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海琴
孩子,最近几天我一直在看《亲爱的三毛》。这本书我已经翻阅过很多次,如果没记错,它是两年前我同你去你舅舅家玩时买的。那次去,你没买吃的穿的,特意跑到书店挑了一堆书,比我买的还多。你用行李箱装着,从绍兴拖到长沙,一点都不嫌累。我甚是欣慰,你喜欢看书,这一点像我。
以前读这本书,我过于粗略。蜻蜓点水似的一掠而过,正是你所说的浅尝辄止。这两天,我读得很仔细。尤其是《隔离与沟通》这篇,我认真读了四遍。这是三毛写给成长中的孩子们的一封信。大致讲述了父母和子女之间的隔阂与冲突,以及如何消除误会、化解矛盾的问题。我在文中清清楚楚地看到了自己和你的影子。
“大部分中国的父母,将孩子当做命根,将孩子视为自己生命的延伸与继续,期望自己一生没能完成的理想和光荣,都能在孩子的身上实现。”孩子,从你出生到现在,恐怕我一直就是这么做的。怀你生你,都极不容易,所以,我视你如珍宝。当你慢慢长大,我就一厢情愿地想把你塑造成我心目中的样子。我才疏学浅,期望你知识渊博;我嘴笨口拙,期望你伶牙俐齿;我平庸无能,期望你出类拔萃。总之,我遗憾的、缺少的,总希望有朝一日能在你身上实现。
其实,在很多方面你已大大超越了我。你聪慧灵敏,能言善辩,站在舞台上大胆自信。我在你这个年龄时,逊色多了。可是,我还在想,如果你能考上“名校”,将来再上个重点大学,或者有机会出国留学,圆圆我的出国梦,那该多好!我以自己的人生经验,去培养你、塑造你,却疏忽了一点,时代在变迁,观念已不同,特别是一旦你有了自己的思想,就更不希望别人来左右你的人生,包括父母。
你开始排斥我的做法。于是,矛盾产生了。
三毛说得对:父母与子女心灵上的隔离,是爱的方式缺乏技巧造成的。成年人与年轻人的不能沟通,在我个人看来,也是出于同一个字,那就是深刻的爱。
毋庸置疑,我是深爱你的,孩子。所以,我才会按照自己的想法把你的一切安排得妥妥当当。可是,我爱你的方式又缺乏技巧,简单且粗鲁。不管你愿不愿意、接不接受,凡是看不顺眼的、不符合我的标准的,就一言否定。我甚至没考虑过你的心情、你的自尊,忽略了你低头难过的表情。这也是一些父母容易犯的通病。你不止一次跟我说:妈妈,我们老师讲过,当你和父母发生争吵时,最好的方法就是沉默,千万不要还嘴,否则一发不可收拾。现在想来,你比我还懂得控制情绪,比我更理智冷静。
“一个问题的出现,解决的方法,不该是怨天尤人地去怪罪对方,甚而自责,而是冷静地去理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尽可能在个性上、思想上、行為及语言上,慢慢地改进,取得彼此的谅解。”孩子,我为我曾经的固执己见、偏执激怒感到抱歉。沟通与谅解,是家庭和谐的润滑剂,在以后的日子里,但愿我们能随身携带。
一个积极向上、求知若渴的孩子,她的人生不会糟糕到哪儿去,我相信你的能力。雏鹰终有展翅高飞的一天,希望你做一个有弹性的人,能屈能伸,成为生活的强者。
和你说了这些,我心里轻松了。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你最喜欢的两句话)。孩子,无论你飞得多高多远,都是我永远的牵挂。
(作者单位:长沙市望城区高塘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