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英杰 张卫锋 任占良 任小朋 张泳
小细胞肺癌是肺癌的一个未分化癌病理学分型,属于肺神经内分泌细胞癌,恶性程度高,早期易发生转移。有研究指出,小细胞肺癌作为肺癌常见类型之一,其发病率占肺癌总数的18%~28%[1]。现结合我院1例小细胞肺癌误诊为肺脓肿病例进行分析,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肺癌的认识水平,避免误诊。
患者:陈某某,女性,46岁。入院前20天,患者出现咳嗽、咳痰,少量白痰,伴有左侧胸背部疼痛及胸闷、气短,到当地乡镇医院按支气管炎治疗,效果不佳;入院前8天,咳嗽、咳痰症状加重,伴有间断发热,最高体温达38.5 ℃。行胸部CT检查示:双肺支气管炎伴感染,左下肺脓疡形成可能,左侧胸腔积液。经治疗后患者病情改善不明显,遂转入我院。病程中患者无咳黄痰及腥臭脓痰、痰中未见血丝。既往有希恩综合征病史20余年,近1个月体重下降约5 kg。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慢性病容,呈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胸廓无畸形,触诊左侧呼吸运动度差,叩诊左下肺呈实音,听诊左下肺呼吸音低,未闻痰鸣音及湿性啰音,余查体阴性。入院胸部CT检查:左肺多发脓腔伴气液平面、左肺下叶肺不张,考虑肺脓肿、左侧胸腔积液、纵隔淋巴结肿大。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计数 15.73×109/L,中性粒细胞占比 88.1%,中性粒细胞计数 13.85×109/L,红细胞计数 3.31×1012/L,血红蛋白含量93 g/L。入院初步诊断:左下肺脓肿。入院后完善检查,予以抗感染(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化痰及雾化等支持治疗,痰培养未见致病菌。5 d后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14.51×109/L,中性粒细胞占比84.9%,中性粒细胞计数12.33×109/L,红细胞计数3.11×1012/L,血红蛋白含量90 g/L。遂改为美罗培南抗感染治疗,1周后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10.46×109/L,中性粒细胞占比84.5%,中性粒细胞计数8.85×109/L,红细胞计数2.91×1012/L,血红蛋白含量82 g/L。复查胸部CT示:左肺多发脓腔伴气液平面、左肺下叶肺不张,较前病灶内气体减少,双侧胸腔积液,纵隔淋巴结肿大。支气管镜检查示:左肺下叶支气管黏膜明显充血,左下肺叶基底段可见白色脓栓,堵塞气管。病理活检报黏膜慢性炎症。鉴于保守治疗效果不佳,遂行左肺下叶切除术+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术后病理诊断提示左肺中央型小细胞肺癌。该患者手术前后各项检查结果如图1所示。
1.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肺癌的临床表现多为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刺激性干咳等,然而这些症状并非肺癌所特有,是大多数肺部疾病所共有的。部分中央型肺癌阻塞支气管,引起远端肺的化脓性感染或癌肿中心液化坏死、继发感染,导致脓肿形成,症状表现与肺脓肿极为相似;而且由于抗生素的应用,急性肺脓肿发病率已明显降低,以高热、咳嗽、咳腥臭脓痰为典型表现临床相对较少,容易导致误诊。
2.过分依赖实验室检查:由于肺脓肿患者血常规主要表现为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且分类较高,呈类白血病反应,提示存在严重感染,考虑为炎性疾病,却忽略了部分肿瘤患者也可有类白血病反应的情况[2]。该患者更换为美罗培南抗感染治疗后,体温得到控制,血常检查规示白细胞计数下降,考虑按肺脓肿治疗有效,导致误诊[3]。
3.影像学表现鉴别诊断困难:肺脓肿早期CT影像表现为较高密度的实变影像,边缘较为模糊,随着进一步进展,呈现为实变性肺组织以及其中的相应空洞与气液平面;而一些肺癌阻塞支气管,引起远端肺的化脓性感染或癌肿中心液化坏死、继发感染,导致脓肿形成,影像上变现为肿块轮廓规则、边缘整齐、分叶不很显著、密度均匀、未见毛刺等恶性肿瘤征象,与良性肿瘤极为相似,从而出现了误诊。
4.术前未获得病理资料:肺癌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目前常用获得组织标本方式有支气管镜直视下活检、支气管超声导向鞘引导下经支气管肺活检术、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或PET-CT检查明确诊断[4]、内科胸腔镜胸膜活检及外科胸腔镜肺活检等。对于一些术前肺活检困难的患者,还可行术中冰冻切片检查,一方面可避免误诊,另一方面也利于制订合理的手术方式。该例患者由于术中未做冰冻检查,导致手术方式欠佳,未行系统淋巴结清扫术,未达到肿瘤根治,影响了患者预后,虽然术后采取了放化疗补救措施,但结果如何,有待进一步观察。
图1 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前后各项检查结果。A.治疗前CT检查;B.经治疗后复查CT;C.支气管镜检查结果;D.支气管镜活检病理结果;E.行左肺下叶切除手术后病理报告(HE×400);F.术中所见肿瘤组织
5.对肿瘤组织的形态认识不足:在镜下,肿瘤组织常被描述为菜花状、乳头状、息肉状或结节状等。但也有例外,该患者在镜下表现为表面光滑的组织,让人误诊为脓栓或良性肿瘤,术后病理切开支气管,取出后才发现是表面光滑而根部为凹凸不平的软组织块,病理检查显示为癌组织,由于其堵塞支气管,从而导致肺脓肿。
目前肺癌发病率在恶性肿瘤排名中位居第一,近年有不断上升趋势,且患病人群不断年轻化,给人类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5]。结合以上所述,笔者认为应从下面几方面着手,避免误诊。
1.加强对肺癌的认识:加强临床医师对肺癌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的认识,并注意与肺结核、肺脓肿、肺囊肿、包裹性脓胸的鉴别。临床若确诊困难,可一边治疗,一边寻找辅助检查依据,必要时请相关科室进行多学科会诊讨论,以免误诊,延误病情。
2.对于临床表现为肺脓肿、年龄偏大、伴有反复肺部感染病史的患者,或有肿瘤家族病史,经内科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或难以排除阻塞性(癌)肺脓肿的患者,应多次痰培养、痰找脱落细胞,查肿瘤标志物等,利于早期诊断。
3.对于疑似肺癌而无典型特征者,可通过CT和纤维支气镜检查结果,或 CT/B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等技术联合检测,取得组织学诊断,以期达到提高诊断准确率、及早治疗、改善预后的目的,避免误诊、误治[6]。
4.如采取以上措施仍不能确诊者,应早期剖胸探查,并术中冰冻检查,进而指导手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