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艾伦
随着中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革新,人们对幼儿教师的资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儿教师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也愈发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反思作为幼儿教师核心素质之一,与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这个倡导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社会观念下,如何提高教师反思能力,加强教师自我审查、批判、改进的思想意识,就成了教师个人和教育机构关注和努力的重要方向之一。因此,着力培养反思型幼儿教师群体,贯彻反思型教育理念,实施反思型教学课堂,是满足幼儿发展需要,引领中国学前教育改革,提升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抓手和出发点。
反思是指有意识地努力去发现我们所做的事和所造成的结果之间的特定联系,将原因和结果、过程和效果连接起来。具体来讲,是指人物主体立足于自我之外,通过对自己某些活动和行为进行回忆、思考、发现、判断,然后做出决策,以达到解决实际问题和促进自身发展的一种自我能动性手段。从某种角度来讲,反思是一种由理性思维主导的、具有行为研究特点的情境回顾过程。在教师教学工作的进行过程中,由于教学情境事件发生的随机性和思维情感产生的偶然性,往往一些思想和办法会突如其来呈现在教师的脑海当中,这些灵感也是转瞬即逝的,这时就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反思来巩固和改良这些想法,并将其落实到教学实践当中。
一、我国幼儿教师反思现状
经过对我国教师反思现状的调查发现,在我国幼儿园教师中普遍存在三种状态:表浅式反思、机械式反思和应付式反思。这些错误的反思方式将直接影响幼儿园教师自身核心素养提升和实践理论思维框架的进一步构建。表浅式反思,是指反思的内容浅而空,反思的方式也仅仅只是停留在认知冲突的表面,而没有进行深度探究和反馈,因此,很难得到有价值的教学经验积累,并提出有用的实践改良措施。机械式反思,是指由于缺乏理念上的支撑,教育者无法观察到教育实践行为中隐藏的原理,无法理解和判断其行为决策的可信度和合理性。这种反思形式受长期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个人色彩的教学理念思维定式的影响,使反思的过程趋于机械化、直觉化,使教师更多地从客观上寻找原因,而缺乏自我审查和批评的主观意识和能力。应付式反思,是指教师不能察觉自我反思的积极作用,认为反思是管理者提升下属工作效率的手段和要求,而不是自己工作技能发展的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能得出解决办法,但很难主动地应用到教学实践当中,缺乏反思动机是这类反思形式的主要特征。可以看出,我国幼儿教师的反思还停留在为反思而反思的阶段,对教学过程的观察和行为问题的发现以及反思方法的运用方面,都存在很多上升空间。因此如何帮助幼儿教师掌握科学有效的反思方法,选择适当合理的反思内容是国家和地方教育机构在优秀反思型教师培养工作方面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
二、反思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
(一)反思帮助幼儿教师进行自我教育
自我反思是幼儿教师自主能动性的表现,通过自我反思,教师得以重新认识自我,看待自我,改造自我,将以往的教学实践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当中,教师也由不自觉到自觉、他律到自律,逐渐进行转化,使之成为具有主动意识、富有积极创造力、勇于面对和改变自我的高素质、高水平教师。丽莲凯兹曾经提出“教师专业化的起点,在于愿意思考问题,并尝试提出自己的更改进方案”,教师借助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案、文字笔录、活动录像等,通过查阅、翻看、回顾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活动安排,并对以往的教学经历进行价值判断,找出教学成果与幼儿理想发展之间的差距,分析其动态因果关系的成因,完善自己的经验体系的同时,也促进了今后教学实践合理性的发展。
(二)反思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推动幼儿教师专业成长
从经验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是幼儿园老师专业素质发展的必经之路。教师在长期教学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而这些经验正是构建教师自我理论体系的基础,反思可以帮助幼儿教师把在职业生涯中积累经验中的精华部分提炼出来,对其中蕴含的教育哲学和原理进行解析,然后整理、改造、融合到自己的理论体系当中,进而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教学倾向和理念。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看似优秀的幼儿教师在其学生时代专业课的学习方面往往取得较高的成绩,对教学理论的掌握也较为扎实,不过一旦落实到教学实践当中,很多问题便暴露得尤为明显。原因在于,很多知识运用和行为习惯早已深深地烙进教师的思维模式当中,这些具有潜意识形态的固化思维内隐程度较高,自身很难发觉,降低了教师对新信息、新方法察觉的敏感性,忽略了周围信息的积极作用,进而无法把握其与教学实践的实质性关系。反思是提升幼儿教师理论素养的有效途径,通过反思,教师可以主动意识并及时察觉周围环境信息发生的变化,判断其实用价值,使之看到理论概念和实践层面的差距所在,并将改进后的理论思想应用到日后的教学实践当中。
(三)反思有助于教师的角色优化定位,加快研究型教师的转变
教师的职业特征决定了教师所扮演角色的多元化:从细心的观察者到耐心的引导者,從亲切的倾听者到积极的合作者,从谦逊谨慎的学习者到踏实稳重的研究者。这种全方位的角色转换,需要教师拥有较强的问题意识和反思精神,通过对过去情境和自身条件的不断考量,反省自己的教学观念和行为决策,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这种通过反思过去而得出新的解决方案的行为,恰恰促进了一名经验型教师到研究型教师的转变,由反思所导致的认知内化,也使得研究型教师成为教师向其他角色成功转型的基础。研究型教师作为枢纽式的教师角色,不仅诠释和完善了教育的本质内涵,即“教育他人的同时教育自我”,而且使教师在学习研究的自觉性中得到不断的自我更新和改造,满足自身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让工作生活更具尊严和生命力,这既实现了教师的专业化,也响应了企业“科研兴校”和国家“科教兴国的”历史号召。
三、幼儿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
(一)深入学习理论知识,增强专业素养
理论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教师反思意识觉醒的前提,反思型教师的发展离不开对专业理论的扎实掌握和对儿童教学健康观念的树立与培养。拥有系统逻辑的知识深度和广泛多样知识宽度,也是考察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指标。随着国家及社会对幼儿教育领域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各种前沿理论创新和研究成果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广大市民的期刊和杂志上,使普通的百姓对幼教机构运营和个人教学质量的判断有了更科学、更合理的价值标准。这就要求教师及时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课堂的管理形式进行深思和反省,以此来判断自己行为的合理性,防止理论知识浅陋偏颇的理解所导致的实践上的困惑与迷茫。此外,除了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外,反思型教师还需要熟知各种社会科学文化知识。通过对幼儿可能咨询的自然科学和当前时代背景的人文社会常识等知识的熟练运用和解读,既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丰富了其内心世界,还直接促进了教师对世间万物的洞察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为人处世态度的进一步确立与发展。
(二)增强职业道德感和责任感,强化反思意识
教师的反思意识,是指教师自觉地产生对自己的教学目的、教学计划、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及教学评价的反思欲望和信念。强化教师的反思意识,将反思真正融入教师的课后工作生活中去,需要我们增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感和责任感。培养好的职业道德是一名教师进行高质量教学的内在需要,也是进一步发展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前提,它既确立和保护了作为个体学生的价值和精神的独立,也帮助教师自己建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样教师就会以良好的行为准则要求自己,反思自己,改变自己,为教师树立高尚的人格形象,提高在学生中的威信,改善工作关系等等都有明显的积极作用。教师职业责任感的强弱也是影响其反思意识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责任感强的教师自我监控、自我审查的频率明显高于普通教师,对教学方法、手段、效果等内容的分析也更为客观细致,并具有很强的意愿,提出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拥有良好职业道德感和责任感,符合教师自我实现的期望,迫使其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不断审视自己,调控自己,以满足自己追求卓越、提高水平的精神需要。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黑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