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杨国丰
2018年石油市场行情有所提升,但2019年也不是可以躺着挣钱的年景。供图/视觉中国
全球经济、地缘和能源形势的变幻,国际油价冲高回落的喜悲,替代能源异军突起的猛势,美国对能源市场影响力的增强,中国油气体制改革带来的市场变化,共同勾勒出2018年世界油气行业蹒跚前行的图景。
曾几何时,年年岁岁油相似。如今,油气行业却要直面向低碳能源的转型。2019年,是延续之前的发展还是一个转折年,我们拭目以待。
2018年是石油行业的第二个复苏之年,全年油价呈总体上涨趋势,布伦特和WTI均价分别为71美元/桶和65美元/桶,同比涨幅均超过30%,并双双在10月初美国恢复对伊朗制裁前夕达到年内最高水平86.1美元/桶和76.4美元/桶。在油价环境逐渐改善的同时,油公司坚持不懈地降本增效终见成效,大公司的盈亏平衡油价普遍降至50美元/桶附近。其中,壳牌甚至将墨西哥湾深水项目的盈亏平衡价降至30美元/桶。很多低油价时被油公司推迟或暂停的项目也得以恢复,油公司在经历了一场生存危机后终于获得了喘息的机会。
从埃克森美孚、壳牌等大型国际石油公司2018年前3季度公布的经营数据来看,盈利能力正在持续改善,第3季度的单季营收环比增幅在33%~100%之间,前3季度同比增幅在35%~150%之间,净利润也大幅增加。其中,康菲第3季度的净利润同比增长近5倍,雪佛龙同比翻番,道达尔、BP和壳牌分别创下油价下跌以来的单季最高净利润纪录。我国“三桶油”的营收和净利润也有大幅增长,前3季度净利总和超过200亿美元。其中,中石化净利润额最高,约为90亿美元;中石油增幅最大,约为177%。Rystad Energy预计,2018年,埃克森美孚等几家大石油公司将产生约1750亿美元现金流,约为前5年现金流之和。虽然资金面逐渐宽裕,但经历过油价大起大落的油公司已经转变了挥金如土的作风,更加注重单位成本和效益,对未来投资也大多持谨慎态度。这也是2018年全球油气投资仅有小幅增长的主要原因。预计未来几年也将保持这种趋势。
在油价上涨和效率提高的推动下,石油公司对油气勘探开发的信心逐渐恢复。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通过最终投资决策(FID)的项目数量已经超过过去两年同期的水平,大型油气公司2018年上游资本支出总额有望接近5000亿美元,同比增幅约为8%。根据惠誉统计,2018年前9个月,全球从事油气钻探的作业钻机数量同比增加183台,不过新增的钻机主要集中在美国和北美地区,北美以外地区仅增加了23台。上游投资增长带来了作业量的增加。Rystad Energy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前10个月,全球油气井钻井数量达到7万口,其中勘探和评价井约1400口,占比2%,虽然仍低于2013年水平(全球油气井钻井数10万口,勘探与评价井占4%),但较2017年已有明显增长。预计此后钻井数量仍会保持小幅增长,2025年基本能恢复到油价下跌前的水平。
得益于勘探作业量的增加,2018年全球常规油气发现终于走出阴霾,收获了2015年以来的最好成果。据Rystad Energy统计,2018年前11个月,全球共发现超过88亿桶油当量的常规油气,全年或可达到94亿桶油当量。虽然仍远低于2015年全球发现170亿桶油当量的水平,但与2016年的83亿桶油当量发现和2017年的75亿桶油当量相比,已有较大增长。预计2019年的全球油气发现仍会延续这一趋势。
另外,2018年的常规油气发现有80%位于海上,尤其是深水,而且几乎全部由几大石油巨头担任作业者。这与油价下跌前独立石油公司主导油气大发现的情况有所不同。
页岩革命对美国和全球油气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是2014年国际油价断崖式下跌的主要因素。美国的页岩油气产业不但没被持续低迷的油气价格压垮,反而推动美国的油气储量、产量和出口量创下历史纪录。美国能源信息署(EIA)2018年11月底发布报告称,得益于油价回升和页岩油气革命持续推进,美国2017年的油气证实储量大幅增加。石油(含原油与凝析油)证实储量为420亿桶,同比增加19.2%,为197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页岩油占48%,主要来自7大页岩区带。其中,二叠盆地的沃尔夫坎普/伯恩斯普林超过威利斯顿盆地的巴肯区带,成为最大的页岩油资源区。天然气证实储量增加了36.1%,至464.3万亿立方英尺,同样创下最高纪录;页岩气在天然气证实储量中的占比从2016年时的62%增至66%。其中,马塞勒斯仍然是最大的页岩气资源区和产区,也是资源量和产量增长最大的地区。
页岩油气是近十年美国油气产量增长的主要来源。去年11月初,EIA发布数据称,美国8月份的原油产量达到1130万桶/日,环比增幅超过3.5%。其中,页岩油产量为620万桶/日,在全美原油产量中的占比提高至55%。这是美国历史上首次月度原油产量超过1100万桶/日。根据俄罗斯能源部公布的数据,2018年8月俄罗斯原油产量为1120万桶/日,这也意味着美国当月产量超过了俄罗斯,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油生产国。2018年前8个月,美国原油产量累计增长最多的是得克萨斯州和新墨西哥州,分别增加了68.3万桶/日和18.2万桶/日,二叠盆地页岩油在这两个州产量增长中的贡献分别高达63%和95%。美国也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2018年前9个月,美国天然气平均产量约为1006亿立方英尺/日,同比增长10.5%,页岩气产量为571亿立方英尺/日,同比增长19%,页岩气约占美国天然气总产量的57%。
由于油气产量增速超过消费需求增速,2018年美国油气出口持续增长,上半年原油出口量同比增长近80%,6月份更是创下了220万桶/日的月度纪录。2018年上半年,美国共出口石油(原油和油品)730万桶/日。其中,原油180万桶/日、HGL(乙烷、丙烷、丁烷、凝析油)160万桶/日、馏分油130万桶/日、汽油91.3万桶/日,原油成为美国石油出口中出口量最高的单品。亚太是美国原油出口的最大目标市场,其次是欧洲。美国的HGL主要销往日本、韩国、中国和印度等国。馏分油则主要出口到中、南美洲。墨西哥是美国汽油的最大买家,约占美国汽油出口量的一半。
2018年11月的最后一周(24~30日),美国的石油(包括原油和油品)出口量约为900万桶/日,其中原油320万桶/日,油品580万桶/日,高于878.9万桶/日的石油进口总量,周度石油净出口量为21.1万桶/日,是自1991年开始统计周度数据以来首次出现净出口。中国曾是美国原油出口的第二大目标市场,2018年前7个月的出口量平均为37.8万桶/日,但受中美贸易问题影响,8月和9月美国出口到中国的原油量降为零,但对中国台湾、韩国和印度等亚太地区原油出口量的增加弥补了对中国大陆出口的减少,使美国原油出口量保持增长。得益于页岩气产量增长,美国在2017年正式成为天然气净出口国,全年天然气净出口量为3.4亿立方英尺/日,2018年天然气净出口规模继续扩大,上半年出口量已达8.7亿立方英尺/日。
●“黄马甲”运动给法国新能源发展蒙上阴影。●供图/视觉中国
DISCOURSE
曾几何时,年年岁岁油相似。如今,油气行业却要直面向低碳能源的转型。
降本增效仍然是2018年石油行业的主基调,而全面拥抱信息、数字化与智能技术是重要手段。伍德麦肯兹2018年11月发布的一份报告称,信息与数字化技术每年可以帮助全球油气上游行业节省750亿美元。GE与诺贝尔公司联合推出了全球首个数字化钻井船,将通用公司的Digital Rig系统部署在诺贝尔公司的Noble Globetrotter I钻井船上,预计可将海上油气钻探作业成本降低20%。BP在其墨西哥湾的全部4个生产平台上部署了由贝克休斯研发的、基于云的高级分析解决方案系统-Plant Operations Advisor(POA),并计划2019年开始在全球业务中推广此系统。挪威国油则在北海Oseberg Vestflanken 2油田采用了全球首个海上全自动无人驻守数字化平台Oseberg H,所有操作均在远程中心完成,每年仅需一两次维护,整个项目投资约为7.95亿美元,比采用常规方案开发该油田的成本节约20%以上。道达尔则计划在北海舍得兰地区部署全球首个海上自动巡检机器人,已与英国油气技术中心、Taurob公司和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开展联合研究,计划2019年10月完成。道达尔还与谷歌云公司签订了一项协议,将合作研发用于油气上游地下数据分析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聚焦地下成像的人工智能解释,特别是地震研究(采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和技术文件的分析自动化(采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以提高地质和工程师勘探与评价油气田的效率。另外,BP还在其位于墨西哥湾的雷马平台上使用了一台小狗大小、名为玛吉的机器人取代人工进行水下管道探测,不但检测过程无需停工,而且将该工序的成本减少了一半。
2018年,油公司的信息和数字技术应用还开始出现跨界趋势。BP专门组建了一个26人的团队,主要任务是“扫描”石油以外的各领域,寻找可以“借”来降低油气勘探开发成本的技术。BP从一款名为Shazam的音乐APP通过很短的样本片段识别歌曲中获得灵感设计了能监测井筒动态的传感器,还借鉴健身追踪器的思路设计了能实时监测并反馈作业人员和设备状态的智能设备,每年可为公司节省数十亿美元成本。美国一家名为Maana的公司则借鉴社交软件的思路,利用开源社交媒体技术开发了一款名为WellLine的软件,使搜索油井数据跟使用Facebook等社交软件查看朋友和家人一样简单直观,帮助油气工程师最大限度挖掘与油气井数据潜力。
最近两年“火透半边天”的数字货币和区块链技术也被开始用于油气行业。2018年初,BP、挪威国油、壳牌以及一些贸易公司和银行创建了处理交易后事宜的区块链平台VAKT。9月,壳牌联手贡沃等贸易公司和花旗等银行启动了基于区块链的Komgo开放式融资平台,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减少风险和成本,计划在2018年底前推出两款产品。12月,阿布扎比国油与IBM合作,计划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建立一个从生产井到终端用户的交易跟踪和金融平台,首次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油气生产的整个产业链中,希望借此提高效率,增强利益相关者的透明度。2018年3月初,美国信号资本管理公司称将推出一种以油气储量背书的加密货币,是“首个可全球通用”的石油数字货币,又称“石油美元”,计划2018年底做代币首发。2018年11月,PermianChain Technologies公司推出了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代币Permian Token(XPR),用智能合约系统生成的开放式、可信任协议取代复杂的传统上游交易协议,帮助投资者省去大部分管理和中介费用,提高油气上游交易效率,已有约2.5亿桶潜在油气储量计划在该交易系统上市,有超过3000万个XPR被预订。
美伊关系起起伏伏贯穿了整个2018年,成为影响石油市场波动的重要因素之一。2018年年初特朗普在推特上声援伊朗国内抗议活动后,5月,美国退出伊核协议;7月伊朗威胁终止霍尔木兹海峡石油出口;10月,美国考虑放弃制裁伊朗;11月,美国对伊朗制裁全面生效。起初,分析认为,重启制裁可能导致伊朗石油出口减少100万桶/日以上,考虑到委内瑞拉、利比亚、尼日利亚等国家石油产量下滑,届时石油市场很可能会转为供不应求。此后,国际油价开启了上涨模式,布伦特油价连续突破70和80美元/桶,最高超过了86美元/桶,一时间油价重回100美元/桶之说甚嚣尘上。11月初,美国宣布中国、印度、韩国、日本、意大利、希腊、中国台湾及土耳其等国家和地区可在对伊制裁重启后获得豁免权。伊朗出口到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石油占其石油出口总量的77%。这意味着重启制裁并未起到减少伊朗石油出口的作用,布伦特油价随后开启“狂泻”模式,跌势持续了半个月,创下1984年以来的最长下跌纪录,油价再次回到2017年底时的60美元/桶左右,直逼50美元/桶大关。
虽然美国在重启对伊朗制裁后为以上8个国家和地区设置了180天的豁免期,但日本和韩国在2019年2月之前都未安排进口伊朗石油(此前伊朗向这两个国家出口的石油分别占其出口总量的5%和14%),波兰等一些未进入豁免的国家也停止了进口伊朗石油,导致伊朗石油出口减少量高于市场预期。截至2018年11月底,伊朗石油出口量已经降至115万桶/日的新低,预计2019年会进一步下降。美国将在2019年4月重新审查豁免情况,目前迹象表明其可能会要求这些国家停止进口伊朗石油,届时可能推高油价。而按照特朗普的做派,当布伦特油价涨到80美元/桶(WTI超过70美元/桶)后,美国可能会再次允许这些国家豁免进口伊朗石油,届时油价可能会再次应声下跌。
2018年3月,国际海事组织(IMO)出台重要管理规定,要求船舶公司2020年1月1日起使用硫含量在0.5%以下的燃料油,而当前所用燃料油的硫含量为3.5%。分析普遍认为这一变化将对国际油价和成品油市场产生影响。
彭博社8月称,根据其对13位石油行业分析师的调查结果,船用燃料油新规将使布伦特油价提高4美元/桶。按照国际能源署(IEA)到2020年全球石油需求增加2%,至877万桶/日的预期,IMO新规生效将使全球新增1280亿美元的费用支出。摩根斯坦利的预期则更高一些,认为新规生效将引发柴油和船用汽油等中间馏分油需求大增,预计2020年前全球原油供应缺口为570万桶/日,而且这一需求将无法弥补,届时布伦特油价将上涨至90美元/桶,其中的5~10美元/桶是IMO新规所致。不过,也有一些分析师持保守看法,认为船只还有别的选择来达到IMO新规要求,如加装过滤器、使用LNG取代燃油等,因此新规对原油市场的影响微乎其微。
大部分分析师认为,IMO新规将是炼油和船运企业迄今为止面临的最大的监管和市场变化,将导致低硫油品需求增加,价格上升;高硫油品需求下降,价格也随之下滑,且目前已开始出现这样的苗头。为此,炼厂需要做出应对以减少市场上的高硫燃油供应,同时增加低硫馏份油如柴油的供应。可供炼厂选择的措施有两种。一是通过调整进料结构,增加低硫原油加工量;二是改造二次加工装置,增加更多、更有效的渣油加工装置。对于第一种选择,目前还无法保障有足够的原油供炼厂加工,因为中东、俄罗斯等主要产油国所产的均为高含硫原油;美国页岩油虽然符合品质要求,但很难在短期内满足全球炼厂,且美国页岩油品质差异较大,渣油率很低,不适合用来生产船用燃料油。对于第二种选择,由于目前全球80%以上的炼厂设备所适用的都是含硫较高的非轻质原油,生产符合IMO新规的燃料油必须对设备进行改造,而改造周期大致在18个月左右。这意味着炼厂必须在2018年下半年即开始改造,才能在2020年新规实施之前达到要求,但目前宣布改造计划的炼厂还很少。
2018年12月初,虽然特朗普在“OPEC+”部长级会议当天发推特称,“世界不想,也不需要高油价”,但以沙特和俄罗斯为首的“OPEC+”还是再次就联合减产达成初步共识,决定OPEC将石油产量在10月份的基础上减少2.5%,俄罗斯等非OPEC国家减少2%,总减产幅度为120万桶/日(OPEC 80万桶/日,非OPEC 40万桶/日),自2019年1月开始执行,为期6个月。然而,协议公布后,油价反而应声下跌,再次降至59美元/桶以下。还有人爆出“黑料”称OPEC内部达成本轮减产协议的过程比上一次艰难的多,第一天的讨论因为伊朗的“不合作”以及阿曼等国“保守”的减产幅度无果而终,直到第二天俄罗斯分别与伊朗、沙特等国斡旋后,协议才得以达成。这或许表明沙特主导的OPEC已无法在石油市场上有大作为。这也是沙特积极加强与俄罗斯合作的重要动因。
●且行且珍惜,世界石油工业已然走过160年。● 供图/视觉中国
另一方面,OPEC的2018年过得也不顺利。5月,美国两名共和党参议员和两名民主党人士再次提出了针对OPEC的“反石油生产和出口卡特尔法案(NOPEC)”,并推动众议院司法委员会通过。该法案向司法部赋予了对OPEC试图控制石油生产或影响原油价格提起诉讼的权力;11月底,美国司法部宣布正式审议反OPEC法案。虽然外界预计特朗普在这一问题上很可能会与历届美国总统一样使用一票否决权,但OPEC此次却比以往更重视这一事件,与多家欧美顶级律师事务所进行磋商,为可能出现的对簿公堂局面寻求法律建议。11月初,《华尔街日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主要给沙特阿美和沙特能源部提供咨询与建议的沙特顶级智库阿卜杜拉国王石油研究中心正在进行一项旨在评估OPEC解体给石油市场带来的短中期影响的课题。由于沙特随后出面“辟谣”,该消息并未在市场掀起“大风浪”。12月初,卡塔尔宣布出于国家发展战略考量,将在2019年1月退出OPEC,虽然其强调“退群”与政治无关,但作为OPEC创始成员之一,卡塔尔此番表态颇有“此地无银”的意味。此举表明OPEC内部的分歧正在加剧,未来前景如何尚无法定论。
与油公司当前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不同,油服公司仍处在“寒冬期”。威德福是四大油服巨头中最惨的,一个卖字几乎贯穿了整个2018年。2018年1月,威德福以4.3亿美元现金向斯伦贝谢出售压力泵和射孔资产,斯伦贝谢获得了威德福美国压力泵和射孔相关设施、供应商和客户合同,与之相关的100名员工也转给斯伦贝谢。6月,有消息称,威德福正与潜在买家接触,拟向后者出售旗下从事常规和特殊岩心分析以及岩石与流体样品地球化学分析的实验室业务,最终该交易于10月达成,买方为CSL资本管理公司,交易金额为2.1亿美元现金。7月,威德福又以2.87亿美元的价格向ADES公司出售陆上钻探业务,包括31架陆上钻机和相关资产、合同、管理系统以及2000多名散布于阿尔及利亚、科威特、沙特等地的员工。变卖资产并未解决威德福的困境,截至2018年第3季度,该公司仍有近2亿美元的净亏损,长期债务已超过75亿美元,员工人数从油价下跌前的6.7万减至不足3万人,市值也从300亿美元锐减至12亿美元。12月14日,威德福收到纽交所的书面通知,称由于其股价已连续30天低于1美元,不符合交易所的有关规定,存在退市风险,要求该公司在6个月内制定计划,使股价回到1美元以上才能继续留在纽交所,威德福管理层也证实了该消息。
与威德福命运相仿的还有贝克休斯。虽然其2018年前3季度已实现基本扭亏,但由于新东家GE要通过聚焦电力、航空机械和可再生能源等核心业务实现扭亏,贝克休斯被很不幸地划到了“非核心资产”之列。11月13日,GE正式宣布将公开出售10120万股贝克休斯股票,同时后者还会从GE回购6500万股。此计划完成后,GE将不再持有贝克休斯的多数股份,贝克休斯也不再是GE的子公司,不过双方仍会保持商业联系,考虑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继续在一些油气技术领域合作。
从2018年第3季度的财报数据来看,原来的四大油服巨头中,仅斯伦贝谢和哈里伯顿实现了盈利,净利润分别为5.5亿美元和3.6亿美元。与哈里伯顿相比,斯伦贝谢不但盈利水平更高,业务范围和领域也更广,哈里伯顿仅能在美国市场与斯伦贝谢抗衡。另外,斯伦贝谢在2017年与威德福组建了合资公司,如果其重施当初收购卡梅隆公司的“伎俩”,威德福很可能会在未来2~3年内成为斯伦贝谢的子公司。从全球范围来看,油服领域已开始呈现斯伦贝谢一家独大的局面,油服寡头时代或将来临。
油价上涨是石油公司勘探开发活动的强心针。供图/视觉中国
风能、太阳能等油气替代能源在2018年延续快速发展态势,成本持续降低。EIA去年4月公布的美国各类能源发电平准价格显示,陆上风电和太阳能光伏不考虑税收优惠的平准化价格分别为5.9美分/千瓦时和6.3美分/千瓦时,是仅次于不考虑CCS的燃气发电平准化均价(5美分/千瓦时左右)的第二大廉价电力。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一个海上风电项目准备以6.5美分/千瓦时的平准化电价向用户售电,是目前美国海上风电平均成本的一半,比马州的平准化均价低18%。2018年5月,沙特与日本软银签署价值2000亿美元协议,计划在沙特开发太阳能发电项目,到2030年时发电量达到200兆千瓦,约为2018年初全球太阳能发电总量的一半。英国政府公布的2018年第2季度数据显示,可再生能源发电在英国电力市场中的占比已达到31.7%,是仅次于天然气(占比42%)的第二大电力来源。2018年10月,IEA称未来全球超过50%的风能和太阳能发电项目都将通过竞标进行,竞标电价将基本保持在2~5美分/千瓦时的水平,已极具竞争力。
油公司也更多地涉足替代能源业务。2018年年初以来,壳牌已完成了3项电力相关交易,包括斥资2亿美元收购美国太阳能公司Silicon Ranch约44%的股份、与Ionis合作在欧洲建设电动汽车快充网络、收购欧洲最大的电动汽车充电公司New Motion等。壳牌称,未来还将投资燃气电厂,预计到2050年,公司的电力供应能力将超过石油和天然气。BP在去年4月和6月先后与特斯拉合作开展首个风电场电池储能项目和收购英国最大的电动车充电网公司Cahrgemaster。道达尔于2018年3月通过风投部向国泰智慧能源基金投资5000万美元,将集中投资新兴技术和中国能源领域的新商业模式,特别是可再生能源、能源互联网、储能、分布式能源、智慧能源和低碳技术等;4月,又溢价30%收购法国家用能源零售商Direct Engergie公司约75%的股份。道达尔还计划到2035年将低碳资产在公司中的占比从目前的5%提高至20%。2018年5月,雷普索尔称将放弃在油气业务增长方面的努力,转而拓展清洁能源业务,主要计划包括将油气产量限定在当前水平,确保公司拥有不超过8年的储量,开展风能、太阳能和电动汽车业务等内容。埃尼去年6月通过了在哈萨克斯坦阿克纠宾地区建风电场的最终投资决策,将投资建设并运营一个50 兆瓦的风电场,这是该公司在风电领域的首个大型投资项目。
除替代能源外,油公司还在继续做大天然气业务。2018年上半年,道达尔已将天然气在油气总产量中的占比提高至60%以上;壳牌目前为油气各半;BP目前的天然气占比低于石油,为40%,但计划2020年将这一比例提高至60%。
2018年还出现了替代能源技术与油气勘探开发相结合的趋势。埃克森美孚11月底与丹麦Orsted公司签订了两份为期12年的电力购买协议,将从后者的Permian Solar太阳能项目和Sage Draw Wind风能项目分别购买250兆瓦电力,用于埃克森美孚在美国得克萨斯州西部二叠油田的生产作业。这两个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分别将于2021年第2季度和2020年第1季度建成。这是目前石油公司签订的最大的可再生能源购买协议,而且这种通过太阳能-风能联合互补发电用于油田生产的做法也是史无前例的,可能会成为陆上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一个案例。西门子12月初推出了全球首个针对海上钻井平台的储能解决方案—锂离子电池解决方案BlueVault,通过为钻井平台配备锂电池储能装置实现混合动力驱动,可以将柴油发动机运行时间减少42%,并确保运行时始终处于最佳状态,还能降低15%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和12%的氮氧化物排放量。
船用油降硫令2020年生效,成为搅动炼油业和船运业的一只手。供图/视觉中国
克拉克森研究在2018年8月发布的报告中称,截至2018年上半年,全球LNG船队规模已达到531艘,预计全年将累计交付LNG船65艘,创历史最高纪录;LNG船手持订单数量达到110艘,手持订单价值达到220亿美金,相当于目前船队规模的22%。韩国船厂拥有LNG船手持订单70%的份额,日本和中国的份额分别为21%和9%。2018年全球LNG贸易量继续增长,超过2017年9%的增幅,达到11%,贸易总量将超过3.2亿吨。6月,IEA发布《天然气市场报告》称,LNG贸易的持续增长推动了天然气消费需求增长,预计2023年全球天然气需求将从2017年的3.7万亿立方米增至4.1万亿立方米,年均增速1.6%。得益于页岩气革命,美国将在全球天然气供应增长方面领跑全球,且大多数新增供应将以LNG形式出口。到2030年,天然气将取代煤炭成为仅次于石油的全球第二大能源来源;2040年前全球天然气需求将以每年1.6%的速度增长,届时天然气需求量将比现在高出45%。天然气需求增长的一半左右将来自亚洲新兴国家,LNG是主要进口形式,进口量将翻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