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题是否该有标准答案

2019-02-26 00:19张全林
湖南教育·B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标准答案考试文本

张全林

日前,株洲市教育局工作人员王亚创作的散文《清明》出现在苏州市高二年级语文统考的试卷上。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王亚在做这道满分为20分的阅读理解题时,只得了6分。虽然如此,从事过语文教学的王亚认为,自己做不对题目是因为没有掌握答题技巧。(1月22日《新京报》)

原来,因标准答案“太难”,有学生考后通过微博联系上王亚,并请她作答,她很快作了回应。“没想到标准答案出来后,20分的题目,我也仅仅能拿6分。”王亚事后觉得很是尴尬。

这条新闻升至微博热搜第二名,阅读量达2.6亿,足以说明公众对这类现象的热切关注。从最终的“标准答案”来看,尽管王亚认为苏州出题的老师几乎把她文章想要表达的意思都写出来了,答案甚至比她本人在写文章时考虑得更周到,但还是引起诸多网友质疑。

阅读理解题是否该有标准答案?诚然,考试有考试的语言系统,作家不一定熟悉这套语言系统,所以不一定能拿高分,但自己对自己作品的理解竟然不及格,不能不让人怀疑这个“标准答案”的价值。对于作品来说,读者在文本基础上完成再创造,方能使之成为作品。读者对文本的解读,也不一定与作者完全吻合,出题老师也是如此。

正因为这样,老师在给学生评卷时,也应有多元化的价值认同。不能说与老师的理解一致就是对的,反之就是错的。在围绕“得了6分”的热议背后,实质上是教育理念之争。是应该把孩子的思维激活,还是让他定型于某个固有的模式之中?

一千个读者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据说曹禺先生写出《雷雨》之后,也有读者问他立意是什么。他说,每个人心中都有每个人的《雷雨》。作家写出的作品是独立的文本,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解读视角和思路,这一点是无疑的。问题在于,既然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题就应该准备“一千个答案”。

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侧重于学生的思维訓练和文本解读。阅读题主要考察学生依据文本进行理解与归纳的能力。但像这样的主观题,考的也是发散性思维能力,本就不应该有标准答案。如果强行弄一个不标准的“标准答案”,岂不是对学生的误导,不利于培养其思维理解能力。

原作者做阅读理解题不及格一事引发公众关注,更应引起反思。究竟什么样的考试才是我们需要的,才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教育者的思想解放了,眼界开阔了,创新意识增强了,才能够培养出更多富有创新素养的人才。

猜你喜欢
标准答案考试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标准答案”阅卷实录
标准答案
大多数的知识付费,其实就是卖给你一套标准答案
“阅读理解”的作者为何败给标准答案?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你考试焦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