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红传
厦门市同安区中医医院 (福建厦门 361000)
肺结核主要是由于机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而引发的慢性传染病。但是结核分枝杆菌在机体中存在潜伏期,在机体抵抗力下降、细胞介导变态反应增加时,才会导致患者出现临床症状、体征[1]。目前,临床诊断典型性肺结核的准确率较高,但是不典型肺结核的临床诊断存在一定困难,主要是其影像学特征缺乏特异性,极易与肺癌相混淆,而病情未得到良好控制的情况下,则容易继发其他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所以及时、准确地诊断肺结核,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提高临床治愈率均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典型肺结核CT诊断的准确率及影像学特征,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不典型肺结核患者,经结核菌素实验、痰培养、手术,以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等方法明确诊断为肺结核,均获取调查对象的知情同意,并且均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处于妊娠期、哺乳期及检查禁忌证患者。符合入选标准的54例患者中,男29例,女25例;年龄26~67岁,平均(46.5±6.8)岁;病程8个月至4年,平均(2.3±0.6)年。入选患者主要有低热、咳嗽、咯血、胸痛、盗汗、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其中有2例患者未表现出显著的临床症状。
仪器采用东软Neu Viz16排螺旋CT扫描仪,参数设置:扫描层厚以及扫描层间距均为5 cm,螺距为1.5 mm,扫描速度为1.0 s/rot,电压120 kV,管电流设置为140 mAs。检查过程中指导患者正确屏气,扫描范围为肺尖至肺底。其中17例在平扫后接受增强扫描。在动脉期(造影剂注射后20~25 s)及门静脉期(造影剂注射后45~55 s)进行增强扫描。对所采集的图像实施后期处理,并由我院2名以上临床阅片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分析总结。
将临床确诊结果作为参照,比较CT诊断不典型肺结核的准确率,并分析总结不典型肺结核的病灶分布以及病灶特征情况。
本研究临床确诊结果为:肺叶实变31例(57.41%),肿块结节19例(35.19%),淋巴结肿大4例(7.41%)。CT检查的诊断结果为:肺叶实变30例(55.56%),肿块结节18例(33.33%),淋巴结肿大3例(5.56%),气管支气管狭窄3例(5.56%)。CT诊断的总准确率为94.45%(51/54)。
病灶分布:双肺受累18例,单肺受累36例(左肺21例,右肺15例);病灶位置在下叶基底段16例,中叶及舌叶11例,上叶尖后段7例,上叶前段10例,下叶背段6例,肺门及纵隔4例。
病灶特征如下。(1)结节型和肿块型(19例):其病灶直径1.5~4.5 mm,清晰可见,多数位于右下叶基底段及上叶前段以及后段,或者是上叶前段及舌段位置;病灶周围存在清晰毛刺5例,胸膜肥厚症状6例,病灶与胸膜粘连1例,病灶周围存在结节7例;4例接受增强扫描,其中1例病变因存在毛刺及浅分叶,被误诊为肺癌,1例肺结核并发肺癌。(2)肺叶及肺段实变(31例):CT影像可见大小不一的片状阴影,且多为不均匀密度影,边缘以平直状态为主或向病灶方向内略凹性移位;12例同时存在霉菌感染症状,可清晰地观察到有霉菌球存在于空洞壁上,且形态不规则;13例支气管出现畸形状态,并未表现出典型的影像特征,其中8例的上叶尖后段出现不均匀增强,4例左下叶实变内存在蜂窝状支气管充气征,1例胸腔中存在积液,且未见明显的卫星灶存在,做进一步增强扫描;1例下叶实变内存在蜂窝状支气管充气征患者误诊为肺泡癌。(3)淋巴结肿大(3例): 2例为纵隔淋巴结肿大,纵隔内淋巴结组织出现明显增大的情况;1例肺门淋巴结肿大,患者的肺门旁有肿块影存在,且肿块边缘光滑,未见邻近支气管出现狭窄,但是管腔出现明显增厚现象;3例均接受增强扫描,1例肺炎患者误诊为肺结核,经CT影像发现其结节稍大、相对均匀分布、密度略有差异,并且存在胸腔积液及树芽征,但未在右下叶见到卫星灶。(4)树芽征:54例均可见树芽征,其中36例为弥漫性均匀分布,18例为非均匀、局限性分布;1例因存在咳嗽、痰多症状,并且存在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CT影像可见明显的弥漫性树芽征,被误诊为肺结核,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1例过敏性支气管曲霉菌病患者被误诊为肺结核,主要是因为其CT影像可见明显的气道扩张、树芽征、黏液嵌塞。
肺结核是临床常见的高发慢性传染病,患者多以胸痛、咳嗽、咯血、乏力、低热,以及呼吸障碍为主要临床症状。目前临床上多采用痰培养及结核菌素试验等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实施辅助诊断[2]。但是影像学检查发现,不典型肺结核的临床症状表现及影像学特征与肺炎、肺癌及支气管炎等多种呼吸道疾病较为相似,为正确诊断疾病增加了难度,也会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造成不利影响。
不典型肺结核是指临床痰检阴性的肺结核,但首诊时因为临床或影像不典型而未考虑到,就意味着该结核不典型。肺结核不典型的原因包括:近年来结核病死灰复燃,受抗生素不规范使用的影响,临床及影像表现不典型;人类免疫缺陷宿主增加,影响结核病进程等。CT检查是临床疾病诊断中较为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本研究主要对不典型肺结核的CT影像学特点进行总结,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
本研究中,上叶前段、下叶基底段及舌段是不典型肺结核的多发部位,分析原因可能与这些部位有着相对加大的通气量有关,且多以节段实变为表现,具有跨叶以及多段性分布的特点[3]。通过对患者CT影像特征进行分析发现节段实变型的CT影像中可见支气管相及毛玻璃状阴影存在,病灶近斜裂水平裂时,病灶边缘平直或向病灶方向内略凹性移位;气管支气管结核型表现为较长范围的支气管不规则狭窄甚至闭塞、管壁不同程度增厚,但软骨环基本正常,沿支气管长轴的多平面重建图像可以很好地显示正常位置的软骨环;支气管腔内有结节影时,较难与肺癌鉴别,可以进行支气管镜检查明确诊断;淋巴结肿大型(成人原发肺结核)病灶淋巴结远比正常淋巴结组织的密度影要高,同时病灶边缘密度也要高于正常组织,病变均以纵隔淋巴结或纵隔淋巴结为主型多见,中上纵隔淋巴结常融合成较大团块状肿块影,增强扫描淋巴结周围强化、中心干酪样坏死不强化。工作中常发现成人病侧肺门区的淋巴结肿大、肺癌淋巴结转移概率高于肺结核。而肿块结节型患者多以存在毛刺、无毛刺、无分叶,以及浅分叶为主要表现,缺乏典型的影像学特征,所以通过进一步实施增强扫描,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关研究表明,肺癌患者的CT影像多以分叶状为主要表现,有锐利形态的毛刺存在,有病变位置。而结核瘤所呈现出的多为不均匀密度,并且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有病灶周围存在肺气肿或新月形空腔,也可能同时存在钙化、卫星灶及肺大泡等现象。结核瘤的边缘毛刺多为粗长形态及浅分叶状,还有一定概率出现病灶与胸膜粘连的情况,与胸膜有单一的粘连点,不同于肺癌的胸膜凹陷征。在增强扫描的过程中,结核瘤增强形态多为薄壁环形,且有干酪样坏死存在于结核瘤浅表层,而肺癌则多为环形的增强形态,并可参照肺癌的增强曲线,依据上述影像学特征可以对肺癌与非典型肺结核进行区分[4]。
工作中可发现肺结核并发肺癌现象,根据临床经验以下几点有助于鉴别诊断。(1)肺癌常呈均匀软组织密度影,较大肿块中心可有液化坏死,而结核病多夹杂有斑点状钙化和条状线状阴影;(2)在随访复查过程中,某部分病灶有吸收好转,而别处病灶反而有扩大进展现象时,特别要注意后者很有可能是肺癌病灶;(3)在治疗随访过程中,肺内出现直径大于3 cm的块状阴影而且其轮廓不规则时,应该考虑并发肺癌可能。肺炎病灶在CT影像上多存在于一叶上,且不存在卫星灶,若患者的CT影像上可在右上叶、上叶后段及尖段位置存在密度不均匀病灶,甚至为空洞型病灶时,则高度怀疑为肺结核。同时树芽征是肺结核典型的一种影像学表现,主要是由黏液嵌塞、小叶中央支气管及其远端气道扩张组合后而形成的。虽然将树芽征表现作为肺结核的判断依据,但是肺炎、吸入性肺炎、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等均可有树芽征表现,为了避免误诊,还需要进一步联合其他检查方法进行诊断。本研究中,CT诊断不典型肺结核的诊断准确率为94.45%,表明CT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相对较高。
综上所述,CT检查对不典型肺结核的临床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是由于患者的影像表现存在较大差异,在临床诊断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准确率需要综合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