极关注和回应青年发展问题,搭建高校与社会之间的桥梁,促进青年积极融入社会。帮助青年发展,促进其实现人生理想,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青年焦虑问题,才能引导广大青年树立积极向上、坚持不懈的人生态度和积极乐观的心态,为理想目标而艰苦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和稳定发展时期,我们应该给予学生积极的思想引导和教育,塑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

猜你喜欢
佛系理想信念
走进东山学校,寻找理想信念的力量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用对党忠诚诠释理想信念坚定
为革命视死如归的红色家庭(二)
法系妈&佛系爸
革命理想高于天
“佛系”掩盖了什么?
快乐驿站
“中国梦”视域下的青年理想信念
我的同学是“佛系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