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2019-02-26 06:39刘伟
紫光阁 2019年1期
关键词:唯物史观生产力改革开放

刘伟

改革开放的思想动员,始于真理标准大讨论,由此,改革开放一开始便建立在遵循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正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开放40年进程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价值取向,至少鲜明地体现在三个方面。

始终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改革根本目的和检验尺度

改革开放是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而生产关系变革应基于生产力的性质及其发展的历史要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是改革开放事业的本质要求。从邓小平理论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始终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检验改革开放和全部工作的根本标准,并基于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态度,来设计和推动改革实践。

40年的改革开放的确让我们国家取得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历史成就,而传统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转轨的国家、向发达市场化和工业化转型的发展中国家,转轨过程大多伴随着对生产力发展的严重破坏。以俄罗斯等为典型代表的前苏东计划经济国家在转轨过程中,除極个别外,大多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地位倒退;“拉美漩涡”“东亚泡沫”“西亚北非危机”中的发展中国家深深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无论经济总量还是人均GDP水平,无论经济结构高度还是社会现代化程度,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而不是缩小。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GDP总量从改革开放初期相当于美国的6.3%,上升至2017年相当于美国的63%,彰显出中国改革开放对发展的有效推动,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命力。

始终基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变确立和转变发展方式

把发展作为改革开放的首要,特别强调并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尤其是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深刻体现。

小朋友在福州市仓山区湖岭社区表演童谣舞蹈 《林则徐家训——十无益》。改革开放40年间,民生加快改善,社会治理不断完善,“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闪耀在中国共产党的时代答卷。

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必须尊重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要求和规律——必须清醒地判断社会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进而认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对生产关系变革的要求,明确与一定发展历史阶段相适应的发展方式,根据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要求来确立发展理念和构建发展方式,以切实有效地推动主要矛盾的克服。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低收入的贫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落后的生产力水平极大地限制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显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何克服“贫困的陷阱”(又称马尔萨斯陷阱),迅速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成为证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为此,在邓小平同志推动下,我们党制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事实证明,这一发展战略符合中国国情,契合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演变的历史特征。这种GDP快速增长的战略,相对于改革开放初期及其后相当一段时期的中国经济发展而言,既有迫切的要求,又有充分的可能。事实上,几乎所有提出的增长目标都提前实现。

问题在于,伴随“发展”这一永恒主题的历史演进,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着历史性变化。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必须树立新的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进入新时代,无论供给侧还是需求端,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约束条件均发生显著的系统性变化,GDP快速增长所引领的发展方式本身固有的缺陷,逐渐成为克服社会主要矛盾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成为历史的必然要求。进入新时代,发展难题不再是如何跨越“贫困的陷阱”,而是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国内经济发展),如何应对“修昔底德陷阱”(国际政治经济),等等。适应这种变化要求,我们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提出构建和培育现代化经济体系,围绕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要求,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努力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动力,系统地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性举措。

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发展的根本价值目标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也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阶级性的集中体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人民是阅卷人”。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中国人民的利益,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由中国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败得失由人民作出历史评价。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实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其他发展理论和实践的根本不同,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真正动力源泉。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群众观点、解放生产力观点,归结起来都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的体现。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实践探索、根本利益,是改革开放获得举世瞩目发展成就的根本原因。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与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统一的。只有真正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有效地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才能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创造条件。同时,也只有让人民真正公平合理地享受到发展成果,让人民利益作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最终利益的体现和归宿,发展才有动力。

改革开放的成果由人民来评价与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衡量得失的标准是统一的。生产力标准是制度创新的评价标准,是一切生产关系变革的检验尺度和根据。以人民为中心则是强调人民是评价主体,是否真正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由人民说了算,由人民利益来最终体现。只有更充分地满足人民根本利益,生产力的发展和解放才能获得不竭动力,才能真正克服生产关系发展的种种历史束缚。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要求是统一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生产力标准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集中体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特征的集中概括,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追求的是以人民为中心,进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只有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才能够真正体现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根本发展观。所以,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称为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猜你喜欢
唯物史观生产力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整体性视域下的功能解释唯物史观批判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展望2014:推动科技创新转化为第一生产力
唯物史观下关于“礼”的起源的理论阐释
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辛亥革命