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金玲
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心胸外科 (天津 301900)
创伤性气胸发病率在钝性伤中占15%~50%,在穿透性伤中占30%~87.6%。多由于肺被肋骨骨折断端刺破,亦可由于暴力作用引起的支气管或肺组织挫裂伤,或因气道内压力急剧升高而引起的支气管或肺破裂。锐器伤或火器伤穿通胸壁,伤及肺、支气管和气管或食管,亦可引起气胸,且多为血气胸或脓气胸。偶尔在闭合性或穿透性膈肌破裂时伴有胃破裂而引起脓气胸,是胸部外伤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通常合并其他器官损伤。目前,胸腔闭式引流是治疗创伤性气胸患者常用的方法之一,但是常规胸腔穿刺采用的导管直径较大,对患者损伤也较大,而且手术时间较长,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1]。中心静脉导管属于血管内管的一种,放置于大静脉中,有研究显示,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胸腔穿刺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但目前国内对此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本研究旨在比较中心静脉导管与常规胸腔穿刺在创伤性气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91例创伤性气胸患者,将其统一编号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与试验组(46例)。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25~67岁,平均(44.16±2.21)岁。试验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26~66岁,平均(43.54±2.5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创伤性气胸的诊断标准,并且可以收集到患者完整的检查和治疗资料。排除患有可能影响本研究的疾病患者(如精神疾病),以及不配合、不依从或者拒绝参加本研究患者。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且患者及其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对照组进行常规胸腔穿刺,于患者患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进行穿刺,对周围皮肤进行常规消毒,进行局部麻醉,置入传统胸管,导管末端连接TH-1型一次性水封瓶,每天更换水封瓶。试验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厂家:深圳市益心达医学新技术有限公司,国械注标:20173664588,规格型号:SCW-CVCP-1)进行穿刺,于患者患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进行穿刺,常规周围皮肤消毒,进行局部麻醉,导管刺入患者胸壁,刺入深度为到达胸膜腔,回抽检查有无气体,有气体即为穿刺成功,置入导丝后将中心静脉导管沿导丝插入胸腔内,引入胸腔2~3 cm,然后将导丝拔出,将导管固定并进行缝合。将空针管连接到导管处,抽出500 ml气体后,导管末端连接水封瓶,最后将引流管固定在胸部皮肤上。待肺复张或者残留的积气较少时可拔出导管。
(1)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疗效评判标准:治愈,患者肺完全复张;有效,患者肺部气体明显减少;无效,患者肺复张不明显或加重;治疗有效率=(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试验组治愈37例,有效6例,无效3例,治疗有效率为93.48%;对照组治愈15例,有效17例,无效13例,治疗有效率为71.11%;试验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组发生并发症8例,发生率为17.39%;对照组发生并发症31例,发生率为68.89%;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创伤性气胸是指胸膜腔内进入气体,导致胸腔内积气,起病较急,病程进展较快,严重威胁患者生命[3]。创伤性气胸患者胸腔内压力增高,纵隔发生移位,从而使患者肺部受到压迫,导致其呼吸功能异常,故临床治疗主要为排除胸腔内积气,促进肺复张。
目前,胸腔闭式引流是治疗创伤性气胸患者的有效方法之一[4-5],但传统胸腔穿刺不仅对患者损伤较大,而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不利于患者恢复;而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引流是借助重力作用将胸腔内气体排出,同时又保证了胸腔的相对密闭,从而使患者胸腔内压力得以恢复,有效促进其肺复张;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对患者创伤较小,导管质地较软,不易给患者造成损伤,而且患者术后携管行动自由方便,不仅减少了患者痛苦,而且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锻炼,同时,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穿刺的手术时间较短,对于情况严重的患者,可以有效赢得抢救时间,从而提高治疗有效率[6-7]。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穿刺引流不仅可以提高创伤性气胸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而且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与周敏杰[8]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相比于常规胸腔穿刺,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穿刺引流可提高创伤性气胸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