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联合中药熏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研究进展

2019-02-27 22:51宋文静
医疗装备 2019年12期
关键词:面瘫面神经熏蒸

宋文静

天津市南开区中医医院药剂科 (天津 300192)

周围性面瘫是常见的面神经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可由风寒、病毒感染或自主神经功能不稳而引起局部神经营养血管痉挛导致神经缺血水肿,对面部神经造成压迫。周围性面瘫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以冬春两季较为多发,通常急性起病且1周内病情不稳定,以一侧面部发病居多。该病患者主要表现为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口眼歪斜、流涎、说话漏风、鼓腮及吹口哨漏气、食物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有味觉丧失,唾液减少,听觉过敏,患侧乳突部疼痛,耳郭和外耳道感觉减退,外耳道或鼓膜疱疹。病程迁延,可见一侧面部额纹消失,睑裂变大,鼻唇沟变浅变平,病侧口角低垂,示齿时口角歪向健侧,不能抬额、皱眉,眼睑闭合无力或闭合不全,闭目时眼球向上外方转动,显露白色巩膜,体征呈进行性加重,临床将这一时期称为周围性面瘫的急性期。因其症状主要表现在面部,对患者的生活及社交活动均造成严重影响,长期不愈将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周围性面瘫急性期西医主张采用抗病毒、营养神经、糖皮质激素及改善血液循环药物进行治疗,但临床恢复较慢,疗效不佳。

周围性面瘫属中医“口眼涡斜”“掉线风”“口僻”范畴,以正气不足、络脉空虚、卫外不固为病根,外邪入侵面部经络,气血阻滞,经脉失养,造成肌肉迟缓不收,从而发展为口眼涡斜。临床治疗以针刺、灸法、中药、拔罐、电针、熨法、推拿、放血及外擦药物等较为常见,现阶段医学界普遍认为针灸在周围性面瘫治疗中具有显著优势,且无毒副作用,现已广泛应用[1]。除此之外,中药熏蒸为中医外治法中的常用方法,是将药物煎煮后利用产生的蒸汽对全身或局部患处进行熏疗,或采用药液进行淋洗,可促进机体功能恢复、治病保健,具有广泛适应证且疗效好,不良反应小且经济、简便,被临床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中。本研究对在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中针灸联合中药熏蒸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具体内容包括汤药选择、穴位选择及针法、辨证施治等方面。

1 汤药选择

贾莹梅和高杨[2]对比分析泼尼松片联合甲钴胺注射液与针灸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差异,其中针灸采用巨刺法,中药熏蒸应用防风汤先熏后洗,2次/d。结果发现,经过42 d的治疗,采用针灸联合中药熏洗患者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中医症状评分显著下降,表明针灸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临床效果较单纯西药治疗疗效更加显著,可加速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缩短治疗时间,有效缓解症状及体征,是临床上较为有效的治疗手段。夏剑峰[3]认为针灸联合祛风活络经验汤剂内服、熏洗辨治周围性面瘫疗效肯定,其机制与改善患者的面部神经功能有一定相关性,凸显中医内外合治急性病证的优势与特色,结果表明应用针灸联合中药汤剂治疗的患者面部神经功能分级改善明显较常规西药治疗优。

2 穴位选择及针法

对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针灸治疗时常取患侧阳白、四白、颧髎、颊车、地仓、翳风、合谷随症加减。若患者兼风寒,则加风池;兼风热则加曲池;抬眉困难者加攒竹;鼻唇沟变浅则加迎香;人中沟歪斜则加水沟;若患者处于体虚恢复期,则加足三里、三阴交以补肾气血。韩兆莹[4]在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周围性面瘫患者耳压法与中药熏蒸护理,治疗1、2、3周时患者面部残疾指数(FDI)积分明显高于单纯西药治疗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均明显降低,提示耳压法联合中药熏蒸护理具有益卫固表、祛风散寒、活血通络的作用,可驱邪外出,促进面瘫自复,且神经功能恢复更佳,减少复发,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急性期由于病邪尚未入里,针刺时应浅刺,以防止深刺致病邪入里,同时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余婧洁等[5]通过对比快针浅刺、针灸联合透刺与联合揿针贴压耳穴和蜡疗治疗周围性面瘫,采用针体短小的揿针刺激患儿耳郭各反应点,激发与之相对应器官的血液循环,改善其生理功能;而贴压耳穴只触及皮下而未达深层,不会对血管及神经干造成损伤,疼痛轻,持续埋于皮内或皮下,可对耳穴产生柔和且持久的良性刺激。连续治疗20 d后,结果显示针灸配合揿针贴压耳穴和蜡疗可取得比单纯采用针灸治疗更高的临床疗效,无患者发生滞针、断针及蜡饼烫伤皮肤等并发症。陈念辉和秦燕[6]采用人工麝香穴位贴敷联合针灸对周围性面瘫治疗,取得明显较常规治疗更高的抗炎、抗病毒、消肿、营养神经、促进神经机能恢复等临床疗效。

3 辨证施治

中医疗法强调辨证施治,根据疾病的不同证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治疗更有针对性。郑美华等[7]在心理疏导及弥可保口服治疗基础上,给予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温针灸治疗,连续治疗28 d,结果发现相对于普通针刺疗法,温针灸疗法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患者面神经肌电图传导潜伏期显著缩短,波幅明显更高。王海龙等[8]分别将温针灸、穴位注射、刺络放血、电针应用于风寒性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中,结果表明急性期面瘫(风寒证)的针灸最佳治疗方案为针刺联合温针灸、穴位注射、刺络放血、电针,温针灸与刺络放血急性期介入治疗可缩短面神经功能恢复时间。杨原芳等[9]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急性期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电针配合温针灸,结果显示相对于单纯电针治疗,电针配合温针灸患者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下降,患者躯体及社会FDI评分升高,改良Portmann简易评分升高。张建军等[10]在常规针灸基础上联合自拟清热通络方对风热型周围性面瘫进行治疗,连续治疗30 d后发现,与单纯针灸治疗相比,联合自拟清热通络方治疗可取得较高临床疗效,患者House-Brackmann评分显著降低,躯体及社会FDI评分均明显升高,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以祛风通络、疏调经筋为原则,临床中常采用局部轻刺激、浅刺激、远端重刺激的针灸方法进行治疗,以行气血、通经络、祛风寒风热,调节脏腑机能。中药熏蒸为常见的中医外治法,药物经皮肤、孔窍直达病所,不经脾胃,不会对机体脾胃功能造成不良影响,可祛风柔筋、活血通络,尤其适用于脾胃功能欠佳的患者。将针灸与中药熏蒸联合应用于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选择相应穴位、采用适当针法,并通过不同汤药方剂组成辨证施治,可有效改善患者面部神经及面肌肉的新陈代谢,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面瘫面神经熏蒸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硫酰氟熏蒸风险评估与应用(上)
——硫酰氟熏蒸应用技术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中药硫黄熏蒸历史研究
中药熏蒸治鼻炎
蒙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延长磷化氢熏蒸有效时间对储粮害虫熏蒸效果的影响
针灸为主综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60例
面神经麻痹80例的护理干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