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秀梅
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已经把语文老师带出了陈旧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并引导语文老师走人了启发式教学的大道。但有些课堂仍存在“满堂问”“满堂答”的现象。问题琳琅满目,问问答答十分热闹,却触不到学生所学知识的实处、深处,好像浮萍一般浮游无根。或者老师提出问题一声令下“讨论”,学生“唰”地一下转过去毫无程序地乱成一片,犹如混乱的菜市场。然后一按“电钮”停止,学生立刻手举成林,不假思索地简单机械地回答,给人一种热闹非凡的教学效果大丰收的假象。这与课改要求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等高效课堂的目的背道而驰。那么如何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我认为优质的、有效的提问是很重要的一环。如何设计有效的问题安排课堂结构呢?鉴于此,结合个人课堂教学经验,从以下几方面尝试有效问题的提出。
一、充分备课,精选问题
学习一篇课文,我们要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和语文能力的训练,但不能面面俱到。
我们备课时要深入文本,钻研教材,挖掘教材,做到心中有“数”,但绝不是能把备课过程中得到的东西如数家珍,以琐碎的问题形式全盘托出,让学生感觉课文高深莫测,问题重重继而渐渐打击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我们在备课时细致人微地钻研教材、明确目的和要求是非常有必要的,但要慎思讲解,取舍详略,精心选择问题。如《端午日》,我先归纳本地和湘西端午习俗,再深入提问:同是端午我们这里的习俗和湘西却大有不同,这是为什么呢?从而引入对湘西人文的探讨。通过具体分析描写湘西人行为的文字归纳湘西人的精神面貌,这样本课重点就凸显了。
二、长期引导学生质疑,大胆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
能发现问题才能做解决问题的引领者。课堂教学设计的问题的源泉绝不能单向地来源于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应该成为学生思考的王国。”我们不能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容器而应该让他们成为善于思考的人。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他们提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和自学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我先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自学,教给他们自学的方法。先给他们提出学习中的问题,指出学习的方向:为什么出示这些问题,是结合文章的主题来问还是线索、结构、写作特色……长此以往,学生学习文章就能抓住关键,找到方向。如在学习《社戏》这课时,学生在自学时提出许多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问题进行筛选解决,加工成有效问题。如作者为什么大篇幅地写与“社戏”关联不大的平桥村的生活?自学过程中学生发现文中写戏并不好看,豆并不好吃,那么最后为什么又表达了对戏和豆的留恋之情呢?……俗话说:质疑灵犀通,善思出睿智。这样以学生的问题引领课堂,学生的主动性就能充分地体现。学生能够主动质疑,并学会质疑的方向,钻研课文的兴趣更浓了。如果能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思考整合后用比赛的方式提出并解决问题,这样就更能夠激励学生自主探究,大胆质疑,效果会更好。总之,教师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质疑探究的习惯,激励并重视学生发现比较有深刻意义、能触及实质的问题,继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有助于激活课堂,使课堂教学效果更好。
三、巧设问题,服务课堂环节的衔接
每位教师在上课时都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如何导入新课,如何学习新课,如何明确重难点,并进行拓展练习……但环节之间的链接要精心安排,我想围绕课堂教学的思路巧设问题,能更好地服务课堂思路,既能把课堂中的各环节串联起来,又能把学生思维的大门打开迎接新的知识的跨人。如教学《安恩和奶牛》这课时,学生在了解了作者约翰尼斯·延森的资料后,我说出本课内容已成为好多国家的语文教材,提出它到底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呢?这样引入学生自读课文自主学习的环节。在品读课文把握人物形象后,学生将学习文中场面、细节等写作手法,以及小说构思巧设悬念一波三折等写作特色时,我提出许多人评价这篇小说不追求华丽的辞藻,朴实无华,我却觉得1、2两段大篇幅写安恩和奶牛的板块可以缩写一下。文章第二部分可以直接写故事的结果:奶牛见到了它的同类,去掉许多买主情节的赘述。同学们再读课文,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按照老师的思路与作者的思路进行对比,形成自己的见解,重难点就举重若轻地解决了。
四、选取恰当的时机,用问题收回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注意力能否集中是教学效果好坏的重要条件之一。初中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自制力差,注意力集中一段时间后大脑就会出现阶段性疲劳。如果课堂学习只是单调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过程,将会使他们的兴趣荡然无存。课堂上就会无精打采,注意力分散。研究证明注意力的稳定和集中与思维的活跃程度成正比,思维活跃了,注意力也集中了。教师在学生注意力的低谷时如果能用巧妙的问题收回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就会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起到引导作用。
一个精心设计的问题是学生思维的引爆器,它能够开启学生思维的阀门,让思维之流奔流不息。一个精心设计的问题也能够把学生快速引进文本,让他们与文本对话,提高语言的理解能力,同时也丰富和净化了他们的情感,提升了他们的境界。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恰到好处地提出优质有效的问题构建高效的课堂。
编辑 王彦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